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是幾月幾日2018
Ⅰ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農歷的七月初七,被譽為中國的情人節,這一天是七夕節,尤其對女孩具有特殊意義,因此也被稱為女兒節。它源自於美麗的牛郎織女傳說,充滿了浪漫氣息。
在2018年,七夕節的具體日期是8月17日。盡管這個日子對於年輕女孩來說是個慶祝手巧的日子,但它並非法定假日,因此沒有休息日。
下面是2017年至2022年七夕節的具體日期:
- 2017年:8月28日
- 2018年:8月17日
- 2019年:8月7日
- 2020年:8月25日
- 2021年:8月14日
- 2022年:8月4日
牛郎織女的故事講述了牛郎與織女的浪漫邂逅與分離,每年農歷七月初七,他們得以在銀河相會,象徵著愛情的堅貞不渝。這個傳說在中國四大愛情故事中占據重要位置。
七夕節的習俗各地不同,但普遍寄託著對精湛手藝和美好愛情的嚮往。女孩們通過縫紉比賽和祭拜織女祈求技藝提升和愛情的降臨。農村中,人們還會觀察天空中牛郎織女的星座,講述他們的故事。在現代城市,雖然慶祝方式有所變化,但年輕人更傾向於將七夕節視為一個表達愛情的節日,鮮花和巧克力等禮物很受歡迎。
Ⅱ 2018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相傳只有在七夕這一天,分個兩邊的牛郎織女才能彼此詳見,被古人賦予成了象徵愛情的節日,美好的傳說描述出了一段愛情故事。 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2018 七夕節 是幾月幾日。
問:2018年七夕是幾月幾日。
答:2018年8月17日,農歷七月初七,星期五。
牛郎織女的傳說來源於人們對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文獻中最早出現牽牛、織女記載的,是創作於西周的《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此時的牛郎織女還只是天上二顆被人格化了的星辰,可見牛郎織女傳說最初來源於人們對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根據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的戰國晚期竹簡《日書》的內容,牛郎織女婚姻的悲劇性已初現端倪,並得到廣泛流傳。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意思是說,戊申、己酉,牽牛迎娶織女的婚姻非常不幸,若人們在這種時候結婚,丈夫三年內會離棄妻子。
漢初《淮南子》中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記載,兩漢時還產生了最早的關於牛郎織女形象的繪畫和雕刻。比如班固的《西都賦》和張衡的《西京賦》,都記載了長安西郊昆明池邊設有牛郎、織女石像的事情。而東漢《古詩十九首》已經將牛郎織女相愛而不能團聚的傳說初步做了一個交代: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Ⅲ 2018年的情人節和七夕節什麼時候
2018年的情人節是2018年2月14日,2018年的七夕節是2018年8月17日。具體介紹如下:
1、情人節: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2、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3)七夕節是幾月幾日2018擴展閱讀
七夕節並非「中國情人節」:
傳統七夕節並非情人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源於漢代。乞巧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
從傳統故事來說,七夕紀念的是夫妻間忠貞不渝的情感,而非一般意義上的「情人」。傳統的七夕節有特定的內涵和傳統,沒必要將其更名去和其他節日作類比。2006年,七夕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更說明全社會都應該把這個節日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七夕節並非「中國情人節」,中國也不存在「中國情人節」。七夕節,是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節日,是國家的文化根基,不能輕易改變。
Ⅳ 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2018七巧節是農歷七月初七
農歷七月七日,稱七夕節,乞巧節、七巧節、少女節、女節、女兒節、洗頭節、情人節、雙星節、雙七節、婦女節等,漢族傳統節日。民間相傳,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通過鵲橋相會的日子。
牛郎、織女都是星名,源出上古,民間基於天體自然崇拜而產生了「牛郎織女」神話。《詩經·小雅·大東》有:「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跛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在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在西漢劉安《淮南子》及東漢應劭《風俗通》里,發展了喜鵲填橋,牛郎織女相會的神話內容,至今仍流傳在民間。歲時習俗過七夕節,亦始於上古。
羅頎《物源》載:「楚懷王初置七夕。」漢魏時已有穿針乞巧,曬衣曝物的節俗。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針於襟樓,俱以習俗也。」另《藝文類聚》卷四載《竹林七賢論》:「舊俗,七月七日,法當曬衣。」後世圍繞著織女,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