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唱蘭花花的是誰
❶ 奚秀蘭的《蘭花花》 歌詞
中文名:《蘭花花》
音樂類型:民歌
歌手: 奚秀蘭
作詞:楊東紅
歌詞:
青線版線權的那個藍線線藍個熒熒的彩
生下一個藍花花實實的愛死人
五穀里的那個田苗子唯有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兒喲唯有那個藍花花好
三班子那個吹來兩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
你要死來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了
後晌我藍花花走手提上那個羊肉
懷里揣上糕冒著那性命往哥哥家裡跑
我見到我的情哥哥喲說不完的那話呀
咱們倆死活喲站在一搭
簡介:《蘭花花》是中國陝北地區著名的漢族民歌,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蘭花花。該曲由著名音樂家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這首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漢族民歌,其唱詞在流傳中多有變異,經歌唱家郭蘭英、朱逢博、李波、劉燕萍、阿寶等人演唱的通常是八段詞是較流行的。
❷ 蘭花花確有其人么
確有
蘭花花
原型,而且前幾年還健在,如今是否健在就不得而知了。當時有記者要求采訪其人,卻被其子女拒絕,他們不認為這是件多麼光彩的事,所以······有時為了愛情付出的太多,包括子女的情感······
❸ 蘭花花確有其人么
蘭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葉子,1919年出生於延安南川臨鎮街一個農民家庭。她從小就心靈手巧,長的俊秀,到十六歲的時已出脫得端正水靈,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後馬蘭花一樣惹人喜愛,人們給她送了個綽號碼叫「蘭花花」。紅軍中有個戰士,他與蘭花花一見鍾情,偷偷相愛,發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終身,不久兩個便發生了關系。因紅軍奉命過山西東征,紅軍戰士只得和蘭花花難分難舍地暫時告別 。
蘭花花的父母認為女兒敗壞了自己的門風,便托媒人把17歲的蘭花花許給臨鎮後街富戶任老五的的小兒子任小喜,蘭花花不從,在父母的威迫下響吹細打抬進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後因在宜川搶劫殺人被處決。第二年,蘭花花又被父母強迫嫁給了臨鎮一個姓石的富戶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醜陋,滿臉大麻子,他看上了蘭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錢把蘭花花買去妻。蘭花花在石家受盡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紅軍情人。因精神過於苦悶,終於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死時24歲,留下一女一男兩個孩子。
紅軍戰士東征勝利後回到陝北,得知蘭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難過,但又怕給蘭花花帶來麻煩,故也沒敢去看望蘭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裡。以後又聽到蘭花花病亡,悲痛欲絕,一病不起。在醫院治療中暗自構思懷念蘭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後,他恰好又轉業到固臨縣(今延安市臨鎮)文教科當科員。不久又調到固臨縣小學任教導主任。他還朝思暮想蘭花花,便把在住院時編的蘭花花歌曲整理出來(全長84句),把任家改為周家。教學生娃娃和村民演唱、傳誦。《蘭花花》很快在固臨、延安、宜川、綏德等地傳唱開來。後經延安魯藝音樂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傳遍了陝甘寧邊區和大江南北。全國解放後,唱遍了新中國,也傳到了海外。
❹ 湯燦的《蘭花花》 歌詞
歌曲名:《蘭花花》
演唱:湯燦
所屬專輯:《祝福祖國》
音樂類型:民歌
歌詞:
青線回線的那個藍線線
藍個英英答的彩
生下一個藍花花
實實的愛死個人
五穀里的那個田苗子兒
唯有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兒喲
數上那個藍花花好
正月里那個說媒
二月里定
三月里交大錢
四月里迎
三班子吹來
兩班子打
三班子吹來
兩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
撇下我的情哥哥
抬進了周家
藍花花下轎來東望西找
找見周家的後老子
你好像那一座墳
你要死來你早早死你早早地死
前餉你死來
後餉我藍花花走
手提上羊肉
懷里揣上糕
拼上我的性命
往哥哥家裡跑
往哥哥家裡跑
我見到我的情哥哥喲
有說不完的個話呀
咱們兩個死活喲
長在一搭
咱們兩個死活喲
長在一搭
歌曲簡介:《蘭花花》是中國陝北地區著名的漢族民歌,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蘭花花。
試聽:http://music..com/song/23189190
❺ 蘭花花原唱
《蘭花花》原唱:劉燕平。
《蘭花花》是劉燕平演唱的陝北民歌,由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並由黨音之改編 ,後由朱逢博、郭蘭英、王昆、李波、阿寶等多人傳唱,該曲是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電視劇《愛在戰火中》的主題曲。
劉燕平簡介
劉燕平(1932~),女,綏德縣名州鎮人,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演員。 小時候隨父母由北京回到家鄉綏德。在這塊黃土地上,陝北民歌伴著她成長,使她與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為她的一生藝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7年燕平就讀於綏德師范附屬小學。
1942年她被父親送到延安自然科學院預科班學習。燕平被調到西北文藝工作團當演員。當時團里要排《白毛女》,時年13歲的燕平飾黃母,她盡量地去揣摩黃母坐享其成、陰險、狠毒的心理,得到同志們的認可。
後來又在《白毛女》中飾演善良的王大嬸。並參加《兄妹開荒》、《軍民關系》和秦腔《串龍珠》(飾花雲夫人)、《三回頭》(飾呂榮兒)、《血淚仇》(飾東才妻)等劇的演出,除此外她們還要演唱民歌、道情。
1949年,在《白毛女》劇中飾演喜兒,受到觀眾的好評。 她不僅熱衷學習京劇藝術的特長,她還學習眉戶、碗碗腔、秦腔、川劇、河南和河北梆子,並求教於名演員常香玉、丁果仙、牛貴英等。另外她也很迷戀山西、內蒙、新疆、甘肅、青海、東北、河北、河南等地的民歌,從中吸取營養。
她曾在歌劇《白毛女》、《小二黑結婚》、《草原之歌》、《蘭花花》、《紅鷹》、《紅珊瑚》、《神泉支隊》、等30多部戲里擔任主要角色。並參加電影《雪海銀山》的拍攝,她曾被群眾譽為「人民最喜愛的歌手」。榮獲國際獎和省級以上「甲等演員」、「先進工作者」等20多項獎勵,1959年以勞動模範身份赴北京登上觀禮台。
1957年燕平參加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她演唱的《蘭花花》被評為優秀節目,並被選拔參加東柏林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節,她獲得聯歡節獨唱比賽優秀獎。不久燕平又回中國青年藝術團,開始歷時一年的東歐八國巡迴演出,其中有東德、捷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及蘇聯。
燕平在國內、國外演唱的民歌《信天游——對面溝里流河水》、《南來的雁北去的風》、《趕牲靈》、《跑旱船》、《劉志丹》、《棗園一盞燈》、《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我的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成為人民喜聞樂聽的歌曲。
1978年她調至中央民族樂團工作。1979年率領一支文藝隊伍慰問廣西海防前線的廣大官兵,受到慰問團團長王震和文化部的表彰。 1980年她又帶著中央民族樂團到陝北演出,受到老鄉的熱情接待。 在我國藝術團赴美參加奧林匹克藝術團的演出時,燕平曾是該團的藝術指導。
❻ 《蘭花花》是一首江南小調
不是。
1、《蘭花花》是劉燕平演唱的陝北民歌,由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屬於信天游。
2、信天游」是陝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體現了黃土高原上人民的熱情。
3、江南小調是指江蘇南部和浙江西部以及上海在內的整個長江三角洲用吳語演唱的小調,和陝北民歌是兩種不一樣的題材。
❼ 歌曲蘭花花原唱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五穀里(那個)田苗子,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那個)蘭花花好。正月里(那個)那個說媒,二月里訂,三月里交大錢,四月里迎。三班子(那個)吹來,兩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蘭花花我下轎來,東望西照,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墳。你要死來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來後晌我蘭花花走。手提上(那個)羊肉懷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裡跑。我見到我的情哥哥有說不完的話,咱們倆死活呦長在一搭。[5][3]歌曲鑒賞
歌曲的旋律屬於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兩句組成,曲調悠揚柔美,節奏舒緩自由,歌詞口語化,很具地方特徵。
蘭花花特別是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演繹被認為是最成功的改編,她將《蘭花花》這首民歌唱得優美流暢、開闊有力的信天游曲調詠唱,並吸收了敘事的手法,用分節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現了歌詞的內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全新蘭花花的形象。《蘭花花》的音樂元素主要來自與信天游,是流傳在西北廣大地區的民歌形式。其歌詞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而表現則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狀,例如《蘭花花》這首樂曲一共有八段唱詞,在前兩段的唱詞中,第一段的第一句用的是「興」,第二段的第一句用的是「比」。以五穀中的高粱最高比喻蘭花花最美,以青線、藍線顏色的光彩奪目來襯托蘭花花的動人風采,使用了「興」的手法。《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各樂段多次反復構成,結構關系平衡,清晰。《信天游》各句唱詞字數沒有平格的限制,但比較對稱,押韻。其內容主要以反映愛情,婚姻,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為主。《蘭花花》的板式――中板――慢板――快板――搖板――行板,拍子也由剛開始的4/2拍變為4/4拍――4/2拍――散拍子――4/4拍。演唱的速度是:開始的是由「中速、稍自由,激昂到緩慢」,到「緩慢、悲傷、漸快、慢而弱」――「突快、憤怒、反抗地、緊打慢唱、急迫地」――「開闊、無限激情、慢而弱的」這樣的過程。位置是歌唱者經常要提到的一個詞。通常對於位置的解釋是「聲音的高位置」「打哈欠」「哭著唱」。歌唱的高位置要求歌唱者必須有較深的呼吸,喉嚨一定要打開,喉頭保持穩定,解決換聲區,用軟起音不要用硬起音等。訓練高位置聲音,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形成高位置聲音,主要是口咽腔和鼻咽腔,而鼻咽腔在聲音的高位置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鼻咽腔聲音不是鼻音而是在氣息的支持下,通過口腔後部的齒音,坐住喉結而產生的。鼻咽腔在歌唱中用於起音,用鼻咽腔起音叫軟起音,這種聲音的特點柔和、自然,而且較明亮,具有高位置的特點。低位置聲音聽上去大部分是開放著唱的,聲音是扁平的、橫的,沒有垂直和豎立的感覺,也沒有很大的音量,聲音越往上越窄,越擠,到換聲區以上有喊叫的感覺,而且音色變化很小,也不能唱出漸強漸弱的聲音,聲音是緊迫的,傳不遠,更談不上有穿透力。因此就不能完整地演唱好一首歌曲。這段歌詞旋律慢了一倍,以訴說為主,唱歌時張嘴與吸氣同時進行,此時當唱第一句時,「正月里那個說媒」軟齶要抬起來,要感覺到累,氣吸要隨著歌曲的節奏從後背吐出去,軟齶要始終吸著。每句詞的最後一個字都要帶點哭腔的味道,這樣能夠體現出主人公蘭花花的無助與痛苦。最後有一句「你要死來你早早死,你早早的死」,這句話中的「死」字,要有種爆發的感覺,像火山一樣噴出去,表達了蘭花花此時心中的恨。語言是歌唱的基礎,而歌唱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上的藝術。用語言和音樂的有機結合來傳達情意。在歌唱中必須做到聲音與語言的高度統一,就必須做到字正腔圓。在演唱時語言處理的非常得當,咬字吐字自然親切,與音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從中可以得到的提示:在演唱時要特別注意語態,既要有清晰地咬字吐字又要有聲音的完美統一。歌曲中「青線線藍線線,藍個瑩瑩地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地愛死個人」,這句體現了陝北民歌獨有的味道,「生下」按陝北這一帶的方言要唱平舌音,讀為(sengha)、「愛」要唱「ng-ai」,字頭要唱「ng」,歸韻要唱「ai」,「實實」讀為(sisi)、哥哥讀為(guoguo),「人」字也不是唱前鼻音「ren」而是唱後鼻音「reng」,還有「線」「子」這些字要唱成兒化音「線兒」「子兒」,「藍線線」和「田苗子兒」都是四度甩腔,此外第二段結束時那個「蘭花花好」再唱第二個「花』字時應加一個下滑音,這樣唱才會感到親切有味,極大的增添了歌曲的魅力。[7][8][9]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節歌形式、兩句體、多段式,具有很強的敘事性。第一、二段:開始以極高的音起句,曲調一開始就出現兩次四度(6 2)跳進和句中的四度甩腔起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在蘭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第三、四段:由G調轉入C調,速度慢一半,語氣也特別悲痛,描繪蘭花花被迫出嫁情景,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禮教的無理與兇殘,我們也能從音樂中聽到蘭花花那清晰的哭腔。第五、六段:通過果斷而堅決的唱腔,可以感到女主人公的堅決的反抗。第七段:描寫了蘭花花的出逃,採用了緊拉慢唱的搖板,情緒緊張而熱烈。第八段:轉回G調,用無限的激情刻畫蘭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復句,生動地表現出蘭花花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決心和大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10]社會影響
陝北民歌《蘭花花》用敘述的方式講述了蘭花花堅決不屈服的剛烈性格,對周家的老猴子的鄙視,同時也反映了蘭花花渴望愛情、追求愛情的決心。歌曲矛盾沖突強烈,對蘭花花性格的刻畫非常到位,因此使《蘭花花》成為經典歌曲,至今盛傳不衰。後來它經過改編使得傳統與現代的音樂完美結合,推動了中國地方民歌的發展。
民歌《蘭花花》在文化內涵上對信天游的傳播發展影響由於中西方在文化背景、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上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方音樂在文化功能、審美旨趣、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不同,在「德奧體制」音樂教育佔主導地位的新世紀里,有著傳統風格的信天游在傳承和發展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並沒有止步不前,《蘭花花》經過各名家大師的改編,新的《蘭花花》在「移步不換形」的前提下對信天游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的發展與傳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文化功能上的影響中西方音樂在文化功能上的差異,主要在於中國音樂重「娛己」,而西方音樂重「娛人」。西方音樂從古希臘起,就與戲劇一起面向公眾演出,這種演出的目的具有極大的功利性特徵。而中國的音樂文化生存的經濟基礎與千年來的文化傳統卻使中國傳統音樂注重自娛。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古國,傳統農業社會具有自給自足的文化特點,因此行業文明成熟較晚,在這樣的社會中,音樂基本上不可能作為「商品」而用於娛人。對比西方音樂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商業文明越成熟,其中「娛人」的成分就越多。而民歌《蘭花花》的傳唱,恰恰彌補了信天游在「娛人」能力上的缺點,民歌《蘭花花》經過諸多歌唱家的傳唱逐漸聲傳大江南北,家喻戶曉。由此可見,民歌《蘭花花》在文化功能上對信天游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審美旨趣上的影響所謂審美旨趣,是指在審美活動中的主要目的和意圖。在這方面,中西方的差異在於西方音樂重「技巧」;中國音樂重「情味」。信天游是陝北人民對生活和自然的一種自然抒發,自然不具備像西方音樂中的諸多技巧,西方音樂的各種炫技手法更能吸引大部分人群的關注。民歌《蘭花花》經中國諸多著名歌唱家演唱後,尤其是阿寶的陝北原腔演唱,其中的「韻味」得以極大地展現,陝北人民的豪爽與朴實以及不屈的抗爭精神深入人心,極大推動了信天游的傳播與發展。信天游在文化內涵上的諸多特徵,決定了它在審美效應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從而構成了與西方音樂迥然相異的審美思維和審美品格。在價值取向上的重要影響中國音樂的價值判斷中,首要的不是技巧高下與否、新舊高下與否,而是風格的雅俗與否。而西方音樂重娛人、重技巧,因此在價值取向上講究新舊之別。西方音樂由於重新舊,不斷推出的新作品更容易作為「商品」吸引眾多「消費者」,由於中國音樂重雅俗,信天游的新作品並沒有很快的更新速度,很難與西方音樂進行「市場競爭」。但是民歌《蘭花花》的傳唱和我國諸多著名歌唱家對其的改編,歌曲中既有「青線線那個藍線線」的雅,又有「照見周家猴老子好比一頭豬」的俗,在雅俗共賞的國人面前,民歌《蘭花花》對信天游的傳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思維方式上的重要影響綜合與分析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從哲學意義上講,又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思維方式上,西方音樂重分析,中國音樂重綜合。在藝術形式上,西方聲樂、器樂高度分離(如歌劇,交響樂),中國則歌舞一體(如戲曲)。民歌《蘭花花》在演唱中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伴隨著少量的肢體表演,無時不刻不體現著陝北人民追求自由的抗爭精神,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人,間接地推動了信天游的傳播與發展。從傳承特點上看,西方的歌唱在內容和步驟上一般要分為基本練習、練習曲、樂曲哲三個部分。而中國音樂則是「以曲代功」,民歌《蘭花花》曲調簡單,層次明顯,便於傳唱,這直接推動了信天游的傳播與發展。[11]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狀態2003年2003年中華民歌大賽最佳民歌改編獎獲獎[12][13][14][15]
重要演出
時間地點內容2012年12月15日波蘭國家劇院2012《聆聽中國·陝北民歌音樂會》[16][17][18]2012年12月22日北京音樂廳找回祖先的聲音——陝北民歌經典交響音樂會[19][20]2013年12月14日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大廳首屆大學生陝北民歌外語演唱比賽[21][22]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分享見解
[1] 劉燕平將陝北民歌《蘭花花》 唱響國際舞台.騰訊網 [引用日期2016-08-09][2] 陝北民歌《蘭花花》改編者黨音之去世.新浪網 [引用日期2016-08-09][3] 蘭花花.中國網 [引用日期2016-08-09]
詳情
3.9萬
1.5萬
2.7萬
2.7萬
1.5萬
1.4萬
2萬
3.3萬
1.1萬
5162
5155
詞條有幫助,感謝貢獻者
網路是免費編輯平台,無收費代編服務 |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