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蘭花谷
A. 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閱讀題-----再線等----快!!!
訪 蘭
賈平凹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帶回些野蘭來培栽。幾年間,家裡庭院就有了百十餘品種,像要作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就都跑來觀賞,父親並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幾分慍怒。以後又進山去,可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這事使我很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有一次再進山的時候,要我和他一塊:「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處。那裡有一道瀑布,從幾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的響聲,水沫揚起來,彌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麗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著了一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又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么挖回去,經過一番培栽,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類、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住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裡的那些好呢?」
我說:「這里的好!」
「怎麼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裡的的確比這里的看著好看,這里的卻比家裡的清爽。「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麼?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兒?」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經培栽,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樣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么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欣賞它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開得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靈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欣賞它的這種純朴,後悔以前為什麼喜愛著它而卻無形中就毀了它呢!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裡;他看著蘭,也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後,已經是15年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卻過。
1、文章說:「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兒?!」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麼父親成功培植蘭草「並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幾份慍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縱觀全文,父親帶我到深山去「訪蘭」,其真正意圖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有關表述正確的兩項是( )
A.全文短小精悍,含蓄雋永且虛實相間,既有對蘭草的細膩描寫和刻畫,又有對人生感悟的詮釋,情理並茂,發人深省。
B.文章開篇設置懸念,既激起了讀者急切的期待心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並為下文「訪蘭」蓄勢。
C.「我」和父親花了半天時間才到空谷蘭草之地,崎嶇的山路、直下的瀑布、轟轟隆隆的水聲,既表明「訪蘭」之艱辛,又體現了蘭草生長環境之惡劣。
D.「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這句話既表現了「我」對空谷蘭草的崇敬之情,也體現了「我」對大自然美景的憐惜和熱愛之情。
E.文章中,「我」由空谷蘭草之狀之味產生聯想,從優美到崇高,詠物以明志,既坦陳了為人處世的意義,又反映了「我」不與世俗同流的人格魅力。
答案:
1、因為它們生長的環境不一樣。盆景里的蘭草經過人的精心裁培,只是供人玩賞,樣子雖美,但太甜、太媚,格調也俗氣。而山間幽蘭則吸天地之靈氣,秉大自然之毓秀,有自己的特色、富有靈性。
2、方圓幾十里的人們(包括「我」)只知觀賞蘭花的形美即外在美,而忽視了他的「本質」,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
3、讓「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可失去「本質」,不要獻媚迎合,拍馬逢迎,應保持自己的節操,否則就會失去人格,這樣也不會對社會對人類有所作為。
4、B E
提示:A.未「刻畫」蘭草;
C.不是表明蘭草生長環境的惡劣;
D.「我對大自然美景的憐惜和熱愛之情」有硬貼和拔高之嫌。
B. 優美散文摘抄300-500字!!
羨慕一座山,生長得巍峨雄壯、直矗雲天。仰首望上去,湛藍的天空下,陽光燦爛地做著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懸崖峭壁奇石怪壘的身架,更是把人們所有的崇敬和贊嘆都寫在了高處。感情豐富的人,多半會被感動,會想起一個英雄,會去膜拜那遠勝於人類的崇高,發出"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感嘆;豪氣沖天的人,多半會被激動,會攅起力量去攀爬,去征服,當站在了一覽眾山小的峰頂時,便會被自己感動,會發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得意之語;更有踏遍千山萬水的思想家,從一座山,看滄海桑田的變幻,看人世間的無常,
便覺"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恰逢了萬里無雲的日子。未及想自己屬哪種類型的觀山人,便被飛機引領著置身群山之上了。
從舷窗俯瞰地面,莽莽群山在春日的輝映下,正呈現出淡紫的顏色。
北方的山不似南方的蔥綠。尤其是在經歷了從西伯利亞而來的嚴冬的橫掃後,朔風扯去了那些並不豐厚的枝葉,山脊上就只剩了嶙峋的骨骼和堅硬的精神了。
春天來了。太陽不再冷冷地在天空把自己印成一個圖案,而是暖暖地活轉回一些情意,羞澀地給大地傳達著些許的暖意,令得堅冰開始熔化。從山溝溝里就氤氳出一些若有若無的霧氣來,或濃或淡地繚繞在峰脊溝壑之中。
自上而下地這樣看山,一道道梁,一重重嶺,密密排排地鋪陳在大地上,好似看著一群冬閑的漢子們,舉著煙袋鍋簇蹲在一起,閑磕著話頭曬太陽,醞釀著那即將到來的春耕。全然沒有"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感慨。便羨慕天上高飛的鷹。 因為有了更高的打量,便對這地面上的高聳奇絕有了一顆平常心,即使是落在溝壑,也不必高山仰止地唏噓。因為,它們只要一振翅,便可勝過那"望山跑死馬"的人間好漢了。
飛得越高,視野里所容納的山便越多。在天上的人看來,那靜謐山脈的綿延起伏,只便做了手掌心的紋路,又像是一池吹皺了的水波,看不出崇高,也看不出偉大。那陽光下淡紫色的溫柔,還不如更高處所看到的烏雲,層層堆積翻卷著更來得壯觀和驚心動魄些。因為,看的人知道,這些黑壓壓在腳下翻卷的情緒,終會氤氳成風暴雷電,傾注到大地上給生靈帶來恐懼或災難。而那靜謐的山野,卻千年萬年的守候著。一樣的山,一樣的水,一樣的春夏秋冬,一樣的風景,重重迭迭、似曾相識。
C. 描寫蘭草的寫物散文欣賞
蘭花有一種讓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開的花姿,有的簡約,有的張揚,有的玲瓏潔雅,巧笑嫣然燦爛著生命的美麗。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描寫蘭草的寫物散文,供大家欣賞。
描寫蘭草的寫物散文欣賞:蘭草情懷
前些日子從報紙上得知,我的家鄉羅田縣獲評“中國野生蘭花之鄉”,不勝驚喜。
蘭花之香,品位高遠。蘭香清幽、獨特,令人感到意味深長;香氣似有若無、似遠忽近。她淡淡的清香,輕輕襲人,沁人肺腑。一絲一縷,令人心曠神怡,蘭花之香不像其他花那樣濃香撲鼻,而在於一個清淡的“幽”字。她的香氣,藉助山間天然之風,傳送遠方,吸引著喜歡她的人兒前往,一睹她的容顏。蘇轍在《答琳長老寄幽蘭》一詩中說:“谷深不見蘭生處,追逐微風偶得之。解脫清香本無染,更因一嗅識真知。”寫出了文人追逐蘭花芬芳的心跡。
我,是有蘭花情結的。
每逢三月,蘭草花開。我的生日在三月。記得小學時期,每當我生日的那一個星期,便會收到來自米枝、利紅等同學的禮物,她們每人每年無一例外送給我的,都是一大把最好的蘭草花。趁著周末,一大清早,她們便上山去采(其實羅田話叫“抽”蘭草花),漫山遍野地去尋找。當然不是毫無目的性,一陣風兒吹過,那幽幽的獨特的花香便是召喚她們的聲音,於是循著花香,很快找到一叢,立即下手,須得像菜農抽蒜苗那樣從根部去采。然後又是一叢,就這樣抽啊抽,驚喜交加,不知疲倦,直到自己認為足夠多為止。第二天到學校里來,她們當然會挑那生命力最旺、開得最好、花朵兒最多的給我,這個同學一把,那個同學一把,天哪,我都快拿不動了,還往我懷里塞。我呢,放學時抱了這些花,興高采烈地回家,在奶奶那裡要幾個罐頭玻璃瓶子來,灌上水,小心把蘭花插在瓶子里,每個瓶子都插滿,然後在每個房間都放上一瓶。立刻,花香滿世界。那是多麼令人陶醉的時光啊!
我自己當然也會上山去抽蘭草花。只是,我家後面的山,不太高,不成氣候,在我的記憶當中,那裡應該是沒有蘭草花生長的。倘若有,也早被別人捷足先登了,要麼連根帶土挖回家盆栽,要麼將花抽走,哪裡還能等到我這個學生娃去采啊。我想,“空谷幽蘭”,說的是那種人跡罕至的山間吧,於是,在周末時分,約了幾個夥伴,我們跑到很遠很遠的別的山上去,循香覓蘭。
初中以後的日子,為了讀書,為了升學,遠離了這些美好的事物。而我,每年還是要選個時候去山上尋一尋蘭花的芳影,有時竟然空手而歸,為安撫失落的心,只好沿途折一些開得很艷的映山紅回家。
後來到了黃州,每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開始幾年,我依然有辦法得到蘭草的。那時候,在實小門口或是電信門前,總有羅田女挑著兩籃子蘭草花來賣。不記得是哪一年,六姐和八姐也來黃州花了呢!近幾年來,大概是因為車費漲價了,賣光蘭草,除了車費,所剩無幾,也就很少有人願意做這事了。再者因為許多女人都跑去外面打工。
今年清明小長假的前幾天,我在空間里發布一條說說,談及家鄉的蘭草花兒開了。不想,這條說說竟勾起了遠在萬里之外的磊同學的思鄉夢。更不曾想,他竟打飛的回家了。他走的時候,僅帶了把蘭草花。
前幾天,老公回老家去了一趟。走之前,對他下達了任務:一定得給我帶蘭草花兒回來。果不其然,他回來的時候,提著一個黑袋子,直伸到我面前,說:給!頓時,一股久違的幽香撲面而來。我跳起來,誇張地尖叫一聲,彷彿自己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那是一大把蘭花,通靈清秀,嫩黃鮮活。每一枝蘭花,都有筷子粗的嫩綠色的桿子上,次第開放著十來朵花兒,每朵花兒都有五個微型劍狀的花瓣,點點赭紅的花蕊點綴其中,像極了古代美人的櫻桃小嘴,不張揚,不嬌貴,不妖艷,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蘭花,我的至愛。
蘭花,如今是家鄉的驕傲。願她開遍羅田的山山澗澗!
描寫蘭草的寫物散文欣賞:蘭草花兒開
陝南秦巴山中,隨處可見蘭草。
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種植物,漫山遍野都是,形狀如草,顏色如蘭,花兒並不好看。
就是這種普普通通的蘭草,旬陽在徵集縣花時竟然選中了她。
一時間,蘭草走進千家萬戶,《蘭草花》唱紅山鄉,花費兩百萬元的地方戲《蘭草花兒開》也搬上舞台,成為漢水文化的奇葩,香飄萬里。
“蘭草花呀不會開/開在那個高山呦陡石崖/叫的一聲哥喂,叫的一聲妹也/帶妹一把上高台/咿呀嗨咿呀嗨咿呀號嗨——”
幾句簡簡單單的歌詞,卻人人傳唱,經久不衰。
作為生在深山長在深山的山裡人,我對蘭草不以為然,更對這種文化現象不得其解。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冬日,妻子下鄉歸來,手中提著一個口袋,裡面裝著一窩蘭草。她說,今天下鄉到棕溪鎮,山上到處都是蘭草,同事們挖了很多,車的後備箱都裝滿了,好不容易才搶到這點兒。我說,有啥好搶的,這種野草沒有什麼稀奇的,隨之將其丟在樓頂一角。
一個月後,妻子問我把蘭草栽了沒有。我說,忘記了。妻子催促我快去移栽,我說,天寒地凍,又沒澆水,肯定凍死了,或者乾死了。不過,我還是陪妻子上到樓頂。
真是奇跡!樓頂一角那窩蘭草還在活著,根系還是那樣發達飽滿,葉子還是那樣茂盛幽蘭。這時已是數九寒天了,大地一片荒涼,山坡沒有綠色,鄰居家的花園也是枯枝敗葉一片,唯獨這窩蘭草帶給自然一絲綠意,彰顯著極強的生命力!
沒想到蘭草如此耐寒,耐旱,還四季常青,僅憑這三點,我就沒有理由不愛她!
我顯然是興奮了,跑到街上買回兩個大花盆,取回兩盆沃土,將那窩蘭草一分為二,栽到兩個盆子里,然後澆足水分,放在書房窗外的陽台上。
冬去春來,花盆裡的蘭草根部生發了新芽,新芽旁邊還冒出筷子粗的花莖,兩盆各有一株,嫩綠可人。
這天下班回家,剛剛打開房門,滿屋奇香,沁人心脾。我問香從何來?妻子說蘭草花開了。
兩個盆子僅僅只有兩株花莖,每株花莖只有十個花骨朵,能香溢滿屋嗎?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妻子說,蘭草花與眾不同的就是她的奇香,不然山裡人為什麼這樣愛她呢?
第二年春天,每盆蘭草又長出三株花莖,每株花莖又開出十個花骨朵,共計是六株花莖六十個花骨朵,香氣濃濃,彌漫室內室外。
今年春天,兩盆蘭草更加綠綠蔥蔥,枝葉繁茂,每盆長出十株花莖,每株花莖開出十個花骨朵,共計二十株花莖二百個花骨朵,密密麻麻,好似豎起的兩盆小風鈴,隨風飄佛,朵朵飄香,令人心曠神怡,如痴如醉。
我對妻子說,蘭草花自從栽到盆里我就沒有好好管她,可是她卻越生越旺,越開越多,你拿回來的這窩蘭草真好呀!妻子說:“不是我拿回來的蘭草好,是所有蘭草本來就好,你看滿山遍野的蘭草花,誰又管她了?開得那樣好!”
是呀!蘭草就像朴實的山裡人,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過分的奢求,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只要擁有一點土壤和陽光,她就會拚命地生長,盡情地綻放,用自己頑強的生命給人力量,用自己悠悠的芳香給人夢想,用自己生命的綠色給人希望!難怪旬陽人要把蘭草花作為縣花,難怪山裡人要唱著《蘭草花》走遍天涯,我是越來越喜愛她了。
描寫蘭草的寫物散文欣賞:蘭草印禪心
“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
終於將要擺脫這惱人的、極度諂媚的夏,不出三日,空氣將不再粘稠。因為,處暑已臨;因為,預報又有中雨。
“一場秋雨一場寒”。暫不奢求寒氣來,只要絲絲清涼幾許,可好?可好?
今夏,似乎比往年更會纏綿悱惻,陷在它的溺愛里,苦不堪言,又無處可逃。只好蹙起眉頭,把一個“熬”字塗了又塗,描了又描。
也許,還是修煉得太差。“心靜自然涼”的境界,常常達不到。於是,覺得這一個夏,咋就如此漫長,如此惹人兒惱?
從來“望眼欲穿”用來念人,今夏,我把它暗許了好個天涼的秋。只因那涼秋似驚鴻女子,“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我們怎能不知?自然萬物,不因你喜她,她就嬌寵;不因你厭她,她就凋零。
“東風又作無情計,艷粉嬌紅吹滿地。”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喜與不喜,厭與不厭,它們就在那裡,度它們的因果。
常常地,羞對一朵花,羞向一株草。曇花夜間煙花般綻放明滅,不管不顧那些遠道而來的傾慕者。蘭生幽谷,無人鑒賞卻也兀自恣肆清芬。
花開亦有韻,草木亦含情。只不過,它們只是不緊不慢,不諂媚不阿諛奉承,它們就在自己的世界裡,修得盈盈禪香。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嗎?我與它們比,自是羞愧難當。
為了縮短與花草們禪修的距離,我恭恭敬敬地把它們請回家,供在案幾上,窗檯旁,陽台上,書桌邊。其中花草,唯蘭花與蘭草最盛。每晨必去敬拜,最是那蘭草的挺拔與倔強給予我無窮的力量與修悟。蘭草枝條垂下來,枝上青色的花兒瓣瓣卻頑強地向上挺立,那不正是一種逆流而上的禪修嗎?
此時,反觀我在今夏酷暑面前的嬌氣與懦弱,我對季節的朝三暮四之猥瑣,與倔強堅毅的蘭草相比,實在是無地自容。
靜下來,再靜些,日日去熏染蘭香,要漸漸學會處逆境而不畏縮不前,度四季而不近此遠彼,入塵世而不沾染淤泥。
描寫蘭草的相關散文文章:
1. 關於蘭草優美散文
2. 蘭花優美散文
3. 蘭花抒情散文
4. 關於描寫蘭花的散文
5. 關於蘭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