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偽裝
① 哪些植物用偽裝的形式來保護自己
你好!
有句俗話叫「披著羊皮的狼」,可見看來像羊的不一定都是羊。植物界也是這樣,有些聰明的植物為了保護自己,想了個辦法———「擬態」,也就是偽裝。把自己偽裝得普通些,可以躲過動物的眼睛;使自己長得恐怖些,可以嚇回去要傷害自己的生物;把自己扮得像昆蟲,還能吸引昆蟲過來傳粉呢。
在非洲南部及西南部乾旱而多礫石的荒漠上,生長著一類極為奇特的擬態植物———生石花。它的植物體矮小,兩片肉質葉呈圓形,在沒開花時,簡直就像一塊塊、一堆堆半埋在土裡的碎石塊或卵石。這些「小石塊」呈灰綠色、灰棕色或棕黃色,有的上面鑲嵌著一些深色的花紋,如同美麗的雨花石,有的則周身布滿了深色斑點,就像花崗岩碎塊。這些小石塊不知騙過了多少旅行者的眼睛,又不知有多少食草動物對它視而不見。 令人驚奇的是,每年的冬春季,都會有絢麗的花朵從「石縫」中開放。盛花時,一片片的生石花覆蓋了荒漠,特別好看。然而當乾旱的夏季來臨時,荒漠上又是「碎石」的世界了。
有些植物,為了避開取食者,採取更主動的偽裝方式。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生長著一種叫大魔芋的南天星科植物,它的葉柄很長,立於草叢之中,樣子很像一條毒蛇在仰起脖子進攻的架勢,足以威嚇動物不敢靠近。另有一種被稱為死蕁麻的植物,莖、葉等在形態上與蜇人的蕁麻極為相似,雖然本身並不具有能釋放毒液的蜇毛,但同樣會使取食者望而生畏。
蘭科植物被認為是被子植物中高度適應昆蟲傳粉的類群,在全世界已知的大約兩萬種蘭科植物中,最著名的,利用「偽裝術」騙取昆蟲為它「做媒」的是眉蘭屬植物。在地中海沿岸草叢中,角蜂眉蘭開了,小巧而艷麗,圓滾滾、毛茸茸的花的唇瓣,上面分布著棕色的花紋,酷似雌性角蜂的身軀。雄性角蜂被吸引到花朵上,並且在頭上沾上了花粉塊,當這只求偶心切的雄蜂又被另一朵眉蘭花欺騙而故伎重演時,正好把花粉塊送到了新「配偶」的枝頭上。 當然,眉蘭吸引昆蟲成功,眉蘭所分泌的化學物質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偽裝」是植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得「聰明」起來,形成的一項本領,這對於它們的生存與繁殖有重大意義。若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② 為什麼稱蘭花為鐵公雞
蘭花的智慧
①從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從潮濕的海灘到乾燥的高山草甸,到處都能發現蘭花的影蹤。蘭花的種子十分細小,很多比人的頭發絲還細。種子的外種皮內部具有許多充滿空氣的腔室,進一步減輕了重量。憑借輕巧的身材,種子一出果莢就可以隨風飄盪到離母株很遠的地方。種子的外圍包被了一層緻密的細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滲透入。這樣,種子還可以藉助水流、動物皮毛「走」到更遠的地方。
②蘭花為了生存,使出渾身解數,真可謂「詭計多端」。
③蘭花種子雖然練就了上乘輕功,卻沒有獲得足夠的內功。它們太細小,以至於沒有空間來容納胚乳或子葉這類儲藏營養的結構。於是它們跟真菌拉上了關系,在種子萌發時依靠消化真菌的菌絲為自身生長提供營養。蘭花大多生長在岩壁、樹干以及貧瘠的土壤上,這樣便可以減少與其他植物的競爭,為自身發展爭得更大的空間。
④絕大多數蘭花是典型的蟲媒花,它們的花粉被打包成塊狀,不給傳粉者取食的機會。花粉塊同粘盤、花粉塊柄一起組成了蘭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結構,這個結構會整個的粘在傳粉者身上,通過它們傳遞到下一朵花的柱頭,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產生的浪費。
⑤蘭花家族裡有三分之一的成員是不折不扣的「鐵公雞」,有些蘭花將自己裝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樣,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鑽進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為蘭花無償傳粉了。有的蘭花還會發出長距離傳播的香甜氣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會主動上門來充當「信使」;有的蘭花將自己偽裝成雌性昆蟲,當雄性昆蟲試圖與這些「雌蟲」交配時,傳粉工作就開始了。高超的「騙術」,使蘭花在享受傳粉服務的同時卻不給傳粉者任何好處。
⑥還有些蘭花,沒有昆蟲傳粉照樣可以開花結果繁育後代。如大根槽舌蘭,它的花粉塊柄會向內彎曲360°,並最終將頂端的花粉精確地送入柱頭腔中完成受精。緣毛鳥足蘭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發育成種子。這些蘭花就可以缺少傳粉者的條件下順利繁殖,並且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蟲的「費用」節省下來,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種子生產中去,可謂一舉兩得。
⑦可以列舉更多的例子來證明蘭花的智慧。與此同時,人們是否也應從蘭花能夠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長久生存中得到些許啟迪呢?
③ 蘭花螳螂被稱為冷艷殺手,為什麼這么說蘭花螳螂來自哪裡
蘭花螳螂又被稱之為冷艷殺手,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蘭花螳螂從出生開始就有一定的掠食本能,喜歡晝行夜伏,只要遇到鬍子的昆蟲,就會捕食。蘭花螳螂主要來自於熱帶雨林,最多的來自於馬來西亞,因為外形像蘭花而聞名。蘭花螳螂將自己的身體轉變為充滿美感且極具誘惑性的偽裝,完美模擬蘭花的形態來進行獵食,其銳利的視覺和快速出擊的速度成為了自然界最致命的伏擊獵手,凡是被它盯上的昆蟲,幾乎都無生還的可能。
④ 植物都是怎麼偽裝的
植物為了生存,招數可謂無奇不有。有些植物不但會偽裝自己,而且偽裝技術還十分高明。它們以各種不同形態的偽裝來蒙騙過關,逃避敵害,以保護自己,好在自然界中爭得一席之地。
有的植物把自己偽裝得很普通,可以躲過動物的眼睛;有的使自己長得恐怖些,可以嚇唬要傷害自己的動物;有的把自己扮得像昆蟲,吸引昆蟲來傳粉。
在非洲南部及西南部乾旱而多礫石的荒漠上,生長著一類極為奇特的植物,即生石花。這種植物體矮小,兩片肉質葉呈圓形,在沒開花時,簡直就像一塊塊、一堆堆半埋在土裡的碎石塊。
這些「小石塊」呈灰綠色、灰棕色或棕黃色,有的上面鑲嵌著一些深色的花紋,就像美麗的雨花石,有的則周身布滿了深色斑點,就像花崗岩碎塊。
這些小石塊不知騙過了多少旅行者的眼睛,又不知有多少食草動物對它視而不見。
有些植物為了避開取食者,採取更主動的偽裝方式。
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生長著一種叫大魔芋的植物,它的葉柄很長,立於草叢之中,樣子很像一條毒蛇在仰起脖子要進攻的架勢,來嚇唬動物不敢靠近。還有一種類似的草叫眼睛草,生長在我國喜馬拉雅山地區,它的樣子活像一條昂首吐舌的眼鏡蛇。
還有一種叫死蕁麻的植物,莖、葉等在形態上與蜇人的蕁麻極為相似,雖然本身並不具有能釋放毒液的蜇毛,但同樣會使取食者不敢靠近。
在地中海沿岸草叢中,角蜂眉蘭開了,花的唇瓣上面分布著棕色的花紋,酷似雌性角蜂的身軀。雄性角蜂被吸引到花朵上,並在頭上沾上了花粉,當這只求偶心切的雄蜂又被另一朵眉蘭花欺騙而故伎重演時,正好把花粉塊送到了新的枝頭上。當然,眉蘭吸引昆蟲成功,所分泌的化學物質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金蝶蘭既沒有芳香的氣味,也沒有甜甜的蜜汁,所以,昆蟲們不願意和它接觸,但它自有辦法:金蝶蘭生長在螫蜂的領地里。螫蜂絕不允許別的昆蟲「侵入」自己的領地,一旦發現便會發起攻擊。
金蝶蘭不但長在螫蜂的領地內,而且它的顏色和花也很像昆蟲,隨著微風「翩翩起舞」時,特別像一群蜜蜂在飛舞,螫蜂見了便會飛上去「攻擊」,從而替金蝶蘭傳遞了花粉。
小知識大視野
眼鏡蛇草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山地沼澤中,它的瓶狀捕蟲葉生長在根狀莖上,每一棵眼鏡蛇草都有幾個至十多個瓶狀葉,看上去好像一群挺起上身,高低錯落的眼鏡蛇,兇猛的外表令許多動物望而卻步。
⑤ 蘭花螳螂的身體不僅顏色與蘭花一致形態也與蘭花很相似這種現象叫什麼生物
這種現象叫「擬態」生物。
蘭花螳螂屬於昆蟲綱、螳螂目、花螳科、花螳屬,體長3-6厘米。長得專像朵粉紅淡雅的蘭屬花。類似一朵蘭花的花,其四條行走的腿像花瓣。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將自己整個身體轉變為既充滿美感,又極具欺騙性的偽裝。它們完美模擬了蘭花的形態,既有利於躲避天敵,也為捕食其他昆蟲創造了優異的條件。這種偽裝方式稱為「擬態」。
蘭花螳螂
⑥ 一些蘭花為什麼會把自己偽裝成炫目的昆蟲
把自己偽裝成炫目的蝴蝶,蝴蝶文心蘭彷彿在告訴那些過路的蟲子們:伙計,看我是多美的一隻蝴蝶啊,我可是你的好朋友,快來和我一起玩耍吧!結果,不論來的是昆蟲還是捕食者或者寄生蟲,統統沒關系,傳粉的目的都達到了。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