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糯米
㈠ 閩南七夕習俗
閩南七夕習俗:抄在閩南地襲區,傳說中的「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並且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閩南七夕風俗:
糖粿做法
1.材料很簡單,只要適量的糯米,白糖,花生,黑芝麻。
2.糯米粉倒入一盆內,加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
3.待不那麼燙了,用手和成糯米團。
4.抓一塊糯米團搓成長條,掰一小塊揉成圓子,用食指在小圓子的中間按一下,成一個小洞。
5.取一煮鍋燒開水,然後把糖裸胚子倒入,只要一會兒就燒開了,見糖裸胚子浮起來了,用漏勺撈起。
6.少許花生用干鍋小火炒,見顏色變黃就熟了。
7.盛入一裝有白糖的大碗中,用力晃動幾個,讓糖裸入味就可。
8.這是做好的花生碎,加入黑芝麻拌和。
9.吃時沾一下花生碎加黑芝麻。
㈡ 福建七夕吃糖飯的寓意福建漳州七夕習俗活動
1.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在福建的閩南地區,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變成了董永和七仙女,因此當地有拜七娘媽的習俗,以祈求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2. 在福建,七夕吃糖飯的習俗寓意深刻。特別是漳州詔安縣,當地居民會在七夕這天製作甜糯米飯,也稱為糖飯。相傳,這種糖飯可以用來祭拜床公婆,從而使夫妻關系甜蜜和諧。糖飯通常是用紅糖或白糖與糯米一起煮成,有時還會加入花生、紅棗、綠豆、香芋等配料,使其更加美味。
3. 福建漳州七夕的習俗活動豐富多彩。其中一項特色活動是「拜老婆」,東山島的居民會在七夕購買石榴和小管(魷魚)進行祭拜。中午時分,將米飯、小管和石榴擺放在卧室的大床上進行祭拜。
4. 另外,還有拜床神的習俗。一些地方會在七夕這一天拜祭床神,家長會在孩子的床上擺放糖飯、海蟹、芋頭、韭菜、龍眼、石榴等物品,並焚燒特殊的烏銀花紙,以祈求孩子平安、聰明,並健康成長。
5. 閩南地區的七夕活動通常與數字七有關。祭祀時會准備七樣果品、七份香花和化妝品、七雙筷子、七隻酒杯,還會搭建七娘橋和七娘亭,亭內設有七個座位,以慶祝七娘媽的生日。
6. 在漳州城區及其他一些地區,七夕傳統食品是白酒(甜酒釀)。而有的地方則習慣吃糯米飯。在這一天,年輕女性會進行卜卦,以預測自己的婚姻和未來。此外,有的地方還會在七夕這一天進行女孩穿耳的儀式。
7. 福建閩南的七夕含義豐富。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並在南北朝時期從宮中傳至民間,唐宋時期更是盛行。閩南地區將七夕與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聯系在一起,因此在節日習俗中出現了七娘媽的概念,以及與七相關的各種儀式和活動。
㈢ 七夕吃芋頭飯有什麼寓意
七夕吃芋頭飯寓意甜甜蜜蜜。
糯米芋頭飯
材料:糯米,芋頭,紅糖
步驟:
1.糯米提前浸泡半小時。
2.芋頭去皮,洗凈,切塊,備用。(芋頭最好選擇口感類似豆沙的樣子的大芋頭,戴上手套或套個袋子在手上去皮,因為沾了芋頭粘液的手,馬上洗手,手會癢。)
3.把紅糖用水攪拌均勻,倒入高壓鍋裡面,然後放入糯米和切塊的芋頭,攪拌一下,蓋上鍋蓋,用煮干飯的方法煮。
(糯米和紅糖的比例:如果是放1斤糯米,要放7兩的紅糖,口感非常甜,這個是雲霄當地的傳統做法,如
果你無法接受那麼甜,可以適量減少紅糖的量。
糯米和水的比例:要比平時煮干飯的水少2成。)
祝福大家七夕情人節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