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一朵蓮花意境圖片

一朵蓮花意境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11 19:55:08

⑴ 來生願做一朵

                   

                        蓮痴

愛花的本性由來已久,卻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蓮花情有獨鍾。

彷彿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著我的腳步,總是不由自主的邁向蓮花的身旁,久久不願離去。

蓮花盛開的季節,拍蓮者絡繹不絕,但我卻想用畫筆留下蓮花最美的姿態。

爛漫夏日,我一次次流連往返在蓮花池旁,看蓮的怒放,看蓮的凋零,看蓮葉落盡,蓮藕由青轉黃,蓮子由青澀變得堅硬成熟。看微風吹過,蓮花搖曳著輕盈的身姿,看水中蓮花的倩影由模糊變得清晰,看微風拂來,蓮葉彎曲了身軀,翻轉了葉子,風過後,又恢復了挺拔的身姿。

心不能安靜的時候,常去荷池旁,凝視著那一個個怒放的生命,心如止水,不起微瀾。

凝神靜思中,蓮像一個妖嬈少女,面如滿月,娥眉如柳,長發及腰,雲髻高挽,腳踩清波,款款而來,儀態萬方,清新脫俗,宛如天仙。

風過蓮動,蓮如古代的翩翩君子,羽扇綸巾,獨立船頭,衣袂翩翩中,孤獨清冷,寵辱不驚。

輕輕閉上眼,雙手合十,一呼一吸中,周身煦暖,彷彿看到端坐在蓮花座上的觀音菩薩正將愛與慈悲化作萬丈光芒灑向人間。

喜歡蓮花,喜歡它遺世孤立的品性,宋代周敦頤更是賦予荷花不同凡響的贊譽。

相比於很多長在陸地上的植物,蓮花生長於污泥之中,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稱,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一花一葉,各自生長,互相守望而不攀援纏繞。

喜歡蓮花碩大的花朵,薄如蟬翼的花瓣,嬌嫩的花蕊,盡情舒展的葉子,層層疊疊。蓮花雖花期極短,然極盡濃烈,盡情綻放後,結蓬生子,將生命的精華濃縮在淤泥之中的蓮藕上。

我見過秋冬季節的蓮池,殘枝斷葉,滿目瘡痍,似年邁體弱的老人,行將就木。看似蕭條,其實是為地下的蓮藕汲取最後的陽光雨露。

待到霜凍後,挖出深埋淤泥中的蓮藕,潔白如玉,很多結婚的禮儀上,喜歡用蓮藕作為禮品,寓意佳偶天成,藕斷絲連,情意綿綿。

                  雨中聽荷

那一日,在荷苑,百畝蓮花隨風起舞,淅淅瀝瀝的雨中,周圍的遊人絡繹不絕,我躲在一頂大傘下,安靜的看蓮,畫蓮。

雨後的蓮,像極了閨中少婦,梨花帶雨,嬌羞無限,惹人垂憐。一夜風急雨驟,蓮葉被吹得東倒西歪,蓮花也些許凋零,偶爾幾朵掉落泥潭,仍然潔白如雪,出污泥而不染。

風吹過,陣陣清香沁人心脾,雨滴打在蓮葉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葉面上的水珠像珍珠,晶瑩剔透,水珠由小變大,然後瀑布一樣從上面的蓮葉落入下面的蓮葉,傾泄在腳下的水中。

附近,有青蛙的鳴叫,此起彼伏,遊人的喧鬧也被漸漸隔離,霎那間,身心俱空,天人合一,自己也消融在周圍的環境中,忘記了塵世,忘記了一切煩惱憂愁恐懼,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我本凡人,無心附庸風雅,將愛蓮看做君子風范,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只是單純喜歡它搖曳生姿的身姿,遺世獨立的姿態。

                  心蓮

很久以前,在藍田湯峪的寺廟門口發現一本書,名為《心上蓮花次第開》,大概是勸人積德行善的,因被書名的意境所吸引,將書帶回了家。

越來越覺得緣的妙不可言,遇到一個人是這樣,痴迷一朵花也是這樣。

最近一段時間,有空就出去公園畫蓮,在家的時候就臨摹蓮花的圖片,著魔一樣,樂此不疲,於是,各種各樣的蓮花在我心中紮根發芽,長成蓬勃的一池蓮花。

心頭又涌現出那個讓我心頭一動的書《心上蓮花次第開》。

這兩年,經歷了一些偏離正常生活軌道的事件,經歷了從天堂跌入地獄的絕望,經歷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迷茫,經歷了落淚成河的無助,也收獲了人心的溫暖與感動。

通過不斷學習調整,慢慢回歸了內心的平靜和喜悅,看到了自己的內在小孩,懂得了如何真正去關照自己的內心,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學著恰當的表達自己,小心翼翼的守護著自己的邊界,也盡量不肆意侵犯別人的邊界。

當許巍的《藍蓮花》再次在耳邊響起:穿過幽暗的歲月,也曾感到彷徨,當你低頭的瞬間,才發覺腳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盛開著永不凋零的藍蓮花。

於是,我將自己的微信名字改為心蓮,願紛雜的紅塵中,心中蓮花次第開,不為了迎合誰,只為自己靜靜綻放,凋落,終歸於塵埃。

⑵ 請問密宗修法「觀想」是怎麼回事

哦,您所言之情況非常普遍,一般修學顯教或密教的行者,碰到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如何觀想 」?如果不懂得觀想的要領,則一切的修行皆無法契入。在密宗的身、口、意三密中,以意密最重要,因為一個人要有所行動,必先有思想,然後再表現於言語、行為上,而要改變一個人,也必須先從思想改造起,才能起根本作用。密宗的修持力是以手印、咒語、觀想來調整我們的身心,進而契入真如,其中的觀想就是意密,觀想如果不懂,修持密宗就成了心外求佛、心外求法了。

我之前邂逅過不少人,他們以為「觀想」就是把心靜下來,然後用腦筋去幻想一樣東西,從沒有影像幻想到有影像。下面,我以「觀想蓮花」為例,來闡述「觀想」之要義:

有人會以蓮花池或圖片中所看到的蓮花,甚至憑感覺去想像,集中念頭硬是把它想出來,而且還要讓它發光,最後這朵蓮花似乎是用心靈的筆把它構成線條稿一樣,可是毫無生命。其實不應該這么拚命的想,也許還沒讓蓮花發亮,您的頭就已經發脹,接著身體會不舒服,而且腦筋也會非常疲憊,一點法喜也沒有,這種執相的修法並不正確,跟打妄想是沒有兩樣的。

密宗之修持,必須依「三密」而入,「三密」首重意密,意密就是「觀想」,所以,您要先懂得什麼是「觀想」?又以「凈三業」為例,觀想「凈三業」時,蓮花合掌,中指為火大,表智慧,中指稍微打開表智用—智慧的啟用,由智慧的啟用來開敷我們的本覺心蓮,本覺心蓮就是自性八葉心蓮。此時結手印要曉得其涵義,它代表我們內心有一朵白色蓮花,不要執著是否有八葉,若一邊觀想還一邊算葉子有幾片,那就太執著了,根本不了解八葉的意義!八為四智四行,四智為四方佛:不動佛、寶生佛、無量壽佛、不空成就佛,四行菩薩為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此就金剛界而言,所以雖名為八葉,一一葉又具八葉,無量無邊,名為千葉蓮台,切莫依文起觀,不解密意,那就執著在相上了。

八葉又代表八識,轉八識而成就第九識—法界體性智,此時觀想心中有白色八葉蓮花「此處當知八葉並非真的有八葉」,白色代表純潔、清凈,蓮花給我們脫俗、自在的感覺,慢慢的從蓮葉中發出白色光芒,諸佛菩薩以放光表說法,所以光就是一種用光可以照破無明,這個過程就是智用,它的本體就是自性八葉蓮花。當我們身心漸漸融入在蓮花里,最後身心不見了,只剩下蓮花在發光,安住於此,智慧自然會慢慢開顯出來,當然最後連蓮花在發光的覺受都要滅除,人法兩忘,才能契入真如,到達解脫地。

一般初學的人身見較重,「觀想」時,常會有身體內外的執著,比如:觀想蓮花,他會先把身體觀成中空,然後把蓮花放在身體裡面,勉強把蓮花描畫出來,卻又像飛機遇到亂流一樣,飄浮不定,不是這邊暗掉,就是那邊缺一角,非常不穩定,不僅蓮花無法發光,甚至要保持住都很困難,這是初修行時,很正常的現象,等功夫純熟,心氣存足後,自然就不會了。

現在我再來說明一個問題:上師常會教弟子把蓮花安住在心中,請問心的位置在哪裡?這個位置並不是指心窩的地方,而是在我們心靈深處,內心最清凈、最安穩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又在那裡呢?對初學的人談這個問題是深了點,所以每一個人在剛始起修時,或許需要一點點的安置之處,然後再慢慢的把這個安置之處舍掉,才能真正契入般若空性。

為了讓初學的人有安置之處,方便教導,將蓮花安住在心中,這里大致是心輪的位置,密教的修行方式是身心一體,用身體的反應來促進心理的覺受,以心的覺受來促進生理的反應,二者互相配合,互為因果,當然觀想的位置是有甚深涵義與作用的。而觀想的時候,雖然把心安置在該處,但是卻不要執著蓮花在身體裡面,要把身見去除,無內外的分別,當下就是心靈深處,就是最安穩、最清凈的地方了。

此時的觀蓮花與前面的觀蓮花二者截然不同,前者是為了觀蓮花而觀蓮花,當您把一朵蓮花拚命地想出來,然後又要讓它發光,賦予它立體的感覺,雖然現出來的影相或許可以給你一些許的覺受,但是可以發現到這個影相無法與心靈深處產生共鳴,所以可能還是落在第六識或第七識之作用,無法在八識田中起作用。人類日常生活的活動 ,都是粗淺的意識在活動,不足以影響第八識,因為它是無始劫以來的記憶庫存,必須進入較深的「禪定」,才能改變身心,去除八識田中的業垢。如果您的修行只是為了「觀想」一個假相,您會發覺到,它對您的生命好像沒有意義,那些膚淺的覺受是由外而來的,而真正的修行,契入的感覺是由內開展出來,完全不假思索,不假分別,很自然的從內心涌現出來,所以前後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前者蓮花的觀想是沒有根據,憑空捏造的,後者在觀想蓮花時,要同時安住在蓮花三昧中,三昧是,三摩地,以現代名詞說明,或許可以方便解釋為一種氣氛的覺受或理趣開展,所以觀想蓮花時,要了解其涵義,它代表我們清凈、光明、自在的覺體,藉著蓮花來開展本有,也就是藉著事相來顯示內心的思想、理趣、體證,這是藉事顯理,有根據的,並非憑空製造出來的。

密教的手法通常會依據一個理趣,慢慢引導您契入,所以觀想蓮花前,首先要注重在理趣上,整體的覺受,觀想蓮花時,不管觀的清不清楚都沒關系,但至少內心要安住在那一份覺受上,然後起一點念去觀蓮花,這一點念是很輕微的,絲毫不用到任何腦力,是在您身心能夠放鬆的范圍內,所起的一點念。慢慢的,由於您的身心越放鬆,觀想就愈清楚,觀想愈清楚,您就愈能體受這個理趣,理趣與事相上的觀想,二者會互相長養,功夫純熟時,就能把內心對蓮花的覺受開展出來,漸漸的,您的身心就融入在蓮花的三昧中,此時已沒有身見了,這樣的「觀想」不是很舒服嗎?還會產生觀想不明之情嗎?

另外,我尚需要說明一點:有法本雖好,但若不知法上之住心及理趣,有如一台機器而無電力一樣,空具其殼。再者,密法之修持要有所受用,一定需要阿闍梨從旁指導,自修是無法受用,或無法獲得圓滿之證悟。僅是咒語之念誦及結手印、觀想之指導已是非常不易,更何況是自修呢?若想修持,還是依止阿闍梨,好好接受其指導來進行;或者,宜向藏密大德請示清楚,修之方可受!

熱點內容
花語黑暗系 發布:2025-04-16 16:26:10 瀏覽:77
綬溪荷花池 發布:2025-04-16 16:21:03 瀏覽:253
紫羅蘭木手串辨別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850
七夕李廌 發布:2025-04-16 16:14:18 瀏覽:796
康乃馨鮮花可以放卧室嗎 發布:2025-04-16 16:10:21 瀏覽:286
模擬布百荷花 發布:2025-04-16 16:10:16 瀏覽:951
新冠病毒丁香 發布:2025-04-16 16:07:48 瀏覽:957
鮮花醞釀蜜糖 發布:2025-04-16 15:58:21 瀏覽:345
好一朵迎 發布:2025-04-16 15:53:16 瀏覽:64
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感受 發布:2025-04-16 15:53:10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