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發布時間: 2020-12-30 14:11:39

①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花 讀後感

福克納給予美國南方女性的命運以極大的關注,刻畫了很多典型的女性形象。她們有明顯的相似性,有些女性性格扭曲,行為古怪,還有些墮落,與世隔絕。他們南方傳統道德觀的犧牲品,是強大的父權制的犧牲品。她們在精神上肉體上都遭受巨大折磨,最終走向毀滅。《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花》中的艾米麗和《八月之光》中的喬安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一、 個性的相似性 在福克納的筆下,艾米麗和喬安娜都不是柔弱的女子形象,而是具有強烈個性的人物。她們無視客觀情況而堅信自己的行為,一旦自己被否定就採取強硬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卻於事無補,帶來的只有悲劇。她們的個性和整個南方人都有著關聯,南北內戰時,南方人竭力維護奴隸制,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制度而毫不畏懼,義無反顧的與北方人作戰。我們不得不想起《飄》中的女主角,她機關算盡,卻是為了挽回記憶中的老南方,而執著的力量卻無法挽回已逝去的東西。從文學作品中,我們看到南方人骨子裡就有一種為自己的信念而不屈不撓斗爭的意志。 艾米麗對小鎮子上人的態度,清晰地展現了她的性格:原封不動地退回鎮長的信,堅決不納稅,到後來強制別人賣給她毒葯。而喬安娜被描寫成具有雙重性格的人:一方面她是一個女人;另一方面她有男人般的身體和思維方式,她與生俱來的對力量、權利和控制有著強烈的慾望。這種慾望使她向喬撒慌,提議要他去黑人學校學習。 艾米麗和喬安娜有很多的相似性,她們對自己的信念如此執著,一個執著於挽回自己的愛情,一個執著於提升黑人的事業。兩人都不拒絕與外界接觸,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房子里度過。在外表冷若冰霜,但她們的內心卻充滿激情和對正常生活的渴望。在當時,大多數南方人奉行清教主義。在結婚前,所有的女孩都要求注意她們的言行和最為重要的貞操。她們被關在家裡,禁止自由戀愛,任何欲求都會被認為是墮落或腐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南方的婦女必須學會控制自己,表現的像淑女一樣。艾米麗和喬安娜都恪守著這種清教傳統,當她們遇到自己所愛的人,老人們為「可憐的艾米麗」嘆惜,而喬安娜認為「上帝,讓我被詛咒的長點吧,再久點」。一方面深受心理折磨,但另一方面卻不顧一切的去付出。最後到了愛情無法挽回的境地,她們仍然堅持自我。艾米麗為了維護她的尊嚴、榮耀、真愛,結果殺死了荷默並把屍體留在身邊。而喬安娜竭力想控制和她意願不相投的喬,她打算殺死喬後自殺。 在強烈個性的影響下,愛情轉變成了蔑視和到最後的仇恨。對於這兩位訴諸於暴力而造成悲劇的南方女性來說,造成她們佔有欲和控制欲個性的因素並不是偶然的,仔細閱讀文本,我們不難發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社會因素給她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影響。 二、 命運的相似性 美國南方文學發展和擴大的基石是以新教和加爾文主義為中心的。加爾文主義起源於歐洲16世紀的宗教改革,後被從歐洲來美國南方定居的移民者帶入。在福克納所處的那個時代,以加爾文主義為核心的基督教新教勢力,主宰著整個南方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支持著奴隸制和種族主義,控制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加爾文主義強調了上帝的統治高於一切,上帝可以控制所有。信徒們宣揚種族主義,關於家族地位,等級的觀念,壓抑人類慾望。此外,《聖經》也為教義奠定了一定基礎。 根據《聖經·新約·以弗所書》中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女人被譴責為世間邪惡和煩惱的根源,她們永遠從屬於男人。基督教認為父親是家族的核心,加爾文教從宗教的角度保護了父權制。父權制,是人類學家第一次用來描述男性在家庭中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這樣一種社會。凡是女人在社會和政治制度當中極度卑微的社會就是父權制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女人被歧視,男人在經濟地位上有崇高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他們擁有特權,佔有女性的物質和非物質利益。 因此,福克納筆下的南方社會要求女人溫柔,要順從男人。作為社會的一員,她們從不爭取自己的應有的權利。久而久之,她們迷失了自我,她們所夢想的就是從父輩和長兄那裡得來的愛情和婚姻觀。然而在福克納作品中「父親」的形象是復雜的,「父親」不是天生的殘暴者,他們遭受著傳統禮教和社會現實的折磨,這使他們喪失人性,變得無情。她們無視女人和孩子的個性,造成了他們和家庭成員之間的巨大鴻溝,甚至自己及下一代的悲劇。福克納將同情心賦予了那些在南方父權制,宗教和種族主義壓迫下的女性。 艾米麗:等級制的犧牲品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的駭人結局展現了南方等級觀念的根深蒂固,及父權制的毒害。艾米麗的父親是一個忠實的清教徒,一個典型的父權制的代表。他傲慢,專橫,且守舊,少對他人有同情心,甚至對女兒亦如此。他不惜一切堅守虛假的高貴和等級門第觀念。 在這樣腐朽的環境下,艾米麗註定是個犧牲品。當她年輕的時候,她就完全受控於父親。如小鎮上的人們描述的那樣:「身段苗條、穿著白衣的艾米麗小姐立在背後,她父親叉開雙腳的側影在前面,背對愛米麗,手執一根馬鞭,一扇向後開的前門恰好嵌住了他們倆的身影。」那扇門迎接了來求婚的年輕人。然而,她的父親,以父愛的名義驅逐了所有的年輕人,他認為沒人誰能配的上艾米麗,因為沒有誰能和格里爾森家族的顯赫地位。艾米麗在她三十幾歲的時候仍未婚,她的父親忽視了她的感情,剝奪了她的愛情和婚姻的自由。因此我們可以想像艾米麗是如何在孤獨痛苦中度過青春的,沒有得到年長女性的教育,也沒有同齡人的陪伴。她的行為和思想深受腐朽傳統的束縛和影響。在她父親死後,當所有的婦女准備去哀悼時,她們看到艾米麗依舊平常打扮,臉上沒有任何悲傷。她堅持說她的父親沒有死,也拒接人們埋葬他,還死死拖住搶走她一切的人。此後她總是將自己關在家裡,拒絕所有拜訪。她走不出她父親死的陰影的事實暗示著她不僅留戀父親,並且也是他守舊價值觀的犧牲品。 艾米麗一生中唯一的愛人是北方佬荷默,但愛情的火焰立即被老人們撲滅,他們認為艾米麗忘了「貴人舉止」。這些人在骨子裡持有和艾米麗父親相同的道德觀。他們不認為這個將破壞南方高貴名譽的「拿日工資的人」,能合乎格里爾森家族的標准。艾米麗仍然處在追求其愛情和幸福的巨大壓力下。她追尋做一個普通女人的夢想再一次破滅。從一定程度上說,她「將荷默永遠留在身邊」,是向等級門第制度的一種挑戰,只是她的挑戰帶來的只有悲劇。 喬安娜:種族主義的犧牲品 在《八月之光》這篇小說中,喬安娜深受著他父親的言行和宗教信仰之苦。喬安娜的爺爺是一個狂熱的廢奴主義者和清教徒。他經常喝的大醉半夜才到家,並且痛打他的孫女,用變態的方法教她時時刻刻記住仁慈的上帝。她嚴格地順從她的父親和爺爺,因此,喬安娜從孩提時代就一直忍受著家庭的禮教,與外界疏遠並生活在社會的邊緣。 父輩告訴她「黑人永遠低於白人」,這樣的觀念深深影響了四歲的喬安娜。她父親竭力讓她了解對黑人的詛咒是上帝的詛咒。而對白人的詛咒則是黑人。關於「上帝對黑人的詛咒」是清教主義同種族主義影響下的產物。宗教在教義上支持了種族主義。而種族主義以《聖經》為根據宣揚奴隸制。包括喬安娜的父輩這些主張廢除奴隸制的基督徒,他們雖然激烈反對奴隸制,卻仍認為黑人和白人不可能平等。在此環境下長大的喬安娜,在觀念和感情上嚴重扭曲,她覺得黑人「不是人而是物,是生活中的一個影子」。她決心光耀祖父的事業,於是一生致力於提升黑人事業,她認為有著一半黑人血統的喬也是「物」。即使到後來兩人發生關系之後,在精神上仍是不平等的。她使用最多的是關於種族的詞彙,口口聲聲稱喬為「黑鬼」。從某種程度上,喬想抵制她刻意的種族劃分而殺死了她。雖然她用畢生精力去幫助黑人,但在骨子裡她仍堅信自己是個拯救者,懷著比黑人高一等的優越心理。這就是在她祖父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生的信念,這種信念一代傳一代。因此,喬安娜是刻板宗教和種族主義的犧牲品。她強烈的控制欲也來源於祖父對宗教的狂熱,她急於改變喬的生活方式,讓喬嘗試祈禱,但這等於是要他承認自己是個黑人。喬憎恨宗教,他曾逃離領養他的虔誠的宗教徒家庭。喬安娜不能和背叛自己信仰的人共生,喬安娜的悲劇令讀者體會到種族主義對黑人,同時也對白人也造成了不寒而慄的傷害。 艾米麗和喬安娜都有著悲慘的命運。盡管她們的家庭背景不同,但她們的性格中有著種種相似之處,兩人都有著強烈的佔有欲和控制欲。她們處於相同的社會和歷史環境下。她們承受著來自社會、宗教以至家庭的壓力,她們的性格已經被扭曲和摧毀。通過分析艾米麗和喬安娜這兩個人物的相似性,我們能夠了解在福克納筆下南方婦女的生活狀況。

②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怎麼樣

好多人都推來薦《獻給愛米麗的一自朵玫瑰花》,,全文以鎮上人民這第三視角展開描述艾米麗比較悲慘的一生,,主要由幾個原因導致, 社會(她是當時美國南方社會下貴族..)家庭(主要她父親,趕跑了所有的青年男子...),還有她自己(孤僻古怪的性格..)雖然有短暫美好的愛情,但也只能像玫瑰花那樣轉瞬凋零 ...整個小說描寫得像鬼故事一樣,,壓抑陰森,,,結尾更讓人毛骨悚然 雖然知道戀愛是她毒死的,本以為是埋起來了...沒想到真惡心 竟然跟屍體生活了幾十年 就是為了留住他。。這個格已經完全扭曲了。。。。昨天看冰山原理 講到弗洛伊德什麼人格理論?超我自我本我的 三者沒協調好 人格就出問題 ,雖然不懂得分析,,但很顯然艾米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啊

③ 關於《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的文學鑒賞

福克納是一位偉大的小說技巧實驗家。《獻給愛米麗的玫瑰》是一篇結構復雜版、精雕細琢的小說,是「故事權(內容)」與「話語」高度統一的典範;從敘事視角、敘述方式和時序安排三個方面來探討這篇小說的話語策略及其藝術效果,十分有意義。

④ 紀念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內容概述

文章所描述的大概是美國南北戰爭以後的一個南方小鎮——傑弗生鎮上格里爾森版家族的名運。作權為家族族長的愛米麗的父親父權傾向嚴重維護所謂的等級和尊嚴,趕走了所有向愛米麗求愛的男子,剝奪她幸福的權利。父親去世後,愛米麗愛上了來小鎮修建鐵路的工頭北方人赫默。但愛米麗仍然沒有擺脫家族尊嚴的束縛與父親對她的影響辦法。當她發現赫默無意與她成家時,便用砒霜毒死了他。從此,愛米麗在破舊封閉的宅院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並與死屍同床共枕40年,直到她也去世。小鎮居民在艾米麗的葬禮上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⑤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作品評價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在這個作品裡,可以看到作者筆下美國南方貴族階級日趨沒落的衰亡歷史。作品充滿了荒誕、怪異的氣氛,使人彷彿進入了一個恐怖、疑惑的迷宮,隨著作者對令人不可捉摸的小說主人公行動和內心世界的揭示,漸漸地得到一點思維的線索。到最後情節急轉直下,人物的形象才豁然明朗。從這一點上來說,小說作為「約克納帕塌法世系」的組成部分,正體現了福克納的創作思想和格調。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即是講一個關於失落的女人的天真故事。「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喪:男子們是出於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婦女們呢,則大多數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內部。除了一個花匠兼廚師的老僕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誰也沒進去看看這幢房子了。」作者開篇就製造懸念描寫了愛米麗之死,並高度贊揚:「愛米麗小姐在世時,始終是一個傳統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徵,也是人們關注的對象。」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大家都懷著敬慕和好奇的心情來瞻仰這位傳奇人物,愛米麗因出生在受人尊敬的格里爾生家族而成為鎮上的偶像,是一個出身名門望族的「南方淑女」。一個在本民族傳統民俗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一生努力恪守傳統民俗文化的清規戒律,忠實踐行民俗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的南方淑女,當然值得人們去景仰。但是,作者筆鋒一轉不再寫愛米麗為什麼受人景仰,而開始講述愛米麗的生前尤其是從她的女性特徵的變化這一角度入手來分析愛米麗。
從最初純情懷春的少女,如畫中人物、身段苗條,穿著白衣立在其父身後到她父親死後「她的頭發已經剪短,看上去像個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像不無相似之處──有幾分悲慘肅穆。」再在她婚姻失敗後我們看到她:「依然是個削肩細腰的女人,只是比往常更加清瘦了,一雙黑眼冷酷高傲,臉上的肉在兩邊的太陽穴和眼窩處綳得很緊,那副面部表情是你想像中的燈塔守望人所應有的。」而當人們對愛米麗的婚姻期待成為幻影後,人們在她樓下的窗口見到她的身影:「像神盒中的一個偶像軀干,說不上是在看我們。」在氣味事件中我們所看到的愛米麗是:「燈在她身後,她那挺直的身軀一動不動像是一尊偶像。」納稅事件中愛米麗給人的印象是冷酷無情,「她身架矮小肥胖,在別的女人身上顯得不過是豐滿,而她卻給人以肥大的感覺。她看上去象長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屍,腫脹發白。她那雙凹陷在一臉隆起的肥肉之中,活象揉在一團生面中的兩個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動著。」在我們最後一次見到愛米麗時:「她已經發胖了,頭發也已灰白了。以後數年中,頭發越變越灰,變得象胡椒鹽似的鐵灰色,顏色就不再變了。直到她七十四歲去世之日為止,還是保持著那旺盛的鐵灰色,像是一個活躍的男子的頭發。」從畫中人物到一個偶像的雕塑軀干,在作者筆下,愛米麗除了被人稱為「小姐」外似乎已沒有顯現出任何女性的特徵。正如書中所述的那樣:「她就那樣度過了一代又一代——高貴、寧靜,無法逃避,無法接近,怪癖誇張。」她的女性特徵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模糊,她的性格在生活和心靈的磨練中不斷得到洗刷。那性格彷彿太惡毒、太狂暴,還不肯消失似的。
福克納筆下的美國南方是清教思想占統治地位的地方,它基至「比清教徒的新英格蘭更為清教化。」南北戰爭前後的美國南方,以騎士精神和淑女風范傲然於世,在它的光輝時期,不失為一種嚴肅的道德和行為規范,但歷史的合理性消亡之後,種植園主昔日的威嚴和榮耀如流水落花一去不回,但其殘存的舊日理想的余輝誘惑著處於歷史交替時期的南方人,造成他們精神世界與客觀世界、人與時代的嚴重錯位,心靈始終處於內在的混亂狀態。愛米麗即是這樣的人物,她始終脫離不了舊日的影子,父親在世時,她是父親的影子,站在其身後,父親揮動馬鞭,趕走了所有向他提親的人。父親死後,她又成了南方傳統價值體系下的影子:好不容易談了一場戀愛,結果卻在鎮上居民和親友的干涉下不了了之。她從未有過自己的生活,從未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從未實現甚至從沒想過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愛米麗是傳統價值觀念下的犧牲品,是南方陳舊、落後、愚昧的傳統觀念及勢力在其身上的集中體現。反過來,她又影響著南方傳統價值觀念並始終不渝地維持著這種觀念:她住大木屋,那屋子破敗不堪,卻巋然獨存、執拗不馴、裝模作樣。她對舊東西的偏愛無處不在,她周圍的一切都是陳舊的:給市政府官員寫信用的是褪了色的墨水,古老的信紙;家裡蒙傢具的皮革都裂了;僕人老態龍鍾......這種把過去強加於現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把生與死混為一談的古怪行為體現了滅亡的必然性。
愛米麗這個人物的消亡,是伴隨其女性形象逐步消失的過程,也是南方傳統價值觀念在漸漸流逝的過程。愛米麗作為一個性別模糊化的悲劇人物,其女性特徵的畸變過程在讓讀者為其嘆息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深思是怎樣的社會才讓人的心靈扭曲並喪失其本性,從而揭示落後、非人性的南方文化在文明的現代化面前崩潰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蠻、進步戰勝落後的不可抗拒性。她的悲劇除了個人性格的悲劇外,更多的來自於社會、時代和民族的悲劇,愛米麗之死標志著南方習俗文化的終結,喻示著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的開啟。 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小說一開始就說艾米麗去世了,大家都去給艾米麗送行,以此紀念艾米麗為拒絕交稅所作的貢獻。在小說的這一情節,看似作者以一種全新、客觀而全面的視角,描述了艾米麗在全鎮人中偉大的英雄形象。在故事的後續情節,故事闡述的角度主要基於「我們」,根據小說上下文的關系,這個「我們」在文章中是除了艾米麗之外全鎮的所有人。通過分析文章中「我們」這一闡述角度的轉換,小說對於艾米麗的英雄形象的闡述並非真正的客觀而全面,反而帶有極其明顯的主觀性、片面性。因為小說中的「我們」並非是我們讀者本身,讀者並沒有真正地踏入到艾米麗的房子一步,而對於艾米麗的很多故事情節,小說中的「我們」都是根據讀者的主觀感覺而形成。在小說的開始之初,「我們」得知艾米麗買了老鼠葯,「我們」都說艾米麗自殺了,艾米麗的死是由於她自殺而為。艾米麗真的是自殺而亡的嗎?老鼠葯是艾米麗為自殺而備的嗎?通過仔細而認真地分析小說的故事結構,就會發現,艾米麗買老鼠葯,其動機很明顯,她不是為自殺而是為殺人而買的。作者對於這一結果,明明是心知肚明的,而他卻通過「我們」這一角度去進行闡述而誤導讀者。很明顯,福克納故意地違反交際的合作原則。根據質量的准則會話時,會話雙方表達的信息應該是真實的,同樣,在文學作品中,作者給讀者提供的信息也應該是真實可靠才對。而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作者對於質量准則的違反正體現了作者嫻熟而高超的寫作技術。作者正是通過對讀者的誤導,使作品彌漫著一種距離感和朦朧感,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使他們具有繼續讀下去的興趣和慾望。
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這部小說中,對於關系的違反是最為明顯的,通過小說標題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文章的標題是「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含有「玫瑰花」的字眼,玫瑰花是紅色的,一般都代表愛情、激情、生命和幸福,而這篇小說描述的卻是一個悲劇,其主題通篇都帶有明顯的死亡、悲傷氣息。標題里「獻給艾米麗」,可是,通篇小說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出現有哪個人把玫瑰花獻給了艾米麗。「玫瑰」在通篇小說中,出現的頻率也只有兩次,並且「玫瑰」出現的時候並不是以名詞的身份出現的,而是以形容詞的方式出現的,小說後面描述了「玫瑰色窗簾」和「玫瑰花燈罩」。很明顯,作者在小說一開始就違反了關系准則,因為關系准則要求會話時,要說有關聯的話,不說毫無聯系的話語,哪怕是文學寫作,作者所寫的一切也應該密切地聯系主題,與主題密切相關。但是當我們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是作者有意為之的寫作手法。在小說中,玫瑰花象徵著艾米麗一生從沒有得到的愛,艾米麗早年喪母,成長在一個不幸福的冰冷冷的家庭,長大後,渴望愛情卻得不到真正的愛情,玫瑰花象徵著愛情和幸福,獻給艾米麗就算是對艾米麗的一種補償,對於一個孤獨可憐的女人一生幸福的補償。另外,在小說中,艾米麗出生在試圖保持白人貴族傳統的家庭,是南方傳統的典型代表。在艾米麗死後,南方人給她獻上一朵玫瑰花,作者在對艾米麗一生深表同情的同時,也深深地表示對消逝的南方傳統的思念。作者違反關系准則、巧借代表美好事物的玫瑰花和悲劇的人生主題聯系起來,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⑥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介紹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也譯作《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專國作家威廉屬·福克納的短篇小說1930年4月發表在《論壇》雜志,引起極大反響。同年的193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在其演說中提到了福克納,稱他「把南方從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淚中解放了出來」。

⑦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有沒有電影

有 83年上映的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044868/

⑧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內容概述

文章所描述的大概是美國南北戰爭以後的一個南方小鎮——傑弗生鎮上格里爾森家版族的命運。作為權家族族長的愛米麗的父親父權傾向嚴重維護所謂的等級和尊嚴,趕走了所有向愛米麗求愛的男子,剝奪她幸福的權利。父親去世後,愛米麗愛上了來小鎮修建鐵路的工頭北方人赫默。但愛米麗仍然沒有擺脫家族尊嚴的束縛與父親對她的影響辦法。當她發現赫默無意與她成家時,便用砒霜毒死了他。從此,愛米麗在破舊封閉的宅院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並與死屍同床共枕40年,直到她也去世。小鎮居民在艾米麗的葬禮上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⑨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一本書 還是一篇文章

A ROSE FOR EMILY的中文


愛米麗?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的人都去送喪:男子們是出於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婦女們呢,則大多數出於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內部。除了一個花匠兼廚師的老僕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誰也沒進去看看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過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當年一條最考究的街道上,還裝點著有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風味的圓形屋頂、尖塔和渦形花紋的陽台,帶有濃厚的輕盈氣息。可是汽車間和軋棉機之類的東西侵犯了這一帶庄嚴的名字,把它們塗抹得一干二凈。只有愛米麗小姐的屋子巋然獨存,四周簇擁著棉花車和汽油泵。房子雖已破敗,卻還是執拗不馴,裝模作樣,真是丑中之丑。現在愛米麗小姐已經加入了那些名字庄嚴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們沉睡在雪松環繞的墓園之中,那裡盡是一排排在南北戰爭時期傑斐遜戰役中陣亡的南方和北方的無名軍人墓。

愛米麗小姐在世時,始終是一個傳統的化身,是義務的象徵,也是人們關注的對象。打一八九四年某日鎮長沙多里斯上校——也就是他下了一道黑人婦女不系圍裙不得上街的命令——豁免了她一切應納的稅款起,期限從她父親去世之日開始,一直到她去世為止,這是全鎮沿襲下來對她的一種義務。這也並非說愛米麗甘願接受施捨,原來是沙多里斯上校編造了一大套無中生有的話,說是愛米麗的父親曾經貸款給鎮政府,因此,鎮政府作為一種交易,寧願以這種方式償還。這一套話,只有沙多里斯一代的人以及像沙多里斯一樣頭腦的人才能編得出來,也只有婦道人家才會相信。

等到思想更為開明的第二代人當了鎮長和參議員時,這項安排引起了一些小小的不滿。那年元旦,他們便給她寄去了一張納稅通知單。二月份到了,還是杳無音信。他們發去一封公函,要她便中到司法長官辦公處去一趟。一周之後,鎮長親自寫信給愛米麗,表示願意登門訪問,或派車迎接她,而所得回信卻是一張便條,寫在古色古香的信箋上,書法流利,字跡細小,但墨水已不鮮艷,信的大意是說她已根本不外出。納稅通知附還,沒有表示意見。

參議員們開了個特別會議,派出一個代表團對她進行了訪問。他們敲敲門,自從八年或者十年前她停止開授瓷器彩繪課以來,誰也沒有從這大門出入過。那個上了年紀的黑人男僕把他們接待進陰暗的門廳,從那裡再由樓梯上去,光線就更暗了。一股塵封的氣味撲鼻而來,空氣陰濕而又不透氣,這屋子長久沒有人住了。黑人領他們到客廳里,裡面擺設的笨重傢具全都包著皮套子。黑人打開了一扇百葉窗,這時,便更可看出皮套子已經坼裂;等他們坐了下來,大腿兩邊就有一陣灰塵冉冉上升,塵粒在那一縷陽光中緩緩旋轉。壁爐前已經失去金色光澤的畫架上面放著愛米麗父親的炭筆畫像。

她一進屋,他們全都站了起來。一個小模小樣,腰圓體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條細細的金錶鏈拖到腰部,落到腰帶里去了,一根烏木拐杖支撐著她的身體,拐杖頭的鑲金已經失去光澤。她的身架矮小,也許正因為這個緣故,在別的女人身上顯得不過是豐滿,而她卻給人以肥大的感覺。她看上去像長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屍,腫脹發白。當客人說明來意時,她那雙凹陷在一臉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團生面中的兩個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動著,時而瞧瞧這張面孔,時而打量那張面孔。

她沒有請他們坐下來。她只是站在門口,靜靜地聽著,直到發言的代表結結巴巴地說完,他們這時才聽到那塊隱在金鏈子那一端的掛表嘀嗒作響。

她的聲調冷酷無情。「我在傑斐遜無稅可納。沙多里斯上校早就向我交代過了。或許你們有誰可以去查一查鎮政府檔案,就可以把事情弄清楚。」

「我們已經查過檔案,愛米麗小姐,我們就是政府當局。難道你沒有收到過司法長官親手簽署的通知嗎?」

「個錯,我收到過一份通知,」愛米麗小姐說道,「也許他自封為司法長官……可是我在傑斐遜無稅可交。」
「可是納稅冊上並沒有如此說明,你明白吧。我們應根據……」

「你們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我在傑斐遜無稅可交。」

「可是,愛米麗小姐——」

「你們去找沙多里斯上校,(沙多里斯上校死了將近十年了)我在傑斐遜無稅可納。托比!」黑人應聲而來。「把這些先生們請出去。」



她就這樣把他們「連人帶馬」地打敗了,正如三十年前為了那股氣味的事戰勝了他們的父輩一樣。那是她父親死後兩年,也就是在她的心上人——我們都相信一定會和她結婚的那個人——拋棄她不久的時候。父親死後,她很少外出;心上人離去之後,人們簡直就看不到她了。有少數幾位婦女竟冒冒失失地去訪問過她,但都吃了閉門羹。她居處周圍唯一的生命跡象就是那個黑人男子拎著一個籃子出出進進,當年他還是個青年。

「好象只要是一個男子,隨便什麼樣的男子,都可以把廚房收拾得井井有條似的。」婦女們都這樣說。因此,那種氣味越來越厲害時,她們也不感到驚異,那是芸芸眾生的世界與高貴有勢的格里爾生家之間的另一聯系。

鄰家一位婦女向年已八十的法官斯蒂芬斯鎮長抱怨。

「可是太太,你叫我對這件事又有什麼辦法呢?」他說。

「哼,通知她把氣味弄掉,」那位婦女說。「法律不是有明文規定嗎?」

「我認為這倒不必要,」法官斯蒂芬斯說。「可能是她用的那個黑鬼在院子里打死了一條蛇或一隻老鼠。我去跟他說說這件事。」

第二天,他又接到兩起申訴,一起來自一個男的,用溫和的語氣提出意見。「法官,我們對這件事實在不能不過問了。我是最不願意打擾愛米麗小姐的人,可是我們總得想個辦法。」那天晚上全體參議員——三位老人和一位年紀較輕的新一代成員在一起開了個會。

「這件事很簡單,」年輕人說。「通知她把屋子打掃干凈,限期搞好,不然的話……」

「先生,這怎麼行?」法官斯蒂芬斯說,「你能當著一位貴婦人的面說她那裡有難聞的氣味嗎?」

於是,第二天午夜之後,有四個人穿過了愛米麗小姐家的草坪,像夜盜一樣繞著屋子潛行,沿著牆角一帶以及在地窖通風處拚命聞嗅,而其中一個人則用手從挎在肩上的袋子中掏出什麼東西,不斷做著播種的動作。他們打開了地窖門,在那裡和所有的外屋裡都撒上了石灰。等到他們回頭又穿過草坪時,原來暗黑的一扇窗戶亮起了燈:愛米麗小姐坐在那裡,燈在她身後,她那挺直的身軀一動不動像是一尊偶像一樣。他們躡手躡腳地走過草坪,進入街道兩旁洋槐樹樹蔭之中。一兩個星期之後,氣味就聞不到了。

而這時人們才開始真正為她感到難過。鎮上的人想起愛米麗小姐的姑奶奶韋亞特老太太終於變成了十足瘋子的事,都相信格里爾生一家人自視過高,不了解自己所處的地位。愛米麗小姐和像她一類的女子對什麼年輕男子都看不上眼。長久以來,我們把這家人一直看做一幅畫中的人物:身段苗條、穿著白衣的愛米麗小姐立在背後,她父親叉開雙腳的側影在前面,背對愛米麗,手執一根馬鞭,一扇向後開的前門恰好嵌住了他們倆的身影。因此當她年近三十,尚未婚配時,我們實在沒有喜幸的心理,只是覺得先前的看法得到了證實。即令她家有著瘋癲的血液吧,如果真有一切機會擺在她面前,她也不至於斷然放過。

父親死後,傳說留給她的全部財產就是那座房子;人們倒也有點感到高興。到頭來,他們可以對愛米麗表示憐憫之情了。單身獨處,貧苦無告,她變得懂人情了。如今她也體會到多一便士就激動喜悅、少一便士便痛苦失望的那種人皆有之的心情了。

她父親死後的第二天,所有的婦女們都准備到她家拜望,表示哀悼和願意接濟的心意,這是我們的習俗。愛米麗小姐在家門口接待她們,衣著和平日一樣,臉上沒有一絲哀愁。她告訴她們,她的父親並未死。一連三天她都是這樣,不論是教會牧師訪問她也好,還是醫生想勸她讓他們把屍體處理掉也好。正當他們要訴諸法律和武力時,她垮下來了,於是他們很快地埋葬了她的父親。
當時我們還沒有說她發瘋。我們相信她這樣做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們還記得她父親趕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我們也知道她現在已經一無所有,只好象人們常常所做的一樣,死死拖住搶走了她一切的那個人。



她病了好長一個時期。再見到她時,她的頭發已經剪短,看上去像個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像不無相似之處——有幾分悲愴肅穆。

行政當局已訂好合同,要鋪設人行道,就在她父親去世的那年夏天開始動工,建築公司帶著一批黑人、騾子和機器來了,工頭是個北方佬,名叫荷默?伯隆,個子高大,皮膚黝黑,精明強干,聲音宏亮,雙眼比臉色淺淡。一群群孩子跟在他身後聽他用不堪入耳的話責罵黑人,而黑人則隨著鐵鎬的上下起落有節奏地哼著勞動號子。沒有多少時候,全鎮的人他都認識了。隨便什麼時候人們要是在廣場上的什麼地方聽見呵呵大笑的聲音,荷默?伯隆肯定是在人群的中心。過了不久,逢到禮拜天的下午我們就看到他和愛米麗小姐一齊駕著輕便馬車出遊了。那輛黃輪車配上從馬房中挑出的栗色轅馬,十分相稱。

起初我們都高興地看到愛米麗小姐多少有了一點寄託,因為婦女們都說:「格里爾生家的人絕對不會真的看中一個北方佬,一個拿日工資的人。」不過也有別人,一些年紀大的人說就是悲傷也不會叫一個真正高貴的婦女忘記「貴人舉止」,盡管口頭上不把它叫作「貴人舉止」。他們只是說:「可憐的愛米麗,她的親屬應該來到她的身邊。」她有親屬在亞拉巴馬;但多年以前,她的父親為了瘋婆子韋亞特老太太的產權問題跟他們鬧翻了,以後兩家就沒有來往。他們連喪禮也沒派人參加。

老人們一說到「可伶的愛米麗」,就交頭接耳開了。他們彼此說:「你當真認為是那麼回事嗎?」「當然是啰。還能是別的什麼事?……」而這句話他們是用手捂住嘴輕輕地說的;輕快的馬蹄得得駛去的時候,關上了遮擋星期日午後驕陽的百葉窗,還可聽出綢緞的窸窣聲:「可憐的愛米麗。」

她把頭抬得高高——甚至當我們深信她已經墮落了的時候也是如此,彷彿她比歷來都更要求人們承認她作為格里爾生家族末代人物的尊嚴;彷彿她的尊嚴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觸來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影響的性格。比如說,她那次買老鼠葯、砒霜的情況。那是在人們已開始說「可憐的愛米麗」之後一年多,她的兩個堂姐妹也正在那時來看望她。

「我要買點毒葯。」她跟葯劑師說。她當時已三十齣頭,依然是個削肩細腰的女人,只是比往常更加清瘦了,一雙黑眼冷酷高傲,臉上的肉在兩邊的太陽穴和眼窩處綳得很緊,那副面部表情是你想像中的燈塔守望人所應有的。「我要買點毒葯。」她說道。

「知道了,愛米麗小姐。要買哪一種?是毒老鼠之類的嗎?那麼我介——」

「我要你們店裡最有效的毒葯,種類我不管。」

葯劑師一口說出好幾種。「它們什麼都毒得死,哪怕是大象。可足你要的是——」

「砒霜,」愛米麗小姐說。「砒霜靈不靈?」

「是……砒霜?知道了,小姐。可是你要的是……」

「我要的是砒霜。」

葯和師朝下望了她一眼。她回看他一眼,身子挺直,面孔像一面拉緊了的旗子。「噢噢,當然有,」葯劑師說。「如果你要的是這種毒葯。不過,法律規定你得說明作什麼用途。」

愛米麗小姐只是瞪著他,頭向後仰了仰,以便雙眼好正視他的雙眼,一直看到他把目光移開了,走進去拿砒霜包好。黑人送貨員把那包葯送出來給她;葯劑師卻沒有再露面。她回家打開葯包,盒子上骷髏骨標記下註明:「毒鼠用葯」。



於是,第二天我們大家都說:「她要自殺了」;我們也都說這是再好沒有的事。我們第一次看到她和荷默?伯隆在一塊兒時,我們都說:「她要嫁給他了。」後來又說:「她還得說服他呢。」因為前默自己說他喜歡和男人來往,大家知道他和年輕人在糜鹿俱樂部一道喝酒,他本人說過,他是無意於成家的人。以後每逢禮拜天下午他們乘著漂亮的輕便馬車馳過:愛米麗小姐昂著頭,荷默歪戴著帽子,嘴裡叼著雪茄煙,戴著黃手套的手握著馬韁和馬鞭。我們在百葉窗背後都不禁要說一聲:「可憐的愛米剛。」
後來有些婦女開始說,這是全鎮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壞榜樣。男子漢不想干涉,但婦女們終於迫使浸禮會牧師——愛米麗小姐一家人都是屬於聖公會的——去拜訪她。訪問經過他從未透露,但他再也不願去第二趟了。下個禮拜天他們又駕著馬車出現在街上,於是第二天牧師夫人就寫信告知愛米麗住在亞拉巴馬的親廈。

原來她家裡還有近親,於是我們坐待事態的發展。起先沒有動靜,隨後我們得到確訊,他們即將結婚。我們還聽說愛米麗小姐去過首飾店,訂購了一套銀質男人盥洗用具,每件上面刻著「荷?伯」。兩天之後人家又告訴我們她買了全套男人服裝,包括睡衣在內,因此我們說:「他們已經結婚了。」我們著實高興。我們高興的是兩位堂姐妹比起愛米麗小姐來,更有格里爾生家族的風度。

因此當荷默?伯隆離開本城——街道鋪路工程已經竣工好一陣子了——時,我們一點也不感到驚異。我們倒因為缺少一番送行告別的熱鬧,不無失望之感。不過我們都相信他此去是為了迎接愛米麗小姐作一番准備,或者是讓她有個機會打發走兩個堂姐妹。(這時已經形成了一個秘密小集團,我們都站愛米麗小姐一邊,幫她踢開這一對堂姐妹。)一點也不差,一星期後她們就走了。而且,正如我們一直所期待的那樣,荷默?伯隆又回到鎮上來了。一位鄰居親眼看見那個黑人在一天黃昏時分打開廚房門讓他進去了。

這就是我們最後一次看到荷默?伯隆。至於愛米麗小姐呢,我們則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過她。黑人拿著購貨籃進進出出,可是前門卻總是關著。偶爾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在窗口晃過,就像人們在撒石灰那天夜晚曾經見到過的那樣,但卻有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她沒有出現在大街上。我們明白這也並非出乎意料;「她父親的性格三番五次地使她那作為女性的一生平添波折,而這種性格彷彿大惡毒,太狂暴,還不肯消失似的。

等到我們再見到愛米麗小姐時,她已經發胖了,頭發也已灰白了。以後數年中,頭發越變越灰,變得像胡椒鹽似的鐵灰色,顏色就不再變了。直到她七十四歲去世之日為止,還是保持著那旺盛的鐵灰色,像是一個活躍的男子的頭發。

打那時起,她的前門就一直關閉著,除了她四十左右的那段約有六七年的時間之外。在那段時期,她開授瓷器彩繪課。在樓下的一間房裡,她臨時布置了一個畫室,沙多里斯上校的同時代人全都把女兒、孫女兒送到她那裡學畫,那樣的按時按刻,那樣的認真精神,簡直同禮拜天把她們送到教堂去,還給她們二角伍分錢的硬幣准備放在捐獻盆子里的情況一模一樣。這時,她的捐稅已經被豁免了。

後來,新的一代成了全鎮的骨乾和精神,學畫的學生們也長大成人,漸次離開了,她們沒有讓她們自己的女孩子帶著顏色盒、令人生厭的畫筆和從婦女雜志上剪下來的畫片到愛米麗小姐那裡去學畫。最後一個學生離開後,前門關上了,而且永遠關上了。全鎮實行免費郵遞制度之後,只有愛米麗小姐一人拒絕在她門口釘上金屬門牌號,附設一個郵件箱。她怎樣也不理睬他們。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我們眼看著那黑人的頭發變白了,背也駝了,還照舊提著購貨籃進進出出。每年十二月我們都寄給她一張納稅通知單,但一星期後又由郵局退還了,無人收信。不時我們在樓底下的一個窗口——她顯然是把樓上封閉起來了——見到她的身影,像神龕中的一個偶像的雕塑軀干,我們說不上她是不是在看著我們。她就這樣度過了一代又一代——高貴,寧靜,無法逃避,無法接近,怪僻乖張。

她就這樣與世長辭了。在一棟塵埃遍地、鬼影憧憧的屋子裡得了病,侍候她的只有一個老態龍鍾的黑人。我們甚至連她病了也不知道;也早已不想從黑人那裡去打聽什麼消息。他跟誰也不說話,恐怕對她也是如此,他的嗓子似乎由於長久不用變得嘶啞了。

她死在樓下一間屋子裡,笨重的胡桃木床上還掛著床帷,她那長滿鐵灰頭發的頭枕著的枕頭由於用了多年而又不見陽光,已經黃得發霉了。



黑人在前門口迎接第一批婦女,把她們請進來,她們話音低沉,發出噝噝聲響,以好奇的目光迅速掃視著一切。黑人隨即不見了,他穿過屋子,走出後門,從此就不見蹤影了。

兩位堂姐妹也隨即趕到,他們第二天就舉行了喪禮,全鎮的人都跑來看看覆蓋著鮮花的愛米麗小姐的屍體。停屍架上方懸掛著她父親的炭筆畫像,一臉深刻沉思的表情,婦女們唧唧喳喳地談論著死亡,而老年男子呢——有些人還穿上了刷得很乾凈的南方同盟軍制服——則在走廊上,草坪上紛紛談論著愛米麗小姐的一生,彷彿她是他們的同時代人,而且還相信和她跳過舞,甚至向她求過愛,他們把按數學級數向前推進的時間給攪亂了。這是老年人常有的情形。在他們看來,過去的歲月不是一條越來越窄的路,而是一片廣袤的連冬天也對它無所影響的大草地,只是近十年來才像窄小的瓶口一樣,把他們同過去隔斷了。

我們已經知道,樓上那塊地方有一個房間,四十年來從沒有人見到過,要進去得把門撬開。他們等到愛米麗小姐安葬之後,才設法去開門。

門猛烈地打開,震得屋裡灰塵彌漫。這間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彷彿到處都籠罩著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陰慘慘的氛圍:敗了色的玫瑰色窗簾,玫瑰色的燈罩,梳妝台,一排精細的水晶製品和白銀作底的男人盥洗用具,但白銀已毫無光澤,連刻制的姓名字母圖案都已無法辨認了。雜物中有一條硬領和領帶,彷彿剛從身上取下來似的,把它們拿起來時,在檯面上堆積的塵埃中留下淡淡的月牙痕。椅子上放著一套衣服,折疊得好好的;椅子底下有兩只寂寞無聲的鞋和一雙扔了不要的襪子。

那男人躺在床上。

我們在那裡立了好久,俯視著那沒有肉的臉上令人莫測的齜牙咧嘴的樣子。那屍體躺在那裡,顯出一度是擁抱的姿勢,但那比愛情更能持久、那戰勝了愛情的熬煎的永恆的長眠已經使他馴服了。他所遺留下來的肉體已在破爛的睡衣下腐爛,跟他躺著的木床粘在一起,難分難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勻地覆蓋著一層長年累月積下來的灰塵。

後來我們才注意到旁邊那隻枕頭上有人頭壓過的痕跡。我們當中有一個人從那上面拿起了什麼東西,大家湊近一看——這時一股淡淡的乾燥發臭的氣味鑽進了鼻孔——原來是一綹長長的鐵灰色頭發。

熱點內容
賞荷花玩水 發布:2024-12-26 08:33:15 瀏覽:966
進擊的巨人櫻花動漫 發布:2024-12-26 08:20:58 瀏覽:357
收到匿名鮮花 發布:2024-12-26 08:19:20 瀏覽:849
橘色系花卉 發布:2024-12-26 08:17:53 瀏覽:694
海棠喜酸嘛 發布:2024-12-26 08:07:12 瀏覽:493
喬治花藝學院 發布:2024-12-26 08:06:59 瀏覽:264
金邊油茶花 發布:2024-12-26 08:05:42 瀏覽:650
陶藝與插花 發布:2024-12-26 07:58:24 瀏覽:749
海棠線路 發布:2024-12-26 07:52:06 瀏覽:700
插花新芽 發布:2024-12-26 07:52:05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