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和紅軍
⑴ 海棠依舊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海棠依舊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棠依舊作文1
早上去拜訪故友時,不經意間看到鄰家院落里開得天真爛漫的海棠,粉紅團團一經風吹便徐徐飄下,但依舊是純真無邪的明眸善睞。一顰一笑的當兒,我又想起了幼時院子里的垂枝海棠。那時我家的院落剛剛建成,一大片地上卻已經有了些坑坑窪窪的雨痕。一片落葉倒影浮漂,卻總是帶不來院外的蒼翠與美麗。牆面斑斑駁駁的映出陽光的光暈,偌大的圍牆愈加空落落。而我那時已經休學回家,閑暇時便格外的喜歡見些綠色,更是熱愛侍弄花草。那時性情正值少女懷春,脆弱的心境里總是出現一串明麗的海棠,燦爛耀眼的燃燒著。
那一串串的花瓣里似乎在悄悄的吐露著芬芳,花絲纖細的點上些水粉,便開始和著微風起舞。花瓣慵懶的伸展身姿,從雲端垂下的枝葉襯著粉色的柔嫩花瓣,顫動一下幾乎要把人的心揉碎。而現在想起海棠,卻已經是人到中年。但是我依然小心翼翼的捧著那有些易碎的希望和回憶,帶著春天的芬芳一起灑落在深深地回憶中。而那桃紅花瓣卻總是讓我聯想起一位已故的朋友,而那俏麗的倩影卻早已被我深深地烙印在柔軟的深處。當海棠花再一次如火般燃燒時,沉默的思緒卻被那桃紅色的水袖擾亂。漣漪點點中,隱隱約約的傳來了她和著鼓點,輕輕的哼著秦淮河的聲音。那柔和的容顏隔著一層花瓣的模糊,又一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絨絲般的睫毛顫顫的抖著,彷如海棠花絲,顧盼生輝。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就像是以前的那串最艷麗的海棠,縱然我蹦著跳著,踮著腳尖去采,卻總是有那一段距離。
於是,在家裡閑坐便更加無聊,尤其到了陰雨綿綿,我側躺在席子上,聽著細雨滴落,空靈的滴答聲敲在花瓣上,打落了一戚咐基地花瓣,而內心的洪流也隨著雨滴的清脆落地而困苦。雨落,道是無晴卻有晴。我推開房門,母親坐在窗後斜睨一眼。我不做聲的一口氣奔向山頂,看到那壯麗的朝霞遠在天際。俯瞰下面村落,阡陌交通,田間平整的瓦片中,我看到了一抹尖粉,待仔細看去,那赫然就是一枝筆挺的海棠樹簡純。那著力描繪的淡粉放佛與朝霞融化在一起。海棠花熱烈地盛開著,繁茂的枝丫連著最後一點蔚藍,爾後又與夕陽熱情相擁。情景交溶,紛繁的花瓣如同少女柔情繾倦的裙帶。從峻峭的山上向那邊眺望,夕陽的火光如雨般鑽入我懷,再看那一樹海棠,便倏地揉進皎潔的月光中,淡淡的,只留給我一片不可追溯的念想。按街道數去,海棠正好開在我家院中,哀愁便如一泓清水般凝在腦海中,傍著最後的溫暖與清香,我的眼中流出淚水,但卻感覺好多了。伴著漁火的響動,我昏昏沉沉的睡著了。
海棠依舊作文2
冬去春又來,海棠依仍舊。
周總理生前,最愛的,就是海棠。
那飄渺浪漫的民國,有幸擁有了四位詩畫一般的男子,而周總理就是其中一位。他有驚艷四座的才華,他有深謀遠慮的才略,他有外交論政的才幹,就連當他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時結交頗多的時任校長蔣介石也曾感嘆:「怎麼人才都跑到共產黨去了!」
都說時勢造英雄,倘若同時代中,毛澤東是紅輪西升,那周恩來就是月出東山。在那個政局動盪的時代,在那個雄獅將醒的的時代,在那個大國崛起的時代,倘若毛澤東是為大國發聲掃清障礙的長矛,那周恩來就是為大國發聲響徹雲霄的鳴鍾:從日內瓦會議到萬隆會議,從中蘇友好互助條約到中美上海公報再到中日聯合申明,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一個中國理念,無數外國人都對重新崛起的大國刮目相看,也都知高謹道中國還有這樣一位外交奇才。這么多年來,我國仍奉行當年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這外交成就同樣生生不息的,是海棠依舊。
時去獨應賢者識,色空前有達人觀。當初紅軍將從瑞金轉移,毛澤東病重,不願拖累大部隊,本欲留下,周恩來聽博古同志說了後,與他徹夜長談,第二天,周恩來只是不咸不淡的告訴博古:「他同意一同前進了。」我們不可能再知道兩位大能秉燭夜談的具體內容,也無從得知為何下定決的毛澤東為何重做抉擇,也不可能知道缺少了毛澤東的長征會是怎樣的長征,但周恩來能頂住壓力,出面勸指出「共產主義「們的右傾錯誤的毛澤東,其對賢能的賞識足以讓我們欽佩,更不用說他對黨和軍隊的命運的轉折作出的極大的貢獻。
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集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革命家於一體的能人,偏偏就對這「淺荂深萼照華池」「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海棠花情有獨鍾。毛澤東就偏愛梅花「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或許是那海棠「芳心一點嬌無力」的憐態讓為大國崛起的周恩來感慨頗多吧!他的前半生奉獻給了革命,後半生又獻給了政治,他心甘情願的犧牲,心甘情願的成為「人民的公僕」,他甚至在文革期間,強撐著病痛,苦苦加持混亂局面,就在即將小有成就之時,多年沉痾積病全然不顧他未了的心願,強行帶他去了那個靜養之地,他臨終前批示的「托,托,托」,成了他一生的遺憾。沉浸在悲痛中的北京市人民不顧中央反對,強行湧入天安門獻花圈、共祭奠,即使對毛澤東個人崇拜,人民「左傾」的戰火也不曾蔓延到他身上,沒有人願意也不忍心傷害那位為國家嘔心瀝血的老人,無論何時,他都是人們心中的曉風霽華,心中不倒的燈塔,一直如此,乃至後世。可他終究沒能看見那花開依舊的海棠,或許他會在另一個地方,心懷閑情幾許,又懷憂慮三分,看大國再起,看海棠依舊。
海棠依舊作文3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當在語文課上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試圖想像著大詩人蘇軾的那種希望脫離於世俗的夢想,現在想來,好象自己也有了類似一般的想法。 有時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來時匆匆,去時同樣匆匆,可它總把一部分東西遺留在記憶中,使你對於往事是那樣歷歷在目,它總會鉤住你最傷心的地方,久久的折磨……
前些日子,我和小夥伴突然談起了關於運氣的事,她突然說起;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這讓我忽然想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賀年卡。沒和小夥伴說再見,我就十萬火急沖進家裡,開始找我的賀年卡。
抽屜里,沒有;書櫃里,沒有;箱子里,沒有。我幾乎把房間翻個遍也沒找到它。我失望極了,一個人坐在床上,想起了那段難忘的往事……
那是兩年前的冬天。
我不幸患了闌尾炎。早上,我一個人在路上走著,沒一步都很穩,因為我真的好怕我的獨子會疼個不停。
就在我慢慢走的時候,一個人從我身邊停下,是他,我的小學同學。
「你好,今天怎麼沒騎車子。「
「你好,我是……「
「怎麼了?」
「我…得了…闌尾炎。」我吞吞吐吐地說。要知道我是怕他看不起我,我這人就是這樣,太要強。
「原來是這樣,現在好了嗎?」
「還好了。」
「來,上來吧,我帶你去學校!」
「不用了,我自己可以的,還是要謝謝你!」
「客氣什麼,再說你不給我幫你的機會,怎麼能說謝謝呢?」
我推辭不了,只好答應了。一路上,我們好尷尬。每次都是他先提出話題,我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答應著。
到了,我跳下了車子。
「謝謝你啊!」
「不用,我走了,再見!」
「好,再見!」
就這樣我一天都很快樂,因為我感覺到朋友真的是很好,在你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挺身而出。
下午放學了,我背著書包回家。在校門口我又遇見了他。
「你好,這個送給你,祝你新年快樂!」
「謝謝,可是我真的不能要的!」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看的起就收下!」
我又一次無奈接受了他的請求。最後我目送他的.離去。可是誰又知道那竟是我見他的最後一面……
後來我聽同學說他媽媽把他到了澳大利亞去讀書了,也許那張賀年卡是他離別是送給我的禮物……
想起這些,我的眼角濕潤了。自己的好朋友送給的珍貴禮物竟然找不到了,一下我突然感到自己是那麼的粗心,那麼的無情。
可就在我傷心難過的時候,我看見了它,它正躲在床頭櫃的後面,我小心翼翼將他拿起,上面還依然有那句話: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達拼。」
海棠依舊作文4
人生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認為真理在握;決定人的價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題記
無邊的暮靄勾勒不出陽光燦爛的鮮艷,倦歸的鳥兒展翼翔飛。安詳的花兒隱去了芬芳的笑靨時,只留下遍地的殘紅。
花圃里疊著層層凋零的花瓣。煙雨迷茫,花兒舞動了一春的身軀已停止,疲倦的微笑擱淺在花瓣的嘴角。縷縷雨絲輕輕掠過花兒,留下淺淺的吻痕。每一片花瓣里都棲息著一個恬淡的靈魂,包括著默默珍藏的感動和憂傷。每一滴淌過花瓣的雨珠,都似花兒為惜春凝成的眼淚,盈盈閃動。
命中註定的青春,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與樂觀。太陽,總是升了又落,落了又升;四季,總是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勾勒出英格蘭碼頭白鴿流線的純真年代裡懵懂的你我在追求,在奮斗,無論深深淺淺,歪歪斜斜,都有年少追求的痕跡,奮斗的烙印。
流水它帶走陽光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當一棵花樹正竭盡全力地開放著最後的花朵時,同時那些曾經美麗的花,也抵不住蕭風的呼喊而「零落成泥碾作塵」。此刻,冥冥中似乎覺得那無名的花樹正傳遞著一些關於生命的訊息,這總是令人迷惘的。
它曾經的熱烈奔放,曾經的生趣盎然,在這花期已盡的時刻只能化作生命的碎片。然而,縱使如此,真正的精髓也只有在你經歷了喧嘩和寂寞之後,才悠悠顯示出來。當然,這種喧嘩是需要用你的勤奮、韌性和執著來完善和度過的,而這種寂寞更需要你的耐心和積極充實。
在我們生命中那些美好的贊譽,執著的求索,以及無數次噙淚的跌倒與爬起 ,都應如繁花般成為個人崇高理想,而不是傷痛地憐惜成功的代價。因為花兒飄落的聲音是美麗的、快樂的,他們為生命的延續留下了更重要的精髓,更多的小生命。
花開固然美麗,花落更具意義。我們不會為努力之後與結局之間的必然喝嘆停滯,因為我們明白花開花落的人間自有生命的延續。
沒有大海的豪邁,可以有小溪的優雅;沒有天空的遼闊,可以有白雲的飄逸。獻出凡者的全部,則會平凡而卻不平凡,望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世間事物的愈久愈醇,愈陳愈香都要我們明白切莫輕易的褻瀆生命,沒有生命,理想會虛無縹緲,一切將不復存在,惟有尊重生命,才得以嘗之生命中恆久香醇的滋味
海棠依舊作文5
母親一生喜愛海棠。
母親喜愛花,尤為海棠。後院的那棵海棠花樹,就是她親手種的。母親不許我們任何人去給它澆水,非得自己去澆,我們便也乖乖地點點頭。母親每次給樹澆完水,都會特別滿足地抬頭看看這個高她兩倍的「大寶貝」,「喝飽水,長高高!」母親臉上的那種神情就像她是在看自己親生兒女一樣。冬天下雪,母親每天都要到後院去將樹周圍的雪掃開,一邊掃一邊嘀咕著,「可別凍壞了!」
天氣好的下午,要是沒事,母親便喜歡到離家不遠的公園里轉轉,每次都朝我們喊:「你們去嗎?公園里花開了,可漂亮哩。」但是還沒等我們回應,她就已經哼著小曲兒自個兒出門去了,母親知道家裡就她喜歡沒事到公園里轉悠。那個時候,公園里常有推著小車賣小吃的人,像燒餅之類的都是小孩的最愛。母親知道我的期盼,所以常會給我帶點回來,一進門就喊:「快來,媽媽給你帶燒餅了,快趁熱吃!」屋裡的地板便立刻響起了孩童光著腳丫子「咚咚咚」的跑步聲。「媽媽,我要去後院的樹下坐著吃!」「好好好!」也許我和母親一樣,沒事的時候喜歡去後院賞賞花,坐在它的腳下,總有一種特別溫暖的感覺。
四五月份的時候,海棠花開得正旺。粉白色的花瓣填滿了枝丫,遠看宛如一朵粉紅色的雲,在這個溫暖的季節成了家裡一絲動人的點綴。那潔白無瑕、薄如輕紗的花瓣將鵝黃色的花蕊裹在中間,乍一看,多麼嬌柔可人,恰似一個純潔無暇的少女,讓人動心。母親常會摘下她認為最美的幾朵,別在我的頭發上。
七八月份,海棠結果了,母親將長梯靠在樹幹上,爬上梯子去摘海棠果。「沒事嚼一嚼,可以降火」。母親還會把一些摘來的海棠果鋪在後院的地上曬,曬成干之後,母親沒事便揀幾片放入水杯中,再加點糖。那個時候,這便是我最常喝的飲料。
夏日的夜晚,母親喜歡搬個小椅子到後院乘涼,搖著扇子,放空地望著夜空,時不時又看看樹。我也搬來凳子坐到母親旁邊,小腦袋依偎在她的肩上。這個時候,母親總對我說:「媽媽希望你可以像這海棠一樣,永遠做個善良,溫和,快樂的人。」「嗯,我一定做到!」兩個人,一大一小,在夏日的夜晚,在海棠樹下,伴著紡織娘的鳴叫,靜靜地望著天空,一個在回憶著往事,一個在暢想著未來。
現在每次回家,母親都還是喜歡坐在後院的海棠樹下,搖著扇子,放空地望著天空。只是,當年的凳子變成了搖椅,我也再吃不到這海棠樹的果。而海棠,依舊是那時的海棠。
海棠依舊作文6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日子不疾不徐的流,有雨疏瘋狂,也有風霽月。時間漸遠,便恰似重簾一卷,年少不再。
不知從何時起,那些不染塵滓,澄凈如水,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般的少時心情籠上了一層淡淡的水霧。迷濛的憂愁時時敲擊著心房,或許在某個午後的清晨,將與之邂逅。
少女情懷總是詩,詩中有樂也有愁。李清照寫這首詩的時候,那個興盡晚回舟的少女第一次感覺到了淡淡的愁緒,於她而言,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她的心似乎被輕輕纏繞著,剪不斷,理還亂。
三月春光海棠開,是時年少憂心起。
一株海棠,在那片還未過於濃烈的綠中,一枝獨秀,李清照就在此時,被它吸引了目光。臨水照花,賞花自賞,這海棠,牽動了她的思緒。
入夜,雨落,風蕭雨疏淋漓。她對門外的海棠憂心不已,雖惜花情切,卻終是回天乏力,一點心思纏繞著,人在輾轉反側中,只得一席孤枕,半壺清酒,來打發這攜著愁緒的漫漫長夜。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雨後天明,晨光熹微。她由夢初醒,便慌忙起身,想要看看那株海棠如何,卻又有著絲絲的恐懼,若海棠凋了怎麼辦?她知道,海棠是經不了昨夜那樣的風雨的,於是,她在自己與那株海棠間豎起一間屏障——卷簾人。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她心懷忐忑,以為自己會得到一聲嘆息,沒想到,卻是卷簾人淡淡的,若無其事的一句海棠依舊。在卷簾人眼中,那一樹海棠依舊紅綠相間,沒有什麼不同,但在她眼中,終歸是不一樣的。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她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懼於面對,她是個活在詩意里的女子,眼光自是不同,綠肥紅瘦,應是綠肥紅瘦。
一場花開,美好了多少憧憬;一次花開花落,憂傷了幾許情懷。花開花落之間,心緒起起伏伏,她淺淺的心事漸漸發酵,然卷簾人不懂,春風春雨亦不懂,也難怪她帶著幾分責問與失落,言道:「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只此一語,心事繽紛繁華,只待懂得的人來猜。王國維曾說過:「有詩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詩人之境界,惟詩人能感之而寫之。」她一語「綠肥紅瘦」自是詩人之境界,常人尚不可感,侍女又如何能懂呢?所以,我理解她的失落,亦明白卷簾人的無心。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是否海棠依舊?
應是綠肥紅瘦。
⑵ 短篇小說||海棠花開時
1989年的一個下午,奶奶坐在搖椅上,手裡有一搭沒一搭的搖著蒲扇。我剛和小夥伴揮手告別,滿頭大汗跑進院中,奶奶拿著蒲扇指了我一下,「晚棠,慢點跑,來奶奶這里,給你涼好了糖水。」我看向奶奶,她的旁邊,放了一個小板凳,凳子上有個杯子。我趕緊跑過去,捧起杯子大口大口的喝水,「奶奶,真甜。」我向奶奶笑了一下,奶奶抬起手摸了摸我的頭,幫我整理了被風吹亂的劉海兒。就在這時,一個紙片從搖椅上滑落。我小心翼翼的拾起,是張照片,照片上一個穿著軍裝英俊挺拔的男子和一個著旗袍端莊典雅的女子,站在一棵開滿花的樹下,「奶奶,這是誰呀?他們可真好看。」雖是黑白照片,但我能想像出照片上的顏色,軍裝是墨綠的,旗袍是天藍的,樹上的花是粉的。奶奶顫抖著手,指向了著軍裝的男子,「晚棠,這是你的爺爺。」我搖了搖頭,「奶奶騙人,那個才是爺爺。」我手指著掛在廳堂里的黑白照片,從小父親就告訴我,這是爺爺。奶奶笑了,「囡囡啊,這是年輕時的爺爺。」我撐著頭,眨著眼,聽奶奶講她和爺爺的故事。
我的爺爺,叫陸德聖。
陸德聖14歲就隨部隊打仗,經歷的戰爭不下數十場,他還沒從抗日戰爭勝利的喜悅中走出來,就又迎來了解放戰爭。參加紅軍是陸德聖做的最不後悔的一件事。陸德聖是陝北延川人,14歲時遇上了紅軍,不知為何,總有一個聲音讓他去報名參軍,他積極參加部隊的一切訓練,槍法奇准,無論什麼戰役,他都沖在最前面,班長和排長都對他刮目相看。大部隊沒在延川停留多久,就去了延安。抗日戰爭時期,延安位置偏僻,處於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正適合打游擊戰,且南面潼關易守難攻,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日軍進入陝西來騷擾,頂多就是一些特務小分隊,所以警衛連的任務尤為重要,要保護各位首長的安全。陸德聖因為屢立戰功,被調到了警衛連。警衛連可不輕松,有時還會被派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務。畢竟是真刀真槍的打打殺殺,哪兒能不流血?陸德聖基本上不怎麼去醫務室,就算流血了,擺擺手,「我沒事,過兩天就好了,哪兒那麼金貴,把綳帶葯品留給有需要的人不是更好嗎?」然後又筆直的站到隊伍中進行訓練。
一天,陸德聖正在睡覺,突然門被推開了,陸德聖驚醒,以為是鬼子來了,跳起來就要跟進來的人「拼了」,那人拍了拍陸德聖的頭,「德聖,是我,那邊辦了一個識字班,沒上過學的都可以去學,你去不?」陸德聖迷迷糊糊的看清眼前的人,是警衛連的小吳,陸德聖就這樣被小吳拽去了識字班。說是識字班,就是幾個小板凳和一個大黑板,他倆來的巧,正趕上老師的自我介紹,「同志們好,我是醫務連的王玉英。」王玉英三個字像是落在了陸德聖心上。陸德聖臉不由得紅了。「德聖,你咋啦?是不是生病啦?臉咋這么紅呢?」旁邊的小吳大聲說。陸德聖拍了拍小吳,讓他閉嘴。王玉英聞聲也走到了陸德聖身邊,「同志,等會兒下課後你先留一下,我幫您量個體溫。」然後又走回到黑板旁,「同志們,今天我們學一首小詩。」然後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了一串字。「同志們跟我念,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去二三里……」念詩的聲音響徹黃土高原。下課後,王玉英從隨身攜帶的急救箱里找溫度計,抬頭一看,本來坐在最後一排那個好像是發燒的同志不見了。一下課 陸德聖就拉著小吳跑了,跑回了他們住的窯洞,「你跑啥了?那位女同志不是要給你檢查嘛?」陸德聖說,「我啥病也沒有,檢查啥了?」小吳說不上來話,轉身躺到炕上睡覺了。
識字班是每天中午開,陸德聖和小吳每天吃完飯就直奔識字班,上了一個月,也多多少少認識了些字。一天,陸德聖被叫去執行任務,就沒去識字班,下課後,王玉英叫住小吳,問陸德聖今天怎麼沒來。小吳撓撓頭,「他可能有事兒吧,我也不知道,早上就沒見到他了。」一連幾天,王玉英都沒見到陸德聖。王玉英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自從那天第一次見到陸德聖,就忘不掉了,他的眉眼就像是刻在了王玉英的腦海中。
直到三天後,擔架抬進來了一個人,看不清臉,褲腿上有血往出滲。「同志,麻煩你一定要救救他。」一個小戰士扒著王玉英的胳膊,差點給王玉英跪下,王玉英看了一眼傷者,剪開他的褲腿,幫他沖洗了傷口,並給他打了一針止痛針,他傷的很重,她能做的就是這么多了,剩下的要交給醫生。好在,傷的雖然很重,但是沒有危及到性命。醫生處理完傷口,包紮好,就出去了。王玉英打了一盆水,想給傷者擦擦臉,灰一點一點的從他的臉上褪去,映入王玉英眼簾的是一個熟悉的面孔,陸德聖。王玉英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一盆水險些打翻。「玉英,怎麼了?」旁邊的女護士看到,幫王玉英扶了一下水盆。王玉英回過神來,「沒事兒,沒事兒,就是晃了一下神。」王玉英一直在盡心盡力的照顧著陸德聖,直到他的傷痊癒。但是左腿留下了病根,走路總是有點別扭。陸德聖堅持要回到警衛連,說他的傷不礙事,不妨礙打鬼子,說他可以跑的比兔子快。連長也不想失去一個槍法準的好苗子,就把他留了下來。
陸德聖又重新回到了警衛連,和以前一樣,中午他快速吃完飯就去識字班,說是想多識幾個字,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他的眼睛哪裡是在看字,明明是一直盯著王玉英看。就這么一來二去,在戰友同志們的攛掇下,二人在一起了。那時候的愛情沒有那麼多風花雪月,你喜歡我我喜歡你就夠了。他們二人在確定關系以後,感情迅速升溫,他們會在紅棗樹下聊天,聊過去,聊現在,聊以後。陸德聖知道了王玉英是江蘇蘇州人,原本是紡織廠的女工,後來成為了護士,跟著紅軍一路北上來到延安,陸德聖還知道了王玉英喜歡春天,她說蘇州春天海棠花開滿樹,滿街都飄著海棠花的香氣。
時間過得很快,1945年8月,日本投降。所有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陸德聖知道消息後,激動的跑去找王玉英,還是在那棵紅棗樹下,陸德聖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半晌,從嘴裡憋出幾個字,「玉英,贏了,我們贏了,終於贏了啊!」二人在樹下相擁而泣。
太平日子沒過多久,就開始了解放戰爭,延安成了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1947年,蔣介石嚴厲要求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佔領」。國民黨軍隊用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總兵力共34個旅25萬人,企圖佔領延安,摧毀中共中央,當時陝北的解放軍在數量上和裝備上與國民黨相比都處於絕對劣勢,延安的情況十分嚴峻。在經歷了七天七夜的延安保衛戰後 首長們撤出了延安。從延安保衛戰開始,王玉英就沒見過陸德聖了,她只知道陸德聖一定是在戰場上,她心裡著急,但也沒有辦法,只能求求老天,保佑陸德聖能活著。七天後,她聽從命令跟著首長們一起撤退了。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王玉英才再次見到陸德聖,她只記得他黑了,瘦了。但好在,他還活著。1949年3月,各個首長前往北平,警衛連也跟著首長們一起,同時還派了幾個醫務兵跟隨,這其中就有王玉英。
3月下旬的北平,生機勃勃,春光明媚,百花齊放。熙熙攘攘的人群,來來往往的汽車,陸德聖張大了嘴,原來這就是北平。一天中午,王玉英換上了借來墨綠色旗袍,把陸德聖拉了出去,「德聖,那兒有海棠花!」海棠花,陸德聖第一次見,粉粉的花朵壓滿枝頭。王玉英和陸德聖站在海棠樹下,咔嚓一聲,照片定格了畫面。
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後,陸德聖決定和王玉英結婚。由於陸德聖履歷戰功,王玉英也一直盡職盡責,黨組織很快就批准了。結婚當天,還專門騰了一間屋子給二人做婚房。那天,陸德聖和王玉英穿著灰色的軍裝,胸前戴著兩朵大紅花,被一群人簇擁著向前走。走到半路,一位首長路過,得知陸德聖和王玉英喜結連理,首長喜笑顏開,「把我的馬牽來,這大喜的日子,讓新娘子坐我的馬。」王玉英跨上大馬,陸德聖牽著馬,大搖大擺的朝「婚房」走去。晚上,王玉英拿出那張二人在海棠樹下的照片,在照片的背面寫上「桑榆晚景,海棠花開」八個字,然後告訴陸德聖:「我們要一直一直走下去,到暮年白發蒼蒼時,也要一起看海棠花。」
1950年初,陸德聖在保護首長的過程中,腿部中彈,因殘疾退伍。雖然留在北京會有很好的待遇,但是陸德聖毅然決定帶著妻子王玉英回鄉。他說:「既然不能為國家效力,那也不用再給國家添麻煩了,我還年輕,回家種地能養活自己。」陸德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延川縣武家塬。幾間土屋,屋前一片空地雜草叢生。他摸了摸王玉英的手,「玉英,你跟著我受苦了。」王玉英搖了搖頭。陸德聖很擅長農活,回來不過幾天,雜草就被鋤光了,陸德聖把幾棵小苗種在了屋前,陸德聖指了指那幾棵苗:「這是紅棗樹,結果時紅紅一片,可喜慶了。這里太幹了,種不了海棠樹。」陸德聖沒讓王玉英干過什麼活,總是讓她歇著歇著,只有做飯陸德聖不會,一碗飯端上桌,陸德聖還總要說「辛苦了,玉英。」陸德聖和王玉英育有三子,他們努力的經營著這個小家,自給自足,日子雖清貧些,但卻幸福。王玉英每天目送丈夫扛著鋤頭去鋤地,然後給棗樹澆澆水,看著日頭,算著時間做好飯菜,等丈夫回來吃。一年四季都是雜糧小菜,也不覺得膩。
1977年,陸德聖躺在床上,村裡的醫生看過之後,對王玉英搖了搖頭,「怕是不好了,准備後事吧。」王玉英坐在地上哭的像個孩子。耳邊突然傳來熟悉的呼喚,「玉英啊,玉英。」王玉英湊上前去,陸德聖抬手幫王玉英理了理鬢邊的碎發,指了指院中的棗樹,「快結果了吧。今年太陽好,果子甜,到時候給光明拿些。」陸光明是他們的大兒子,也是最有出息的一個,在延安機械廠工作,成了家,有一個女兒。王玉英推了推二兒子,「快去村長那兒給你哥廠里打電話,讓他往回走。」看著二兒子跑遠,王玉英又在陸德聖身邊守著,陸德聖輕拍了小兒子的背,「大有點口渴,給大倒碗水。」小兒子也跑開了。陸德聖躺在床上,好像在說著什麼,王玉英把耳朵湊到陸德聖嘴邊,終於聽清了,他在說:「桑榆晚景,海棠花開。玉英啊,此生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再陪你去看一次海棠花。」說完,一滴淚從陸德聖眼角溢出,他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睜開。屋內爆發出一陣哭聲。小兒子端碗的手一抖,水撒出來大半。陸光明接到消息,急急忙忙往家趕,也是沒趕上見父親最後一面。
陸德聖下葬後,陸光明也要回廠里了,王玉英裝了一袋紅棗,「你大臨走時候囑咐的,說今年棗甜,給你裝點兒。」遞給陸光明時,一滴眼淚滴在了陸光明手上,光明抱了抱自己的母親,「光明,要是這次生的還是個女娃娃,能不能叫她晚棠。」光明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王玉英寫下「晚棠」兩個字,塞在了紅棗袋子里。
我的名字是奶奶起的,奶奶把照片翻到背面,娟秀的字寫著「桑榆晚景,海棠花開。」
軍裝是灰的,旗袍是墨綠的。我猜對了的,只有粉色的海棠花。
⑶ 海棠血淚的意思,還有寓意和出處
1、「海棠血淚」的意思:
海棠血淚」是指外蒙獨立。上世紀中國有抱負的政治家,不論是「 左、中、右」,都對外蒙的獨立而報憾終生。
2、「海棠血淚」的寓意:
民國時期的中國地圖形似一片海棠,因此也稱作是秋海棠地圖,面積為1154萬平方公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中國外蒙地區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宣布獨立,隨後又回歸中國的統治,中央也在此地留有駐軍和辦事人員。
1921年,蘇俄紅軍以清剿白俄匪軍為由,侵入中國外蒙,擊敗中國駐軍,扶持外蒙獨立,但未獲中國和國際承認。二戰後期,斯大林以出兵中國東北雞腿日軍為條件,與羅斯福和丘吉爾私下商量,在中國不知情和未答應的情況下,擅自同意中國的外蒙獨立。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式同意外蒙獨立。1946年1月5日,民國正式承認外蒙獨立,中國的版圖一下子少了156.65萬平方公里。
3、「海棠血淚」的出處:
費玉清演唱的歌曲《夢駝鈴》中,有這么一句歌詞:風沙揮不去印在歷史的血痕;風沙揮不去蒼白海棠血淚。
(3)海棠和紅軍擴展閱讀
秋海棠地圖主要是包括外蒙古在內,連江東六十四屯、唐努烏梁海、江心坡全都算在內的中華民國地圖。是晚清1896年至民國1946年的法定疆域。
1945年台灣光復,1946年外蒙古公投決定獨立,自此中國疆域從秋海棠變成「雄雞」。直到2002年,台灣地區當局正式放棄使用「秋葉棠地圖」,改為台澎金馬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