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蘭花產地
❶ 怎樣養殖芭蘭花
盆離開地面,可以用磚頭搭一個空心的平台.
澆水要澆透.
一般的種花土壤都可以.
肥料大多是自己配製的,那可是個商業密秘,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對外漏的.
❷ 芭蘭花葉子長什麼樣
在南方芭蘭花叫做白蘭花 。
葉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狀專橢圓形,長10-27厘米屬,寬4-9.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脈均很明顯;葉柄長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葉痕達葉柄中部。
白蘭(學名:Michelia albaDC.):常綠喬木,高達17米,枝廣展,呈闊傘形樹冠;胸徑30厘米;樹皮灰色;揉枝葉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黃白色微柔毛,老時毛漸脫落。葉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脈均很明顯。花白色,極香;花被片10片,披針形;雌蕊心皮多數,成熟時隨著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時鮮紅色。花期4-9月,夏季盛開,通常不結實。
❸ 夜來香與芭蘭香的區別
夜來香(學名:Telosma cordata (Burm. f.) Merr.): 柔弱藤狀灌木;小枝被柔毛,黃綠色,老枝灰褐色,漸無毛,略具有皮孔。葉膜質,卵狀長圓形至寬卵形,葉脈上被微毛。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著花多達30朵;花芳香,夜間更盛;花冠黃綠色,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形,喉部被長柔毛,裂片長圓形,具緣毛,干時不折皺,向右覆蓋;副花冠5片,膜質,著生於合蕊冠上,花柱短柱狀,柱頭頭狀,基部五棱。蓇葖披針形,外果皮厚,無毛;種子寬卵形,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5-8月,極少結果。
花芳香,尤以夜間更盛,對人的健康極為不利,因而在晚上不應在夜來香花叢前久留。常栽培供觀賞。華南地區有取其花與肉類煎炒作饌。花可蒸香油。花、葉可葯用,有清肝、明目、去翳之效,華南地區民間有用作治結膜炎、疳積上眼症等。生長於山坡灌木叢中,原產於中國華南地區,現中國南方各省區均有栽培。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及歐洲、美洲均有栽培。
在南方芭蘭花叫做白蘭花 。
葉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10-27厘米,寬4-9.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脈均很明顯;葉柄長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葉痕達葉柄中部。
白蘭(學名:Michelia alba DC.):常綠喬木,高達17米,枝廣展,呈闊傘形樹冠;胸徑30厘米;樹皮灰色;揉枝葉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黃白色微柔毛,老時毛漸脫落。葉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脈均很明顯。花白色,極香;花被片10片,披針形;雌蕊心皮多數,成熟時隨著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時鮮紅色。花期4-9月,夏季盛開,通常不結實。
❹ 芭蘭花秋冬季護理
在南方芭蘭花叫做白蘭花
白蘭花枝幹挺拔,葉色蒼翠,花朵潔白素雅,香味清幽甜潤,含苞欲放時香味最濃郁;花期長,溫度適宜可花開不絕。有獨特的生長習性。
(一)喜光,不耐陰,但也不可置於烈日下曝曬。如長期放在蔭蔽處則枝長葉薄,葉片易脫落,花稀香淡,生長瘦弱;而夏季過於乾燥時,應稍遮蔭,並在盆周圍澆水。
(二)喜溫暖、濕潤,不耐乾旱。白蘭花葉大蒸騰快,水分消耗多,夏天往往澆水稍遲,葉緣就會焦萎,甚至灼傷嫩梢。澆水不足,盆土過干,會出現葉色萎黃焦邊現象。澆水要澆透,以免發生澆根現象。因白蘭花為肉質根,盆中水多少均不利於根系的生長,尤其怕積水,易引起根系發黑腐爛,雨季要將盆側倒,注意防澇;發現爛根所致的黃葉或葉子變紅,應嚴格節制澆水,甚至可待葉片發軟掛下時再澆,澆的水要先貯存一下,使與氣溫相適應。
白蘭應在立冬前入室,否則一次寒霜就會損傷白蘭的新梢和嫩葉,可在白天15℃左右,晚間不低於5℃的室溫中越冬,如見葉子發皺、脫落,就表示受寒了;如葉片出現褐點、干尖、脫落,那就說明越冬室內溫度過高。應該注意,不論葉片是因過冷還是因過熱而脫落,均影響來年開花。還應注意防止煤煙灰塵,並增加樹冠周圍的濕度,經常用清水噴洗枝葉,保持葉面清潔,使枝葉鮮綠蒼翠。
(三)性喜肥。由於開花次數多,開一次花要消耗大量的營養,故須及時進行補充,否則必然影響開花。宜施腐熟的人糞尿和油枯水,早春施淡液肥,逐步加濃,並摻入適量的硫酸亞鐵,不要在過干或過濕時的施肥,夏季可在下午澆肥,至傍晚澆清水,將肥水沖淡,驅散根部熱氣以免燒根,至9月底或10月初停止施肥。
(四)喜排水性能良好的酸性土壤。如澆灌用水偏鹼,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葉色萎黃。
(五)要求通風良好,否則易引起紅蜘蛛危害,受害植株葉子發黃脫落。出現此情況除噴葯殺蟲外,應將盆移至陰涼處,節制澆水,不久可重新生出新葉。
(六)白蘭花一年只在春天及伏天發兩次芽,其間枝條有一段停止生長的時期,過後才發第二次芽,邊長枝條邊開花,每次萌芽後,可開花五六朵,花期5-9月份。所以在生長期要剪去病枝、枯枝、徒長枝,摘除部分老葉,以控制樹勢生長,以利於促進花蕾的孕育和提高開花質量。摘除老葉時間以第一次生長盛期過後為宜,翌年春季也適當進行。
(七)扦插不易生根,而且我國栽培的白蘭花由於氣候等因素,都不能結果收種。可用紫玉蘭、黃蘭等作砧木,進行嫁接繁殖,砧木可於春季上盆,先栽於盆的一側,以便靠接時,砧木較易貼近接穗,並可使靠接部位盡量降低。嫁接時間以白蘭花生長的旺季最適宜;少量的繁殖,也可用空中壓條法,雖數量太少,但成活的把握大。
葉黃、落葉的原因很多,看看你的是哪種原因:
1)、長久脫肥。長期沒有施氮肥或未換盆換水,水中氮素等營養元素缺乏,導致枝葉瘦弱,葉薄而黃。需及時換入新的培養水逐漸增施稀薄腐熟液肥或復合花肥。
(2)、施肥過量。施肥過多就會出現新葉肥厚,且多凹凸不平,老葉干尖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換水量,使肥料流失掉,或立即倒盆,用水沖洗球根後再重新栽入盆內。
(3)、炎熱高溫。若將花卉放在高溫處讓強光直曬,極易引起幼葉葉尖和葉緣枯焦,或葉黃脫落。需及時移至通風良好的陰涼處。
(4)、蔽蔭過度。若將花卉長期放在蔽蔭處或光線不足的地方,就會導致枝葉發黃。
(5)、水土偏鹼。由於水中缺乏可被其吸收的可溶性鐵等元素,葉片就會逐漸變黃。栽植時要選用酸性水土,生長期間經常澆礬肥水。
(6)、密不通風。若施氮肥過多,枝葉長得進於茂盛,加上長期未修剪,致使內膛枝葉光線不足,容易引起葉片發黃脫落。應合理施肥並加強修剪,使之通風透光。
(7)、空氣乾燥。室內空氣過分乾燥時,花卉往往會出現葉尖乾枯或葉緣焦枯等現象。應注意採取噴水、套塑料薄膜罩等法增加空氣濕度,
(8)、溫度不當。冬季室溫過低,花卉受到寒害,因而導致葉片發黃,嚴重時枯黃而死。若室溫過高,植株蒸騰作用過盛,根部水分養分供不應求,也會使葉片變黃。應請注意及時調整室溫。
(9)、病蟲為害。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葉斑病,易使葉片局部壞死,出現黃色斑點或斑塊,嚴重時整葉枯黃脫落,受到花葉病毒侵染後葉片上出現黃綠相嵌的斑駁;遭受介殼蟲、紅蜘蛛等為害。
(10)、強性刺激。防治病蟲害時使用農葯濃度過大,或者受到大氣中有毒氣體污染,或者氣溫高時驟然澆灌冷水等,均易引起葉尖或葉面局部發黃焦枯,甚至全株枯死。因此應注意合理使用農葯,設法排除空氣污染源。盛夏避免在中午前後用冷水澆花。最後還應提到的是,盆花黃葉有時是一種原因引起的,但往往是由於多種因素造成的,應作出正確診斷,方能對症下葯。
❺ 東四牌樓的古都地理
如果從西周,眼下北京的這塊地界上出現了最早的城市「燕」和「薊」算起,北京這座古城已經差不多三千歲了。因為歷史久遠,所以北京有著太多的歷史文化流傳和典故,北京的一個鎮、一個村、一條街、一條胡同,甚至一口井、一塊磚石都有故事。它們有的已被史學家們拂去歷史的塵埃,放射出金子般魅人的光彩;有的如散落在泥土中的珍珠,待我們這些後人在先人遺失的沙礫中細心地撿拾,並把它們串聯起來。為此,我們開辟了「古都地理」這樣一方園地,希望有心人來此耕耘。
小時候家住隆福寺內31號,是靠近隆福寺後門的一個很大的院子,原來是個花廠子,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我和找我來玩的小朋友可以在院子里騎馬打仗、捉迷藏、跳房子、跳繩,盡情地折騰。院子里有北房七間,西房兩間,緊靠西房有一棵筆直高大的臭椿樹,每當陣風吹來,樹枝搖曳,樹葉嘩嘩作響,煞是動聽。隆福寺的「廟會」伴隨著我一天天長大,有「會」就在「會」里玩,沒「會」就在「廟」里耍。那時候隆福寺、東四牌樓一帶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留在記憶中。
隆福寺始建於明朝,是明、清兩代朝廷的「香火院」,所以,隆福寺廟會是京城最負盛名的廟會之一。清代《京都竹枝詞》中:「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清百萬錢,多少貴人閑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這「東廟」指的就是東四牌樓的隆福寺。《燕京歲時記》中記述隆福寺廟會:「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蟲魚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一大市會也。」那時隆福寺是一座很大的寺廟,正門在隆福寺街,後門在錢糧胡同,東邊是東廊下胡同,西邊是西廊下胡同。正門朝南三個開間,有三個門洞,中間的最大,東、西兩邊的次之,進門後,前後有三座大殿,供有佛像,第三座大殿還是兩層樓,記得大概是藏經樓吧!第一和第二座大殿的東、西兩邊各有一大排禪房,東邊住的是廟里的喇嘛,西邊租給了平民。昔日隆福寺廟會的鮮花買賣是很紅火的。隆福寺街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花廠子,專門培植、銷售鮮花,譬如從隆福寺街東廊下胡同往西二三十米,向北一拐就是一個花廠子,從花廠子門口往東就可以直接進入蟾宮電影院(如今的長虹電影院)的大門了。每逢鮮花盛開之時,花香撲鼻,蜂蝶飛舞。夏天,花廠子的人把一個大冰塊放在門口,上面罩一塊藍布,然後在上面擺放許多用線串起來的白色芭蘭花、茉莉花出售。來看電影的人,花不了幾百元(相當於現在的幾分錢),買上幾朵掛在衣襟上,或用濕潤的手絹把它包上,拿在手裡,不時的聞一聞,淡淡的幽香,令人心曠神怡。正如《都門雜詠》中所講述的:「東西兩廟最繁華,不數琳琅翡翠家。惟愛人工賣春色,生香不斷四時花。」廟會是農歷每月逢九、十、一、二幾天。那時候廟會非常熱鬧。人們願意到廟會買東西,首先是貨物齊全,種類繁多,鍋碗瓢盆、日用百貨、衣帽鞋襪等應有盡有,貨物質量不要求多麼精緻,只要結實、實用;其次是挑選方便,價格便宜,可以討價還價。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圖熱鬧,可以買零嘴,看玩意兒。廟會里小吃和零食非常豐富,什麼都有,小吃像扒糕、涼粉、切糕、豌豆黃、豆汁、灌腸、茶湯、艾窩窩、炸雞蛋角等,零食像棉花糖、糖人、糖葫蘆、杏干、酸棗面、山楂酪、果子乾等。看的「玩意兒」也是豐富多彩:唱京劇的「大妖怪」、說相聲的「小蘑菇」都很有名氣,還有唱評劇的、數來寶的,有演雙簧的、練雜耍的,有練摔跤的、耍中幡的,還有拉洋片的等。廟會期間,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北平和平解放後,隆福寺的廟會繼續辦了大概兩年左右。1951年,這一帶的許多攤販游商被安排到隆福寺的空地上,把這里改建成了常年營業的「東四人民市場」。東四人民市場建在隆福寺前門到第二道大殿之間,第二道大殿到第三道大殿之間沒有封閉,改建成辦公用房和倉庫。後來又在東邊建了座東四小劇場。除了演電影外,還經常有北京曲劇團和武漢雜技團的演出,我都看過。直到1964年,我還在東四小劇場看過義大利電影《她在黑夜中》呢。隆福寺街是很繁華的,商鋪林立,有白魁飯館、隆福小吃店,還有玉昌等三家照相館、書店、澡堂子、百貨店、糖果店,以及大大小小的花廠子、絨花店。特別是絨花,有花鳥的,有福喜字的,很受婦女的喜愛,不管是老人,還是大姑娘小媳婦都喜歡買幾枝,換著花樣地別在鬢發或插在發髻上。另外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是一個露天的書攤,專門出租小人書和小說,攤主預備了小板凳和馬扎,可以坐在書攤周圍看,也可以租回家裡看。攤主把厚一點的小人書和小說,拆成幾冊分別裝訂,然後分別出租,既可以增加收入又便於周轉流通。隆福寺前門,有一條短街,不足百米,通到豬市大街。這條短街在廟門前面,又與隆福寺街相交,街的兩側都是商家,所以也十分熱鬧。記得解放前這里是「人市」,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自發的勞務市場。每天清晨都會有很多人聚集在這里,他們有的一手拿著鋸,一手提著裝有斧子、鑿子、刨子等工具的兜子,這是找木工活兒乾的木匠;有的提兜里裝的是抹子、大鏟、托泥板等,這是找瓦工活兒乾的瓦匠。等到工頭來了,有的點幾個木匠,帶走幹活去了,有的點幾個瓦匠,帶走了。其他的人仨一群,倆一夥的聊著,繼續等著,直到「人市」結束。這條街西北角有一家酒館,掌櫃的姓牛,人稱「老牛」。酒館里除了櫃台之外,還有幾個大酒缸,大酒缸上面蓋著圓石板,這就是酒桌,周圍有板凳,來了顧客,可以坐在那裡邊喝酒邊聊天。櫃台裡面有酒壇子,酒壇子的口上蓋著一個用紅布包裹著的木塞子,酒壇子上貼著紅紙,上面寫著酒的名稱。舀酒的工具是用鉛鐵做的「提簍兒」。「提簍兒」有大有小,大的「提簍兒」是盛八兩、四兩的,小的「提簍兒」是盛一兩、二兩的,當時一斤是十六兩。客人用「提簍兒」把酒盛在錫或鉛鐵的酒壺里,自斟自飲,也可以直接盛在小酒碗里,若是冬天還可以給燙熱了,酒菜很簡單,很便宜,但很有特色,什麼炒麻豆腐、煮蜜棗、煮蠶豆、毛豆啦、炒花生米啦,很受歡迎。花不了幾個錢,就可以喝一頓。東四牌樓這地方元朝時叫「十字街」,明朝時叫「大市街」。明朝時在十字路口的東、南、西、北四面各建了一座牌樓,所以地名叫東四牌樓。如今,牌樓沒有了,這個地方也就簡稱叫東四了。四座牌樓是一樣的,牌樓的基座是石頭的,在有一人多高的石座上,是三間四柱三樓沖天式木牌樓,南北向牌樓額上寫著「大市街」三字,東邊牌樓額上寫著「履仁」二字,西邊牌樓額上寫著「行義」二字。解放後,為了拓寬馬路,也為了後來通無軌電車,把四面的牌樓拆除了。其中把一個牌樓拆遷到陶然亭公園裡面。我曾經在陶然亭公園湖的北岸(進陶然亭公園北門不遠)看到過。牌樓的基座上鐫刻著此牌樓系由東四牌樓遷移至此重建的說明。「文革」後再去陶然亭公園就見不到了,據說當年造反派破「四舊」把牌樓給毀了。東四牌樓,地處十字路口,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往東直達朝陽門(明朝以前稱齊化門,解放前人們大都仍沿稱齊化門),往西是豬市大街,往南是東四南大街,往北是東四北大街。這幾條大街商鋪林立,吃、穿、用,應有盡有,非常繁華。豬市大街兩邊,清晨有早市,賣雞、鴨、魚、肉的,賣青菜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顯得十分熱鬧。記得在大豆腐巷北口有幾家豬肉杠的門臉(賣豬肉的鋪子叫豬肉杠,賣羊肉的鋪子叫羊肉床子),懸掛著許多白色的豬尿泡,像氣球一樣,用這種方法招徠顧客。特別是賣魚的,木架子上有一個鉛鐵做的大槽子,裡面擺放著鮮魚、鮮蝦,攤主嘴裡不時地吆喝著,手裡還不時地用芭蕉扇轟著蒼蠅。我還大概記得東四北大街幾家比較有名氣的店鋪,譬如「天源醬園」,在東四北大街頭條胡同西口路北,門臉古香古色,很有特色,也很氣派。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和法國合作拍了一部兒童影片叫《風箏》,裡面有一段戲,就是在「天源醬園」門臉拍攝的,至今記憶猶新。「天源醬園」斜對面,馬路西邊靠近東四牌樓有一家很大的南味食品店,字型大小大概是「森春陽」,記不太准確了。媽媽經常領我去那店裡買我愛吃的南味肉鬆、香腸等,「森春陽」旁邊有一家較大的賣香燭的店鋪,專賣香燭紙碼。由東四往北,四條口北邊一點有一家老字型大小——北慶仁堂中葯店(現在是永安堂葯店)。那時候買中葯,是一味葯用一小張白紙包一個小包,多少味葯包多少個小包,然後再包成一個大包,用紙繩系好。在每個小包里放一張火柴盒大小的白紙,上面印著紅色文字的說明,包括該葯材的產地、葯性和治療作用,還帶一個小插圖,表示該葯的形狀。我小時候還積攢這些小紙片呢。北慶仁堂斜對面,也就是馬路西面,有幾家鞋鋪。其中最有名的叫老德華盛,那時候買鞋,進門後,店鋪的買賣人先請您坐下,端上茶水,然後才問您穿多大碼的鞋。按您的需要從大玻璃鞋櫃里拿出鞋來,用拂塵(也叫蠅甩子)抽一抽,請您坐在那裡試一試。正如相聲裡面所說的,您試了幾雙以後,都不太滿意,如果穿著感覺緊一點,他會說穿一穿這鞋會「開楦」;如果您穿著感覺松一點,他會說穿一穿這鞋會「回楦」,總之,他會和顏悅色地讓您高高興興地把鞋買走,把買賣做成。那時候的服務態度,真是沒挑。
明星電影院是東四地區著名的文娛活動場所,坐落在隆福寺街東北口,經常上演國內外優秀影片,有時還演一些「雜耍」之類的節目。說到明星電影院,不能不提到它的經理,這位經理很有頭腦,又很能幹,解放前在隆福寺街一帶很有影響。當時為了掩護我黨的地下工作,這位經理曾當過保長。但到了「文革」時期可把這位經理折騰得夠戧,戴高帽子遊街、掛牌挨批鬥,後來一病不起,離開了人世。他弟弟當年在蟾宮電影院當放映員,也是地下黨,解放後調到大華電影院任支部書記。
❻ 為什麼芭蘭花花蕾變黃
造成蘭花花蕾枯萎的人為因素表現在:1、手癢。看到蘭花孕蕾喜出望外,忍不住時不時把花苞旁邊的植料撥一撥,以便查看花苞是否有長大,從而傷了花苞。2、翻盆。蘭花花苞出土多在秋季,此時又是翻盆好季節,難免翻盆過程中傷到花苞。3、高溫澆水澆到花苞。澆水時,如果水淋到花苞,隨著溫度升高,苞衣上的水漬也升溫。又或者水滲入花苞內,花苞內部形成高溫高濕,導致花苞爛掉。4、肥傷。施肥過多或者使用速效肥等都可導致肥害傷花。
針對以上花蕾枯萎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議,以供蘭友參考。1、管住自己的手。不要經常用手指或竹簽之類的物體撥弄花苞周圍的植料,更不能挑動苞衣。2、避開孕蕾期翻盆,確要翻盆,翻盆時也一定要小心又小心。3、不要施濃肥,蘭花喜薄肥勤施,切勿使用速效肥,施肥時也不要沾到花骨朵。4、防蟲。看到小蟲子啃食花朵,及時噴灑殺蟲劑或手動捉蟲。5、增加空氣濕度,可以給蘭花花苞套上保濕花筒,營造花苞高濕的小環境。蘭花花筒選材可以選擇大號吸管,硬紙片,塑料膠、香煙內層鋁箔紙等。另外一篇文章有專門的蘭花花筒製作方法,可關注查看。6、惡劣天氣移蘭入室吹風扇降溫或避寒防凍。7、順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