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海棠歌
① 關於海棠的古詩
海棠
作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專紅妝。
白話譯文
裊裊的東屬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1)賞析海棠歌擴展閱讀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
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② 如何賞析蘇東坡《海棠》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並不拘限於正面描寫。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 楚辭· 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從中還可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這兩句把讀者帶入一個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艷麗,然而略顯幽寂。
③ 蘇軾《海棠》的賞析
賞析:
首句是起。詩人寫道:「東風裊裊泛崇光。」 「東風」即春風。「裊裊」形容煙氣繚繞升騰。「東風裊裊」這里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泛」即彌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
「崇」推崇,引申為「增長」。其中,詩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濃濃的景象,也為海棠的盛開營造氛圍。
次句是承句。詩人寫道:「香霧空濛月轉廊。」這一句側寫海棠。「香霧」指的是氤氳的霧氣中的海棠花香。「空濛」即細雨(煙霧)迷茫的樣子。這里,「香霧空濛」描寫了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的景象。
詩人從嗅覺的角度來寫,香飄四溢,不但擴大了詩歌的空間,也提高詩歌的審美境界。「月轉廊」即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其中的「轉」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動態性,給詩歌增添空間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難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後兩句寫愛花心事。第三句轉句。詩人首先寫道:「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緊承第二句而轉,擔心「夜深花睡去」。這一句是全詩的關鍵句,是從上面描寫環境進入到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中,表現了賞花者的心態。
上面寫 「月轉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個「只」,可以說虛詞表意,深化了愛花人的痴情。一個「恐」字,不但強調了詩人對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後是合句。
詩人接著寫道:「故燒高燭照紅妝。」這一句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為」之意。同時,這一句運用了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
據宋釋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記載,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里,「紅妝」表面指海棠,實則詩人在此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明了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
可以說,詩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給人以審美想像。「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
於是作者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作者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
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沒有誰可以阻撓。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3)賞析海棠歌擴展閱讀:
《海棠》原文: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裊裊的東風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濃。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只害怕夜深人靜花兒獨自開放無人欣賞,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的美麗姿容。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作於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當時已是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五個年頭。
④ 一枝氣可壓千林——宋代詠海棠詩詞賞析(三)
宋代詩人中吟詠海棠最多的,當數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他對海棠極其喜愛,留下了20篇詠海棠詩作,其中不乏名篇名句。他直贊海棠為「人間奇草木」(《海棠圖》),他「為愛名花抵死狂」,「乞借春陰護海棠」(《花時遍游諸家園》),他欣賞海棠的「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驛舍見故屏風畫海棠有感》),他喜歡「燭下看海棠」,因為「海棠明處看,滴滴萬點血」(《海棠》),他稱贊海棠「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張園觀海棠》)。
先看陸游的《花時遍游諸家園》:
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
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
「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詩一開始,詩人就說自己因為喜愛名花海棠,不惜冒死狂放,原因只是擔憂狂風烈日折損她紅艷芬芳的花容。將詩人愛花惜花的心情表露無遺。「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綠章」,即青詞。舊時道士祭天時所寫的奏章表文,用朱筆寫在青藤紙上,故名。「通明殿」,傳說中玉帝的宮殿。宋代詩人蘇軾《上元侍飲樓上呈同列》詩之一:「侍臣鵠立通明殿 ,一朵紅雲捧玉皇。」詩人說他已寫好青詞連夜奏報給玉帝的宮殿,向上天乞求借得春日的時光,來保護這艷麗的海棠花。突出了他對海棠花的極度喜愛之情。
再看陸游的《海棠歌》: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氣可壓千林。
譏彈更到無香處,常恨人言太刻深。
蜀地花之有名古來已久,而海棠更是一枝氣可壓千林。有人譏諷海棠無香,這真是太苛刻了。這是陸游為海棠鳴不平之作。清代李漁認為人們不滿海棠有色而無香,是《春秋》責備賢者之法。花和人一樣,哪有十全十美的?如果說茉莉太香,蕙蘭太嬌,玫瑰帶刺,櫻花易謝,那麼又何必苛求海棠之香呢?
陸游的七言歌行《海棠歌》,傾注了詩人對蜀中海棠的無限愛戀之情:
我初入蜀鬢未蒼,南充樊亭看海棠。
當時已謂目未睹,豈知更有碧雞坊。
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
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僕爾。
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葯應羞死。
風雨春殘杜鵑哭,夜夜寒衾夢還蜀。
何從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為足。
陸游在仕蜀期間,酷愛蜀中海棠,各處名花,無不觀賞,並作了不少海棠詩以寄深情。因其迷戀海棠如醉如狂,故贏得「海棠顛」的雅號。詩人離蜀之後,對蜀中海棠仍是魂牽夢繞,沒齒難忘。這首《海棠歌》作於垂暮之年,傾注了詩人對蜀中海棠的無限愛戀之情。
全詩十六句,四句一節,共分四節,結構相當勻稱。
首四句寫詩人初見樊亭海棠的驚嘆心情,以表現蜀地海棠皆美。詩人開頭便追述:我初入蜀中,鬢發尚未花白。「鬢未蒼」,言年紀不老,閱歷不廣,觀花不多。貌似閑筆,實為下文張本。詩人接著說,當年途經南充,曾在樊亭名苑觀賞海棠花,此花之美,前所未見,令人嘆為觀止。此處以樊亭代表蜀地,贊嘆蜀中海棠均美麗動人。「豈知更有碧雞坊」,此句承前啟後,既是對樊亭海棠的詠贊,又映帶出碧雞坊海棠更勝一籌。此節以自己年輕識淺,誤以樊亭海棠為最佳,映襯碧雞海棠更美。開篇引人入勝,使人急欲觀下文。雖似信筆而至,實則頗具匠心。
接下來四句正面寫碧雞坊海棠之美。「碧雞海棠天下絕」,為本篇題旨,也是詩人遍覽諸苑之後,所品鑒出的結論。詩人以為海棠花美,貴在以色動人。碧雞海棠為天下絕美,也主要體現在花色上。「枝枝似染猩猩血」,全詩只此一句描繪海棠之美,其餘全為虛寫,足見此句珍貴。詩人在這里以濃筆重彩渲染出碧雞海棠的猩紅顏色。而且不是一枝獨秀,枝枝均是血染一般鮮紅艷麗。人們貫以美女喻花,但碧雞海棠比美女更嬌艷。紅顏翠袖,艷妝濃抹的蜀中佳麗,可謂天下無雙。但她們在此花面前,頓覺黯然失色。通過對蜀姬的貶抑,反襯出碧雞海棠艷美絕倫。
形容至此,似乎登峰造極,無法續筆。但詩人尤嫌未足,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又開新境,以四海之內的名花佳卉比襯蜀中海棠之美。這便是以下四句的內容。
「扁舟東下八千里」,以誇張之筆寫詩人遠離蜀地,去他方游賞。江南三月,桃紅李白,濃艷俏麗,人所共賞。但在看慣蜀中海棠的詩人眼中,卻認為「桃李真成奴僕爾」,說那富有青春美的桃李鮮葩,會像奴僕一樣拜倒在海棠腳下。接著詩人又發奇想:如果把蜀地海棠移植到楊州古城,那舉世聞名的楊州芍葯應該羞慚而死。此節連舉名花,反襯蜀中海棠,旨在贊美「碧雞海棠天下絕」。
最後四句,寫詩人對蜀中海棠無限愛戀的深情。杜鵑為蜀地候鳥,傳說蜀王杜宇冤魂所化,啼則流血。詩人在風雨春殘,杜鵑啼鳴的季節,常常夜夢還蜀,游賞海棠。但思暮齒殘年,盛時難再,海棠佳花,如何永賞?因而他展開想像的翅膀,希望得到不死葯方,千年萬載永遠欣賞蜀中海棠。雖為妄想,卻顯出對海棠的一片痴情。
這是一首對蜀中海棠的贊歌和戀歌,也是對他壯年蜀中生活的幸福憶念,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愛美之心,和壯心不已的生活熱情。
詩人為寫碧雞海棠之美,反復以樊亭海棠、艷妝蜀姬、江南桃李、楊州芍葯進行比擬、反襯,收到了極佳的藝術效果。語言清俊,天然無飾。神完氣足,詩筆練達,是篇優秀的七言歌行。
⑤ 陸游關於海棠的詩句(關於海棠的詩句有哪些)
1.關於海棠的詩句有哪些
「東風裊裊泛崇來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宋·蘇軾 《海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宋·吳潛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源--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物鉛和--清·曹雪芹 《詠白海棠》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清·高鶚 《賞海棠花妖詩》
古詩全文:
《海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詠白海棠》 清·曹雪芹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賞海棠花妖詩》 清·高鶚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
應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佔先梅。
2.描寫海棠的詩句有哪些
1、《好事近》——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2、《春暮游小園》——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3、《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4、《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激慎—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5、《寓居定惠院之東》——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1、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宋·周紫芝《好事近》
譯文:春天像一杯杯美酒那樣令人陶醉,以至讓海棠也像醉在了春風里,嬌柔嫵媚。
2、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宋·王淇《春暮游小園》
譯文: 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妝一樣時,海棠花開了,它就像少女剛剛塗抹了新紅一樣艷麗。不多久,待荼縻開花以後,一春的花事已告終結,惟有酸棗樹的絲絲葉片卻又長出於莓牆之上了。
3、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陳與義《春寒》
譯文: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下雨。料峭的春寒還未結束,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4、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譯文:明媚的春天,桃李競開,爭奇斗艷。
5、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
譯文: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3.關於海棠的古詩
1、海棠
宋代: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2、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宋代:吳潛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餉、胭脂盡吐。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
羽書萬里飛來處。報掃盪、狐嗥兔舞。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3、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4、詠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罩盯。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5、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清代:顧太清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移來古寺種朱門。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干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綠雲蔽日樹輪囷。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6、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
宋代:楊萬里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綉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竹邊台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先生。
7、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
宋代:管鑒
春陰漠漠。海棠花底東風惡。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綠尊細細供春酌。酒醒無奈愁如昨。殷勤待與東風約。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卻。
4.求描寫海棠的詩句
1.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出自宋·蘇軾《海棠》
2.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出自宋·葛勝仲《蝶戀花》
3.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出自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4.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出自宋·周紫芝《好事近》
5.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出自宋·陳與義《春寒》
6.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出自宋·李清照《如夢令》
7.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出自宋·李彌遜《虞美人》
8.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出自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9.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出自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5.贊美海棠的詩
贊美海棠的詩非常之多。
陸游《海棠》
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氣可壓千村。譏彈更到無香處,常恨人言太刻深。
陸游《海棠圖》(有刪節)
人間奇草木,天必付名流。
陸游《張園海棠》(前後有刪節)
西來始見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宮。池台掃除凡木盡,天地眩轉花光紅。
陸游《海棠歌》
我初入蜀鬢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當時已謂目未睹,豈知更有碧雞坊。
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
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葯應羞死。
風雨春殘杜鵑哭,夜夜寒衾夢還蜀。何從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為足。
沈立更《海棠百韻》
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獨妍。萬株佳麗國,二月艷陽天。
吳融《海棠》
雪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流。若教更近天街種,馬上多逢醉五侯。
鄭谷 《詠海棠》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蘇軾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陳與義 《春寒》(有刪節)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陳與義 《海棠》
紅妝翠袖一番新,人向園林作好春。卻笑華清誇睡足,只今羅襪久無塵。
陳與義 《 雨中對酒庭下海棠經雨不謝》(略。此人和海棠戀上了)
劉克庄《海棠七首》
恰見如丹粒,俄驚似紫綿。山翁無供帳,只就落花眠。
劉克庄《黃田人家》(兩首)
(一)萬紅扶路笑相迎,彷佛前身石曼卿。若向花中論富貴,芙蓉城劣海棠城。
(二)海棠妙處有誰知,今在胭脂乍染時。試問玉環堪比否?玉環猶自覺離披。
劉克庄《冬暖海棠盛開三絕》(有刪節)
(一)賴有海棠相暖熱,小春重放一番花。
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淺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王十朋《點絳唇》
絲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妝就,錦亭前後,燕子來時候。
誰恨天香,試把花枝嗅,風微透,細熏錦袖,不止嘉州有。
唐寅《題海棠美人》
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曹雪芹之贊美海棠詩七首:分別為《賈探春詠白海棠》、《薛寶釵詠白海棠》、《賈寶玉詠白海棠》、《林黛玉詠白海棠》、《史湘雲白海棠和韻二首》、《賈蘭詠海棠》
⑥ 蘇軾寫海棠的古詩賞析
《海棠》這首詩寫的是蘇軾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接下來我為你帶來蘇軾寫海棠的古詩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賞析】
略顯幽寂,與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作者要燒紅燭陪伴、呵護海棠,另一方面創造了一種氣氛,讓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後兩句極賦浪漫色彩。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認為此詩造語之工盡古今之變。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隻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黃州寒食帖》,是蘇東坡寫的一首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燕支雪其實就是胭脂雪。在蘇東坡眼裡,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樣美麗,於是就給它起了一個這樣富有詩意的名字。
蘇東坡謫居黃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即使是過著這樣的日子,他還惦記著海棠花,可見東坡先生對海棠花的熱愛。
蘇東坡的這種熱愛,是和他的遭遇聯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蘇東坡對海棠花傾注了極大的感情,為此,他反復寫詩著文,寄寓情懷。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記游定惠院》,一開頭就說:「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還有一首詩,題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的題目一般都是幾個字,哪有這么長的,可是,照蘇東坡看來,不寫這么長的題目就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他這首詩一開頭就寫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這哪裡是寫海棠,分明就是寫的自己呀!
因為「烏台詩案」,大文學家挨了板子,但這並沒有使他服氣,更沒有打得他靈魂出竅,從此噤若寒蟬。被貶黃州的第四年,他寫出了詠海棠的絕唱:「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詩朗朗上口,激賞海棠的心情和盤托出!
宋筆記《春渚紀聞》中,有一篇《營妓比海棠絕句》,就說的`是蘇東坡在黃州時給營妓題詩的事兒。那時的文人狎妓宴飲,飲酒賦詩,是一件很時興的風雅之事。蘇東坡是大文學家,又能書善畫,每次歌舞宴會,則「醉墨淋漓,不惜與人」。有個叫李琪的營妓,年少聰慧,經常為蘇東坡服務,但卻一直沒好意思向蘇東坡索要墨寶,心裡很不是滋味,直到蘇東坡即將離開黃州了,才抓住機會在一個送行宴會上,向蘇東坡說出了心中久藏的願望,而且是東坡酒酣時提出來的,蘇東坡乘興命其磨墨,揮毫於李琪小姐領巾之上題詩文兩句:
「東坡七載黃州住,何時無言及李琪?」
寫了這兩句之後,「即擲筆袖手,與客笑談」,像是把底下的兩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務似的。當然,蘇東坡寫兩句詩時也有,但是這次大家怎麼品味也覺得這兩句詩太過平淡,於是相互疑問:「語似凡易,又不終篇,何也?」
酒場臨散了,李琪實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蘇先生再給續上兩句,蘇東坡大笑:「哎呀,差點忘了出場了。」隨即提筆又續寫兩句: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覺出不凡來了——先平後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詩呀!於是,「一座擊節,盡醉而散」。
大詩人杜甫為什麼不寫海棠詩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我才知道,杜甫的母親就叫海棠。古人為先慈諱。
海棠是國產,人們常把它稱之為「花中神仙」。海棠一般分為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種,人多稱之為「海棠四品」。不過,我只認識西府海棠與貼梗海棠,餘下的那兩種都不認識,深以為憾。又因陸游與唐琬的愛情故事而叫「斷腸花」與「相思紅」。我想,叫「相思紅」的海棠與蘇東坡在黃州寒食詩帖中的海棠大概不是一種。叫「相思紅」的可能是貼梗海棠,而叫胭脂雪的一定是西府海棠,它們的外形特徵是明顯的。在我們濟南赤霞廣場上,東北邊有貼梗海棠,開時紅火火的,一叢一叢的,十分醒目;西南入口處有西府海棠,開時美如胭脂雪,微風一吹,花朵顫動,嫵媚動人。每年的春天,我都和妻子去看花,觀賞半天,贊嘆半天,久久不忍離去
⑦ 海棠賞析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首句是起。詩人寫道:「東風裊裊泛崇光。」「東風」即春風。「裊裊」形容煙氣繚繞升騰。「東風裊裊」這里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秋風吹來啊陣陣清涼,洞庭起浪啊落葉飄揚).之句,屬於用典中的「語典」。「泛」即彌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崇」推崇,引申為「增長」。其中,詩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濃濃的景象,也為海棠的盛開營造氛圍。
次句是承句。詩人寫道:「香霧空濛月轉廊。」這一句側寫海棠。「香霧」指的是氤氳的霧氣中的海棠花香。「空濛」即細雨(煙霧)迷茫的樣子。南朝齊謝眺《觀朝雨》中寫道:「空濛如薄帶滲霧,散漫似輕埃。」唐朝杜甫的《_陂西南台》中寫道:「仿像識鮫人,空濛辨魚艇。」宋朝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里,「香霧空濛」描寫了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的景象。詩人從嗅覺的角度來寫,香飄四溢,不但擴大了詩歌的空間,也提高詩歌的審美境界。「月轉廊」即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其中的「轉」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動態性,給詩歌增添空間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難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後兩句寫愛花心事。第三句轉句。詩人首先寫道:「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緊承第二句而轉,擔心「夜深花睡去」。這一句是全詩的關鍵句,是從上面描寫環境進入到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中,表現了賞花者的心態。上面寫「月轉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個「只」,可以說虛詞表意,深化了愛花人的痴情。一個「恐」字,不但強調了詩人對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後是合句。
詩人接著寫道:「故燒高燭照紅妝。」這一句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為」之意。同時,這一句運用了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據宋釋惠洪在《判絕冷齋夜話》中記載,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里,「紅妝」表面指海棠,實則詩人在此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明了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說,詩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給人以審美想像。
「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於是作者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蠢沖脊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作者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沒有誰可以阻撓。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參考資料:
⑧ 高中古詩賞析:兩首《海棠》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台;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盡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