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情人節
① 彝族人都有哪些節日
彝族的節日 彝族的傳統節日很豐富,根據節日的性質可分為生產性節日、社交遊樂性節日、紀念性節日、慶祝性節日和祭祀性節日等五類。而每一類又包括5—10個節日。如以發展、促進生產為目的生產性節日有剪羊毛節(流行大涼山,一般為農歷六月中旬)、采葯節(流行雲南小涼山,每年農歷五月初日,主要是采、賣葯材)、黑井燈會(流行於雲南牟定縣黑井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主要是祈求多生產鹽)、羊年(雲南牟定每年農歷除夕晚上和初一給羊吃年飯,貼對聯)、巴烏節(流行於雲南鶴慶縣東西山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行,主要是歡慶和祈望狩獵豐收)、頌牛節(雲南西北山區彝族每年立冬舉行)、拉麻節(拉麻彝語意為賀牛神,彝族支系黑話人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日舉行)和護山節(流行於廣西隆林彝族中,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初四日舉行);又如以歌舞、游藝、集會形式進行交往娛樂為目的的社交遊樂性節日有賽歌會(雲南九江縣彝族支系臘魯人每年農歷二月舉行)、情人節(廣西那坡縣彝族支系白彝人每年農歷三月舉行,情人互送禮物)、姑娘節(雲南金平彝族姑娘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趕場日,到街場上展示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賽馬節(貴州威寧,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賽裝節(雲南永仁等縣,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彝族姑娘都著盛裝,比試誰的服飾漂亮)、趕花街(雲南峨山、新平、雙柏三縣交界處的彝族支系勒蘇人每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舉行二次,是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好機會)、串會節(雲南漾濞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人們聚集篝火旁跳舞對歌)、搭清節(雲南曲靖市白水區彝族婦女節日。每年農歷三月的第一個馬日。婦女們打扮後帶上食品聚集於當地的密集山上,一邊唱歌,一邊品嘗食品,直到明月當空才各自離去)、開新節(雲南峨山彝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後的第一個趕集日,過完節日就要春耕了)、拜姑爺節(雲南峨山一帶彝族每年正月初二,以村寨為單位,邀請3—5年內嫁出去的姑娘連同姑爺接回本村進行團拜)和鬥牛節(每年農歷六月一日各地彝族都要舉行);再如以追念民族英雄、紀念某個歷史事件為主要內容的紀念性節日有插花節(雲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以紀念傳說中為婦女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咪依魯)、服裝節(雲南大姚縣三台山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舉行,以紀念心靈手巧的女服裝師阿米尼、二月八(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節期三天,以紀念智斗強敵英雄密枯)和牟定三月會(雲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四日舉行,節期3—5天,以紀念傳說制服蛟龍的勝利);以喜慶豐收、祝賀人畜興旺、平安幸福為內容的慶賀性節日有彝年、老年節、嘗新節、新米節、沙戶比節等;最後就是以祭祀神靈、祈禳凶邪的祭祀性節日有火把節、密枝節、祭公節和跳公節等。其中以彝年和火把節為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節日。
② 多說一點彝族的節日,加日期
剪羊毛節 ——一般為農歷六月中旬
采葯節——每年農歷五月初日,主要是采、賣葯材
黑井燈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主要是祈求多生產鹽
羊年——(雲南牟定每年農歷除夕晚上和初一給羊吃年飯,貼對聯)
巴烏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行,主要是歡慶和祈望狩獵豐收)
頌牛節——(雲南西北山區彝族每年立冬舉行)
拉麻節——(拉麻彝語意為賀牛神,彝族支系黑話人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日舉行)
護山節——(流行於廣西隆林彝族中,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初四日舉行)
賽歌會——(雲南九江縣彝族支系臘魯人每年農歷二月舉行)
情人節——(廣西那坡縣彝族支系白彝人每年農歷三月舉行,情人互送禮物)
姑娘節——(雲南金平彝族姑娘每年春節後的第一個趕場日,到街場上展示自己的青春和美貌)
賽馬節——(貴州威寧,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賽裝節(——雲南永仁等縣,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彝族姑娘都著盛裝,比試誰的服飾漂亮)
趕花街——(雲南峨山、新平、雙柏三縣交界處的彝族支系勒蘇人每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舉行二次,是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串會節——(雲南漾濞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人們聚集篝火旁跳舞對歌)
搭清節——(雲南曲靖市白水區彝族婦女節日。每年農歷三月的第一個馬日。婦女們打扮後帶上食品聚集於當地的密集山上,一邊唱歌,一邊品嘗食品,直到明月當空才各自離去)
開新節——(雲南峨山彝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後的第一個趕集日,過完節日就要春耕了)
拜姑爺節——(雲南峨山一帶彝族每年正月初二,以村寨為單位,邀請3—5年內嫁出去的姑娘連同姑爺接回本村進行團拜)和鬥牛節(每年農歷六月一日各地彝族都要舉行
插花節——(雲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以紀念傳說中為婦女除暴安良的女英雄咪依魯)
服裝節——(雲南大姚縣三台山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舉行,以紀念心靈手巧的女服裝師阿米尼)
二月八——(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節期三天,以紀念智斗強敵英雄密枯)
牟定三月會——(雲南楚雄彝族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四日舉行,節期3—5天,以紀念傳說制服蛟龍的勝利
此外,有彝年、老年節、嘗新節、新米節、沙戶比節等,最後就是以祭祀神靈、祈禳凶邪的祭祀性節日有火把節、密枝節、祭公節和跳公節等。
其中以彝年和火把節為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節日。
③ 彝族有什麼風俗
1.節日:節慶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習俗的集中表現,最為隆重的兩個節日如下:
(1)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一般在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2)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斗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2.婚戀:彝族婚姻的特點是同族內婚、家支外婚、等級內婚、姑舅表優先婚和姨表禁婚。這一特點在涼山彝族地區表現得最為突出,新中國成立前若異族通婚,按習慣法要處死或逐出家族。
嚴禁家支內婚,同宗、同姓通婚視為亂倫,違者處以死刑。嚴格執行等級內婚,統治階級的茲莫和諾合與被統治階級的曲諾、阿加、呷西之間,禁止通婚,婚外性關系也在嚴禁之列,違者均要處死。
3.喪葬:大部分地區彝族實行土葬,涼山彝族實行火葬,葬後,就地挖土、石蓋嚴,或將骨灰裝入袋,用馬馱藏於岩穴。此後,要為死者舉行「安靈」儀式,用一寸左右的竹子,外包白羊毛,纏紅線,裝進長五寸、挖有槽的木棒內,再用麻皮纏,削尖木棒兩端,掛在一塊竹篾笆上,靈牌便做成了,彝語稱為「馬都」。
「馬都」置於室內梁下上方神位上。神位是家中最神聖的地方,不許玷污。
(3)九江情人節擴展閱讀: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
彝族村寨一般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在高山多散居,半山和河谷地帶多聚居。一個血緣家支聚居在一起,形成自然村落,小則幾戶,多則幾十戶,血緣較近的各支分散相鄰。
在彝族社會中,和父權制小家庭相適應的一夫一妻制是佔主導地位的婚姻形態。過去涼山,除呷西和部分阿加子女外,一般男女在童年或幼年之時,就由父親代為擇配,求媒說合,卜算合婚,納聘訂婚。一定時間以後即行婚禮。
參考資料:彝族-網路
④ 七夕的意義是什麼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七夕的意義是什麼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夕的意義是什麼
1、七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婚愛觀,體現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和追求,它傳承發揚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心,不同於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愛情觀。在農耕社會中,家庭不但是一個基本的生產生活單元,而且是社會構成的細胞,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弘揚牛郎織女故事傳說倡導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堅貞愛情的婚姻愛情觀,在當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談到中華民族的婚愛觀,就提起宋人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既是對中華民族婚愛觀的一個概括,又對它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他不是單純地對牛女悲劇的同情,而是以一個新的視角,謳歌真摯、純潔、堅貞的愛情。在責任心的驅使下,雖遠隔萬里,長期分離,卻還能夠保持婚姻的穩定性、長久性,不僅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即使在現在這都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這里責任與愛情達到了統一。從另一個視角看,這也是導致中國封建社會中婦女婚愛悲劇的重要原因。
2、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勇於創造,不斷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歷史上起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成為歷史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大多數人民所接受領會,又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個失去精神支撐的人如同一具僵屍,一個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於該民族的消失。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這種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乞巧活動的開展就是激勵人們追求聰明才智,不斷創新,自強不息,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創新,代代傳承,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是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質的提高,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動恰恰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而開展的。如果讓乞巧活動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將會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們素質的提高,而祈福更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祈福從根本上講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它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亦是中和,而民間文化追求和合圓滿的精神更是以上文化精神的根源。因此,和合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從最近接觸的資料來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民間在七夕祭活動中也非常看重祈福,祈求平安、幸福、和諧、和平。足見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動的開展對於當前構建和諧社會,落實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精神和促進世界和平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南陽絲綢與七夕織女有沒有關系
據文獻記載,南陽周代已有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名揚天下。
牛郎織女傳說的諸多版本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盤古開天發源地的民間傳說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著淵源的關系。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為人間少女所崇拜。今人談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荊夢歲時記》的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據河南大學出版社《楚國史》記載“荊楚北從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陽,東至九江一帶……。而西周之前文獻所指的‘荊楚’當在今河南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一帶。”據此可知,南陽位於荊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風俗,此盛況有民歌一首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上見證了“奇巧”中的織女與南陽絲綢的淵源關系。
七夕與西方情人節的區別
1、直白和隱諱的區別。
西方的“情人節”坦率、熱情、赤裸裸,有情人的節日,真真切切“Iloveyou”;反觀中國的“七夕節”,雖然也是表達情人相聚意味,七月初七,表示兩情相悅,但很內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慣用的隱喻表達方式,因而難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難以被現在躁動的一代所親睞。愛就是愛,情就是情。
2、物質與精神的區別。
“情人節”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現的是火熱的情慾,自然的流露。在現代,“情人”二字不僅僅是指戀人、伴侶、夫妻,內容充實而廣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順應被封建文化和“「」”壓抑了很長時間的自然情感和慾望的流露和表達。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反映的是別離後相聚和初開情竇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憐,內容無非是對詩作畫、贈帕送絲、望天感嘆、祭拜求神等,女孩兒乞求女紅巧手,感應王母娘娘給自己發配個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閉在院牆裡面,笑也半遮面,鬧也半掩嘴,如此這般純屬精神層面的活動,哪裡能夠火熱的起來。
3、情物與信物的區別。
“情人節”注重贈送情物,每到“情人節”,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貴重首飾等,成為情人們相互贈與的“情物”。注意,這里的“情物”是指有價之物,表明情是有價的。這無疑推動了市場經濟了發展。於是乎,每到“情人節”來臨,鋪天蓋地的廣告,滿街飄動的打折標語,把“情人節”炒的火紅火熱。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則相對暗淡的多,傳統的情人也贈送禮物,但那是一種表達情意的信物,不過是一絲一帕、一扇一畫,講究的自己親手縫制、綉描、撰寫、製作,如何能引進到商品經濟中來,不能進入商品經濟,又如何能讓商人大把掏錢為節日賣單宣傳和恭賀呢?
猜你喜歡:
1. 七夕文化的意義
2. 七夕節的寓意是什麼
3. 七夕節有什麼意義
4. 七夕節的寓意
⑤ 九江市市區,平時紅玫瑰花多少錢一朵哪位達人知道的告知小弟一下。謝謝了
3-5塊錢一朵~到處都是
⑥ 七夕情人節的 來歷
七夕節的來歷:
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是中國的情人節。比起外國的情人節更是專指向「愛情」。因為外國的情人節,原旨是人與人之間的互愛,或親情、或友情、或愛情,並非只限於男女之情。但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則是描述一對情侶的故事。
傳說,天上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織女,最聰明可愛、手藝又巧。天上皇宮中的重要織錦都由她負責設計與製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個叫做牛郎的年輕人負責管理。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至荒廢了原本工作。於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鵲告訴這兩個熱戀的情侶要節制,七日見一次面即可。沒想到喜鵲傳錯話,他們以為每天均可相見,更是高興無比,工作完全拋在腦後。
玉皇大帝這回就龍顏大怒,降旨他們每年只能見一次面,就是農歷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喜鵲這群肇事者就負責搭橋,讓他們兩人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相會。因為一年僅能見一次面,當然有說不完的衷曲、道不盡的悲情,於是那天幾乎都會下著毛毛雨,象徵兩人的淚水。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見傳統中國人對於「負責的工作態度」十分看重。不過因為愛情的浪漫卻使得這個七夕情人節傳說走樣,大家通常將焦點集中在「情侶被迫分隔兩地」。強調情人好不容易見面,那種凄美絕倫的場景。於是很多因為工作、因為當兵、因為父母反對、因為求學、、各種原因分隔兩地的情侶,都會希望在農歷七月七日見到面。然後兩人就心理投射自比為牛郎、織女,一起浸淫在這種浪漫感人「被迫害妄想」的情懷!
如果你有情人,那就好好享受這種熱戀的感覺。如果你沒有情人,那你就思想七夕情人節的傳統教訓是表達「負責任的工作態度」重要性,好好去努力工作一番吧.
七夕情人節,在這里見證你的愛情......
⑦ 彝族人有什麼風俗啊
彝族婚姻形態以一夫一妻制占統治地位。聚居的大小涼山地區,實行家支外婚、等級內婚、買賣婚姻、父母包辦婚姻嚴重存在,並一直保留著姑舅表優先婚、姨表不婚、以及搶婚、不落夫家等婚俗。結婚無一定年齡限制,盛行早婚。
"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歷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有關這個古老節日的來源,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傳說,其中較普遍的一種傳說是:古時天上有個大力士斯熱阿比,他聽說人間有個大力士阿提拉八,就到人間與阿提拉八比賽摔跤。
結果斯熱阿比輸了,回奏天神後,天神惱羞成怒,派遣害蟲到人間糟踏莊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號召人們燃起松枝火把驅蟲,結果驅走了害蟲,戰勝了天神。為了紀念戰勝天神,從此每年到這一天都要舉火把歡慶。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彝族年"(貴州、滇東北某些彝族地區稱為"冬月年",大小涼山稱為"十月年"),也是彝族一個重大的傳統民族節日。很早以前彝族歷一年為十個月,區此彝族傳統過年日期與漢族不一樣,後因受漢族影響,大部分彝族使用陰歷(夏歷)計年月,每年夏歷正月過春節,而在川、滇、大小涼山及貴州、滇東北的一些彝族聚居區還一直保留著自己的傳統年節。
此外,還有一些節日如雲南大理地區彝族的"拜本主會",路南,彌勒的"密枝節"及其他地區的"楊梅節"、"跳歌節"、"豐收節"、"湯牛節"等。
(7)九江情人節擴展閱讀:
彝族有著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點,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內大多設一個火塘,塘火終年不熄,除用於取暖、照明、燉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會客的中心。火塘的鍋庄石或三腳架,不能用腳去踩,嚴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
在長幼、男女、主客之間,彝族有嚴格的禮俗。途遇長輩,晚輩須待立一側,讓長者先行;長輩入室須讓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飯時,長輩坐上方(習稱「上席」),下輩依次坐兩旁和下方,並侍候長輩,為其添飯、夾菜、泡湯。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頭。
兄弟可與嫂嫂開玩笑,但兄長不能與弟媳開玩笑。客人入室讓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邊,小輩坐在客人對面。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樓要脫掉鞋子;禁裸體、半裸體成年人入家門;不能用腳踩門檻,或坐在門檻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說粗話;婦女的衣褲不能晾曬在過路的地方和蜂窩旁邊;禁止面對著太陽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