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是嗎

七夕是嗎

發布時間: 2020-12-30 19:04:16

『壹』 什麼是七夕

七夕是情人節,也就是這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拋開過去的乞巧之意,它與現內代商業的渲染密容不可分,有了情人節的噱頭,與相關商品或產業的經濟行為才有了根據和邏輯,商家願打,年輕人也願挨,樂此不疲,皆大歡喜。
但「七夕」二字有一種中國漢字天然的意境在其中,也容易引起人的聯想,並且意境往往帶著一點或愁或悔的味道,所處古代很多文人都是在七夕抒發哀怨之情。

『貳』 七夕節是干什麼的么

七夕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它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七夕是嗎擴展閱讀:

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而牛郎是一個孤兒,他勤勞但貧窮,與老牛相依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

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牛郎織女搭橋。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

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叄』 誰知道七夕是什麼嗎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b37310100094o.html
中國農歷的7月初7,是中國民間的乞巧節,又稱女兒節、情人節、雙星節。

時到農歷七月,氣候大熱,艷陽似火,對於農耕為主的中國百姓來說,此時雖農事繁忙,但收獲在望,為了這心頭的喜悅,要找個理由來樂一樂,於是從漢代起,就有了乞巧節。夏天的活動大多放在夜晚進行。

乞巧風俗形成的重要歷史原因之一,是對牛郎星(天鷹座)和織女星(天琴座)崇拜祭祀的拜星活動,也包含婦女們希望對智與巧的乞求,對自己未來命運的預卜。

傳說這一天,也是天上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的日子。上古的時候,天空碧蘭如洗,一點雲彩也沒有。天帝覺得太單調了,就吩咐他的7個女兒紡紗織布,給「天」做件衣服。7個女兒織出的布不是灰色就是白色,還是很單調。 7姐妹中最小的妹妹是個有心的人,她在花園里發現一種開著7種顏色的花,於是就采了許多這種花,把漂亮的顏色染到紗支上去,經過她的努力,終於紡出了五彩繽紛的彩紗。姐妹們都很高興,誇她手巧。大家決定,平時讓「天」穿白衣服;下雨時穿灰色衣服;早晨和傍晚穿彩色衣服。天帝知道後,非常高興,便將最小的女兒封為「織女」。

織女每天織布織累了,總要看看下面人間的景色。有個小夥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發現這個小夥子總是孤單地一個人耕作,休息時,也只和身邊的老牛說話,織女不由得有點憐憫他。這個小夥子就是牛郎。有一天,老牛告訴牛郎:「明天是七月初七,天帝的 7個女兒,要下凡到人間洗澡。你把織女的衣服藏起來,她就可以做你的妻子。 」聽了老牛的話,牛郎心動了,決定試一試。

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藏在河邊的蘆葦叢里等候,沒多久,只見天空飄起7 朵彩雲,每朵彩雲托著一個仙女。只見仙女來到河邊紛紛脫下衣裳,跳進清清的河水中。牛郎一躍而起,抱起織女的衣服就往回跑,因為跑得太急,「嘩啦啦」的蘆葦聲驚動了7仙女,7仙女紛紛上岸,其中6位仙女披起各自的衣服,飛上天空,唯有最小的織女沒有衣服而驚慌失措地站在河邊。牛郎結結巴巴地對織女說,只要答應嫁給他,就把衣服奉還。織女一看是自己愛慕的小夥子,就含羞點點頭。當晚,牛郎與織女在老牛的主持下成親。兩年間,織女生了一對兒女。夫妻倆一個種田,一個織布,生活十分美滿。

轉眼7年過去,天上過一日等於人間過一年。每過7日,天帝就要召見7個女兒一次,他發現織女沒有回天宮,並與凡人結婚十分生氣,在7月7日這一天,天帝派天將把織女抓回問罪。牛郎悲痛萬分,用籮筐挑了兩個兒女,去追趕織女,老牛取下一隻角變成飛船,載著牛郎和他的孩子向天空飛去。孩子拚命地喊:「媽媽,媽媽。」織女聽到牛郎和孩子的叫聲,拚命掙脫了天將,要去和牛郎、孩子們相會,此時,天帝突然從天空伸出一隻巨手,當空一劈,一條波濤洶涌的銀河頓時橫在牛郎織女中間。就在這時,天空飛來大群大群的喜鵲,在銀河上架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天帝沒有辦法,只好允許每年的七月初七的晚上,讓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這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故事起源於《詩經》,補充於《洛神賦》,完善於《搜神記》,據我國古代四大神話《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之首。每年的乞巧節,就是人們對牛郎織女一家,一年一度相聚的慶賀,女人們更是對織女在地球上時教給她們紡織技巧而感恩不盡,杯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後來,乞巧節便世代流傳下來,每年的這天都會焚香列拜。

七夕稱雙星節、情人節,這個傳說雖在《詩經》中就已肇其端,但當時並無七夕渡河的記載,到漢代《淮南子》中始有「烏鵲填河而渡織女」之說,《風俗通》亦記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從東漢的《四民月令》和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來看,七夕作為節日當始於漢代,節俗是曬經書及衣裳,向雙星乞願和穿針乞巧。《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晉代周處《風土記》中記述乞願有乞富、乞壽、乞子等內容,此後才以乞子和乞巧為主,故又稱為巧節、乞巧節、女兒節等。唐五代時,北方民間多以七月六日為夕,宋太宗曾頒布詔令恢復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過節的。膠東的招遠、萊州、長島等部分地區,多以七月六日為七夕,有「招遠人,性子急,拿著初六當初七」之諺。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在7月7日這天,女孩子們要向織女「乞巧」,他們拿來綵線和7根針,如果能很順利的穿過,就是巧手姑娘。據說,孩子們當日夜晚在葡萄架下還能聽到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呢。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肆』 七夕是什麼意思~!是什麼節日~!

在我國,農歷七抄月初襲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伍』 到底什麼是七夕

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我國古代關於乞巧的記載最早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乞巧節在唐宋詩詞中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言:「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在宋元之際,更是有專門賣乞巧物品的市場,被稱為乞巧市。
由此可知,其乞巧節的歷史源遠流長,並且乞巧的習俗也流傳至廣。

在古代,女子的織工將會決定女子的命運和愛情,因此巧藝對於女子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乞巧節除了巧藝,還會乞求恩賜美好姻緣。

這就跟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息息相關了。傳說織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小女兒,擅長巧織,而牛郎是凡間的一位善良的放牛郎,從小憨厚老實。一日織女與眾仙女下凡遊玩,認識了放牛的牛郎,並且兩人互生情愫。後來織女就偷偷下凡,在凡間成為了牛郎的妻子。

兩人在婚後情根深種,男耕女織,並且育有一兒一女,生活很是美滿。但不巧的是,王母娘娘得知了此事,大發雷霆,將織女強行帶回天庭。恩愛夫妻被拆散,很多人都有所不舍,因此牛郎受到多方幫助上天想要和織女在一起。但是被王母知道之後,金簪一揮,在牛郎和織女之間有了一條銀河阻隔。

牛郎織女相隔兩岸,只能無言哭泣,喜鵲被其感動,甘願為他們搭成一座鵲橋助他們見面。那日正是七月七日。王母娘娘見此景也實為無奈,只能允許兩人在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因此,這個美麗的傳說為這個日子添上了浪漫的色彩,也受到了古代姑娘們的重視。在七夕這一天 ,女孩子們除了乞求智慧和巧藝,還會向織女星乞求美滿姻緣。

而如今,織布工藝已經成為歷史,也不再是考量女子技能的項目了。所以,對於現在的人而言七夕節是氣球愛情和婚姻的節日,是充滿浪漫的節日,是屬於有情人的節日。因此,現在的七夕節是一個屬於有情人的節日,在七夕這一天要一起有意義地度過。

『陸』 七夕是什麼

七夕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的由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舊時在民間七月七日是一個很熱鬧的節日,當時對這一天興趣最大的,還是年輕女子。她們穿新衣,拜雙星,並乞巧。

宋時杭州的小兒女,七夕之時多效顰"摩侯羅",穿半臂花衣,胸前裝飾乞巧時的楸葉、瓜果等圖形;靚妝笑語,競往湖邊放蠟制的鴛鴦等一類水鳥,浮於水上。婦人喜於盒內貯小蜘蛛,讓蜘蛛在盒內織網,看織網之疏密,謂之"巧"之多少也。

穿針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兒們的節目之一,據說在漢代已經盛行。《荊楚歲時記》中說: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也有把"穿針"轉為"丟針"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後把綉花針丟入水裡,讓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輝映下的針影,照在碗底,會生浮動的陰影,變化多端。依其形狀,就可以占卜投針姑娘針綉工作是拙是巧。

還有一種游戲節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約,結伴在七夕之夜的園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後仰首向天,面對牛郎織女星,根據所看到的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不過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這自然不是看雙星,而是閉目作幻想了。

神話的七夕作為一個"情人節",也應該是有其意義的。

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七夕節,全國各地的節日活動內容也各不相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色。這里略加闡述各地區的活動。

在浙江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祭祀織女。

在陝西,七夕夜女孩子們則要用稻草紮成個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織女),並讓她穿上女孩子的綠襖紅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們供上瓜果,並端出事先種好的豆芽、蔥芽(即「種生」,婦女們稱巧芽芽),剪下一截,入擴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並穿針引線,競爭快慢;舉行剪窗花比賽,以爭智巧。

在福建,婦女、女孩子們擺設香爐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還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和織女用的脂粉。祭拜雙星後,即把獻給織女的脂粉分成兩半,一半投向屋頂給織女,一半自己梳妝美容。相傳與織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麗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擺設,寓有求生育之意。婦女們並吃茶食瓜果,玩乞巧游戲。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辨;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中國人俗稱七月七日為七夕。相傳這天晚上牽牛、織女二星相會。唐代韓鄂《歲華紀麗》卷三引《風俗通》雲:"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這里的河指天河,也就是銀河。舊時婦女穿針、設瓜果迎之。宋張耒《七夕》詩雲:"空將淚雨作滂沱,淚痕有盡悉無歇。"與俗傳七夕之雨為織女悲淚之言合。

熱點內容
西蘭花怎麼擺盤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67
西方花藝起源 發布:2024-11-15 17:46:52 瀏覽:16
花瓶蘭盆景 發布:2024-11-15 17:46:41 瀏覽:809
插花籃子折紙 發布:2024-11-15 17:45:52 瀏覽:805
遺失的情人節 發布:2024-11-15 17:35:46 瀏覽:812
康乃馨種子浸種 發布:2024-11-15 17:27:25 瀏覽:187
花店買的花能放幾天 發布:2024-11-15 17:16:53 瀏覽:337
求情人節簽 發布:2024-11-15 17:12:30 瀏覽:569
多肉插花泥 發布:2024-11-15 17:12:29 瀏覽:129
七夕節醫師 發布:2024-11-15 17:10:13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