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一樹梨花壓海棠
⑴ 「一枝梨花壓海棠,玉樹臨風勝潘安」請問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全詩是什麼
「一枝梨花壓海棠,玉樹臨風勝潘安」請問這首詞的作者是蘇東坡。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⑵ 一樹梨花壓海棠原詩是什麼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句詩的原文是: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賞析:這實際上算是一首艷詩,艷而不淫,才華橫溢,大概就是對這首詩的總體評價,不得不說其文學價值很高,特別是「一樹梨花壓海棠」,改掉一個字都覺得不妥。
這首詩的典故: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在80歲時娶了18歲的一個美女為妾。蘇軾與張先是好友,與其他朋友一起去給張先道喜。
席間有人問老前輩得此美眷有什麼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東坡當即和了一首打油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⑶ 一樹梨花壓海棠 出自哪首詩
這首詩出自宋代蘇軾的《戲贈張先》
原詩如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回成雙夜,一答樹梨花壓海棠。
翻譯:
新娘十八歲,新郎已經八十歲,一頭蒼白的頭發對著新娘艷麗的紅妝。
鴛鴦被裡兩兩成雙,好像一樹梨花壓倒了海棠。
(3)蘇東坡一樹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蘇軾為祝賀他80歲的老友張先納妾而寫的。古代有錢的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所以這個張先老先生就談了個忘年戀,娶了個18歲的美嬌娘當小妾。所以蘇軾送了一首這么頑皮的詩。
十八新娘八十郎比較好理解,很直白說了新娘18歲但是張先已經80啦!所以張先的蒼蒼白發對著美嬌娘的紅妝。
後面兩句寫的是洞房花燭夜,倆人同蓋鴛鴦被成雙成對纏綿悱惻,後面這句詩句就成了金句,因為大家都能理解梨花是白色的形容張先,和蒼蒼白發相對應。
蘇軾和張先的關系很好,所以他故意寫了這么首艷詩調笑張先。
⑷ 「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哪首詩作者及全詩是什麼
「一樹來梨花壓海棠」出自自蘇軾隨而言,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據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東坡就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譯文:「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說法
⑸ 一枝梨花壓海棠全詩蘇軾
詩題《戲張先》蘇軾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用來調侃好友張先在八十歲時迎娶十八歲小妾。
⑹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春天要到了,很多人出去外面踏青,看到萬物復甦,滿眼春花的時候,不禁都會吟起這句詩:一樹梨花壓海棠。有時候如果不懂得詩詞的含義,用錯場合也是會鬧出笑話的。
看來張先是很享受自己的這番功績,真是沒想到這位80歲的老翁才是真正的風流才子啊,哈哈。
後來張先與這位小妾一共生活了8年,小妾為他生了2兒2女,後來因為張先去世之後,小妾悲傷過度,不久之後,也鬱郁而終了。
⑺ 請問含有一句:一枝梨花壓海棠.這首全詩是什麼
詩名《戲張先》
作者:蘇軾(宋朝)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版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權海棠。
釋義:
八十歲的老翁娶了十八歲的新娘,滿頭白發蒼蒼與新娘漂亮的紅妝形成鮮明的對比。
洞房花燭夜之時,兩人就像白色的梨花和粉色的海棠在一塊。
(7)蘇東坡一樹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戲張先》是蘇東坡在張先婚禮上做的,張先生性風流, 到老都是如此,在他80 歲的時候娶了一個 18 歲的姑娘入門,並意氣風發的做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東坡就當即回了一首詩來調侃張先。
賞析:
這首詩充滿戲謔的意味,全詩共四句,其中三句都用了對比,第一句,張先已經八十,新娶得新娘只有十八;第二句,新郎已經白發蒼蒼,新娘卻面若桃花;第四句,把張生比為白色素凈的梨花,把新娘比為粉色的海棠,形象的調侃了這場老夫少妻的婚禮。
⑻ 一樹梨花壓海棠 出自哪首詩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蘇軾詩詞《戲張先》里的一句戲謔之語。
大約是公元1070年,蘇軾的好友、「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的「張三影」張先新納了個小妾。這一年,張先恰好80歲,而這位新納的小妾卻年僅18歲。蘇軾有感於好友張先「老牛吃嫩草」,於是吟詩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意思是:滿頭白發的80歲老翁張先迎娶海棠花般年輕貌美的18歲美嬌人,蘇軾於是借機調侃張先新婚之夜「老牛吃嫩草」。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
(8)蘇東坡一樹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蘇東坡(1037~1101)和張先(990~1078)都是宋代詞人,蘇東坡大名鼎鼎,無人不曉;相比之下,張先知名度要差點。不過在詞壇,張先卻是個有個性的人物,生性風流,「至老不衰」。他的詞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為主打,是北宋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
張先比蘇東坡大40多歲,但由於共同的詩詞愛好,兩人結為詞友,常有詩詞唱和。
⑼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
題目是《戲贈張先》。
這首詩出自蘇軾,意思是說兩人年齡差距大
這個詩句的出處是因為北宋詞人張先在80歲的時候,娶了一個18歲的美女為妾。
當時,眾多詞友去拜訪他,問老前輩得此美眷有的感想時,張先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東坡前去賀喜時,便相對應的戲作此詩:十八新娘八十郎,白發蒼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辟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
(9)蘇東坡一樹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
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⑽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誰寫的,全詩內容是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宋代詩人蘇軾,字東坡寫的。
全詩內容是宋代詩人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字子野的調侃之作。據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東坡就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