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和雲

七夕和雲

發布時間: 2025-02-21 19:24:59

A. 七夕為什麼要守夜

七夕守夜乞願

七月七日,並非「七夕」。七月七日原是歲時性的節日,與牛女神話無涉。這一「良日」古已有之,其節俗包括曝衣、曝書等。「七夕」則依託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而產生,是一個紀念性節日,其節俗主要有守夜乞願和穿針乞巧等。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秋之交,正是曝曬舊衣和製作新衣的時節。宋卜子《楊園苑疏》曰:「太液池西有武帝曝衣閣,常至七月七日,宮女出後登樓曝衣。」〔17〕卷31據此,七月七日曝衣之俗,可溯至西漢武帝時。東漢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曲合藍丸及蜀漆丸,暴經書及衣裳。」〔18〕76則曝書、曝衣以免蟲蠹,漸成習俗。此俗至魏晉尤盛。王隱《晉書》曰:「魏武帝辟高祖(司馬懿),以漢祚將終,不欲屈節於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遣親信令史微服於高祖門下,……七月七日高祖方曝書,令史竊知,還具以告。」〔17〕卷31司馬懿假病,仍不廢曝書,可見七月七日此俗之盛。《世說新語》曰:「郝隆七月七日見鄰人皆曬衣物,乃仰卧出腹,雲曬書。」〔19〕76《竹林七賢論》曰:「阮咸,字仲容。七月七日,諸阮庭中燦然,莫非錦綈。咸時總角,乃豎長竿,標大布犢鼻褌於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18〕76卧腹曝書、掛犢鼻褌,是魏晉名士七月七日的滑稽表演。可見,七月七日原有的節俗,「曝書策,曬衣裳」〔13〕,都是在白晝舉行的。晉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園詩》曰:「商風初授,辰火微流,朱明送夏,少昊迎秋。嘉木茂園,芳草被疇,於時我後,以豫以游。」〔18〕76這一「良日」里,達官顯貴們還要宴遊。這里,潘尼也未提及牛女神話。
從西漢初年開始,牽牛、織女的愛情神話逐漸滲透在七月七日這一「良日」,最終形成在七月七日晚上守夜乞願、穿針乞巧等一些新的節俗。七月七日這一白晝的「良日」,漸漸變成了晚上的乞巧節;原本在白晝舉行的曝衣、曝書等節俗淡化了,守夜乞願、穿針乞巧成為七月七日晚上的民俗景觀。(註:撰者按:《太平御覽》卷31「七月七日」引晉周處《風土記》三則。《風土記》雲:「七月初七日重此日,其夜灑掃中庭,然則中庭乞願,其舊俗乎?」又雲:「魏時人或問董勛雲: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於古,何也?勛雲: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為餌。今比人惟設湯餅,無復有麋矣。」又雲:「七月初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祈河鼓(《爾雅》曰河鼓謂之牽牛)、織女。言此二星辰當會,守夜者咸懷私願。咸雲見天漢中有奕奕白氣,有光耀五色,以此為征應,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頗有受其祚者。」在第一則中,周處指出,七月七日之成為「良日」,原因是「重其日」。就像古人重視正月一日「元日」、三月三日「上巳」、五月五日「端午」或者九月九日「重陽」一樣,七月七日受到重視,成為「良日」。明李詡曰:「古人之節,抑有義焉。如元旦、上巳、端午、七夕、重陽,皆以奇陽立節,偶月則否,此亦扶陽抑陰之義也。」(見李詡《戒齋老人漫言》卷7,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305-306頁)但守夜乞願,本是這一「良日」的舊俗么?周處提出疑問。在第二則里,「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不同於古」,顯然,七月七日這一「良日」的飲食習俗與牛女神話並無關涉。從第三則看,七夕守夜乞願之俗至晉代已流行。由此,七月七日轉為「七夕」之痕跡,或可窺見(參閱《四部叢刊》子部三編《太平御覽》第2冊)。)《四民月令》和《西京雜記》里保留一些關於七夕節俗起源於西京長安的珍貴記載。
守夜乞願之俗的最早記載,提及西漢文帝竇後。《初學記》卷7「七月七日」載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注引《五王傳》曰:「竇後少小頭禿,不為家人所齒。遇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織女,獨不許後出,有光照室,為後之瑞。」〔18〕76《歲華紀麗》卷3「瑞光」注雲:「前漢竇皇後傳雲:後,觀津人也。少小頭禿,不為家人所齒。遇七夕夜,人皆看織女,獨不許後出。乃有神光照室,為後之瑞。」〔13〕則七夕守夜「看織女」之俗也要溯至西漢初。《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曝經書,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祈請於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守夜者咸懷私願。」〔19〕75在牛郎織女歡會之時,百姓向二位星神祈求幸福,守夜乞願之俗正在形成。崔

B. 七月七看巧雲詩詞

七月七看巧雲詩詞如下:

5、河橋銀漢兩斷懸,羽衣星子歸天遠。——作者:辛棄疾

賞析:詩句中的"河橋銀漢兩斷懸"指的是天河兩側的織女星和牛郎星相隔互望的情景。河橋指的是天河,銀漢即天河上的星光。織女星和牛郎星是傳說中河對岸相愛的仙女和牧童,被天帝阻隔,只能在每年的七夕之夜相會。這里,詩人運用了傳說元素,將織女和牛郎的相聚隔閡娓娓道來,表達出人們對於愛情、緣分和離別的思考。

C. 描寫雲的詩句

1、《襄邑道中》

宋代: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譯文: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連船帆也彷彿也染上了淡淡的紅色,船帆趁順風,一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離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雲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雲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

2、《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唐代: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卧君早歸。

譯文:壯麗的山河,不論楚秦,處處飛白雲。白雲處處飛,為著長隨你。長隨你,你去楚山隱居。白雲也跟隨你渡過湘江水。湘江上,女蘿做流蘇,瀟灑又飄逸。那裡的白雲真美麗,你早去早享受。

3、《虞美人·影松巒峰》

清代:侯文曜

有時雲與高峰匹,不放鬆巒歷歷。

望里依岩附壁,一樣黏天碧。

有時峰與晴雲敵,不許露珠輕滴。

別是嬌酣顏色,濃淡隨伊力。

譯文:一時間雲彩與高峰相聚,與峰間青松不明的樣子。望著依偎在另一側岩壁的雲彩,一樣的與天交接。有時候山峰與天氣為敵,不允許有一滴露珠,特別是像酒一樣的顏色,濃淡隨著山崖之力。

4、《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宋代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譯文: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夢境中我又來到當年的庭院,深深的花叢把院門遮掩住了。斜陽默默無言地漸漸向西邊沉下去,歸來的燕子也沉默無言,彷彿帶著萬般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雙帶有香味的白皙的纖纖玉指,輕輕地拉開了小小的幕簾。

悠悠的柳絮無聲墜落,那是老天爺為人世間的生離死別滴下的行行熱淚。月光被浮雲輕輕地遮掩住,那是因為含羞而擋住了淚眼,料峭的春風吹拂臉面,凄涼冷清的勢頭簡直就像秋天一樣。

5、《天凈沙·夏》

元代白樸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譯文:雲收雨停,雨過天晴,水面增高並增添了波瀾,遠處高樓顯得比平時更高了,水讓人感覺到比平時更涼爽了,雨後的瓜也似乎顯得比平時更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遮到畫檐。紗帳中的藤席上,有一個芳齡女孩,身著輕絹夏衣,手執羅扇,靜靜地享受著宜人的夏日時光。

D. 七夕下雨有什麼寓意,七夕下雨有什麼說法

七夕下雨的寓意與說法

今天是七夕節,這是一個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也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情人節”。對於許多情侶來說,七夕是一個表白和領證結婚的好日子。然而,有時天空不作美,七夕這天會下雨。那麼,七夕下雨到底寓意著什麼呢?

七夕下雨在古人的經驗總結中有著特殊的寓意。農諺有雲:“雨落七月七,陰雨連綿十月一”。這意味著如果七月初七當天下雨,那麼從十月初一開始,將會有一段時間的連續陰雨天氣。與此類似的農諺還有“七月初七一場雨,稀稀拉拉到十一”,“下了七月七,連陰帶雨十月一”。從這些農諺可以看出,七夕下雨往往預示著後續的天氣會偏多。

七夕節的由來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普及於西漢,而在宋代達到鼎盛。七夕最早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時間和數字的崇拜。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已經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了認識。到了東漢,更是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七夕節又被稱為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至於古代七夕的“乞巧”習俗,實際上是女子們展示自己手藝和智慧的“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和“投針驗巧”等。穿針乞巧是女子們結綵線,穿七孔針,穿得越快,乞到的巧越多。而喜蛛應巧則是捉蜘蛛放於小盒中,至天明打開,視蛛網稀密以判斷巧之多寡。投針驗巧則是明清兩代盛行的七夕風俗,通過特定的方式預測巧運。

七夕下雨的寓意不僅僅與天氣有關,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雨水的降臨,或許也是為了滋潤這對相思的戀人,讓他們在雨中相會更為浪漫。同時,七夕下雨也預示著後續的天氣變化,讓人們提前做好准備。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無論天氣如何,都希望能感受到那份獨特的愛情和幸福。

E.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是在什麼節日的情景。

這句詞描寫的七夕時節。

原詞: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若是兩情相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出處:宋代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

詞作賞析

這是一篇歌頌愛情的詞作。詞的開頭兩句是寫七夕美景:織女巧手織雲錦,牽牛星飛動傳離恨。接著敘述一對情人暗度迢迢星漢相會。歇拍點明相會的時令風光和情人的共同感受。過拍先寫相逢時的情景:如膠似漆,倏爾即逝。

「忍顧」一語,道出了情人難舍難分之情。結尾是情人臨別時立下的山盟海誓和彼此互慰之詞。這首詞的突出特點是一反往昔用牛郎織女故事寫愛情的卿卿我我,離愁別恨;而是立意翻新,自出機杼。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僅深刻揭示了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復雜心理,而且形象地寫出了愛情的堅貞不移,永無盡期,達到了新的境界,醒人心目。細膩的刻畫,清新的語言,形成了全詞的深婉格調。回環往復,情意綿綿,讀之令人回腸盪氣不能自已,堪稱婉約詞之上乘。

熱點內容
荷花煙鏈接 發布:2025-02-22 12:30:23 瀏覽:870
廣場舞茉莉花dj 發布:2025-02-22 12:30:21 瀏覽:708
幼兒園立體鬱金香手工製作圖片 發布:2025-02-22 12:22:33 瀏覽:337
情人節送白色玫瑰 發布:2025-02-22 12:22:30 瀏覽:486
東莞市花店 發布:2025-02-22 12:20:51 瀏覽:12
名牌花店 發布:2025-02-22 12:19:30 瀏覽:757
喝康乃馨蜂蜜茶 發布:2025-02-22 12:06:38 瀏覽:331
七夕污句子 發布:2025-02-22 11:56:47 瀏覽:544
冬天茉莉花乾枯了還能活嗎 發布:2025-02-22 11:53:59 瀏覽:145
情人節快樂嗎 發布:2025-02-22 11:47:40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