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一朵流雲獨自漫遊賞析
㈠ 我好似一朵流雲獨自漫遊用了什麼修辭
您好,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我」的悠閑狀態。
㈡ 詠水仙的譯文2
詠水仙 又譯為 我好似一朵流雲獨自漫遊
我獨自漫遊,像山谷上空 悠悠飄過的一朵雲霓,驀然舉目,我望見一叢 金黃的水仙,繽紛茂密;在湖水之濱,樹蔭之下,正隨風搖曳,舞姿瀟灑。
連綿密布,似繁星萬點 在銀河上下閃爍明滅,這一片水仙,沿著湖灣 排成延續無盡的行列;一眼便瞥見萬多千株,搖顫著花冠,輕盈飄舞。
湖面的漣漪也迎風起舞,水仙的歡悅卻勝似漣漪;有了這樣愉快的伴侶,詩人怎能不心曠神怡!我凝望多時,卻未曾想到 這美景給了我怎樣的珍寶。
從此,每當我倚榻而卧,或情懷抑鬱,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閃爍——那是我孤寂時分的樂園;我的心靈便歡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踴不息。
賞析
這首詩寫於詩人從法國回來不久。詩人帶著對自由的嚮往去了法國,參加一些革命活動。但法國革命沒有帶來預期的結果,隨之而來的是混亂。詩人的失望和受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後來在他的朋友和妹妹的幫助下,情緒才得以艱難地恢復。這首詩就寫於詩人的心情平靜之後不久。
在詩的開頭,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朵孤獨的流雲,孤單地在高高的天空飄盪。孤傲的詩人發現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們歡快地遍地開放。在詩人的心中,水仙已經不是一種植物了,而是一種象徵,代表了一種靈魂,代表了一種精神。
水仙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閃爍。水仙似乎是動的,沿著彎屈的海岸線向前方伸展。詩人為有這樣的旅伴而歡欣鼓舞、歡呼跳躍。在詩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華,是自然心靈的美妙表現。但是,歡快的水仙並不能時時伴在詩人的身邊,詩人離開了水仙,心中不時冒出憂郁孤寂的情緒。這時詩人寫出了一種對社會、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純潔的靈魂在現實的世界只能鬱郁寡歡。當然,詩人的腦海深處會不時浮現水仙那美妙的景象,這時的詩人雙情緒振奮,歡欣鼓舞。
詩歌的基調是浪漫的,同時帶著濃烈的象徵主義色彩。可以說,詩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託。
㈢ 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時態預示著什麼
華茲華斯經典詩歌《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原文及賞析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在山丘和谷地上飄盪,忽然間我看見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開放,在樹蔭下,在湖水邊,迎著微風起舞翩翩。連綿不絕,如繁星燦爛,在銀河裡閃閃發光,它們沿著湖灣的邊緣延伸成無窮無盡的一行;我一眼看見了一萬朵,在歡舞之中起伏顛簸。粼粼波光也在跳著舞,水仙的歡欣卻勝過水波;與這樣快活的伴侶為伍,詩人怎能不滿心歡樂!我久久凝望,卻想像不到這奇景賦予我多少財寶——每當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們常在心靈中閃現,那是孤獨之中的福祉;於是我的心便漲滿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飛白 譯)李好摘 要:《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文筆清新,自然流暢而廣為流傳。本文主要從詩歌的韻律,語篇銜接和思想內容三個方面鑒賞此詩。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是「湖畔詩人」的領袖,同時也是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早年他受到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尤其是盧梭「回歸自然」的影響。英法戰爭爆發後,他「歸隱」湖畔,致力於詩歌創作,並逐漸構建了自己的詩歌創作理論。《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則是他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創作定下了基調。[1]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騷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他們也是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他們喜愛大自然,描寫宗法制農村生活,厭惡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系,他們遠離城市,隱居在昆布蘭湖區和格拉斯米爾湖區,由此得名「湖畔派」。華茲華斯認為「所有的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張詩人「選用人們真正用的語言」來寫「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對以18世紀格雷為代表的「詩歌詞藻」。他進而論述詩和詩人的崇高地位,認為詩非等閑之物,「詩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和終結,它同人心一樣不朽」,而詩人則是「人性的最堅強的保護者,支持者和維護者。他所到之處都播下人的情誼和愛」。華茲華斯的詩歌理論動搖了英國古典主義詩學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英國詩歌的革新和浪漫主義運動的發展,因而英美評論家將華茲華斯的《抒情歌謠集序》稱為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
《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寫於1804年,源於詩人與妹妹多蘿茜一起外出遊玩時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嫵媚所吸引這一經歷寫成的,體現了詩人關於詩歌應描寫「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這一詩學主張。一、韻律從韻律上看,全詩分為四個詩節。一個詩節有六行,每一詩行四個音步,而且大部分都是抑揚格,所以華茲華斯基本上用抑揚格四音步來寫這首詩。此詩中,韻腳也遵循一定的規律:第一行與第三行押韻,第二行與第四行押韻,最後兩行押韻,即韻腳遵循ababcc的規律,ababcc的韻腳使詩歌有了很強的節奏感,朗誦起來流暢又朗朗上口。總體來說,此詩的節奏十分鮮明,但並不是每一個詩行都採用了同樣的韻律。例如第一詩節的第六行: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這個詩行只有三個重音,首尾對稱,在整齊的四音部中突然出現一個三音步,就如同詩人原本如雲朵一般慢慢飄盪在上空,突然水仙進入了自己的視野,打破了自己緩緩的節奏I一般。在第二詩節的第六行: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此詩行突然由上一詩行的抑揚格變成了揚抑格,突出了動詞「Toss」的動感,生動地描繪了水仙花在風中搖曳的姿態。正是由於這些韻律的變化,詩歌的表現力得到了加強,使得這首詩更活潑,描寫的水仙形象躍躍於紙上。二、語篇銜接根據語言學家韓禮德和哈桑的理論,語篇的銜接有五種手段:照應,連接,省略,替代以及詞彙銜接。[2]連接是語篇中最常見的銜接手段,此詩中作者多處妙用連詞,如: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此處作者把水仙花比作天上的繁星,用「and」將繁星閃閃的狀態緊呈於下一個詩行,把讀者的思緒由地上的水仙引到天上的繁星,擴大的讀者的思緒空間。此詩當中運用得最多的銜接手段是詞彙銜接。詞彙銜接分為以下兩類: 重復(repetition)和搭配(collocation)。首先是文中水仙一詞的重復,「daffodils」一詞在第一詩節的第四詩行第一次出現,然後在詩的末尾再次出現,貫穿全文,首尾呼應,突出強調了詩歌的主題。其次,「I」一詞在文中一共出現了五次, 「me」和「my」出現三次。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流雲,以流雲的視角欣賞水仙的風姿,文中多次用第一人稱,將讀者帶入流雲的視角,使得讀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水仙花的一搖一擺。此外,「dance」一詞在整首詩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每一個詩節一詞:
第一詩節: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第二詩節: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第三詩節: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第四詩節: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dance」是文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意象,整首詩中「dance」的重復將水仙花翩翩起舞的姿態和詩人愉悅的心情聯系在一起,水仙花起舞,詩人的內心也跟著「舞蹈」起來,這種聯系貫穿整首詩歌,生動形象。本詩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詞彙重復,那就是在第三個詩節,詩人重復了同一個動詞: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兩個緊連著的「gazed」表達了作者溢於言表的欣喜之情。除了原詞的重復,詩中還出現了不少同義詞。例如: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詩中靈活多變地運用兩個同義片語a crowd, a host, 既避免了詩歌語言形式的呆板,又使得語言銜接上更加靈活,語義上這一組同義詞的運用又突出強調了水仙花的繁茂。三、內容與思想《我獨自漫遊,像一朵流雲》一詩情景交融,詩人的情感與水仙緊緊聯系在一起。詩中一共有四個詩節,第一個詩節描繪了一朵流雲,孤寂地飄盪在上空,突然,一大片水仙映入眼簾。第二個詩節著重描寫的水仙,把水仙比作天空的點點繁星,又描繪了水仙花簇延綿不斷的景象,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水仙隨風搖曳起舞的優美姿態。第三個詩節將詩人與水仙聯系在一起,水仙歡快地「舞蹈」起來,詩人的愁雲也逐漸消散了。詩人在第三詩節中指出他從未想到此時此刻看到的場景會影響他以後的心緒。第四個詩節詩人寫到他領悟了「這精神所給我的心靈至寶」,每當詩人百無聊賴,心靈空寂時,只要想起這一片水仙花,他的心靈就能得到慰藉。這一首詩充分體現了華茲華斯的浪漫主義自然觀:自然與人本為一體,只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才能凈化情感,達到和諧,生命的本質才能體現。對大自然的親近,暗喻了詩人對城市生活的否定與厭惡。詩人將自己的心緒與水仙緊緊聯系在一起,暗示了水仙這樣的自然景物與人類有著相近的精神和個性,進而揭示了整個大自然與人類共為一體的主題。華茲華斯歌
四、總結華茲華斯是英國歷史上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流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從韻律,語篇結構,思想內容等三個方面對此詩進行賞析,這首詩整體遵循抑揚格四音步的韻律,卻又不完全遵照這個規律,詩人偶爾變換的節奏使得這首詩重點更加突出。詩歌雖然短小,語言形式獨具一格,但通過對這首詩的語篇分析,可以發現整首詩結構緊湊,語意連貫。在這24行的小詩里,通過對水仙花的贊美和謳歌,詩人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提倡人們應該在自然中尋找心靈的慰藉
¥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華茲華斯經典詩歌《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原文及賞析
華茲華斯經典詩歌《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原文及賞析
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
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
在山丘和谷地上飄盪,
第 1 頁
忽然間我看見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開放,
在樹蔭下,在湖水邊,
迎著微風起舞翩翩。
連綿不絕,如繁星燦爛,
在銀河裡閃閃發光,
它們沿著湖灣的邊緣
延伸成無窮無盡的一行;
我一眼看見了一萬朵,
在歡舞之中起伏顛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著舞,
第 2 頁
水仙的歡欣卻勝過水波;
與這樣快活的伴侶為伍,
詩人怎能不滿心歡樂!
我久久凝望,卻想像不到
這奇景賦予我多少財寶——
每當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們常在心靈中閃現,
那是孤獨之中的福祉;
於是我的心便漲滿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㈣ 《我孤獨的漫遊,像一朵雲》這首詩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為一首詩歌,作者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與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騷塞(Robert Southey)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Lake Poets)。他們也是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他們喜愛大自然,描寫宗法制農村生活,厭惡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系,他們遠離城市,隱居在昆布蘭湖區和格拉斯米爾湖區,由此得名「湖畔派」。 華茲華斯在1843年被任命為「桂冠詩人」,然而縱觀他的一生,其詩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為繼莎士比亞、彌爾頓之後的一代大家。
詩文(飛白 譯)
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
在山丘和谷地上飄盪,
忽然間我看見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開放,
在樹蔭下,在湖水邊,
迎著微風起舞翩翩。
連綿不絕,如繁星燦爛,
在銀河裡閃閃發光,
它們沿著湖灣的邊緣
延伸成無窮無盡的一行;
我一眼看見了一萬朵,
在歡舞之中起伏顛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著舞,
水仙的歡欣卻勝過水波;
與這樣快活的伴侶為伍,
詩人怎能不滿心歡樂!
我久久凝望,卻想像不到
這奇景賦予我多少財寶,——
每當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們常在心靈中閃現,
那是孤獨之中的福祉;
於是我的心便漲滿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1902年4月,英格蘭北部還是乍曖還寒,詩人華茲華斯又和友人來到湖畔漫遊。這天風有點大,水波粼粼。他們驚喜地在樹下發現幾株黃水仙,接著往前走水仙越多,直到他們走到一個湖灣,面前的情景讓他們驚呆了:狹長的湖灣恍若無邊,卻鋪滿了無數黃水仙,水波漣漣,水仙搖曳,如滿天星閃。華茲華斯回去後,不久就寫下了這首名詩:《我孤獨地漫遊,像一朵雲》。
因為這首詩有多處對舞蹈的描寫,「水仙、粼粼波光和詩人的心」,以及詩人提到的『我的心』,那麼,「詩人為什麼會寫到舞蹈呢?」詩人為什麼提到水仙舞蹈,很簡單,就是在風吹下成片的水仙花隨風搖曳的樣子像在跳舞,詩人只是在做一個場面的描述。然後再接著邵然他們的話,在成群搖曳水仙的感染下,詩人感覺湖面在跳舞,最後感覺自己的心都在跳舞,感情也就隨之發生了轉變。
在風的吹拂下,作者首先看到了「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開放」,但這僅僅是一個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描寫。然後,作者寫道:「我一眼看見了一萬朵,在歡舞之中起伏顛簸。」注意這里的動詞是「歡舞」,表明作者的心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接著「粼粼波光也在跳著舞」,這是另一自然景物的過渡,到最後,「於是我的心便漲滿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整首詩的意象過程是從水仙到水波再到詩人的心,水仙花帶動水波跳舞,水波帶動詩人的心跳舞,是一個從景到心的過程,自然治療了詩人的內心。
㈤ 我好似一朵流雲獨自漫遊主題是什麼
我好似一朵流雲獨自漫遊主題是人與陵橡自然共為一體。該詩通過對英格蘭北部的春天湖邊的水仙花的描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銀磨交流,詩人從中找到了未泯的童心,窺見了一種永恆的生機。詩人將自己的心緒與水仙緊緊聯系在一起,暗示了水仙這樣的自然景物與人類有著相近的精神和個性,進而揭尺搏旁示了整個大自然與人類共為一體的主題。
㈥ 華斯華茲名言:詩是
華斯華茲名言:詩是
詩可以使世間最善最美的一切永垂不朽;它得到承認和信賴。詩是人和自然的表象。
——〔英國〕華茲華斯:《抒情歌謠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