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荷花
㈠ 荷花紋路怎麼畫
網路百抄科
蓮花紋
蓮花紋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紋飾之一。其興起與佛教的盛行有關。自南北朝後流行。多出現
流行時
有獨立紋樣,也有四方連續。南北朝至唐代,蓮花紋常作為瓷器的主題紋飾,碗、盞、缽、盤的外壁或內劃復線仰蓮,有的盤心還飾蓬萊紋,酷似盛開的蓮花。亦見雕刻成立體狀的蓮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蓮花尊,五代的蓮花形盞托等。宋代開始變為輔助紋飾。元至清代,蓮花紋的變化較多,有纏枝蓮、把蓮等,並常於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如:蓮池水禽、蓮池游魚等。
特色
蓮花,是中國傳統花卉。《爾雅》中有「荷,芙渠……其實蓮」的記載,古名芙渠或芙蓉,現稱荷花,盛開時花朵較大,結果時可觀賞,可食用,葉圓、形突,春秋戰國時曾用作飾紋。自佛教傳入我國,便以蓮花作為佛教標志,代表「凈土」,象徵「純潔」,寓意「吉祥」。蓮花因此在佛教藝術中成了主要裝飾題材。尤其在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極為流行。在石刻,陶瓷、銅鏡和彩繪上到處可見。表現形式有單線雙線、寬瓣、寶裝、凸面、正面、側面、單獨、連續、單色、彩色、鏤刻和雕鑿,變化眾多。以後歷代亦較盛行。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圖案之一。
㈡ 纏枝蓮寓意是什麼
纏枝紋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以一種藤蔓卷草經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
纏枝蓮紋飾是纏枝紋的一種,為傳統吉祥紋樣。作為瓷器裝飾的紋樣形式之一,因其圖案花枝纏轉不斷,故稱纏枝紋,明代稱為「轉枝」。其構圖機理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展開,形成波卷纏綿的基本樣式,再在切圓空間中或波線上綴以花卉並點以葉子,便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纏枝花卉紋或纏枝花果紋。
背景
植物紋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從新石器時期的簡單植物陪襯紋飾到隋唐時期植物紋樣第一次大發展,植物紋樣逐漸展現出靈活、生動的裝飾面貌。隨著宋元時期花鳥繪畫的重視和發展,加之明清吉祥寓意和世俗文化的浸染,促使植物紋樣在明清時期又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呈現出豐富多樣而又一脈相承的時代特徵。
明代是中國吉祥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明代的紋樣,在傳統圖案的基礎上,凝練升華,達到了高度的樣式化,具有濃厚的裝飾美。如果說漢代的紋樣是我國古代前期工藝文化成熟的縮影,那麼,明代的紋樣則是我國古代後期工藝文化結晶的標志。」
纏枝紋正是明代這一特殊時期,最具表現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紋樣。它在前代紋樣的發展基礎上,在明代吉祥文化的充分浸染下,延續極具特色的傳統構圖樣式,加之豐富多樣的構成要素,演繹出鮮明、直觀的時代特色,體現出中國傳統裝飾紋樣極具生命力和包容性的突出特點。
㈢ 瓷器上的蓮花紋飾最早是什麼象徵
纏枝蓮紋最常用的是青花瓷器,取其寓意清廉(蓮)之意,雍正皇帝將青花纏枝蓮紋飾做成瓷瓶賞於大臣,故稱為賞瓶,清雍正後,歷代仿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