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鵲橋仙七夕秦觀

鵲橋仙七夕秦觀

發布時間: 2025-04-12 08:02:12

❶ 宋秦觀鵲橋仙原文及賞析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是一個富有民間色彩和反封建意義的美麗神話。自漢魏以來,不知有多少騷人墨客吟詠過這個題材。然而綜觀其創作基調,大都陳陳相因,不是抒發其相思離別之苦,就是歌詠其七夕相會之幸。唯有秦觀的這首《鵲橋仙》能夠不落前人窠臼,獨出心裁,翻出新意。正如明人沈際飛所說,「(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腐朽為神奇。」
北宋時代,城市經濟繁榮,歌樓妓館頗多。一些文人學士、達官貴人混跡青樓,追歡買笑,雖然朝暮廝守,但卻並無真摯的愛情可言。而秦觀的這首詞獨能借牛女雙星七夕相會的傳統題材歌頌了純真專一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詞的上片首先描繪了七夕澄碧的夜空:「纖雲弄巧,飛星傳恨。」一縷縷纖細的白雲舒捲自如,變幻著各種奇妙的花樣,使人聯想到心靈手巧的織女織出的片片雲錦;而劃破夜空、倏然寂滅的流星,又使人聯想到那是在為這對情侶傳遞著離情別恨。這兒雖然是寫夜空的景象,但卻處處關合著有關七夕的美麗傳說,彷彿使人看到了織女「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情景。
接下去便是寫織女暗渡「鵲橋」:「銀漢迢迢暗渡」。《白氏六帖》引《淮南子》雲:「鳥鵲填河成橋,渡織女。」是說七夕之夜,無數喜鵲飛來,搭成一座「鵲橋」,使織女得以渡過銀河,與牛郎相會。「銀漢」,即指銀河。「迢迢」二字形容了銀河浩渺無涯、牛郎、織女相隔遙遠,從而突出了他們的相思之苦。七夕之夜,星光微茫,天宇岑寂,織女悄然無聲地渡過「鵲橋」,詞人在「渡」前著一「暗」字,便十分傳神地勾勒出織女渡過「鵲橋」的情態以及當時的環境、氛圍。
按照一般思路,下面似乎該正面描寫牛女雙星相會的情景了,然而詞人卻出人意表地宕開筆墨,直抒胸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金風玉露」點明了牛女雙星相會是在秋風乍起、白露初降的季節。古代詩賦描寫秋景多以「金風」、「玉露」並用,如李世民的「菊散金風起,荷疏玉露圓」即是。此外,詞人以「金風玉露」作為牛女雙星相會的背景,還兼有烘雲托月的妙用,也就是要以秋風、白露來襯托這對情侶心靈的纖塵不染、冰清玉潔,以突出其愛情的純真,品格的高尚。在詞人看來,牛郎、織女的會面雖然一年只有一夕,但比起人世間那種缺乏真摯愛情的尋花問柳、逢場作戲來實在有天壤之別。
下片轉入寫牛女雙星的相會與傷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夫妻相會,繾綣纏綿,無盡的情思就象銀河水那樣悠悠綿長。久別乍逢,又驚又喜,竟懷疑是在夢鄉中相見。然而愈是感情深厚,愈是良宵苦短,轉瞬之間,牛女雙星又要分手了。「忍顧」,即不忍顧。織女為傷別離,竟然不忍心去看要往回走的那一條路。這幾句用語雖平易,但卻把方才見面、旋即分離的場面描繪得情真意切,細致入微,讀來動人心魄!
下片結句如奇峰突起,令人耳目一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詞人看來,只要對愛情忠貞不渝,天長地久,並不在於要朝暮廝守,形影不離。反之,如果沒有真摯的愛情,即便是朝暮廝守,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可言。詞人的這一議論超塵絕俗,警策有力,是對純潔愛情的由衷贊頌。
這首詞,寫景、抒情與議論結合緊密,相得益彰,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上下兩片均採用前面寫景、抒情,結句議論的結構方式。有了前面的寫景、抒情作基礎,後面的議論才顯得墨氣四射,力透紙背,讀起來雋永有致、韻味無窮。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有了後面的議論,才使全詞的意境得以升華,格調更為高遠,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熱點內容
花語黑暗系 發布:2025-04-16 16:26:10 瀏覽:77
綬溪荷花池 發布:2025-04-16 16:21:03 瀏覽:253
紫羅蘭木手串辨別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850
七夕李廌 發布:2025-04-16 16:14:18 瀏覽:796
康乃馨鮮花可以放卧室嗎 發布:2025-04-16 16:10:21 瀏覽:286
模擬布百荷花 發布:2025-04-16 16:10:16 瀏覽:951
新冠病毒丁香 發布:2025-04-16 16:07:48 瀏覽:957
鮮花醞釀蜜糖 發布:2025-04-16 15:58:21 瀏覽:345
好一朵迎 發布:2025-04-16 15:53:16 瀏覽:64
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感受 發布:2025-04-16 15:53:10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