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燕子七夕

燕子七夕

發布時間: 2025-04-02 01:18:13

❶ 「七夕」這天,燕子都到哪去了

從科學角度來講,燕子多少與這一天無任何關系,如果少,那麼與氣候環境才有關系。你也只是今天才特意留意,如果你每一天都留意,可能會發現燕子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了。

❷ 七夕節時燕子都干什麼

七夕,人們往往會說起喜鵲,而對於燕子,提及很少,沒想到,它們那天也去鵲橋了呵,竟然不在我在窩里。 下面一篇文章,寫的不錯,你看看吧。 七夕節的燕子 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七夕節的早上,太陽還沒出來母親就開始喊我們起床了:「快起來,燕子都搭橋去了,你們還睡啊!」 我們揉著眼睛,不情願地從炕上爬起來。 晚上奶奶講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還依稀在眼前,想到今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一下子來了精神,奶奶說過七夕節的時候燕子都要去搭橋的,不知道我們家的燕子去了沒有,忙地穿上兩只鞋,走到堂屋去看屋頂上的燕子。 堂屋有前後兩個門,前門和後門是對開的,冬天的時候把後門封上,到春天的時候才把後門打開。一打開後門那燕子就來了,燕子飛進堂屋,就在屋頂的檁子旁搭個窩。每天燕子用嘴銜來泥土,然後一口一口地壘起來就成了一個美麗的燕窩了。母親說燕子也有巧燕和笨燕,笨燕子搭的窩窩口是直筒的,而巧燕搭的窩窩口是拐彎的,看著也別致些。我家的燕窩就是笨燕子搭的,而鄰居三哥家的燕窩是巧燕子搭的,曾經讓我羨慕。 看到燕窩里的小燕子還在,四隻小燕子在燕窩邊上,探著頭嘰嘰地叫著,心裡想燕子媽媽真的是去銀河上搭橋了,為了別人把自己的孩子丟在家裡,大老遠的去幫著牛郎和織女相會去了,還真的是很可敬的。 看著小燕子,想到了牛郎和織女,牛郎和織女也是一對苦命的人,兩人相親相愛的,可是王母娘娘頭上的那根簪子真利害,那麼輕輕地一劃,一條銀河就把兩人分開了。一年難得見上一面,只好在七夕節上相見了,可是隔著銀河又難得走到一起。燕子真是善解人意,竟然記著這一天,每到七夕早早地就成群結隊的去搭橋了。想到這兒又可憐起小燕子來了,燕子媽媽不在家,小燕子也怪可憐的,該不會餓了吧? 三哥家的燕子媽媽也去搭橋了,三哥過來說,他家的小燕子也在叫,總得想點法子,別讓小燕子餓著啊。我們共同看著小燕子,那小燕子的小腦袋正好從燕窩邊上露出來,黃黃的小嘴,羽毛有點發灰,大概是還沒到發亮的時候吧。 母親說,看著燕子不許用手指著,那樣會瞎眼睛的。我們都怕,只是看著,不敢用手指點的,而燕子的窩更是沒有人敢碰的。 三哥准備好了用一根秫秸和柳條,那是用來扎網拍的。我們不會扎,都是奶奶幫著扎的。在秫秸的上頭扎兩個眼,然後把柳條穿過去,這樣柳條就彎成了一個圓圈。長長的秫秸上面是個圓圓的圈,我們這用它去粘蜘蛛結的網。蜘蛛網大都是掛在屋檐下,像個八掛圖,很是好看,我們把蜘蛛網小心地粘在了我們的圓圈上,成了一個新的網,我們再用這個網去粘蜻蜓、粘蝴蝶。 三哥出主意說是要用我們的網拍去粘螞蚱,這樣可以用來喂小燕子。奶奶說,燕子不吃落地的,只吃空中飛的。我想一定要捉活的,不能讓我們粘來的螞蚱死掉的,死掉了,小燕子就不吃了。 早晨的蜘蛛網在陽光下閃著露珠,上面粘了好多的小蟲子,而蜘蛛不知道躲到那裡去了。三哥的個子高,他拿著我們的網拍,小心地對著蜘蛛網一纏繞,蜘蛛網就完整地粘到我們的網拍上了,要粘好多個蜘蛛網才能更有粘性,那樣才可以用來粘蝴蝶、粘螞蚱的。我們從一家的屋檐下,再到另一家的屋檐下,粘到了好幾個蜘蛛網,用手碰一下,粘粘的,真的是好喜歡。 正在我們要回家的時候,在一個屋檐下,我發現了一隻燕子,那隻燕子的翅膀受傷了,不能飛,它躲在牆角膽怯地看著我們。我看到了,剛想用手指,想到媽媽說的,不能用手指著燕子,嚇得把伸出的手縮了回來。拉著三哥的手說,「三哥,快來看,燕子。」三哥也看到了,他走過去,輕輕地把燕子握住了。我很怕,三哥不但用手指指了燕子,還用手把燕子捉住了,我怕三哥的眼睛會看不到東西。 我們把燕子帶回了家,奶奶說,燕子是在搭橋時被踩傷的。是的,那一天我再也沒見過空中飛的燕子,它們都去搭橋了,這只燕子一定是在搭橋時受傷的。 奶奶小心地用絲線把燕子的翅膀接上了,我們很高興。希望燕子還能飛起來。我們把粘來的小螞蚱喂給燕子吃,開始它不吃,後來竟然吃了,真是讓我們好開心。 晚上是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的時候,我們用一個臉盆盛滿了水,早早地就躲在奶奶的黃瓜架下,看著天上的星星都出齊了,那牛郎星和織女星顯得是那樣的明亮,可是就是走不到一起,真是有點讓人著急了。

❸ 「燕子穿簾處」的出處是哪裡

「燕子穿簾處」出自宋代吳文英的《荔枝香近·七夕》。
「燕子穿簾處」全詩
《荔枝香近·七夕》

宋代 吳文英
睡輕時聞,晚鵲噪庭樹。
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
蛛絲暗鎖紅樓,燕子穿簾處。
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

秋鬢改,妒月姊、長眉嫵。
過雨西風,數葉井梧愁舞。
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
淚濕沙邊凝佇。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荔枝香近·七夕注釋
⑴荔枝香近:詞牌名。《詞譜》:「《唐史·樂志》:『帝幸驪山,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荔枝香》』。《碧雞漫志》:『今歇指調、大石調,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為本曲?』按《荔枝香》有兩體,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歇指調」;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彥,一名《荔枝香近》。」此詞雙調,七十六字。前後片各七句四仄韻。[2]
⑵愁:一本作「秋」。
荔枝香近·七夕鑒賞
「睡輕」四句,引神話傳說點題。言詞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著,恍忽中只聽見庭院中的樹上不斷地傳來喜鵲們的聒雜訊。它們似乎在說:今天晚上我們又要飛上天去搭起鵲橋,使牛郎織女能夠重聚在天河西畔,度過一夕的幸福時刻。「天津」,即指天河渡口。「蛛絲」兩句,敘說自身的孤苦。此言詞人所居的小樓角落掛滿了蛛網,這說明那裡已經很久無人前來打掃住處了。詞人生活在這種與愛妾生離死別的孤獨境況中,所以惟見燕子飛來,穿堂入室與他作伴,卻難見伊人來此與他相伴。「天上」一句,兩相對比。詞人說:天上的牛郎織女尚有一年一夕的鵲橋會,而地上的我卻永遠不能再見愛人一面,所以哀嘆「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啊。上片從題旨生發,重在悲嘆自己與兩妾生離死別的不幸遭遇。
「秋鬢改」兩句是說:我已經老矣,能不鬢發轉白?因為自己的日漸衰老,所以更引起了我對傳說中吃過不死葯而永葆青春美色的嫦娥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種嫉妒心。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牢騷話。「過雨」兩句是說:眼前又到了秋風秋雨的煩悶季節,再加上室外的梧桐葉隨風颯颯地飛舞,能不使人見秋景而起愁?所以後來的鑒湖女俠秋瑾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嘆;而詞人也有「離人心上秋」之愁。「夢入」三句,思妾之心愈深矣。此言詞人從七夕鵲橋會的傳說,進而聯想到自己如果要想與愛人相見,那就只能在夢境之中了。所以詞人起而獨自徘徊,企圖擺脫相思之苦。只見天上幾顆星星閃爍,映襯著冷冷清清的門戶。他漫步在宅邊河畔,不由得又因思念愛妾而淚滴漣漣。下片主要是哀嘆自身的老境凄涼及懷念離逝的兩個愛妾。全詞從七夕的神話傳說,聯想到自己與兩位愛妾生離死別的愁苦,既寫時節,又寫親人,讀來感人肺腑。

❹ 七夕節燕子都干什麼去了為什麼在意這一天總是看不見燕子。真的是去搭鵲橋媽

七夕節是看不到喜鵲了,不是看不到燕子了。喜鵲在這一天,就不出門了。打鵲橋是神話傳說。這一天的喜鵲上那去了,還是個迷。

❺ 七夕為什麼一整天都看不到喜鵲和燕子要科學的解釋。謝謝、

喜鵲常結成大群成對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棲息,家燕有一個「怪癬」:它們總是在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夜晚遷飛,而且飛得很快,有時只能看見它們的影子一閃而過,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樣。所以晚上看不到這兩種鳥。如果你生活在中國,而且附近有這兩種鳥的分布,白天看不到可能是個巧合。或者你沒留意。

❻ 七夕為什麼沒燕子

七夕可是初秋耶怎麼可能有燕子厊,,

❼ 七月七為什麼看不到燕子

為什麼我在七夕那天還看到不少燕子。農歷七月,燕子的繁殖期已經結束,它們開始擴散至城鎮各個角落捕食,所以就比較少能見到它們了吧。

❽ 七夕當天燕子都去哪裡了 ,,

「七夕」這天,燕子都在繁殖。

燕子一般在4~7月繁殖。家燕在農家屋檐下營巢。巢是把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粘結而成,內鋪以細軟雜草、羽毛、破布等,還有一些青蒿葉。巢為皿狀。

每年繁殖2窩,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窩產卵4~6枚。第二窩少些,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鳥出殼,親鳥共同飼喂。雛鳥約20天出飛,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為昆蟲。

七夕的由來:

七夕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燕

熱點內容
如果有來生我願一朵雲 發布:2025-04-03 04:36:07 瀏覽:967
鉤針編織玫瑰 發布:2025-04-03 04:02:11 瀏覽:935
荷花幾月發苗 發布:2025-04-03 04:02:11 瀏覽:990
長春雙陽訂鮮花 發布:2025-04-03 03:28:54 瀏覽:589
冬紅花花語 發布:2025-04-03 03:28:08 瀏覽:750
教師扔鮮花 發布:2025-04-03 03:27:25 瀏覽:106
香蕉多肉花卉 發布:2025-04-03 03:27:15 瀏覽:91
翻糖櫻花做法 發布:2025-04-03 03:18:10 瀏覽:45
梅花糕由來 發布:2025-04-03 03:17:25 瀏覽:249
廣東綠植雕 發布:2025-04-03 03:17:24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