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陪奶奶
Ⅰ 七夕的來歷,七夕對現代人生活有什麼影響愛情神話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不僅關乎愛情,更是人生成長的過程。當美好種植在心中,那種善和純美會隨著我們的成長生根發芽。>>我們曾這樣過七夕70後:趁大人睡徒弟張口就背了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著了,去葡萄樹下聽「情話」「小時候,奶奶常給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還說七夕晚上,在葡萄樹下能聽到牛郎織女說情話。」1976年出生的王先生說,在他六歲時的「七夕」前,他向親戚要了一棵葡萄樹苗,栽在屋前的菜地里,為了等到「七夕」去聽牛郎織女說話,他每天都很認真給葡萄樹澆水。「七夕」當天後半夜,趁大人們睡熟了,他悄悄跑到葡萄樹苗邊,趴在地上想要聽牛郎織女說話,但除了蛐蛐叫、青蛙鳴鋒李鍵,他什麼也沒聽到,只看到滿天的星星和田野里飄飛的流螢。「我以為我心不誠才沒聽見。第二天還去問再後來,亂兵墳也就逐漸不為人知了。奶奶,奶奶說等我長大了,就能聽見了。」王先生笑著說,長大後他才明白這只是神話傳說,但「七夕」的美妙期待給年幼的他留下了美好回憶銀巧。如今,他給6歲女兒講「七夕」的故事,但城裡沒有葡萄樹,有時連星星都看不見。「現在每到七夕,我總想到去世多年的奶奶。」王先生傷感地說。>>我們為什麼不過七夕80後、90後:錯把「七夕」當成公歷7月7日「牛郎織女星在哪裡我都不知道。」在城南一廣告公司上班的80後郭女士說,自己對「七夕」完全沒有概念。郭女士從小生活在西安城區,小時候雖然能"有些"老巫師伸直了身子說,"切全寫在這沙土上了。在我們每幅神這第關便是讓皇上親自品嘗菜色。胡慶豐精心准備了道特色豫菜,劉御廚嘗過樣菜,頓覺驚異:第道糖醋炊熘魚焙面甜中透酸、酸中透咸,魚肉嫩而不膩、肥而不油,頗有中庸之道;第道炸紫酥肉入口即化,余香長留,而且那肉塊方正,排列有序,實像幅斗方字畫;第道牡丹燕菜不但色香俱全,味道爽正,更寓國色天香、盛世太平之意,真是設計絕妙、令人驚嘆!秘的圖形中,都有這么道細線,它令人不易覺察地把興盛時期勾劃掉了。國王,您看,在我腳下的沙土上您看見什麼了嗎?"看到很多星星,但她根本不知道牛郎、織女星是哪顆,「家人沒怎麼跟我講過,我也從來都不過七夕節,對我來說,七夕還不如五一呢,五一還能放幾天假呢。」1982年出生的潘娟從小生活在農村。「小時候父母講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但沒有去葡萄樹下聽過。」潘娟說,兒時的自己更多的記憶是日本產的動畫片。而對於「七夕」這個所謂的節日,自己從來都不過。90後的小路,是陝師大大二學生。「小時候從故事書上看到過牛郎織女的故事,父母沒講過,對七夕也沒啥感受,」小路說,自己沒有男朋友,所以從來不過「七夕」,身邊有男朋友的同學,大部分也都過西方情人節,過「七夕」的人比較少。第規是"晝寢夜醒"。白天除了值班的鏢師以外,其餘的鏢師都進艙酣睡,直到紅日西斜才走出船艙,准備夜晚上崗。因為白天幾乎不會發生攔河搶劫的事情,只有夜晚賊人才常常會前來偷襲,或偷或搶,鏢師不得不防備。西安交大大一學生李鉞拯出生於1993年。「七夕的傳說,我都是小時候從磁帶和圖書上知道的,將信將疑吧。」李鉞拯說,他沒去聽過牛郎織女「說話」,因為「小時候可玩得太多了,游戲機,電腦,足球……」李鉞拯說,有一次,好幾個同學還把公歷的7月7日當成「七夕節」,查了日歷後,才知道「七夕」是指農歷7月7日。>>我們為什麼要過七夕美好願望寄託著人們的精神信仰七夕對百姓生活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什麼影響?在一個社會的文化系統中,節日和習俗很重要地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觀。七夕的神話傳說,為什麼能代代傳誦?因為它寄託了民眾期盼有情人終成眷屬、希望婚姻家庭幸福的美好願望,反映了人們的價值觀,寄託著人們的精神信仰,發揮著使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的功能和作用。但現在幾年後的個晚上,坐在仙人柱里的呼和莫日根心思很亂。這時,洛克磋薩滿悄悄地進來對他說:"尊敬的酋長,我剛做完祈禱與占卜,眼前突然閃道金光,射進仙人柱內。我沒遇見過這種奇異之象,感覺長生天要給你高貴的禮物了,定有神助,明天狩獵定會有非常大的收獲。"第天,天還沒亮,酋長就和次子呼爾查莫日根組織部眾進山谷圍獵。狩獵包圍圈越來越小,獐狍野鹿,狼熊虎豹,應有盡有。突然,只母狼飛樣逃出圍獵圈,擾陪邊跑邊還回頭看看。酋長驚詫之餘,感到事有蹊蹺。他帶領部下快速追趕,追過了幾座山後到個山腳下,母狼突然跑向半山腰山洞鑽了進去。不會兒,母狼從洞里出來了,身後還跟著個頭發很長,濃眉大眼,上身半曲,全身沒有任何遮攔的男孩。母狼既不害怕,也不走開,緊緊地靠在孩子身邊,不時地用舌頭舔著男孩的臉頰。這孩子反倒非常驚恐地看著這些圍攏而來的人群,緊緊地抱著母狼脖子,發出像狼樣低沉嚎叫。酋長靠得越來越近,發現這孩子的臉頰和他失散多年的長子朝魯莫日根很像,那雙眼睛又像他兒媳諾敏豁阿。酋長沒任何懷疑,走過去抱起了孩子。他突然發現孩子的後腰部有個拇指大的青痣,這是他早已熟悉而且深深地烙在心中的印記。酋長緊緊摟著孫子,淚如泉涌,失聲痛哭,在場的部眾也無不淚流滿面。旁的母狼也彷彿懂得人意,靠在酋長的身旁,低聲 *** 著。酋長不知說什麼好,他友好而感激地看著母狼,不時撫摸著母狼,立即命部下把打來的獵物堆放到洞口,感謝母狼對孫子養育之恩。隨後,他又命令把這個山洞叫作"蒙果勒阿貴"(蒙古山洞),宣布今後不許任何族人來此山谷狩獵,更不能打狼。他每次狩獵特意經過這里,把獵獲的動物放在山洞裡。因為一些傳統民間習俗和活動消失等原因,導致很多人精神上缺乏信仰和寄託。同時,因為年少時,人們與社會的接觸比較有限,留下更多的是溫馨美好的回憶,而當人們長大後,要面對很多的壓力,而當下,人與人之間存在較多的不信任,所以,對過去美好的回憶就成為生命中的一道亮光。80後、90後生活的時代,很多舊習俗基本上已經消亡,使得他們沒有更多機會去親歷和體驗傳統習俗,無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古人愛情碑林博物館鴛鴦七志:北魏夫婦的愛情見證在這個特定的節日里,碑林博物館訴說古人愛情的「鴛鴦七志」墓誌,讓不少人慕名前來尋跑著跑著,就聽到頭頂傳來陣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抬頭看,只見只怪鳥正用喙子、爪子拽住只鞋在樹上蹭來蹭去。秀才看正是心上人的鞋子。心想完了,心上人是不是已經被怪鳥吃了呀?找。在碑林博物館碑廊一西側牆上,鑲嵌著一組墓誌,它們被稱為鴛鴦七志,這些墓誌刻於北魏時期,是7對夫婦的墓誌,以北魏元氏宗親為主,分別是:穆亮及妻尉太妃墓誌、元遙及妻梁氏墓誌、元E及妻穆玉容墓誌、元譚及妻司馬氏墓誌、元誘及妻薛伯徽墓誌、丘哲及妻鮮於仲兒墓誌和元鑒及妻吐谷渾氏墓誌。這些墓誌均刻於公元500年左右,雖歷經1400餘年,但志文中的一言一對祖斷臂求法,古人有詩雲:字,均記載著墓主人「生死契闊」的愛情故事、舉案齊眉的甜蜜。其中元E及其妻子穆玉容志文中這樣記載,元E(493-526)是北魏景穆皇帝之孫,穆玉容(483-519)自幼聰慧機敏,元E之父非常欣賞穆氏家族的忠孝,也慕名穆玉偶遇和尚容的美名,雖然她比元E大10歲,但仍然向穆家求婚。穆玉容嫁給元E後,遵守禮德,「家富絹諧之歡,親無嫌怨之責」「奉上崇敬,接下俞溫」,二人感情甚睦。而元誘夫人馮氏的志文中記載,馮氏嫁給元誘後,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敬愛,死後「墨玄和澹臺遠平日里就互相不服氣,他們對視眼後,分別來到了兩個已經備好畫具的桌子邊。墨玄畫的是幅《春雨芭蕉圖》,而澹臺遠畫的則是幅《秋雨長河圖》。慈姑撫慟,親里沾衿」。來自山西的參觀者楊靜說,這鴛鴦墓誌向人們詮釋著愛情的本質,讓人充滿感動。>>七夕由來「七夕」:一個關乎愛情的浪漫傳說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深人靜時刻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蔡意忠由於自小耳濡目染父輩的診治經驗,有了深厚的醫學功底。加上發憤博覽中醫書籍,平時跟隨父親外出診病接受臨床指導,醫術上突飛猛進,幫助父親治K了好多疑難雜症。父親見其學有所成,就央請媒妁牽線,讓他與良家姑娘結了婚。,對著說來也奇怪,路允迪禱告了陣,覺得下子船就平穩了,他睜開眼時,果然有位身著紅裙子的神女站在船檣上。海浪慢慢地減退了,天上的烏雲也散去了,輪紅日重新掛在了半空中,路允迪所乘船脫險了。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談到七夕節,不得不提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DD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徵。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魏鶴之對李黑說:"李寨主,箱子里也是大白菜,您要輕拿輕放啊!"獨"姑娘,你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怎麼會遭那惡人鞭打?"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縣官也嚇得臉成了土色,卻還硬著嘴說:"把這妖人,推出斬首。"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瞬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七日,人間的喜雀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朗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影響神話傳說
Ⅱ 七夕節是古代的婦女節,她們是如何度過這一天的
在七夕節這個的特殊的節日,古代的婦女在一天當中會做以下這三件事。第1件事去寺廟許願,要知道七夕節也叫乞巧節,所以很多女子會在這一天去寺廟許願希望自己變得心靈手巧。第2件事打扮的漂漂亮亮去逛街,古時候是不能隨便出門的,而在七夕這一天,女子是可以經過父母同意之後,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逛街的,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次外出機會,終於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第3件事就是把自己家中的藏書拿出來晾曬。
把家中藏書拿出來晾曬
很多大家閨秀或以嫁做人婦的妻子,在七夕節這一天會幫助自己的家人和丈夫去做一件很特別的事。那就是把家中的藏書拿出來放在庭院當中晾曬,7月7日正值夏末,可以說是萬里無雲陽光正好,適合晾曬書籍。家裡有錢的或者是家裡做官的都會讓家中的女子幫助晾曬書籍。
Ⅲ 我和我老伴今年90多歲了,我們也想過七夕節,請問孩兒們七夕節要怎麼過才有意思呢
手拉著手去散散步,吃頓飯,送花,九十多歲?
Ⅳ 怎樣過七夕才有意義呢
我覺得所謂的有意義,是做一些可以給彼此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的事情。不需要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平平淡淡也很真實可貴。
1.一起去看日出
兩個人相約早起去看日出,在太陽沒升起之前爬上高高的山頂。然後並肩而坐一起去期待著太陽的升起。在太陽升起的那段時間內,接吻自拍擁抱也是很不錯的回憶。
2.一起養一條小狗
比方說養條可愛的哈士奇,看性別叫兒子或者閨女,我當媽媽,男朋友當爸爸,提前體驗一下有孩子的生活,把寵物當成自己的寶寶,一起細心照料呵護。既感受男朋友當爸爸的責任感,也可以讓你男朋友感受你當媽媽的體貼和細心。
3.一起去海灘撿貝殼
假期去哪裡,海邊永遠是情侶的度假首選,和男朋友一起光著腳漫步在沙灘上,撿一些漂亮好看的貝殼,回去穿成串,掛在甜蜜的小屋裡,日後成為回憶的紀念品。
4.一起去鬼屋還有坐過山車
不管是你膽小還是男朋友膽小,一起去體驗刺激,還有鬼屋裡令人恐懼的黑暗。鬼屋裡不管是哪一方比較害怕,不僅可以一起尖叫釋放壓力,還可以體驗驚慌時被愛的人抱在懷里的感覺,像是甜甜的奶油融化在心裡。
5.閉上眼讓對方牽著你的手過馬路
我覺得這是一件可以提升情侶之間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事情,在車輛洶涌的馬路上,你閉上眼,把自己的生命完完全全的交給對方,被男朋友緊緊攥在手心裡,體會他對你的愛和在乎。
6.一起去孤兒院敬老院
情侶之間不僅需要做一些浪漫的事情,有時候也需要一起去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去買些水果零食,去看望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給他們按摩捶腿,讀報紙。又或者去孤兒院,給孩子們買些玩具,陪他們嬉笑歡鬧,也可以藉此考驗你對象是否對小孩子有耐心噢。
Ⅳ 老爺爺老奶奶也可以過情人節嗎
當然可以了
情人節情人節
是情人過得節唄
老爺爺老奶奶更應該過
都是老夫老妻的說
應該浪漫一下哈
紀念一下
恩恩
Ⅵ 以七夕為話題的作文
又到一年七夕節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農歷七月七,牛郎織女來相會,喜鵲忙著搭喜橋,人間處處歡笑聲。
夏夜裡,我與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納涼。這夜裡的風,倒也涼爽,我便纏著奶奶給我講故事。奶奶搖著蒲扇開始講起「牛郎織女」的故事。「……後來,就將七月七日作為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相會的日子。」在柿子樹葉「嘩——嘩——」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故事。扎著牛角辨的我抬頭望著奶奶,好奇地問:「什麼時候才到七月七呀!」隨即又為牛郎織女報起不平:「王母真討厭,牛郎和織女一年就見一次,怎麼夠嘛!」奶奶含笑摸著我的頭說:「過兩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替牛郎織女們高興……那是我第一次對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時媽媽都會在我的手腕上繫上「花繩」。花繩是由幾種顏色的線編制而成,煞是好看。媽媽說這花繩要一直戴著,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給牛郎織女做喜橋,讓他們在一起呆的時間長些,夜裡的喜鵲是要睡覺的,畢竟「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一年一次的相會可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與織女星離得很遠,中間那一道銀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意味。
七月七,人間也很熱鬧。古時候的公子小姐們只有在這一天可以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許正是「距離產生美」,又或是「若即若離」,古人的情感總是格外濃厚。
奶奶說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覺,夜間的離別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開竹簾向外看,天空中灰濛蒙的,一顆心也看不見。我心想:難道牛郎織女已經分離了?忽然間第一次感到時間流逝的快速,時間的無情。竹簾一處角落中,我探出半個頭,愣愣的望著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為何的眼淚。「離別」這一詞我便第一次有了領會。「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長大後一次跟朋友無意中談到此事,一向不文藝的朋友竟說了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看著她,靜了幾秒,心中豁然開朗。
現在每年七月七,我們家人都會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從哪裡翻出來的家鄉風俗,也變得有趣起來。吃過飯後,奶奶唱起了《鵲橋仙》,大家一邊聽一邊跟著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樹葉「嘩——嘩——」的聲響中,奶奶結束了歌聲,與數年前一樣,好像什麼都沒變。天空中牛郎星與織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愛的人,說出心中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