七夕仙女
A. 七夕傳說七公主下凡
七仙抄女下凡
七仙女襲神話傳說中王母的七個女兒。名字是: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其中,七仙女,傳說是七位仙女中最小的一個,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准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天,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
B. 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游七姐水
正如《天仙配》裡面有說,七仙女下凡來人間洗澡,然後就看上了偷窺的董永,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當然這個七夕禮傳說的七仙女是七姐,而且裡面是沒有董永的,有沒有牛郎,這個還真不好說,小道傳說是有,仙女那天會去江河中洗澡,至於為啥要來人間洗澡,這個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呢,仙女洗過澡的江河也就是洗澡水吧,你進去洗個澡,你就會姻緣美滿,幸福安康等等。
拜七姐,祈禱姻緣和祈福許願
其實就是古代人們對七姐的一個祭拜和許願習俗,每逢七月初七,人們焚香案牘,擺上祭品,祈禱自己姻緣美滿,孩子健康平安,女人們希望自己想七姐一樣心靈手巧,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男人們則希望能娶到一個好婆娘。
穿針乞巧
是指民間,在七夕當天會舉辦一個節目,就是女人們針孔穿線比賽,誰穿得最多,就說明七姐就會降好運給誰,誰就好心靈手巧,而且贏的人還會有禮物,在古代,男耕女織,就是常態,女兒織布能巧很重要,越是手巧的人就代表著最優秀。
蘭夜鬥巧
源於漢朝時期的宮廷游戲,宮女將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將這些物品放在黑夜角落,讓宮女摸黑尋找,這叫「鬥巧」,而七夕夜也叫「蘭夜」,古稱為「蘭夜鬥巧」,這類游戲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故成了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C. 七夕拜七仙女要些什麼東西
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就是女孩子們向七姐乞巧得到一雙巧手
D. 七夕拜七仙女要些什麼東西
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也是民間傳說七仙女中的織女與牛郎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傳說因為他們相戀之後,牛郎不再下田耕種,織女不再勤於織布,所以被天公(帝)懲罰,一年只能相會一天。而七仙女們會保佑人間未滿16歲的小孩長大成人,因而七夕當日婦女也會拜七仙女,一般稱為「七娘媽」。七夕也是「七娘媽生」,傳統習俗會准備供品祭拜七娘媽。祭拜時間多在傍晚,而同一天也會拜床母。床母是七仙女之一,是保護幼兒夜裡安眠的神只。至於夜間則另有祭拜織女娘娘的「乞巧」活動,主要以未婚女子為主,希望能求得一身好手藝。
拜床母時先上香祝禱,待線香燃燒1/3後,即可快速燒化金紙,因為床母是保佑幼兒快長大,所以不宜拜太久。
拜七娘媽時,由於七娘媽與天帝相近,神格較高,且有七位,所以按傳統會准備更多的供品,特別是准備一座七娘媽亭(紙糊燈座,供火化)代表七娘媽的神尊,或准備七娘媽的神媽(紙印的神像)貼在供桌前沿,再准備毛巾、腳盆給七娘媽梳洗,並備供品七份,最主要是准備湯圓七碗,每個湯圓中間再壓一個凹洞,以便裝盛相思的眼淚。牛郎和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天,難免感傷落淚。此外,油飯、麻油雞飯都是七娘媽喜歡的食物。供花以薊花或鳳仙花、茉莉花及雞冠花等皆可,再准備胭脂、椏粉、紅絲線、香帕、扇子和鏡子等。
每當祭拜「七娘媽生」時,家長會為未滿16歲的子女准備「貫豢」(中間有洞的古錢或銀牌),也就是將祭過的紅絲線重新系在貫豢上,再給女孩戴在頸上,祈求七娘媽庇佑。一直到滿16歲才「脫豢」。
不論拜七娘媽或只拜織女,婦女會在祭拜之後,將薊花、脂粉各分一半,一半拋到屋頂上(象徵天上),一半自己留下來用。表示一半是送給七娘媽使用。除了除了祈求孩童順利長大,也祈求七娘媽賜予美貌和才能,甚至愛情,故而七夕是婦女最重要的祭拜節日。
E. 七夕節的傳說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
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5)七夕仙女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
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
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牛郎織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蘊含浪漫,更反映了難能可貴的曲折愛情。我們相信,在天河的兩側,牛郎織女一直默默地守護著彼此,一直見證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可貴精神,激勵著青年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決心和勇氣。
F. 七夕 的董永和七仙女 的故事 是在哪裡發生的啊
西溪,為始建於西漢中葉的一個古鎮,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流傳著董永與七仙女的傳奇故事。而與這個傳奇故事有關的地名傳說卻更為當地群眾所津津樂道,久傳不衰。
西溪鎮西北角有一小村莊,叫「董家舍」。傳說,東漢初年董永就出生在這個村子裡。早在南宋時的《方輿勝覽》中就有記載:「海陵西溪鎮,漢孝子董永故居。」清嘉慶《東台縣志》詳載:「漢董永,西溪鎮人,父亡,貧無以葬,從人貸錢一萬,以身作佣……」。所以說「董家舍」與董永有關是有一定依據的。
西溪鎮北有一水塘,叫「鳳凰池」,昔日池水碧波盪漾,清澈見底。傳說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常來此沐浴。鳳凰池後建有「天女廟」(久廢)。西溪西南面有一村莊叫「鶴落土侖」,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一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乘鶴下凡之處,得名「鶴土侖,即今台南鎮社東村,東庄叫「鶴東」,西庄叫「鶴西」。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天長日久,十八里河口旁邊的村莊也成了「河口」村(今屬台南鎮)。
西溪西廣福寺後院內有一口古井,叫「繅絲井」,大旱之年不涸,傳說是七仙女當年為幫助董永贖身而替曹長者家織300匹雲錦時汲水繅絲的一口井。清嘉慶《東台縣志》載:「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極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長丈余,人以為仙跡雲」。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巡宰李誠蒞臨西溪,查看了這個遺跡,建亭其上。當年九月亭建成,堅朴實得宜。亭的樑柱上還雕刻著水藻形的花紋。興化顧繁在亭上作《繅絲井亭記》。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檢劉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記。日軍入侵前,井上還有涼亭,四角凌雲,翼然欲飛;井旁石碑上有亭記,日軍入侵後,亭毀井存。傳說,董永和七仙女一月還清了曹長者的債務後,夫婦來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於「寒窯」,從此過上了男耕女織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現為廣山鎮新生村。
數月後,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為震怒,遂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趕至西溪「南倉河口」,夫婦二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七仙女被天兵天將抓上半空,她扔下腳上穿的一雙綉花鞋給董永留作紀念,一隻落河東,一隻落河西,落鞋處分別得名「東鞋庄」和「西鞋庄」,兩庄又合稱「雙鞋庄」。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將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釵向地面劃出一條河,阻擋住追趕的董永,並用雙釵插地,鑿成兩口井,一井河東,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絕別,永無相見之日。後人為懷念善良美麗的七仙女,為井取名「雙釵井」,又名「金釵井」;為河取名「辭郎河」。
辭郎河邊有個村落,得名「辭郎庄」(今屬廣山鎮)。七仙女別董永凌雲而去,後人在河上建「鳳升橋」,俗稱「南倉橋」(即今牛橋,舊曾為西溪第一橋)旁邊建「凌雲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樹下,托夢囑董永領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頭」(今為台南鎮杜沈村)。董永得到兒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來到老槐樹旁遠眺,遙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歸,全家團聚,董永佇立之處便得名「殷庄」,今屬廣山鎮。
董永死後,後人有感於董永的孝心,為其建「董孝賢祠」,又稱「董永廟」。有磚牆瓦蓋四合院十餘間,祠內供董永塑像,四時香火不斷。院內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為:「漢董孝子諱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為了永久紀念董永,並將當地村莊取名「董家土侖」,後又改為「董賢鄉」,現為台南鎮「董賢村」。
G. 七夕節,百度百科裡有說「禮拜七姐」,七姐是指誰七仙女(玉帝七個女兒),還是就單單指織女一
這樣的答案都能成為推薦答案,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