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七夕
① 能告訴我明朝七夕節出名的詞給我講講
這種題材的唐宋比較多吧!只見過一首明朝的。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專
玉名堂開春翠屏,屬
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
自掐檀痕教小伶。
推薦一下杜牧的,超喜歡,
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還有一首很出名,忘記誰寫的了。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② 有關乞巧的古詩。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
2、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回如河鼓星。答 (唐.徐凝.《七夕》)
3、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4、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秋夕》)
5、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晉.《七夕夜女歌》)
6、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清.姚燮.《韓庄閘舟中七夕》)
7、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8、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楊璞.《七夕》)
9、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孟郊.《古意》)
10、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權德輿.《七夕》)
11、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宋.晏幾道.《七夕》)
12、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唐.李商隱.《馬嵬其二》)
13、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唐.羅隱.《七夕》)
14、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15、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唐.宋之問.《七夕》)
16、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唐.祖詠.《七夕》)
③ 古代七夕詩詞有哪些
有關七夕的詩句如下:
1、《七夕》
作者: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螢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又值一年秋。
譯文:天河隱隱逢七夕,獨處羅帳半夜愁。烏鵲離去穿線月,螢火飛入曬衣樓。牛女雙星合又分,人世情侶望玉鉤。不見錢塘蘇小小,獨處寂寞又一秋。
2、《七夕》
作者: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譯文:牛郎織女在銀河邊看到角宿和荷花,一家人家歡笑地在院子里鋪置紅布的筵席。這家的女子把篋中的珠子倒空,要這家的男子寫出歌詠七夕的錦綉詩篇,放到那個篋里。
香帳製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那家人家的婦女引線穿針來乞巧。穿好針來拜美好的織女星。計時的銅壺滴漏報天將亮了,牛郎織女又要分別了,所以惆悵茫然,這樣相會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3、《七夕》
作者:唐 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譯文: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4、《秋夕》
作者: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5、《鵲橋仙·纖雲弄巧》
作者:宋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④ 七夕節又叫什麼 七夕節的又名
1、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2、古時,七夕節又稱為女節、「乞巧」節,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到鵲橋相會的日子。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每逢七夕當日,各個階層的家庭,不管是宮廷宰輔,還是士庶之家,皆「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女流作巧節會」。宴會後,女流和家中的妻女都要面對銀河方向跪拜,向織女乞求「智巧」。到了明朝,女節更加隆重,宮庭中還會舉辦盛大的「七夕巧筵」。
⑤ 明朝節日
1,正月初一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多種名稱
2,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
3, 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花朝節
6,寒食節: 清明節的前一天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真武大帝(玄武)誕辰
8, 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日 現在一般定在陽歷四月五日
10, 五月初五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
13,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 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
16,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
17,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18,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20,冬至
22,祭灶節: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年除日,臘月的最後一天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 :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