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朵花開的時間改名
① 天真的預言的詩歌鑒賞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把無限放在掌心,讓永恆收藏剎那」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歷史的書卷可以承載歲月滄桑的巨變。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人類的發展足跡,會有無數的文明在道路兩旁綻開;當宇宙的塵埃在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即將烽成。如果這樣,那有限與無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換,或許就根本無所謂有限無限的概念了。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
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
(1)用一朵花開的時間改名擴展閱讀:
威廉·布萊克的作品特點
布萊克一生都保持著宗教、政治和藝術上的激進傾向。他濃厚的宗教意識、藝術家的天分和豐富的人生閱歷,給他的詩歌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並使它的詩歌具有明顯的宗教性、預言性、哲理性和藝術性等幾大特點。
他對英國詩歌,特別是浪漫主義詩歌所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其前期詩作主要包括《詩歌素描》、《純真之歌》及《經驗之歌》等。
前期的詩作,語言上簡單易懂,且以短詩為主,音節也能短則短,題材內容則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為主;而後期的詩作篇幅明顯增長,有時長達數百乃至上千行,內容也明顯地晦澀起來,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徵為主要特徵。
布萊克最被人們引用和傳誦的,也是後代文學大家反復贊美的幾首詩歌如《擦煙囪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贊美詩》,皆可以看作構築布萊克之「天國原形」的一部分。
自比為以西結的少年,四歲就看到了宗教幻象,並且可以用一種親喃的語言和「白色諸神」寂靜地交談。盡管世風低落,文途滯澀,但布萊克懷著極大的天真和壯麗的想像力與戰鬥力,投入了類似班揚和馬婁的「世俗反諷」運動中。
布萊克在和他相伴一生的鄉村姑娘凱瑟琳的邂逅與共處中,獲悉了平民心中的童話與貞潔,並以此與自身的經驗和想像作為對比,參照了很多從中世紀就開始進行和流傳的童話寓言式寫作,並加上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意象創造力
布萊克留下了18世紀最重要的詩集《天國與地獄的婚姻—想像力的贊美詩》和《純真與經驗之歌》。布萊克構築了世界的宏偉與庄嚴教堂的頂層,在那裡,理想與現實的箴言熠熠閃光,時時提醒著聖母般的潔凈與肅穆。
布萊克從不否認自己是一個借豐富想像而進行創作的人,但同時代的人除了為他的怪異舉止和熱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還為他的面貌的高深與可敬而感到迷惑。
布萊克顯然不是為屬於他身體命運的那個時代寫作的作家,同阿蒂爾蘭博一樣,他藉一種基於神秘與夢幻經驗而「對感官不同程度」的擾亂,找到了一條通向自由和贊美的 「天國詩歌」的皈依與信仰。
也許,這就是布萊克留下的最重要的經驗與價值,布萊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總是隱藏在瘋狂的暮靄中」的大膽語句,找到了些許從「黑暗的煙囪」延伸到「玫瑰色天國」的神秘體驗路途。
布萊克的關於:「在荒原盡頭,手指可以觸天」的詩句,啟發了西班牙畫家格列柯和達利,在《記憶的永恆》和《西班牙內戰的諷喻想像》中,達利用天才的畫筆表達了對這位十八世紀最偉大詩人的緬懷與贊美。
布萊克1810年的《米爾頓》,至1916年,休伯特·帕里爵士為此詩的自序譜上音樂,改名為《耶路撒冷》,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贊歌之一。
② 關於花的【童話故事】
1、雛菊(選自《安徒生童話》)
在鄉間的一條大路邊,有一座別墅。你一定看見過的!別墅前面有一個種滿了花的小花園和一排塗了油漆的柵欄。在這附近的一條溝里,一叢美麗的綠草中長著一棵小小的雛菊。
太陽溫暖地、光明地照著它,正如太陽照著花園里那些大朵的美麗的花兒一樣。因此它時時刻刻都在不停地生長。
有一天早晨,它的花盛開了;它的光亮的小小花瓣,圍繞一個金黃色的太陽的中心撒開來,簡直像一圈光帶。
它從來沒有想到,因為它生在草里,人們不會看到它,所以它要算是一種可憐的、卑微的小花。不,它卻是很高興,它把頭掉向太陽,瞧著太陽,靜聽百靈鳥在高空中唱歌。
小雛菊是那麼快樂,好像這是一個偉大的節日似的。事實上這不過是星期一,小孩子都上學去了。
當他們正坐在凳子上學習的時候,它就坐在它的小綠梗上向溫暖的太陽光、向周圍一切東西,學習了上帝的仁慈。
雛菊覺得它在靜寂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被百靈鳥高聲地、美妙地唱出來了。於是雛菊懷著尊敬的心情向著這只能唱能飛的鳥兒凝望,不過,它並不因為自己不能唱歌和飛翔就感到悲哀。
「我能看,也能聽,」它想。「太陽照著我,風吻著我。啊,我真是天生的幸運!」
柵欄裡面長著許多驕傲的名花——它們的香氣越少,就越裝模作樣。牡丹盡量擴張,想要開得比玫瑰花還大,可是問題並不在於龐大。
鬱金香的顏色最華麗,它們也知道這個特點,所以它們就特別立得挺直,好叫人能更清楚地看到它們。它們一點也不理會外邊的小雛菊,但是小雛菊卻老是在看著它們。
它心裡想:「它們是多麼富麗堂皇啊!是的,美麗的鳥兒一定會飛向它們,拜訪它們!感謝上帝!我離它們那麼近,我能有機會欣賞它們!」
正當它在這樣想的時候,「滴麗」——百靈鳥飛下來了,但是他並沒有飛到牡丹或鬱金香上面去——不,他卻飛到草叢里微賤的小雛菊身邊來了。雛菊快樂得驚惶起來,真是不知怎樣辦才好。
這只小鳥在它的周圍跳著舞,唱著歌。
「啊,草是多麼柔軟!請看,這是一朵多麼甜蜜的小花兒——它的心是金子,它的衣服是銀子!」
雛菊的黃心看起來也的確像金子,它周圍的小花瓣白得像銀子。
誰也體會不到,小雛菊心裡感到多麼幸福!百靈鳥用嘴來吻它,對它唱一陣歌,又向藍色的空中飛去。足足過了一刻鍾以後,雛菊才清醒過來。
它懷著一種羞怯而又快樂的心情,向花園里的花兒望了一眼。它們一定看見過它所得到的光榮和幸福,它們一定懂得這是多麼愉快的事情。
可是鬱金香仍然像以前那樣驕傲;它們的面孔也仍然很刻板和發紅,因為它們在自尋煩惱。牡丹花也是頭腦不清醒,唉,幸而它們不會講話,否則雛菊就會挨一頓痛罵。
這棵可憐的小花看得很清楚,它們的情緒都不好,這使得它感到苦惱。正在這時候,有一個小女孩子拿著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到花園里來了。她一直走到鬱金香中間去,把它們一棵一棵地都砍掉了。
「唉,」小雛菊嘆了一口氣,「這真是可怕。它們現在一切都完了。」
女孩子拿著鬱金香走了,雛菊很高興,自己生在草里,是一棵寒微的小花。它感到很幸運。當太陽落下去以後,它就捲起花瓣,睡著了,它一整夜夢著太陽和那隻美麗的小鳥。
第二天早晨,當這花兒向空氣和陽光又張開它小手臂般的小白花瓣的時候,它聽到了百靈鳥的聲音;不過他今天唱得非常悲哀。是的,可憐的百靈鳥是有理由感到悲哀的:他被捕去了。
他現在被關在敞開的窗子旁的一個籠子里。他歌唱著自由自在的、幸福的飛翔,他歌唱著田裡嫩綠的麥苗,他歌唱著他在高空中快樂的飛行。可憐的百靈鳥的心情真是壞極了,因為他是坐在牢籠里的一個囚徒。
小雛菊真希望能夠幫助他。不過,它怎麼才能辦得到呢?是的,要想出一個辦法來真不太容易。
它現在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景物是多麼美麗,太陽照著多麼溫暖,它自己的花瓣白得多麼可愛。啊!它心中只想著關在牢籠里的雀子,只感到自己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時候有兩個男孩子從花園里走出來。有一個男孩子手裡拿著一把又大又快的刀子——跟那個女孩子砍掉鬱金香的那把刀子差不多。他們一直向小雛菊走來——它一點也猜不到他們的用意。
「我們可以在這兒為百靈鳥挖起一塊很好的草皮。」一個小孩子說。於是他就在雛菊的周圍挖了一塊四四方方的草皮,使雛菊恰好留在草的中間。
「拔掉這朵花吧!」另一個孩子說。
雛菊害怕得發起抖來,因為如果它被拔掉,它就會死去的。它現在特別需要活下去,因為它要跟草皮一道到被囚的百靈鳥那兒去。
「不,留下它吧,」頭一個孩子說,「它可以作為一種裝飾品。」
這么著,它就被留下來了,而且還來到關百靈鳥的籠子里去了。
不過這只可憐的鳥兒一直在為失去了自由而啼哭,他用翅膀打著牢籠的鐵柱。小雛菊說不出話來,它找不出半個字眼來安慰百靈鳥——雖然它很願意這么做。一整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
「這兒沒有水喝,」被囚禁的百靈鳥說。
「大家都出去了,一滴水也沒有留給我喝。我的喉嚨在發干,在發焦。我身體里像有火,又像有冰,而且空氣又非常沉悶,啊!我要死了!我要離開溫暖的太陽、新鮮的綠草和上帝創造的一切美景!」
於是他把嘴伸進清涼的草皮里去,希望嘗到一點涼味。
這時他發現了雛菊,於是對它點頭,用嘴親吻它,同時說:「你的每片白花瓣就是一朵芬芳的花!啊,你使我記起,我喪失了真不知多少東西!」
「我希望我能安慰他一下!」小雛菊想。
但是它連一片花瓣都不能動。不過它精緻的花瓣所發出的香氣,比它平時所發出的香氣要強烈得多。百靈鳥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雖然他渴得要昏倒,他只是吃力地啄著草葉,而不願意動這棵花。
天已經黑了,還沒有人來送一滴水給這只可憐的鳥兒。他展開美麗的翅膀,痙攣地拍著。他的歌聲變成了悲哀的尖叫,他的小頭向雛菊垂下來——百靈鳥的心在悲哀和渴望中碎裂了。
雛菊再也不像前天晚上那樣又把花瓣合上來睡一覺。它的心很難過,它的身體病了,它的頭倒在土上。
2、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選自《安徒生童話》)
東方所有的歌曲都歌誦著夜鶯對玫瑰花的愛情。在星星閃耀著的靜夜裡,這只有翼的歌手就為他芬芳的花兒唱一支情歌。
離士麥那不遠,在一株高大的梧桐樹下,商人趕著一群馱著東西的駱駝。這群牲口驕傲地昂其它們的長脖子,笨重地在這神聖的土地上行進。
我看到開滿了花的玫瑰樹所組成的籬笆。野鴿子在高大的樹枝間飛翔。當太陽射到它們身上的時候,它們的翅膀發著光,像珍珠一樣。
玫瑰樹籬笆上有一朵花,一朵所有的鮮花中最美麗的花。夜鶯對它唱出他的愛情的悲愁。但是這朵玫瑰一句話也不講,它的葉子上連一顆作為同情的眼淚的露珠都沒有。它只是面對著幾塊大石頭垂下枝子。
「這兒躺著世界上一個最偉大的歌手!」玫瑰花說。
「我在他的墓上散發出香氣;當暴風雨襲來的時候,我的花瓣落到它身上,這位《依里亞特》的歌唱者變成了這塊土地中的塵土,我從這塵土中發芽和生長!我是荷馬墓上長出的一朵玫瑰。我是太神聖了,我不能為一個平凡的夜鶯開出花來。」
於是夜鶯就一直歌唱到死。
趕駱駝的商人帶著馱著東西的牲口和黑奴走來了。他的小兒子看到了這只死鳥。他把這只小小的歌手埋到偉大的荷馬的墓里。那朵玫瑰花在風中發著抖。黃昏到來了。玫瑰花緊緊地收斂其它的花瓣,做了一個夢。
它夢見一個美麗的、陽光普照的日子。一群異國人——佛蘭克人——來參拜荷馬的墳墓。在這些異國人之中有一位歌手;他來自北國,來自雲塊和北極光的故鄉。
他摘下這朵玫瑰,把它夾在一本書里,然後把它帶到世界的另一部分——他的遼遠的祖國里來。這朵玫瑰在悲哀中萎謝了,靜靜地躺在這本小書里。他在家裡把這本書打開,說:「這是從荷馬的墓上摘下的一朵玫瑰。」
這就是這朵花做的一個夢。她驚醒起來,在風中發抖。於是一顆露珠從她的花瓣上滾到這位歌手的墓上去。太陽升起來了,天氣漸漸溫暖起來,玫瑰花開得比以前還要美麗。她是生長在溫暖的亞洲。
這時有腳步聲音響起來了。玫瑰花在夢里所見到的那群佛蘭克人來了;在這些異國人中有一位北國的詩人:他摘下這朵玫瑰,在它新鮮的嘴唇上吻了一下,然後把它帶到雲塊和北極光的故鄉去。
這朵花的軀體像木乃伊一樣,現在躺在他的《依里亞特》裡面。它像在做夢一樣,聽到他打開這本書,說:「這是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
3、玫瑰花精(選自《安徒生童話》)
花園中央有一個玫瑰花叢,開滿了玫瑰花。這些花中有一朵最美麗,它裡面住著一個花精。他的身體非常細小,人類的眼睛簡直沒有辦法看得見他。每一片玫瑰花瓣的後面都有一個他的睡床。
像任何最漂亮的孩子一樣,他的樣子好看,而且可愛。他肩上長著一雙翅膀,一直伸到腳底。他的房間才香哩!那些牆壁是多麼透明和光亮啊!它們就是粉紅的、細嫩的玫瑰花瓣。
他整天在溫暖的太陽光中嬉戲。他一忽飛向這朵花,一忽又飛向那朵花;他在飛翔著的蝴蝶翅膀上跳舞。
他計算一共要走多少步子,才能跑完一片菩提葉上的那些大路和小徑——我們所謂的葉脈,在他看起來就是大路和小徑。
天氣變得非常冷,露水在下降,風兒在吹,這時最好的是回到家裡去,他盡快趕路,但玫瑰花已經閉上了,他沒有辦法進去——連一朵開著的玫瑰花也沒有了。
可憐的小花精因此就非常害怕起來。他過去從來沒有在外面宿過夜,他總是很甜蜜地睡在溫暖的玫瑰花瓣後面。啊,這簡直是要他的命啊!
他知道,在花園的另一端有一個花亭,上面長滿了美麗的金銀花。那些花很像畫出來的獸角。他真想鑽進一個角里去,一直睡到天明。
於是他就飛進去了。別作聲!花亭里還有兩個人呢——一個漂亮的年輕人和一個美麗的少女。他們緊挨在一起坐著;他們希望永遠不要分開。他們彼此相愛,比最好的孩子愛自己的爸爸和媽媽還要強烈得多。
「但是我們不得不分開!」那個年輕人說,「你的哥哥不喜歡我們倆,所以他要我翻山過海,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去辦一件差事。再會吧,我親愛的新嫁娘——因為你不久就是我的新嫁娘了!」
他們互相接吻。這位年輕的姑娘哭了起來,同時送給他一朵玫瑰。但她在把這朵花交給他以前,先在上面吻了一下。
她吻得那麼誠懇、那麼熱烈,花兒就自動地張開了。那個小花精趕快飛進去,把他的頭靠著那些柔嫩的、芬芳的牆壁。
但他很清楚地聽到他們說:「再會吧!再會吧!」他感覺到這朵花被貼到年輕人的心上 ——這顆心跳動得多麼厲害啊!小小的花精怎樣也睡不著,因為顆心跳得太厲害了。
但是這朵花沒有在他的心上貼得太久,那個年輕人就把它取出來了。他一邊走過陰暗的森林,一邊吻著這朵玫瑰花。啊,他吻得那麼勤,那麼熱烈,小小的花精在裡面幾乎要被擠死了。
他隔著花瓣可以感覺到年輕人的嘴唇是多麼灼熱,這朵花開得多麼大——好像是在中午最熱的太陽光下一樣。
這時來了另外一個人,一個陰險和毒辣的人。這人就是那個美麗姑娘的壞哥哥。他抽出一把又快又粗的刀子。
當那個年輕人正在吻著玫瑰花的時候,他一刀把他刺死了;接著他把他的頭砍下來,連他的身體一起埋在菩提樹底下的柔軟的土裡。
「現在他完蛋了,被人忘掉了,」這個惡毒的哥哥想。「他再也回不來了,他的任務是翻過海,作一次長途的旅行。這很容易使他喪失生命,而他現在也就真的喪命了。他再也回不來了,我的妹妹是不敢向我問他的消息的。」
他用腳踢了些干葉子到新挖的土上去,然後就在黑夜中回到家裡來。但是與他的想像相反,他並不是一個人獨自回來的,那個小小的花精在跟著他,他坐在一片捲起的干菩提樹葉里。
當壞人正在挖墓的時候,這片葉子恰巧落到了他的頭發上,現在他戴上了帽子,帽子里非常黑暗。花精害怕得發抖,同時對這種丑惡的行為卻又感到很生氣。
壞人在天亮的時候回到家裡來了。他取下帽子,徑直走到他妹妹的房間里去。這位像盛開的花朵一般美麗的姑娘正在睡覺,正在夢著她心愛的人兒——她還以為他在翻山走過樹林呢。
惡毒的哥哥彎下腰來看著她,發出一個丑惡的、只有惡魔才能發出的笑聲。這時他頭上那片乾枯的葉子落到被單上去了,但是他卻沒有注意到。他走了出來,打算在清晨睡一小覺。
但花精卻從乾枯的葉子上溜出來,走到正在熟睡的姑娘的耳朵里去。像在夢中一樣,他把這個可怕的謀殺事件告訴了她,並把她哥哥刺死他和埋葬他的地方也講了出來。他還把墳旁那棵開花的菩提樹也講給她聽。他說:
「千萬不要以為我對你講的話只是一個夢,你可以在你的床上找到一片干葉子作證。」
她找到了這片葉子,她醒了。
唉,她流了多少痛苦的眼淚啊!沒有一個人可以傾聽她的悲愁。窗子整天是開著的。小小的花精可以很容易地飛出去,飛到玫瑰花和一切別的花兒中去;但是他不忍心離開這個痛苦的姑娘。
窗子上放著一盆月季花,他就坐在上面的一朵花上,經常望著這個可憐的姑娘。她的哥哥到她房間里來過好幾次。他非常高興,同時又很惡毒;她心裡的痛苦,一個字也不敢告訴他。
黑夜一到,她就偷偷地離開屋子,走到樹林中去。她走到菩提樹所在的地方,掃掉地上的葉子,把土挖開。她立刻就看到被人謀害了的他。啊,她哭得多麼傷心啊!她祈求上帝,希望自己也很快地死去。
她很想把屍體搬回家,但是她不敢這樣做,她把那個眼睛閉著的、灰白的頭顱拿起來,在他冰冷的嘴上親了一下,然後把他美麗的頭發上的土抖掉。「我要把它保存起來!」她說。
當她用土和葉子把死屍埋好後,就把這顆頭帶回家來。在樹林中埋葬著他的地方有一棵盛開的素馨花;她摘下一根枝子,帶回家裡來。
「哎,美好的東西消逝得多麼快啊!」花精嘆了一口氣。
他終於找到了另一朵玫瑰,這成了他的家。在它柔嫩芬芳的花瓣後面,他可以休息和居住下去。
每天早晨,他向可憐的姑娘的窗子飛去。她老是站在花盆前面,流著眼淚。她的痛苦的淚珠滴到素馨花的花枝上。
她一天比一天憔悴,但是這枝子卻長得越來越綠,越來越新鮮;它冒出許許多多嫩芽,放出白色的小小花苞。她吻著它們。
她惡毒的哥哥罵她,問她是不是發了瘋。他看不慣這樣子,也不懂她為什麼老是對著花盆流眼淚。
他當然不知道這裡面有一對什麼樣的眼睛閉了,有一雙什麼樣的紅唇化作了泥土。她對著花盆垂下頭。
小小的玫瑰花精發現她就是這樣睡去了,因此他就飛進她的耳朵,告訴她那天晚上在花亭里的情景、玫瑰花的香氣和花精們的愛情。
她做了一個非常甜蜜的夢,而她的生命也就在夢里消逝了。她死得非常安靜,她到天上去了,跟她心愛的人在一起。
4、世上最美麗的一朵玫瑰花(選自《安徒生童話》)
從前有一位權力很大的皇後。她的花園里種植著每季最美麗的、從世界各國移來的花。但是她特別喜愛玫瑰花,因此她有各種各色的玫瑰花:從那長著能發出蘋果香味的綠葉的野玫瑰,一直到最可愛的、普羅旺斯的玫瑰,樣樣都有。
它們爬上宮殿的牆壁,攀著圓柱和窗架,伸進走廊,一直長到所有大殿的天花板上去。這些玫瑰有不同的香味,形狀和色彩。
但是這些大殿里充滿了憂慮和悲哀。皇後睡在病床上起不來,御醫宣稱她的生命沒有希望。
「只有一件東西可以救她,」御醫之中一位最聰明的人說。「送給她一朵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花──一朵表示最高尚、最純潔的愛情的玫瑰花。這朵花要在她的眼睛沒有閉上以前就送到她面前來.那麼她就不會死掉。」
各地的年輕人和老年人送來許多玫瑰花──所有的花園里開著的最美麗的玫瑰花。然而這卻不是那種能治病的玫瑰花。那應該是在愛情的花園里摘下來的一朵花;但是哪朵玫瑰真正表示出最高尚、最純潔的愛情呢?
詩人們歌唱著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花;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一朵。消息傳遍全國,傳到每一顆充滿了愛情的心裡,傳給每一種年齡和從事每種職業的人。
「至今還沒有人能說出這朵花,」那個聰明人說,「誰也指不出盛開著這朵花的那塊地方。這不是羅密歐和朱麗葉棺材上的玫瑰花,也不是瓦爾堡墳上的玫瑰花,雖然這些玫瑰在詩歌和傳說中永遠是芬芳的。
這也不是從文克里得的血跡斑斑的長矛上開出的那些玫瑰花──從一個為祖國而死去的英雄的心裡所流出的血中開出的玫瑰花,雖然什麼樣的死也沒有這種死可愛,什麼樣的花也沒有他所流出的血那樣紅。
這也不是人們在靜寂的房間里,花了無數不眠之夜和寶貴的生命所培養出的那朵奇異之花──科學的奇花。」
「我知道這朵花開在什麼地方,」一個幸福的母親說。她帶著她的嬌嫩的孩子走到這位皇後的床邊來,「我知道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花!
那朵表示最高尚和最純潔的愛情的玫瑰,是從我甜蜜的孩子的鮮艷的臉上開出來的。這時他睡足了覺,睜開他的眼睛,對我發出充滿了愛情的微笑!」
「這朵玫瑰是夠美的,不過還有一朵比這更美。」聰明人說。
「是的,比這更要美得多,」另一個女人說。「我曾經看到過一朵,再沒有任何一朵開得比這更高尚、更神聖的花,不過它像庚申玫瑰的花瓣,白得沒有血色。我看到它在皇後的臉上開出來。
她取下了她的皇冠,她在悲哀的長夜裡抱著她的病孩子哭泣,吻他,祈求上帝保佑他──像一個母親在苦痛的時刻那樣祈求。」
「悲哀中的白玫瑰是神聖的,具有神奇的力量;但是它不是我們所尋找的那朵玫瑰花。」
「不是的,我只是在上帝的祭壇上看到世界上最美的那朵玫瑰花,」虔誠的老主教說。「我看到它像一個安琪兒的面孔似的射出光彩。
年輕的姑娘走到聖餐的桌子面前,重復她們在受洗時聽作出的諾言,於是玫瑰花開了──她們的鮮嫩的臉上開出淡白色的玫瑰花。
一個年輕的女子站在那兒)。她的靈魂充滿了純潔的愛,她抬頭望著上帝──這是一個最純潔和最高尚的愛的表情。」
「願上帝祝福她!」聰明人說。「不過你們誰也沒有對我說出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花。」
這時有一個孩子──皇後的小兒子──走進房間里來了。他的眼睛裡和他的臉上全是淚珠。他捧著一本打開的厚書。這書是用天鵝絨裝訂的,上面還有銀質的大扣子。
「媽媽!」小傢伙說,「啊,請聽我念吧!」
於是這孩子在床邊坐下來,念著書中關於他的事情──他,為了拯救人類,包括那些還沒有出生的人,在十字架上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沒有什麼愛能夠比這更偉大!」
皇後的臉上露出一片玫瑰色的光彩,她的眼睛變得又大又明亮,因為她在這書頁上看到世界上最美麗的玫瑰花──從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血里開出的一朵玫瑰花。
「我看到它了!」她說,看到了這朵玫瑰花──這朵地上最美麗的玫瑰花。
5、小意達的花兒(選自《安徒生童話》)
有一個非常喜歡花的小女孩兒,她叫小意達。在她的房間里擺放著許多盛開的鮮花「有花兒的陪伴,多快樂呀!」
一天清晨,小意達忽然發現:「昨天還開的好好的花,一夜之間,怎麼都低下了頭?我可憐的花」
她問一個戴著眼鏡看起來很有學問的學生,這個學生聽了小意達的問題說:「一定是你的花昨天晚上跳舞跳累了,才沒精神的。」「什麼?花還會跳舞?」小意達根本不相信。
學生說道:「不相信的話,你在半夜的時候站在窗前往外看,就能看到花王和花後舉辦的舞會。」小意達盼望著天快快黑下來,等啊,等啊,終於天黑了,她躺在床上一直想著花兒跳舞的事情,不想睡著。
可是過了好久,花兒的舞會還沒開始,她的眼睛就快閉上了,這時候小意達耳邊傳來了一陣輕柔的音樂聲,她悄悄地爬下床,站在窗前。
窗戶外面的花房裡果然在開舞會呢!幽藍的月光下,整個花房被照得很明亮。小意達回頭看了看自己房間里的花,一朵都不見了。
這時,花房裡的鮮花們開始跳舞了。它們一會兒彎腰相互致意,一會圍在一起轉圈跳舞。在一朵百合花彈奏的鋼琴聲中,所有的花兒都盡情的跳著。
忽然,一根放在桌子上的木棒也忍不住跳到地面,加入到了跳舞的隊伍。接著,又有一個小泥人也加入進來,它總是做鬼臉,想嚇唬跳舞的花兒們,但是大家都不怕它……
舞會越來越熱鬧,這時,花房的門打開了,頭戴王冠的玫瑰花王和花後,在好多鮮花的陪伴下走進舞池,有吹豆莢的牡丹,有搖鈴鐺的雪形花和風信子……
小意達看得眼睛都花了,過了好久之後,花兒們才相互告別,舞會結束了,為了不讓花兒們發現,小意達也躺到床上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小意達看到房間里的花都凋謝了。她沒有傷心,把凋落的花瓣都撿到一個盒子里,埋到了花園的土地里了。
小意達知道:「明年春天,花兒還會重新綻放,一定還會回來開舞會的!」
善良的小意達做了這么美的一個夢,她明白了花兒總會凋謝的,她期待著下一個春天的到來。願我們都像小意達一樣,珍惜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盡情地、快樂地過每一天,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綻放出無限的美麗。
③ 張愛玲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
有時間去讀讀張愛玲的作品,就明白的更多了。
④ 民間傳說
1、菏澤龍王馮傳說菏澤市西南22.5公里王浩屯鎮刁屯河之東,有一個樹木蓊鬱的龍王馮村。該村馮氏之祖馮重禮原為山西省襄恆縣人,於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年間(1488-1505)遷此建立庄園。此處本是黃泛區遺址,地勢低窪,鹽鹼地多,遂取名為馮家窪。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七年(1512年),相傳有一個名叫焦義行排行老三的壯漢到馮家窪投宿,願意幫助馮重禮種地。馮重禮許諾之後,焦三便起早貪黑,奮力幹活,砍刨荊根,播種糧棉。每逢天旱苗枯,焦三卻能興雲布雨,有求必應。焦三做短工三年期滿,便於馮重禮約定在濃雲密布、雷震驟雨時再來相會。
焦三話音剛落,忽然天昏地暗,雷聲隆隆,焦三已騰入雲空,杳無蹤影。馮重禮這時才知道「焦三」是龍王的化名。馮家窪百姓為答謝龍王之恩,就在馮家窪村南蓋了一座龍王廟,馮家窪也更名為龍王馮。
2、魏紫牡丹
明代,曹州牡丹已名震京城。
傳說,一年穀雨過後,明朝皇帝朱元璋帶著軍師劉伯溫及一班文武大臣來曹州觀花。他們一行人來到曹州的一處牡丹園,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異了。只見牡丹園內,各種牡丹爭奇斗艷,香氣襲人,遠遠勝過皇家御花園。
朱元璋嫉妒心特強,決不允許百姓勝過皇家。於是,立刻下了一道聖旨:要把園內的所有牡丹移入御花園。
劉伯溫能掐會算,他在園中轉了幾圈,看出此處牡丹園如此繁盛的門道。於是,他走到朱元璋前小聲嘀咕了幾句。朱元璋急忙下令:其他牡丹不要挖了,只挖看園人趙義門前的一株。花農們大喜。
趙義平素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株牡丹,但想到這樣可以保住其他花農們的牡丹,也只好忍痛割愛了。唯有趙義的妻子魏花痛哭不止。趙義不明究竟,急忙追問。魏花痛苦萬分,只得吐露了實情:「事到如今,我不能不告訴你了。我本是牡丹花仙,看你勤勞善良,便和你結為夫妻。
沒想到被劉伯溫看出。我只好把腹中六個月的嬰兒,留在根下了……」說罷,一陣風起,魏花不見去向。朱元璋此時已乘上車輦,帶走了牡丹。
趙義才知道妻子是牡丹花仙,想到夫妻平日恩愛之情,不勝悲傷,倒在門前花壇之內,哭得死去活來。第二年春天,在趙義門前的牡丹花壇里,長出了一棵紫牡丹,馥香濃郁。村民們知道這是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諧音:子)。
3、荷苞牡丹
相傳,在明朝時,曹州牡丹鄉有一位名叫趙安的花農。女兒春蕊,年方十八,聰明伶俐,眉目俊秀。她在花叢中行走,百花總是垂頭掩面,自愧醜陋,人們都叫她「羞百花」。姑娘還十分勤勞,方圓數十里的人們談起春蕊,都交口稱贊。
春蕊與鄰村青年秋生,情投意合,真誠相愛。白天,一塊勞動,晚上在花間月下傾吐痴情。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日,春蕊、秋生正在田間勞動,曹州官府的差役前來抓丁。秋生極力掙扎,春蕊也拚命阻攔,都無濟於事。秋生和村裡的幾個小夥子被抓走了。春蕊悲痛萬分,淚如雨下。
好好的一對鴛鴦被拆散,春蕊倍感孤獨,日夜思念,不知暗中流過許少淚。多少個不眠之夜,姑娘面對清月,手扶柴門,盼望親人歸來。然而春去秋來,只見落花隨水去,不見親人把家歸。後來,春蕊為表思念之情,決計綉一隻荷苞,等秋生回來贈給他。
誰知,就在這年春天牡丹開時,曹州知府前來觀花。見春蕊有「閉月羞花」之貌,便魂飛體外,立生霸佔之心。第二天,知府便派人帶著厚重的彩禮,前來求婚。春蕊忠於愛情,當場拒絕,並將來人痛罵一頓。
知府惱羞成怒,見出彩禮求婚不成,就來個半夜搶親。在這一天夜裡,官兵們包圍了春蕊家的花園,春蕊自料難以脫身,便毅然投進花園中的水井,殉情自盡。天亮後,鄉親們含淚將春蕊的屍體從井中打撈出來,葬於花叢之中。
三年後,秋生逃出虎口,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然而,他萬萬沒有科想到春蕊已離開人世,他發瘋似的跑到春蕊的墳前,淚下如雨,哀聲動地。秋生正哭之間,忽聽有絲絲的響聲,睜眼一看,見墳上長出一株奇異的花草來。
這花從沒見過,一串串粉紅色的小花,形如荷花,十分好看。鄉親們得知後,也紛紛跑來觀賞。大家都說,這是春蕊姑娘死得冤屈,特來顯靈,給秋生送來了荷苞。大夥便給這花起了個名,叫「荷苞牡丹」。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牡丹鄉至今仍流傳著這個忠貞純潔的愛情故事。
4、葛巾玉版
洛陽人常大用,素喜牡丹花,聽說曹州牡丹絕好,就前來欣賞,並在一個花園住下。一天,他遇見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葛巾,很是喜歡,他們最後結為夫婦。回到洛陽後他倆又做媒,把葛巾的妹妹玉版許配給常大用的弟弟。
兩年後,葛巾和玉板各得一子,才第一次告訴常大用自己姓魏,母親是曹州第一夫人。常大用懷疑,就請人去曹州打聽,得知曹州根本沒有魏氏。他便親自前去曹州證實,才從一塊石壁上的一首詩中得知,曹州確實沒有魏氏,而曹州第一夫人則是一株名為「葛巾紫」的牡丹。
常大用以為自己的妻子是花妖。回去後,他不敢當面質問,就把那首詩讓葛巾看,葛巾看後大怒,認為丈夫不相信自己,一氣之下就和玉版將孩子扔到地上,誰知孩子落地便沒有了。葛巾和玉版後悔不已。幾天後孩子落地的地方長出了兩株牡丹,一紫一白,花大如盤,人們將其命名為「葛巾」、「玉版」。
5、陶朱公傳說
相傳春秋時,范蠡幫越王滅掉吳國後,棄官同西施逃到了宜興丁山一個叫台山的村子,然後隱居下來。他發現當地黃龍山的泥土可以做陶器,就教村民采泥做坯、築窯燒陶。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范蠡雖然把陶器燒出來了,但燒的不是歪貨(陶器變形),就是黃貨(陶器沒有燒透),而且陶器上有許多裂縫。一時范蠡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有一天,西施淘好米,動手燒飯。范蠡見火苗很旺,射得很高,心想這不是浪費柴火嗎?就把墊在鍋底的三塊石頭拿掉。
西施說:鍋子壓在火上,火就燒不旺了。果然,三塊石頭拿掉後沒,火就萎了下去。范蠡想:假如燒窯時泥坯不著地,墊空燒,是不是容易燒透嗎?按照此法,燒出來的黃貨少了,後來,人們稱這種石頭叫「腳石」。
又有一天,范蠡做完活回家,西施正在燒飯。燒著燒著,飯鍋滾了。西施趕緊把灶里的木柴夾出來,只留幾塊在裡面。范蠡問:「為什麼把柴夾出來?」西施說:「飯燒滾後要悶一悶,要『還火』。
如果一直用大火燒,時間短了做成生飯,長了燒焦。等到西施還了火,開鍋盛出飯來,粒粒似珍珠。范蠡吃著吃著,突然想:燒陶器不也和燒飯一樣嗎?如果一直用猛火,米粒吃不消,就燒焦了;陶器吃不消,就燒裂了。假如燒燒,悶悶,不就既可燒透,又不裂了嗎?
後來范蠡照著這個方法做,果然成功了。他把這些方法教給當地百姓,從此丁蜀窯場就興旺起來。後來,人們尊奉他為「陶朱公」,在蠡墅崇福寺塑了他的像(抗戰時被日軍所毀),每年陰歷四月初七(范蠡生日),隆重紀念他,他居住過的地方就改名為「蠡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