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墮階前
⑴ 貫休 的《山茶花》一詩何解
一千多年前的蘭溪,出了一位走向世界的藝術家,他就是唐代高僧貫休(832-913)。
對山茶,他曾借物喻人,寫過一首詠山茶的詩《山茶花》。詩曰:
風裁日染開仙囿, 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墜階前, 應有看人怨孫秀。
這首詩大約是貫休到成都龍華禪院後寫的。理由之一,是推測當時龍華禪院種有山茶。因為唐代成都已是山茶花栽培的中心。後蜀主孟昶妃花蕊夫人就曾寫過《詠山茶》詩。而寺廟栽培茶花更盛行。對此,宋代詩人陸游、范成大等均有詠茶名句。所以貫休看到龍華禪院的茶花,有感而賦詩,就順理成章了。理由之二,是從貫休的人品和該詩所流露的情緒分析。貫休愛憎分明,關心人民疾苦,痛恨貪官污吏。他的《酷吏詞》,憤怒譴責了貪官污吏欺壓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權勢的傲骨。他在杭州時曾給吳越王錢?寫詩:《獻錢尚父》。錢?讀後大喜,但要他把詩中的「十四州」改為「四十州」。貫休斷然回答:「州既難添,詩亦難改」。他不肯依附權貴,收拾衣缽離開了靈隱寺。在成都,他還口占《公子行》,敢於當面諷諫前蜀主王建。他入川時,正是五代十國軍閥混戰,神州大地田園荒蕪,民不聊生之際。一種憂國憂民之情在他心頭升起。於是,連鮮艷誘人的茶花,他看見的只是「色死」、「猩血」,充溢著悲涼辛酸的調子。一個「怨」字,又隱晦地折射出百姓的怨聲載道。甚至「孫秀」(即「新秀」)也「怨」,可見怨之深。這首詩寫山茶開花景象,只用「風裁日染(即風和日麗)開仙囿(即佳圃)」一句,主要是借物抒情,曲折地抒發了貫休對當時社會的一種不滿情緒。
詩作一般都有言外之意
⑵ 《山茶花》古詩
《山茶花》
作者:貫休 朝代:唐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專前,應有看屬人怨孫秀。
賞析:
這首詩寫山茶開花景象,只用「風裁日染(即風和日麗)開仙囿(即佳圃)」一句,主要是借物抒情,曲折地抒發了貫休對當時社會的一種不滿情緒。
翻譯:
風和日麗,暈染花圃,百花今已凋謝,山茶花也不例外,有一朵掉落在階前,就像當年美麗的綠珠墜樓一般,而綠珠的死應怨孫秀無理要求,而今山茶花的墜落該怨誰哪?
(2)一朵墮階前擴展閱讀
作者貫休的其他詩作
《獻錢尚父》
唐代:貫休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
《善哉行·傷古曲無知音》
唐代:貫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揚。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
綉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憂忘。
欲贈之以紫玉尺,白銀鐺。久不見之兮,湘水茫茫。
《古離別》
唐代:貫休
離恨如旨酒,古今飲皆醉。
只恐長江水,盡是兒女淚。
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風動天地。
《春送僧》
唐代:貫休
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雨到江潯。
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⑶ 《山茶花》七絕詩句怎麼寫
《山茶花》的詩句如下: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意思是風和日麗,暈染花圃,百花今已凋謝,山茶花也不例外,有一朵掉落在階前,就像當年美麗的綠珠墜樓一般,而綠珠的死應怨孫秀無理要求,而今山茶花的墜落該怨誰。
(3)一朵墮階前擴展閱讀:
其他描寫山茶花的古詩
「雖是富貴姿,而非妖冶容。歲寒無後凋,亦自當春風。」
———明·歸有光《山茶》
「雪裡開花到春晚,世間耐久孰如君?」
———宋·陸游《山茶》
「嶺南春早不見雪,臘月街頭聽賣花。海外人家除夕近,滿城微雨濕山茶。」
———元·薩都剌《閩城歲暮》
「酒面低迷翠被重,黃昏院落月朦朧。墮髻啼妝孫壽醉,泥秦宮。試問花留春幾日?略無人管雨和風。瞥向綠珠樓下見,墜殘紅。」
———宋·辛棄疾《浣溪沙·
⑷ 《山茶花》的詩句是什麼
《山茶花》的詩句如下: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
意思是風和日麗,暈染花圃,百花今已凋謝,山茶花也不例外,有一朵掉落在階前,就像當年美麗的綠珠墜樓一般,而綠珠的死應怨孫秀無理要求,而今山茶花的墜落該怨誰。
(4)一朵墮階前擴展閱讀:
《山茶花》是貫休的一首詩,這首詩是貫休到成都龍華禪院後寫的。這首詩寫山茶開花景象,只用「風裁日染(即風和日麗)開仙囿(即佳圃)」一句,主要是借物抒情,曲折地抒發了貫休對當時社會的一種不滿情緒。
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嘗有句雲:「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