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館長
① 七夕前一天是什麼日子
8月15。
是日本投降紀念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贏得了勝利!還有,印度獨立日,剛果獨立日,聖母升天日,巴林獨立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電台播出了裕仁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頑強抗爭,終於取得勝利。
據統計,侵華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今天,共同回顧日本投降、舉國紀念那一刻!歷史不容抹殺,更不容篡改,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向在抗日戰爭中浴血犧牲的英雄兒女致敬。
(1)七夕館長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全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為紀念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戰勝日本帝國侵略者而設立。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每年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從落後、挨打,到抗爭、探索,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頑強屹立。在這里,歷史留下了一路走來的痕跡,我們在不斷回望歷史的過程中汲取營養,因為忘記歷史,就等於觸碰了民族生存的底線。」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朱永光說。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給愛國主義確立一個載體,讓全民族的愛國情緒有更好的著力點、支撐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出這樣的決定,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意志,使人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將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將更加堅定全國各族人民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② 關於夢想的作文素材~
著名作家陳忠實從小家境困難,父親不能同時供養哥哥和他一起讀書,就讓他休學一年。然而,這一年卻讓他與大學失之交臂,因大躍進全國各高校大大減少招生名額,雖然他考了全校第三名,但還是名落孫山。得知未被錄取的消息,他感到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來在瞬間坍塌。父親擔心兒子,就問他:「你知道溪水是怎樣流出大山的嗎?」他茫然地搖搖頭。父親緩緩地說道:「溪水遇到大山,沖不垮它,也不能越過它,就會轉向旁邊,繞道前行,借勢取徑。記住,大山的旁邊就是出路,是機遇,是希望!」
一語驚醒夢中人。此後,他開始在農村當小學教師,然後在中學任教,後來又擔任文化館副館長、館長。二十年後,他流出了大山,進入省作家協會工作。又十年後,他憑借這三十年的生活積累,寫出了大氣磅礴、斑斕多彩的《白鹿原》。
【思考感悟】
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沒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對待人生的態度何嘗不需要這樣,要學會像水一樣流淌,學會水生存與發展的智慧。像水一樣流淌,這是歲月積累和沉澱的大智慧。水遇到大山,就巧妙地轉彎,繞道而行,因為它的終點是前方;我們遇到困難與挫折,努力了,無法克服和消滅它,不如像流水一樣在大山旁邊尋找較低處突圍,依山而行,因為我們的夢想在遠方。重要的是,我們不忘努力,不斷奔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也一樣能夠走出困境,到達遠方,實現夢想。「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適用話題】「理想與人生」「學會轉彎」「機遇與挫折」等
1.有關夢想的思路:人生因為有夢想而精彩。夢想給我們追求的動力,有了夢想,你就有了飛翔的翅膀。
夢想不是空想,不是海市蜃樓,實現夢想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實現夢想的過程是一個艱苦卓絕的奮斗過程。
2.有關夢想的名言:
只要一個人還有夢,他就沒有老;直到後悔取代了夢想,一個人才算老。[美]巴里摩爾
我不緬懷過去的歷史,而致力於未來的夢想。[美]傑弗遜
人類因夢想而永生;失去夢想,生與死無異。[美]詹姆斯·迪恩
3.經典素材
不放棄夢想才可能成功(50年前的夢想)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是皮特金幼兒園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未來我是……」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早已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的家裡,並且一躺就是50年。布羅迪隨手翻了幾本,很快便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小傢伙說自己是未來的海軍大臣,因為他有一次在海里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沒有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肯定是英國的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來。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沖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孩子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1年後,布羅迪手裡僅剩下戴維的作文本沒有索要。他想,這個人也許是死了。畢竟50年了,50年間是什麼事都會發生的。就在布羅迪准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了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里,從未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
夢想是走向成功的動力(哈代的成功)
亞歷克斯·哈代夢想自己成為一位職業作家,為了這個夢想,他離開了已經工作多年的海岸警衛隊,成了一名自由作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他不得不每天貧困度日,經常有上頓沒下頓地忍飢挨餓,也受到了不少冷眼和嘲笑,可是哈代卻始終放不下心中的夢。他不僅沒有退縮,生活的艱辛反而更激勵他努力地寫作,就這樣辛辛苦苦追求了17年,哈代的《根》發表了,此後他不斷有新作面世,還寫出了《德伯家的苔絲》等不朽長篇。夢想鼓勵哈代走向了成功。夢想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給人積極向上的鬥志和活力、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夢想決定人生(三個砌磚匠)
如果一個人擁有夢想的話,才會有奮斗的目標,才能激發其潛能,所以說夢想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許多作文當中都有提到夢想的,下面我們總結了一下關於夢想的作文素材。
有關夢想的作文素材不被熱烈的忠誠鼓舞著,是不會做出偉大事業來的。
2.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3.沒有夢想,即沒有某種美好的願望,也就永遠不會有美好的現實。
4.人類最可寶貴的財富是希望,希望減輕了我們的苦惱,為我們在享受當前的樂趣中描繪出來日樂趣的遠景。如果人類不幸到目光只限於考慮當前,那末人就不會再去播種,不再去種植,人對什麼也不準備了:從而在這塵世的享受中,人就會缺少一切。
5.夢想就像星星,我們永遠到不了那裡,但是像水手一樣。我們用它們指引航向。
6.夢想是指路明燈。沒有夢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7.人應當向著美麗的未來去想像,只有崇高的理想才能引導自己前進。
8.信仰是心中的綠洲,思想的駱駝隊是永遠走不到的。
夢想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可以讓我們克服惡劣的環境,奮發向前,擁有夢想就擁有整個世界。
追逐夢想,尋找自己的藍天。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不會遇到挫折,偶爾遇到挫折,就猶如遇到暴風雨般的平常。當人們遇到這種挫折、困難、憂傷、失意時,不要灰心喪氣,應該沉著應對。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相信自己,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中,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而這片藍天,是人生旅途的終生伴侶,它將跟隨每個人走完人生路上的每一條布有荊棘的征程。
追逐夢想,追尋金色的希望。每一次揚起風帆去遠航,難免都會有阻擋,只要有夢想在鼓掌,未來就充滿著希望;每一次張開翅膀去飛翔,難免都會受傷,只要有夢想在激勵,未來就承載著希望。夢想,在心中埋藏,發覺它已經在慢慢走來,給人們帶來希望、光明和心靈的洗滌。
追逐夢想,放飛夢想的搖籃。詩人說,夢想是如春風般了無痕跡;科學家說夢想是推動他們從事研製創造各種的原動力;哲人說,夢想是主觀思想對客體世界的希翼……當夢想的搖籃帶著雙翼飛向人們時,當人們邁出奮斗的第一步時,夢想便在藍天中輕輕滑行,漂亮風箏的飛翔要依靠於細繩下的人,龐大的飛機的飛翔,有恃於人類的智慧,夢想的飛翔也需要人們去放飛。
追逐夢想,尋覓夢想的清香。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夢想的代名詞是『跌倒、挫折、希望與成功』。」而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恰恰也需要這種動力。不要彷徨了,不要悲傷了,堅定的信念會射穿夢想,照耀到人們的心田。它會讓人們感到夢想的清香無時不在;它會讓人們感到幸福與溫暖無時不有;它會讓人們感到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它更會讓人們感到希望的種子不會自然去成長,只有用人們的雙手去栽培它,它才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③ 七夕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1][2][3][4]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④ 農歷七月又叫什麼
農歷七月又叫蘭月、巧月、瓜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孟秋、初秋。
農歷七月的主要節日有七夕、女兒節、中元節。
相關解釋:
1.蘭月:指農歷的七月,因許多品種的蘭花在七月吐芳,馨香無比故得名。
2.巧月:七月七日是中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3.瓜月:因七月瓜果飄香,故得名。
4.孟秋: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歷七月,根據農歷24節氣排定。通常是:農歷七月為孟秋,按節氣立秋、處暑二節氣所在的日子
5.初秋:秋季的頭一個月,即陰歷七月。
(4)七夕館長擴展閱讀
七月七日的乞巧節,就是青年男女相親、相識、有緣在一起的節日。古代中元節就是「孝老節」,這個月份客居在外的人,都要以祭奠先人的方式,來寄託自己的思鄉念祖之情。
農歷屬於一種陰陽合歷: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相關別稱:
1.八月:桂月、壯月、仲秋、南宮、仲商。
2.九月:菊月、玄月、季秋、晚秋、暮商。
3.十月:良月、陽月、子春、孟冬。
4.十一月:冬月、葭月、辜月、仲冬。
5.十二月:臘月、塗月、嘉平、季冬、冰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農歷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