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一朵水蓮花
『壹』 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嬌羞……」全詩。
全詩為: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拓展回答】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這首詩的作者是徐志摩,它也是組詩《沙揚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後一首。《沙揚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詩》,再版時刪去前十七首(見《集外詩集》),僅留此一首,題作《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這首詩寫於1924年作者隨印度詩人秦戈爾訪日期間,這首送別詩也是徐志摩抒情詩的絕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詩詞鑒賞
文學賞析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這首詩以其簡練的筆法,給讀者留下較大的想像空間。開頭一句「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表現詩人對日本女郎柔情蜜意的深深眷戀。這位日本女郎在與詩人分別之際,似有不少話想說而叉羞於啟齒,於是含情脈脈地低頭鞠躬。那種欲言又止的舉動,正表現了日本女性的賢淑、溫存與莊重。同是寫離別,日本女郎與詩人告別,畢竟不同於中國女子與情人的告別,對作者自是別有一番情趣,所以詩人感慨系之,對此記憶猶新。
第二句用一個比喻「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以水蓮花在涼風吹拂下的顫動作比,為了突出其柔媚的風致,進而刻畫女郎的嫻靜與純美。但要看到,這句詩表面上寫這位女郎的體態弱不禁風,其實是襯托女郎在離情別緒的內心痛楚,氣氛孤單凄涼。通過這一比喻,讀者的想像力即可超出現實的空間,飛翔得更加高遠了。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女郎把內心復雜的情感化作一聲聲的「珍重」來表達自己對對方難以割捨的愛慕敬仰之意。
通過語句重疊。平凡而韻味實足,正如第四句所寫「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詩人在品味這一聲聲「珍重」里所包含的「蜜甜的憂愁」後,以「沙揚娜拉」這一平常然而誠摯的告別詞結束,不僅是點題,而且通過這包含著復雜情誼的語調,把女郎聲聲囑咐,殷殷叮嚀的眷念心情傳達出來。這句「沙揚娜拉」是深情的呼喚,也是美好的祝願。
這首詩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別女郎的形態和內心活動。短短五句,既有語言又有動作,更有纏綿的情意,寥寥數語,而形象呼之欲出,充分顯示了詩人傳神的藝術功力。
作者自評
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言:「在這集子里(指《志摩的詩》)初期的洶涌性雖已消減,但大部分還是情感的無關攔的泛濫,什麼詩的藝術或技巧都談不到.....我的筆本來是最不受羈勒的一匹野馬,看到了一多的謹嚴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終不容我追隨一多他們在詩的理論方面下過任何細密的工夫。」
『貳』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是什麼意思
是說一個女子嬌羞美好的姿態
『叄』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是徐志摩哪首詩裡面的
是徐志摩《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這首詩里的。
作品原文
《沙揚娜拉》
徐志摩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一詩寫於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爾訪日期間。
1924年5月,泰戈爾、徐志摩攜手游歷了東瀛島國。在回國後撰寫的《落葉》一文中,他盛贊日本人民在經歷了毀滅性大地震後,萬眾一心重建家園的勇毅精神,並呼籲中國青年也要永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除此之外,作者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獨特風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個紀念作品便是長詩《沙揚娜拉》。最初的規模是18個小節,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詩》。再版時,詩人拿掉了前面17個小節,只剩下題獻為「贈日本女郎」的最後一個小節。
(3)似一朵水蓮花擴展閱讀
知識延伸
關於徐志摩愛情詩《偶然》
《偶然》寫於1926年5月,乃是詩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於倫敦時所寫,昔時徐志摩偶識林徽因,燃起愛情之火、詩作之靈感,一揮而就有此佳作。初載於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署名志摩。這也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合寫的劇本《卞昆岡》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詞。
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歇長廊中堪稱別具一格。詩史上,一部洋洋酒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短詩,卻能夠超越歷史,獨放異彩。
參考資料
網路-偶然(徐志摩詩歌)
『肆』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嬌羞是什麼意思
這是徐志摩的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只這一句,那種女性的溫柔,在他的筆下,是如此的傳神。溫柔宛如一朵水蓮花,嫵媚又害羞,明媚中帶著幾分羞澀。
『伍』 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的全詩是什麼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全詩是: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一詩寫於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爾訪日期間,1924年5月,泰戈爾、徐志摩攜手游歷了東瀛島國。
在回國後撰寫的《落葉》一文中,他盛贊日本人民在經歷了毀滅性大地震後,萬眾一心重建家園的勇毅精神,並呼籲中國青年也要永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5)似一朵水蓮花擴展閱讀: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賞析:
這首送別詩僅有短短的五行,卻把一份別離的輕愁和依依不捨的纏綿寫得凈透。尤其是,它干手凈腳地排除掉一切枝節,緊緊抓住日本女人溫婉嬌羞的動人特點大書特書,讓人印象深刻。
首兩句無疑是本詩的詩眼,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以在水面上無所依憑。
不勝風力的水蓮花比況日本女子欲說還休的嬌羞和離愁可謂以神帶形,形神兼具,極具畫面感和傳神度,動人心魄。
若以倒數第二詩句中蜜甜的憂愁五字來印證或界定這兩句詩,很容易便會導出這極有可能是一首情詩的推理。
但實際上就這首詩所烘托的整個氛圍而言,它是否情詩已不重要,那份猶抱琵琶半遮面、似有還無或似無還有的影影綽綽已盡在其中。
『陸』 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嬌羞……」全詩。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回羞,
道一聲答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這首詩是組詩《沙揚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後一首。《沙揚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詩》,再版時刪去前十七首(見《集外詩集》),僅留此一首,題作《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6)似一朵水蓮花擴展閱讀:
這首詩寫於1924年作者隨印度詩人秦戈爾訪日期間,這首送別詩也是徐志摩抒情詩的絕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1924年5月,泰戈爾、徐志摩攜手游歷了東瀛島國。在回國後撰寫的《落葉》一文中,另外他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獨特風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個紀念作品便是長詩《沙揚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