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的姑娘一朵交宜舞
㈠ 探戈是什麼起源的
探戈是一種雙人舞蹈,源於非洲,但流行於阿根廷。伴奏音樂為2/4拍,但是頓挫感非常強烈的斷奏式演奏,因此在實際演奏時,將每個四分音符化為兩個八分音符,使每一小節有四個八分音符。目前探戈是國際標准舞大賽的正式項目之一。探戈據說起源於情人之間的秘密舞蹈,所以男士原來跳舞時都佩帶短刀,現在雖然不佩帶短刀,但舞蹈者必須表情嚴肅,表現出東張西望,提防被人發現的表情。其他種舞蹈跳舞時都要面帶微笑,唯有跳探戈時不得微笑,表情要嚴肅。探戈舞的肢體語言非常豐富,但目前應用於體育舞蹈比賽中經規范了的探戈舞已經比阿根廷本地的探戈舞簡單多了。
其實在探戈里的milonga就是一種比較開心歡愉的探戈舞蹈類型,源自於非洲的熱情Habanera舞曲以及歐洲的輕快Poca舞曲,因此男女舞者在配合這種活潑俏皮的milonga音樂時,通常會擺脫原本阿根廷探戈的深沉哀愁,而轉為男女相互嘻鬧玩耍的氣氛。
探戈發源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被阿根廷人視為國粹。
19世紀末葉,年輕的阿根廷共和國經過連年戰亂,進入穩定的發展時期,大批歐洲移民湧入這片富庶的土地。初來乍到者多在碼頭或工地做小工。每當夜幕降臨,他們相聚在貧民區的小酒店飲酒作樂,聊以舒解都市生活的寂寞與思念家鄉之苦。
移民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帶來了不同的舞蹈和音樂,探戈就是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一朵絢麗的花朵。
探戈以義大利、西班牙風格為主,夾雜著一些黑人樂舞的韻調,集音樂、舞蹈、歌唱、詩歌於一體,是一門風格獨特的綜合藝術。
探戈出身卑微,起初僅在港口破敗的倉庫甚至妓院里表演,觀眾是出賣苦力的下等人,故為上層社會所不齒。然而,這種藝術形式的魅力無法抗拒,到20世紀初,探戈已普遍為大眾所接受,40年代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涌現出一大批詞曲作家、歌唱家和舞蹈家。
鬥牛代表著西班牙一樣,探戈就是阿根廷的代名詞。最初的探戈被當作是交誼舞中的另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爭議,後來,幾經變化才成了今天這個樣子。那麼探戈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探戈的起源人們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人認為探戈起源於黑人舞蹈,也有人說探戈是歐洲人帶到阿根廷的。雖然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響了探戈的發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只有在阿根廷自由奔放的氣氛中,探戈才真正長大成人,成為一種新的、獨特的舞蹈形式。
世紀末,探戈出現了。最初的探戈並不像現在這樣高雅,流行於酒吧和小餐館,那時的探戈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柔媚的探戈最初竟然完全是男子的舞蹈。據說,在骯臟擁擠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小酒館里,男子們為了吸引姑娘們的目光,跳起了激情四射的探戈。兩個男人跳探戈會是什麼樣,我們在今天已經看不到了,不過探戈中一些帶有對抗性的動作,卻能讓我們看到當時探戈的風采。
女人就加入了探戈的行列,但探戈卑賤的出身,卻使它很長一段時間只在平民中傳播,成為郊區小酒店裡不可缺少的「一景」。大約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一位名叫卡洛斯·卡德爾的人和他的舞蹈隊將探戈舞帶到了巴黎,一夜之間探戈征服了巴黎這個時尚之都。為了迎合上流社會的欣賞口味,法國貴族對探戈進行了一些改造,去除了探戈中粗獷野性的成分,使它變得高貴優雅。
一百多年的發展,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探戈形成了一種牆里開花牆外紅的景象,一方面,世界各地學習探戈的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在探戈的老家阿根廷探戈,隨著流行音樂的入侵,阿根廷大部分探戈錄音室應聲倒閉。而且阿根廷相當一部分青年並不喜歡探戈,認為它已經過時。針對這種情況,阿根廷政府為了弘揚和提倡民族文化,頒布法令,甚至規定設立專播探戈的電台、電視台。經過種種努力,探戈這位百歲老人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如今要想看上一場小規模的探戈舞表演,容易得像上餐廳吃飯一樣,許多老牌子或上檔次的餐館都在會在晚上的某一個時段,安排一場免費的探戈舞表演。流行了一百多年的探戈,又成了一種新的時尚。
㈡ 和王朔有關的三個女人
1984年的夏天,北京舞蹈學院舉辦交誼舞會,北京有一幫無所事事的大院青年,經常混進去跟女大學生跳交誼舞。這其中就有王朔、馬未都、王中軍等兄弟。
26歲的王朔,就這樣邂逅了大學生沈旭佳。跳完舞,王朔還死皮賴臉地跑人女生宿舍神侃胡聊。據馬未都回憶,那時一個宿舍八個女生,都到晚上十點了,人家女生挨個洗漱完畢,王朔還賴在那不走。
馬未都那時已結婚,偷偷出來跟女大學生跳舞都已經很不像話了,回去太晚就更不像話,多次示意要回去,可王朔還擠眉弄眼地說,「再坐會兒,再坐會兒」。
沈旭佳那時是舞蹈演員,後來她出演舞劇《屈原》的時候,也邀請了王朔去觀看。王朔就是因為舞劇《屈原》才真正愛上沈旭佳的。沈旭佳在劇里演嬋娟,她在這部戲里盡情綻放,令王朔驚為天人。
這一年,10歲的徐靜蕾才女氣質盡顯,其書法造詣已經相當地深了。
徐父開了一家霓虹燈廠,燈箱上的字需要人來寫,為了降低成本,老爸沒有另外請人,而是直接把這個重任交給了10歲的徐靜蕾。於是,徐靜蕾的字掛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最有名的是賽特商場和中央電視台後面梅地亞賓館的霓虹燈,尤其是賽特商場幾個大字,每個都有兩米見方,功力畢現。當時一些看過徐靜蕾書法作品的人,都覺得這至少是一個五十歲的人寫的。
小才女徐靜蕾在家練毛筆字的時候,王朔與沈旭佳經常約會,那時沈旭佳已經大學畢業,是東方歌舞團的當家花旦,追求者甚眾,有官二代,有富二代。但王朔嘴皮子厲害,會逗人開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有才華。雖然發表作品不多,卻是潛力股。最終王朔抱得美人歸,可有情敵卻不幹了,跑到東方歌舞團找組織告狀,說王朔是個流氓,品行惡劣玩弄女性。東方歌舞團的領導嚇壞了,找沈旭佳談話,讓她和王朔斷絕來往。沈旭佳鳴謝了組織關心,依然和王朔來往密切,組織上沒辦法,只好作罷。
泡妞約會都是需要錢的,王朔在那之前干過倒爺,開過計程車,還開過飯店,無一不以失敗告終。只好把希望全寄託在寫小說上。偶爾拿到一筆稿費,就給沈旭佳買東西。王朔給沈旭佳買的高筒皮靴,跟兒竟然是歪的,買的衣服也不合身,但這一點也不妨礙沈旭佳的美麗。
那時候的王朔是配不上沈旭佳的。所以王朔說,沈旭佳在我眼裡濃妝佳,淡妝亦佳,即使蓬頭垢面依舊不掩國色。1985年,《當代》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小說《浮出海面》,寫一個社會青年和跳舞姑娘甜蜜而惆悵的愛情故事。作者署名:王朔,沈旭佳。
1986年,王朔又發表了一篇小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王朔腰包鼓起來的同時,腰板也硬了。馮小剛就是這一年,走進王朔的朋友圈的。
王朔出門組局喜歡帶上馮小剛。那時候的馮小剛還沒有開始出名,是王朔的迷弟,不管什麼局有個專業吹捧自己的迷弟,能彰顯自己身份,抬高自己地位。雖說馮小剛身板弱不像馬仔,但他嘴巴好使。再說了,畢竟混的是文化圈,不是黑社會。
多年以後,馮小剛出版了一本自傳,他寫遇見王朔那是「抬頭望見北斗星」。馮導這張嘴,真不愧是小鋼炮,懟人可以把你懟到十八層地獄,吹人可以把你吹到銀河系。
1987年,王朔趁熱打鐵,接連發表了《枉然不供》《人莫予毒》《頑主》等作品,開始奠定他在文壇中的地位。他越火,沈旭佳越憂心忡忡。於是他和沈旭佳結婚了,時年27歲。
這一年,徐靜蕾13歲,因書法專長,被保送進北京朝陽區的一所中學。那時的她,已是全校聞名的才女。
這一年,王子文降生,原來的名字叫王萌萌。
1988年,是王朔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他的小說《頑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橡皮人》等不約而同被拍成電影,一夜之間圈粉無數。 正因為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文學界、電影界、評論界,才不約而同地將這一年年稱為「王朔年」。
90年代初,王朔的小說創作迎來高峰,《我是你爸爸》《過把癮就死》均發表於這個年代。同時所有搭上王朔這個大IP的電視劇全部走紅,《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和後來的《北京人在紐約》,概莫能外。
馮小剛就在這時開始逆襲的。一部《北京人在紐約》,已馮小剛已躋身副導演行列。
92年,風光無限的王朔出版了四卷本文集,首印8萬冊。那年頭,活著的作家裡,尤其年輕作家,還沒誰敢出文集的。一時間王朔蜚聲海外。隨後和馮小剛合夥開了家電影公司,名曰「好夢電影公司」。
就在這一年,王朔認識了正在北京電影學院讀大二的徐靜蕾,並運用自己的資源,推徐靜蕾上位,出演了電影《同桌的你》。
五
王朔出軌徐靜蕾的時候,女兒王咪已經6歲。為了女兒,沈旭佳沒吵也沒鬧。她以為憑借自己的大度,能挽回這段婚姻。徐靜蕾為了搶奪主權,公然對沈旭佳說,「我已經在你家大搖大擺出出入入,你就把他讓給我吧。」 這時候的王朔乾脆離家搬去賓館住了。
96年沈旭佳跟王朔離婚,隨後遠走美國,眼不見為凈。
97年,全國掀起了批判王朔的風潮,好夢公司投拍的幾部電影也被電影局封殺了,他不得不遠走美國,暫避風頭。
這一年徐靜蕾大學畢業了。因為王朔的推薦,徐靜蕾在趙寶剛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里當女一號。自此宣告徐靜蕾出道。
王朔在美國只呆了半年,回國後,兢兢業業做了徐靜蕾背後的男人。 演了幾部電視劇後,徐靜蕾軍進電影圈,02年,徐靜蕾出演了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獲得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04年,徐靜蕾想當導演。王朔給她張羅了一部電影處女作《我和爸爸》。王朔拉來了葉大鷹主演,讓姜文張元免費進來客串。最終,徐靜蕾包攬了出品人、製片人、編劇、導演和女主。 這部電影獲得第四屆華語電影大獎最佳編劇、最佳新導演提名、內地最受歡迎女演員獎、金雞獎最佳處女作獎。可謂風頭正盛。
這一年,徐靜蕾和黃覺拍攝《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擦出愛的火花,隨後有媒體拍到兩人出入同一所公寓,黃覺還體貼地帶著徐靜蕾的愛貓去寵物醫院檢查,狀態仿如一對小夫妻。這時, 老徐已經30歲了,她把最好的10年青春都給了王朔。也該完成她的歷史使命了。這么多年分開後,王朔坦然地住在老徐為他買的房子里,兩人關系還是那麼鐵。他們不僅是情侶,更是親人、朋友、戰友的關系。
06年,王朔幫19歲的王子文打官司,在整個互聯網鬧得沸沸揚揚,完全可以躋身年度十大娛樂圈頭條之一。
事情是這樣的,王子文14歲被某經紀公司看中帶到北京,並簽了一份15年的合同,被要求期間不能解約,否則20年內不允許從事這個行業。王子文想提前解約,可經紀公司卻開了80萬元的天價違約金,雙方鬧僵了。這個時候,王朔挺身而出英雄救美,為這個北漂姑娘打了場官司。
此後,王朔聲稱他是王子文經紀人,而王子文的片約不斷,這其中都有王朔的身影。王子文稱王朔是她的精神枕頭,媒體也經常拍到王朔和王子文出雙入對。
09年,參演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2011年出演趙寶剛執導的《男人幫》,12年,參演馮小剛執導的《一九四二》……直到2016年的《歡樂頌》,王子文總算是徹底紅了。
這期間,又是10年。
有人分析王朔的這三段愛情,發現每段都是10年,每段都是三個女人最青春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