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李廌

七夕李廌

發布時間: 2025-04-16 16:14:18

⑴ 關於天上月的詩句有哪些

1、欲上青天覽明月—— 唐代 李白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2、獨攜天上小團月—— 宋代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3、辛苦最憐天上月—— 清代 納蘭性德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4、天上若無修月戶—— 宋代 米芾 《中秋登樓望月》
5、銜恨願為天上月—— 清代 納蘭性德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6、湖平月上天地空—— 唐代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
7、天教月上官橋柳—— 宋代 毛滂 《踏莎行·元夕》
8、石鏡更明天上月—— 唐代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9、怎得人如天上月—— 宋代 周紫芝 《江城子》
10、八月靈槎欲上天—— 唐代 顧況 《送李秀才入京》
11、露花滴瀝月上天—— 唐代 劉禹錫 《聚蚊謠》
12、水上月如天樣遠—— 宋代 向子諲 《浣溪沙》
13、通天台上月初出—— 唐代 韋應物 《漢武帝雜歌三首》
14、夜上天壇月邊宿—— 唐代 李益 《登天壇夜見海》
15、天上高高月桂叢—— 唐代 趙嘏 《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
16、七月七日上賓天—— 唐代 宋之問 《相和歌辭。王子喬》
17、竟夕無雲月上天—— 唐代 劉商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18、七月七日上賓天—— 唐代 宋之問 《王子喬》
19、竟夕無雲月上天—— 唐代 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七拍》
20、明月無情卻上天—— 唐代 薛逢 《九華觀廢月池(一作題昭華公主廢池館)》
21、醉呼明月上遙天—— 唐代 唐彥謙 《寄友三首》
22、八月槎通好上天—— 唐代 唐彥謙 《秋霽豐德寺與玄貞師詠月》
23、醉呼明月上遙天—— 唐代 唐彥謙 《寄友三首》
24、八月槎通好上天—— 唐代 唐彥謙 《秋霽豐德寺與玄貞師詠月》
25、大羅天上月朦朧—— 唐代 韋庄 《喜遷鶯(即鶴沖天)》
26、人世渾如天上月—— 宋代 李光 《武陵春(陳逢時置酒賓宴堂,仍攜愛姬。晚值雨作。見示佳詞,輒次韻)》
27、疑是月娥天上醉—— 宋代 向子諲 《清平樂(答趙彥正使君)》
28、但願人如天上月—— 宋代 仲並 《浪淘沙(贈妓)》
29、不嫌天上雲遮月—— 宋代 吳潛 《秋夜雨(和韻劉制幾立秋夜觀月,喜雨)》
30、海底月沈天上兔—— 宋代 劉辰翁 《滿江紅》
1、杯勸天上月—— 唐代 李白 《擬古十二首》
2、不歸天上月—— 唐代 白居易 《潯陽三題。廬山桂》
3、月搖天上桂—— 唐代 薛逢 《夏夜宴明月湖》
4、齊呼月上天—— 唐代 路德延 《小兒詩》
5、明明天上月—— 唐代 崔萱 《古意》
6、露天星上月—— 唐代 楊凌 《梅里旅夕》
7、天上月才圓—— 宋代 徐叔至 《促拍滿路花(秋上曾兩府)》
8、天上無雙月—— 宋代 釋遵式 《句》
9、如何天上月—— 明代 王誼 《班婕妤》
10、天空月上沙—— 明代 謝績 《東浦夜泊》
11、月上楚天寬—— 明代 薛瑄 《煙寺晚鍾》
12、杯勸天上月—— 唐代 李白 《擬古其十》
13、天黑月未上—— 宋代 王安石 《北山暮歸示道人》
14、天空月上灣—— 宋代 王安石 《江亭晚眺》
15、天上蒼月團—— 宋代 張耒 《西山寒溪》
16、惟有天上月—— 元代 王冕 《秋懷 其四》
17、三月天池上—— 宋代 梅堯臣 《金明池游》
18、天上問風月—— 宋代 晁說之 《宿洛川嘉槐驛其槐真可愛因思李承之待制嘗為》
19、嬋娟天上月—— 明代 劉基 《旅興(四十首)》
20、天空月上彎—— 宋代 韓維 《江亭晚眺》
21、娟月上天角—— 宋代 陳造 《泊小姑山》
22、天上日月遲—— 宋代 李廌 《七夕
23、皎皎天上月—— 宋代 曹勛 《天上月》
24、月上天無雲—— 宋代 楊冠卿 《秋懷十首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為韻》
25、明月在天上—— 宋代 蘇泂 《夜二首》
26、青天孤月上—— 宋代 釋法薰 《三祖贊》
27、不觀天上月—— 宋代 釋印肅 《金剛隨機無盡頌·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1、辛苦最憐天上月—— 清代 納蘭性德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2、皎皎天上月—— 宋代 曹勛 《天上月》
3、石鏡更明天上月—— 唐代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4、大羅天上月朦朧—— 唐代 韋庄 《喜遷鶯(即鶴沖天)》
5、但願君如天上月—— 宋代 劉浩 《滿江紅(壽陳侍郎·十一月十五)》
6、但願君如天上月—— 宋代 劉浩 《滿江紅(壽陳侍郎·十一月十五)》
7、天上月才圓—— 宋代 徐叔至 《促拍滿路花(秋上曾兩府)》
8、杯勸天上月—— 唐代 李白 《擬古十二首》
9、不歸天上月—— 唐代 白居易 《潯陽三題。廬山桂》
10、明明天上月—— 唐代 崔萱 《古意》
11、人世渾如天上月—— 宋代 李光 《武陵春(陳逢時置酒賓宴堂,仍攜愛姬。晚值雨作。見示佳詞,輒次韻)》
12、怎得人如天上月—— 宋代 周紫芝 《江城子》
13、但願人如天上月—— 宋代 仲並 《浪淘沙(贈妓)》
14、銜恨願為天上月—— 清代 納蘭性德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
15、記取團圞天上月—— 現代 沈祖棻 《蝶戀花·碧樹已調芳草歇》
16、天上月圓—— 宋代 釋咸傑 《偈公六十五首》
17、天上月圓—— 宋代 釋子益 《偈頌七十六首》
18、思君不如天上月—— 明代 機先 《長相思·長相思》
19、如何天上月—— 明代 王誼 《班婕妤》
20、杯勸天上月—— 唐代 李白 《擬古其十》

⑵ 有關七夕的詩句有哪些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傑《乞巧》

3.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____杜牧《秋夕》

4.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____佚名《迢迢牽牛星》

6.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8.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____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9.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____張埜《奪錦標·七夕》

10.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____林傑《乞巧》

11.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____李商隱《馬嵬·其二》

12.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____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13.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4.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____王建《七夕曲》

15.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16.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____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17.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____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18.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____徐凝《七夕》

19.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____李商隱《辛未七夕》

20.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____羅隱《七夕》

21.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____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22.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____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23.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____王建《七夕曲》

24.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____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25.夜色銀河情一片。輕帳偷歡,銀燭羅屏怨。____吳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26.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____孟浩然《他鄉七夕》

27.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____李賀《七夕》

28.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____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29.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30.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____孟浩然《他鄉七夕》

31.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2.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____王建《七夕曲》

33.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____孟浩然《他鄉七夕》

34.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____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5.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____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6.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____李商隱《辛未七夕》

37.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____李商隱《壬申七夕》

38.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____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39.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____顧太清《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⑶ 李廌的虞美人表達感情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一】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賞析二】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像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麼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像: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湧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而自己仍須苟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回首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想像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反復強調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回環,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最後,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於輕描淡寫,或失之於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傷心人語」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之四○) (蔣雅雲)

【賞析三】

這首詞,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後所作。開頭說,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何時了結。因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無數往事湧上心頭,想到在南唐時欣賞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見春花秋月。在東風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國生活不堪回顧了。那裡宮殿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變得憔悴了。倘若要問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東流去,無窮無盡。一江指長江,用一江春水來比愁,跟南唐故國金陵在長江邊相結合,充滿懷念故國之情。宋代王絰《默記》卷上:「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王國維《人間詞話》:「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然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寫這首詞有關,這真是用血寫的。所謂「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就是說,李煜這樣的詞,不光是寫他個人的愁苦,還有極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國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過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國的美好景物已經不堪回顧。故國的景物象雕欄玉砌等還在,但人的容顏因愁苦改變,這里還含有人事的改變,人的主奴關系的改變。再象以一江春水來比愁。整首詞正是反映了有亡國之痛的人的感情,擔負了所有這些人的感情痛苦。這正說明這首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這正是這首詞的傑出成就。

宋朝陳郁《藏一話腴》:「太白(李白)曰:『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江南李主曰:『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略加融點,已覺精采。至寇萊公(准)則謂『愁情不斷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觀)雲『落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肯出於藍而勝於藍矣。」這里對這首詞用「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比愁作了評論。李白的詩句是寫別情的長可以跟東流水比,詩在金陵寫的,這個東流水是指長江。李煜的詞,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寫的,他看不到長江,長江成為他懷念故國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詩是用眼前景物來作比,李煜的詞是用遠離自己的長江來作比,在這個比喻里就有懷念故國之情,情思更為深厚。再說,「一江春水向東流」,比東流水」的形象更為鮮明。又「東流水」是比「別意」的「短長」,「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比愁的無窮無盡。這是兩者的不同處,說明李煜的故國之痛更為深沉,並不是「略加融點」。寇準的詞:「日暮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這是用春水來比柔情,這個柔情也指別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說是摹仿李白的詞意。「如春水」,也不能與李煜詞句相比。秦觀的詞句:「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海。」是寫「離別寬衣帶」的離情別緒,再加上傷春,加上「鏡里朱顏改」的憔悴,配上「落紅萬點」,確是名句。不過李煜的詞寫的是亡國之痛,比離情別緒更為深沉,也寫「朱顏改』,是結合亡國之痛來的,加上「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形象鮮明壯闊,從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觀的詞句所能比。(田德義)

四、 具體研習重要的文句
1、 提問:「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麼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裡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麼呢?
明確:「往事」的內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後宮佳麗的簇擁,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表現用法?請同學們幾個這方面的事例。
明確: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無怪王國維評價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東流。」
李白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早如青絲暮成雪。」等等。
五、 發揮想像,試譯這首詩,盡量把悲憤凄楚的感情表現出來。
春花開落秋月圓缺年年歲歲,
往往復復到何時才算完呢?
人生短暫,轉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樓昨夜又東風,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國在我手中毀滅,
宮中亭台樓閣也許還在吧,
只是流連於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著無盡的悲愁,
若問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晝夜,滾滾東流。
六、 總結全詩。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於「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
教學目標:
1、將李煜的詞納入中國古代帝王詩歌文學這個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積淀韻味和歷史厚重感。2、知人論文和讀文識人結合,使這一課不僅僅停留在詩歌本身技巧、語言等分析上面,也傾向於挖掘詩歌內在的人文精神。
教學時間:1課時

一、 導:
1、在歷史的那一端,間或幾個帝王也拿起筆,寫一些表現人物情感的合韻或不合韻的句子,自然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這就形成了一種十分獨特而又悠久的文化——中國古代帝王文學。帝王詩歌之作,當推漢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詩直抒胸臆,格調高昂,氣勢雄渾,給帝王詩歌開了個好頭。可惜這位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對於詩文小道並不放在眼裡,除了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在帝王中,才氣最高的要數李後主了。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這位南唐後主的詞藝。
二、 背景及作者介紹
1、清代趙翼有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詩過後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闢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於完善、臻於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2、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緒。亡國後,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與家人歌唱他的新詞《虞美人》,觸怒宋朝皇帝趙光義,下令將其毒死。李煜死的很慘,死時年僅四十一歲。
3、問:那這首詞到底是一首什麼詞呢?竟會招來殺身之禍?

二、讀
1、學習詩詞,先從誦讀開始。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評析誰朗讀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誦讀)
2、他們讀得怎麼樣?應該什麼樣的感情?——低沉、凄涼,在聲調曲折有致
3、怎麼樣才能處理好作者的這種情感?
A、 把握節奏:「語氣可於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B、 把握詞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這些詞特別能表現詩人的內心痛苦的世界。
4、再來試試讀讀。(一張一弛,一頓一挫,好象把我也帶入到那個憂傷的世界了,這才是入情入境、高質量的誦讀。還有沒有同學向他挑戰?)
5、聽錄音。小聲跟讀
5、一起背誦,背誦的時候爭取眼前能浮現出詞中的景象。

三、析
1、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板書「愁」)
A、往事之嘆;B、亡國之恨;離開君主寶座的失落,沒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經支離破碎。
對往事的懷念,命運越來越差。C、離家之痛
3、這層層疊疊的愁,鋪天蓋地,接踵而至,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無限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於抽象。那麼,問問大家,
4、作者是怎麼樣來寫「愁情」的?
選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達憂愁。(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現愁情嗎?
結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形象。
虛實結合。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在的愁苦,前虛後實。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么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A、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樓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真是「物是人非」——思國
B、「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時了」―――「月」的意象的沉澱意義。(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是故鄉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小結:可謂比喻含淚,對比生情。我看除了對比、比喻外,作者的發問也很有特色。先問天:「春花秋月何時了?」再問人:「往事知多少?」最後問自己:「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層層疊加,曲折迴旋。最後以「一江春水」作結,這哪是一江春水啊?簡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達到了極至。
5、這首詞到底是一首什麼詞,竟會招來殺身之禍?
本詞表現了一個亡國國君的故國之戀。念念不忘過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東風是故國吹來,春水又向故鄉流雲,這在宋太祖看來是不是會有「東歸故國」之意嗎?可以這樣說,兩個「東」字,斷送了一代文章聖手的性命。

四、評
1、我還想問問:同學們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誰叫他聲色犬馬,不務正業呢?/我覺得這愁愁得美。因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
我說說我的看法:我無暇去責備他縱情聲色以至喪失了南唐美麗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後的平民式的抒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花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經總藝術從審美的角度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李煜的讀者。再由審美的通道回過來看,我們又能看到李煜獨有的天堂煉獄般的大絕望,苦難風流的大哀傷,那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如果說,我們要同情李煜的話,那隻能是審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憐憫。
2、詞家中不乏「寫愁」高手,如寇準「愁情不斷如春水」(《夜度娘》);秦觀「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等等。竊以為他們或不夠「鮮活」,或不夠「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後主詞。
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裡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的廣度。
3、後人總結說,這首詞的風格凄麗。李煜的詞緣何顯得如此凄麗?
從「紅錦地衣」的南唐後主,到「故國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詞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淪落以及內心的巨大沉痛,絕非常人所能體味點滴。如果以亡國為分界線,對照李煜前後期的詞作,我們能否可以這樣說,是亡國的代價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這也讓我想起了《吊屈原賦》里的經典詩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李煜後期詞,多折射出詞人內心的亡國之痛,把傳統詩歌里的那種個體間的離愁別恨升華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遠。 王國維評價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四、比
1、這首詞的詞牌名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麼?明確: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於垓下。夜飲中,
項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亦拔劍自刎。後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後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於項羽得虞姬的悲劇故事。
2、問:我們不妨在此將李煜和項羽對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絕筆之詞,《垓下歌》與《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
明確:項羽,一代梟雄,他有萬夫莫開之勇,可是有勇無謀,最終兵敗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盪盡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壯語。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後主,落入敵手,就死吧!無非一死,夫復何求!兵敗烏江,沒有一絲的奴顏婢膝;面臨絕境,沒有半點的屈膝求饒,而是慷慨悲歌。他寧願死,也不願回去見江東父老,其死得實為壯烈!更動人心魄的是鐵漢的柔情,他和虞姬的愛情在最後的關頭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愛,盪氣回腸!這就是項羽,他對江東父老有情,對虞美人有情,連對那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後一瞬間,不僅讓我們目睹了他英雄壯烈的一生,更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兒女情長。可以說,他死的時候,既是一個豪氣沖天的英雄,又是一個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項羽的絕筆雖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壯,是情,是美!難怪宋代才女李清照為這位英雄俊才擊板叫絕,「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之所以兩千年來為後人所追憶,懷念,多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總結: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恆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凄冷,或悲壯,留待後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五、結
李煜只是李煜,一個文謅謅的詞人罷了。不是勾踐,勾踐他亡過國,但他能「卧薪嘗膽」,能夠「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成就復國大業。有人說,政治是藝術的天敵,的確,太感性、太重視自己的內心的人是不適合做政府領導的。當我們的目光越過千年,看著李煜憂郁的臉,我們會覺得李煜如果不當皇帝,放歌於山林之間,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謫(zhe)仙。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品味詩詞的方法。 知人論文,讀文識人,人文互見,相得益彰。

熱點內容
花語黑暗系 發布:2025-04-16 16:26:10 瀏覽:77
綬溪荷花池 發布:2025-04-16 16:21:03 瀏覽:253
紫羅蘭木手串辨別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850
七夕李廌 發布:2025-04-16 16:14:18 瀏覽:796
康乃馨鮮花可以放卧室嗎 發布:2025-04-16 16:10:21 瀏覽:286
模擬布百荷花 發布:2025-04-16 16:10:16 瀏覽:951
新冠病毒丁香 發布:2025-04-16 16:07:48 瀏覽:957
鮮花醞釀蜜糖 發布:2025-04-16 15:58:21 瀏覽:345
好一朵迎 發布:2025-04-16 15:53:16 瀏覽:64
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感受 發布:2025-04-16 15:53:10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