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派好嗎
Ⅰ 荷花淀派,茶子花派,山葯蛋派,名詞解釋
1、荷花澱派,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滿樂觀精神,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
2、茶子花派 當代小說流派。初步形成於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湖南。它的代表作家是周立波。風格是細膩、明麗、含蓄、質朴,生活氣息和抒情氣氛濃郁,盡有鮮明的地域民俗色彩和富於詩意的美感。
3、山葯蛋派是中國當代小說流派之一,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的文學流派。
(1)荷花澱派好嗎擴展閱讀:
山葯蛋派的形成過程:
趙樹理的出現,為太行根據地的一些土生土長的愛好文藝的青年知識分子,具體指出了創作的道路。不少人就地取材,運用自己打小操縱的家鄉語言寫出過不少富有泥土氣息的大眾化的作品。
但這時尚未形成一個流派。一九四五年,馬烽、西戎寫出了《呂梁英雄傳》,這兩位生活與戰斗在呂梁邊區的青年作家,在毛澤東同志的《講話》精神指引下,通過他們深入農民生活的親身體驗,走上了和趙樹理一致的創作道路,這時也還未被人看作一個派。
這一派的形成,是在建國後,特別是五十年代末,他們又陸續由北京等地回到了山西,以《火花》(山西省文聯機關刊物)為陣地,趙樹理發表了《鍛煉鍛煉》,
馬烽寫出了《飼養員趙大叔》《自古道》《韓梅梅》《三年早知道》,西戎寫出了《宋老大進城》《賴大嫂》,束為寫出了《老長工》《好人田木瓜》,孫謙發表了《傷疤的故事》,胡正寫出了《兩個巧媳婦》《三月古廟會》等短篇小說,都取材於農村,充滿山西的鄉音土調,被文藝界目為「火花派」或「山西派」,又諧謔呼之曰「山葯蛋派」,正式形成一個獨立的流派。
Ⅱ 荷花澱派 和山葯蛋派 是啥意思呀詳細一點地解釋
荷花澱派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孫犁,河北安平縣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說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詩的藝術腕力,最能代表這種風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澱》。
《荷花澱》寫於1945年。發表後,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並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澱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劃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山葯蛋派 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的文學流派。
主要作家還有馬烽、西戎、束為、孫謙、胡正等,他們
都是山西農村土生土長的作家,有比較深厚的農村生活
基礎。50年代中期以後,他們有意識地以趙樹理為中心,
培養、形成風格相近的流派。代表作有《三里灣》、《登記》、
《鍛煉鍛煉》、《飼養員趙大叔》、《三年早知道》、《賴大嫂》、
《宋老大進城》等。他們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忠
實於農村充滿尖銳復雜矛盾的現實生活,忠實於自己的
真情實感,注意寫出人物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他們筆下的
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脫離生活實際的拔高、理想化,而是
樸素、厚實、真實可信的。成功塑造了許多落後人物或「中
間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飽、趙滿囤、賴大嫂等血肉豐滿
的形象。山葯蛋派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文
學的傳統,以敘述故事為主,人物情景的描寫融化在故事
敘述之中,結構順當,層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過語言
和行動來展示,善於選擇和運用內涵豐富的細節描寫,語
言樸素、凝煉,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
方色彩。在粉碎「四人幫」之前,山葯蛋派多次受到左傾思
潮的沖擊,未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粉碎「四人幫」之後,山
西又有一批青年作家自覺地為保持和發展這一流派而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