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張大千
❶ 《潑彩荷花》的張大千是什麼樣子的
《潑彩荷花》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於1981年所創作,採用潑墨潑彩之技法,先將色彩潑在畫紙上,讓其色汁自然舒展、擴溶滲入紙背。然後蘸取墨汁,揮毫潑灑在宣紙上,看似信筆隨意,實質技法老到,用意高妙,獨具匠心。
畫作簡介
《潑彩荷花》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於1981年所創作。
該幅畫作的尺寸為:540x960mm。圖畫上的鈐印是:「張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作者落下的款識為:「萱草軒窗處處幽,酒中不著客中愁。芭蕉葉上無多雨,分與池荷一半秋。辛酉(1981年)三月拈宋人(句)寫此,八十三叟爰。」。
畫作鑒賞
採用潑墨潑彩之技法,先將色彩潑在畫紙上,讓其色汁自然舒展、擴溶滲入紙背。然後蘸取墨汁,揮毫潑灑在宣紙上,看似信筆隨意,實質技法老到,用意高妙,獨具匠心。再後,用筆勾繪出蓮莖和荷花。畫面上,一朵盛開的潔白荷花,其「猶抱瑟琶半遮面」的嬌柔姿態,宛如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含情脈脈地望著這大千世界,充滿著對未來幸福的憧憬……其構思縝密,運筆精巧,意境含蓄,給人一種中西合璧、大氣灑脫、美不勝收的視覺沖擊。
作者簡介
張大千(1899 ~1983)四川內江人。原名正權,後改名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以號行。1908年他母親教其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耽於佛學,剃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有「南張北齊」之譽。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棲身海外,其間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❷ 張大千荷花圖的介紹
《張大千荷花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所作。張大千愛荷,一生畫荷無版數,他以「權君子之風,其清穆如」喻荷,盛贊其高潔。每當花開時節,大千都要四處賞花、寫生,在居住的庭園內,通常要開辟池塘,遍植荷花,即便在環境稍局促的摩耶精舍,他仍用幾只大缸養滿荷花。其代表作品有1935年創作、1976年創作以及作畫年代不詳的三幅荷花圖。
❸ 張大千的荷花圖古籍善本什麼意思
我也想知道呢。有圖片嗎
❹ 張大千荷花圖的作品欣賞
(1935年作)的尺寸為:179×66cm。畫作上的鈐印為:「張爰(白文)大千(朱文)」。畫作上的款識為:「孤鸞室乙亥十月寫此供奉,張爰。」
畫作為1935年(農歷乙亥年)十月,其歲時為謝玉岑先生所作,畫上題有「孤鸞室」三字,「孤鸞」是謝先生中年後常用的齋名。
畫作中有藏於荷葉間的白荷花數朵。大千先生曾說有詩詠白荷花曰:「人品誰如花浩盪,文
心可比藕玲瓏。」意思是說若有人其人品、人格有如荷花那麼「浩盪」,那麼其文、其畫之心,定即可比蓮、藕那麼錦綉玲瓏。
張大千先生的題為「孤鸞室」的《張大千荷花圖》,畫中主要的兩柄如傘之荷,通天徹地,荷梗剛勁又婀娜,其姿其態優美無比,正如高鳳翰詩中說的「五尺長」,但這種感覺又何止「五尺長」,簡直是石濤詩中那「十丈不勝花」。是荷,卻更是蓮,比蓮更美,更生動。那荷葉的畫法,實可說不知是怎麼畫的,是極為隨意的「破筆」卻很是和諧,很是統一;是墨,是色,是從心所欲的揮灑,是天真爛漫的潑墨,反而更顯變化之無窮無盡。他一次與弟子糜耕雲談話時說:「中國畫重在筆墨,而荷花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最易也是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畫荷主要在於畫荷葉及荷梗。」畫作恰好說明了他自己的旨意,所以他創作了「十丈」的「不勝花」。畫家作畫是不能盲目的,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必須要「立意」,必須要「胸有成竹」,必須要「意在筆先」。只有這樣,畫中的「筆和墨」才會生動,才能達意,才能至筆飛墨舞之神效。
畫作中兩柄如傘之荷確是「花如今隸莖如篆,葉是分書草草書」。荷干都是兩筆完成:一筆從上至下,另一筆從下至上,兩筆自然接榫。荷心看上去宛如矗立水中央一般。兩柄如傘之荷下,有「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有始展的小荷,有漸長的小荷。三小荷姿豐態動,筆墨各異,富有變化。水紋寥寥,水草疏密,行筆疾勁,為他人所難模仿。特別是畫面最前面那水紋中的一筆淡墨,似小草,卻又更似水中之影。似,又不似;不似,又極似「影」。妙,真是妙筆生花、妙筆畫草、妙筆畫「影」。這一筆勝似多筆。
畫作在用筆、用墨、用色、用水、布局諸方面均極佳,堪為神逸之作。畫中一巨石,是實,而畫中卻施以清淡輕靈之筆,真可謂真可謂輕描淡寫描頑石,實為一奇。絕近處以濃墨為主、干濕濃淡變化豐富的破筆畫荷葉,既間以同前一荷花的抑揚有致的白荷花,隨襯以淡墨荷葉……石頂部又畫數片花與葉,淡淡的,筆墨生動。花作若隱若現狀,宛如含羞少女,嬌憨可愛。在墨色方面,自近而遠,由濃至淡,濃淡相間,臻於化境。在布局上,以實為虛,畫石一大塊卻施之於白,計白當黑。此畫取石濤之氣,取八大之「毅」。難怪乎徐悲鴻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1976年作)的尺寸為:93×173cm。畫作上的鈐印為:「千千千、大千父、得心應手、一隻眼、乞食人間尚未歸」。畫作上的款識為:「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六十四年嘉平月環蓽廠寫,爰翁。」
畫作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是構圖的飽滿:前景三叢蓬勃展開的荷葉,以
濃墨潑寫,呈斜三角形,幾乎占據了畫面的三分之二空間,左下的一叢向下、向左,中間的一叢向上,分別逸出畫面,將空間拓展至畫外;後景田田的荷葉,以淡墨寫出,迷離朦朧,連成一片,烘托出前景幾叢荷葉的縱橫氣勢。穿插在荷葉間的,是點點粉荷。花分兩組:處在畫面中央偏左位置的,是一朵盛開的荷花,掩映在荷葉間,被周圍密生的荷葉緊緊圍護著;與這朵荷花遙遙呼應的是畫面右側的另一組荷花,含苞待放、怒放、將殘的三朵荷花,雖情態不一,卻顧盼相應,正喻示著花的一生。兩叢荷花形成的三角形,與前景荷葉犬牙相錯,加之圓渾勁挺的荷莖,支撐其作品的結構。
作品巨大的尺幅,正發揮了大千豪放的筆勢,在整體氛圍的渲染上,顯示出其熟練老到。以花青罩染荷葉,粉紅淺抹荷花,朱紅間黃點出花蕊,渲染出秋日荷塘的氤氳。題識「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可謂畫龍點睛!
畫作作於1976年元月的環蓽庵。
人所共知,大千畫荷,早年學八大。其實,石濤花卉對他的影響,尤其是淺絳法的花卉,或許更深,他曾謂:「清湘花卉蔬果尤雋永有致,不落白陽、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後籠淺絳,蓋亦山水法也。」張大千的許多花卉畫,特別是畫荷,皆是運用石濤這種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傅申教授在《大千與石濤》一文中,更詳細地指出:「大千的墨荷……實際上是兼采八大的荷葉與石濤的荷花。從八大得氣,自石濤取韻,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識此秘,對大千的畫荷,終只得其皮相而已。」 (作畫年代不詳)的尺寸為:120×62cm。
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
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只見兩片卓然飄逸的巨型荷葉,在晨風的吹拂下,傲然地隨風舒展著筋骨,而荷葉疏影中一朵高雅潔白的荷花已悄然綻放;兩枝白嫩無瑕的荷花騰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著靈動鮮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種超凡脫俗、生機盎然、蒸蒸日上的美麗與意蘊,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其純熟的功底與老辣的技法,於渾朴中見清秀,於灑脫中含縝密,於酣暢中寓意蘊,令人稱道折服。其用筆魯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氣;架構自然忘形,汲天地靈氣之精;潑墨淳厚飄逸,擁瀟灑儒雅之神,讓人嘆為觀止。
❺ 張大千,擅長畫什麼
山水畫。人物畫。
張大千藝術造詣極高,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可以說後無來者.張大千在山版水(水墨山水,權淺絳山水,青綠山水),人物(張大千的人物畫有二變:30歲之前研習明清人物畫傳統,風格委婉俊秀;1941年前往敦煌臨摹隋唐人物壁畫,風格大變,所畫人物氣勢恢弘,色彩艷麗,盡顯盛唐遺風。
打字不易,望採納謝謝!
❻ 求賞析齊白石或張大千畫的荷花(兩張圖都有)
此幅齊白石《荷花》為紙本設色.此作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畫左上繪兩片荷葉。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摻以藤黃色及墨色,鋪毫刷筆,讓墨色在干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面;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為讓綠葉有所依託,畫家飽蘸濃墨,摻以石綠色,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塗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讓其與荷葉相抵,如撐開的綠傘。三株藤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著。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盪漾的感覺。
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觀《荷花圖》,此畫用筆或重拙、或輕靈、或粗獷、或纖美,力度與情趣兼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及綠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蜻蜓翩翩起舞;在構圖上,上部荷花實中帶虛,下部漣漪虛中有實,中間荷梗接了這兩部分。
齊白石的畫筆墨凝練、形象生動、格調清新、雅俗共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涵著豐富的審美趣味。他之所以能取得較高的繪畫成就,既緣自其「不教一日閑過」的勤奮,又緣自其永葆淳樸、善良之心。
❼ 張大千的荷花的簡介
旅居海外的國畫復大師張大千先制生擅長畫花卉。他畫的花卉種類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蘭花、水仙、梅華等。而他平時畫的最多的還是荷花,他自己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
張大千年輕時住在蘇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寫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歲時開始住進北京頤和園,一住就是五年,頤和園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對畫荷的興趣越加濃厚。由於長期與荷花相處,使他特別偏愛荷花。張大千愛荷花得出泥不染,娉娉婷婷從水中浮起,雍容高貴,而田田荷葉,姿態優雅的荷桿也時常走進他的畫面。他認為,荷花醉南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桿子,因為一筆下去不得回頭,重描就不成畫了。張大千常作小品荷花,但也有許多壯觀的大幅荷花作品,如1963年他在美國展出的六屏巨幅荷花,這六幅墨荷在作畫當時,必須大通大畫室才能完全擺平,在日本裱襯時,裱畫店只好打通工作房裱畫。這些常12尺,寬24尺的六幅荷花屏風,在美國展出後,由<<讀者文摘>>購藏,14萬美元的售價,打破中國畫售價的新紀錄。
❽ 張大千 荷花上寫的什麼詩
先開早具沖天志,後放猶存傲雪心.獨向天涯尋畫本,不知人世幾升沉
❾ 張大千贈予毛澤東的是哪幅荷花圖
張大千先生逝世後,《人民日報》於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發表的消息第一次向海內外透內露張大千曾在一九四容九年二月為毛澤東作《荷花圖》,並宣布該圖將收入《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這幅畫是由何香凝自香港攜到北京贈予毛澤東的。由於二月份正是張大千自香港到達澳門的時間,因此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這幅《荷花圖》是在澳門所作,然後由何香凝自澳門攜往香港再到北京。只是沒有得到確證。不過據徐新先生引述黃蘊玉先生的回憶,張大千在澳門的蔡家大屋的確畫過多幅荷花圖。澳門的史學研究學者陳樹榮在一篇紀念張大千的文章中也曾提到張大千贈予毛澤東的《荷花圖》,據說乃取材於澳門盧九花園的荷趣。
❿ 張大千荷花圖的畫家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專,別號
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屬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鑒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