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荷花澱
㈠ 《荷花淀》
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婦女,又以水生嫂為核心。她熱愛勞動,有嫻熟的勞動技能;她回體貼丈夫,答溫柔細 心;她開明穩重,剛毅勇敢;她關心國家興亡,最終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魅力 的典型人物。她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處:熱愛勞動,勇於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樂觀開朗,積 極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據地,這使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大相徑庭。與趙樹理筆下的小芹相比,雖然生活在同 一時代的同一環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為爭取個人婚姻自主抗爭,而是躋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負起民族存 亡的重荷。即使在孫犁同類題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稱典型。至於文中另外的四位婦女,她們的性格也各具特點 ,這集中反映在「尋夫」部分的對話描寫上。
居於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導地位。他與父親有相同之處:思想豁達開通。大敵 當前,沒有過多地「惦記」家事,而以國事為重,毅然決然地去干「光榮事情」;他又有別於小隊長:幽默感 不強。但內心深處卻非常熱愛自己的妻兒老小,荷花澱中即使責怪了妻子,也要「把(內裝餅乾的)紙盒順手 丟在女人們船上」。
㈡ 鑒賞戲劇文學時應該注意什麼
1、作品的主題和結構
主題是作者在說明事物,闡述道理、反遇生活時通過全部文章內容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思想。主題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來揣測作者的意圖,不同體裁的文對主題有不同提法。文學作品一般叫主題或主題思想,一般記敘文叫中心思想。議論文稱為論題或中心論點。
結構是對文章的材料的組織和安排。結構一般表現蕾為平列式,遞進式,總分式。過渡和照應是結構的組成部分。過渡是上下之間的銜接轉換。議論文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記敘文的倒敘,順敘,插敘交接的地方,常常需要過流照應是文章前後內容上的關照呼應.開頭和結尾,關鍵詞與標題,縣念,常常要照應。
2、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敘述有順敘,倒敘、插敘。敘述要求線索清楚,詳略得當。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結果是記敘的六要素。人物(如《祝福》中的「我」)、事物(《項鏈》中項鏈)、時間、地點都可作為記敘的線索。
描寫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人物描寫有肖像、語言行為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場面描寫有「鳥瞰式」和「特寫式」。細節描寫能使作品真實生動,如華大媽「燒」人血饅頭,孔乙已分茴香豆等。
描寫有工筆,白描之分。工筆要求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如《紅樓夢》描寫王熙鳳。白描只作輕描淡寫,簡單勾勒,如《孔乙已》描寫孔乙已。
抒情有直接抒情,即事抒情和供景抒情。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即景抒情可寓景抒於情,借景抒情要求做到情景交融。
記敘文中的議論一般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要求貼切精當。議論文中的議論則要求准確中肯,盡可能避免片面性,論點,論據,論證方法是議論文的三要素。
3、散文的含義,種類和表達。
廣義的散文是指和詩詞曲等韻文相對而言的文章。狹義的散文是旨以記敘和抒情為主的篇幅短小取物廣闊,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並茂的一種文學樣式。我們這里講的是狹義的散文。
散文通常分為記敘散文,抒情散文和說理散文。
散文的特點是「崇敬、尚真,見自我」、崇敬不是敬而無當,而是「形散神不散」,「尚真」不是排斥虛構,而是提倡寫「真情真理」,當然,散文是完全和審美追求。散文常常以「意」求新,同樣寫秋天,可寫「秋風蕭瑟」,也可寫「漫山紅遍」;以小見大,寫「落葉」,可寫退休教師;詠物言志,可寫紅磚,寫平凡中見偉大。雜文是文藝術論文,也是散文的一種。雜文的寫作注重大處著眼,小處落墨。雜文的語言要求尖銳潑辣。盡文要准確運用諷刺。運用諷刺,要看準對象,不能把用於對待敵人的諷刺施於自己的朋友和同志。
4、小說鑒賞三要素
①人物。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的。小說通過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找寫,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阿q的精神勝利法」,閏土的善良麻木等。
②環境。小說的環境分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魯四老爺的家,咸亨酒店即是。自然環境是指人和自然的關系,如《林教頭風當山神廟》中的風當,《荷花澱》中荷花澱即是。
③情節。情節是小說或戲劇中矛盾沖突的演變過程。情節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過程。有的作品還有序幕和尾聲。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動的情節構成的。
5、戲劇文學的鑒賞和元代雜劇的有關知識。戲劇是文學、音樂、舞蹈、美術藝術樣式組合起來的綜合藝術。從作品類型分有喜劇、悲劇、正劇;從題材區分,有歷史劇,現代劇,?話劇;從結構分,有多幕劇,獨幕劇。例如《雷雨》,它是悲劇,現代劇,多幕劇。
戲劇沖突是生活中矛盾沖突的集中而強烈的反映。戲劇中人物,情節都是通過戲劇沖突來表現的。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物台說明。人物語言就是台詞。 台詞對白和獨白。戲劇語言應該明白易懂,有潛台詞。潛台詞即為「言外之意」和「未盡之言。」鑒賞戲劇應該善於領會潛台詞。
元雜劇是元代興盛起來的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結合起來的藝術形式。元雜劇的單位是「折」,一折即為一幕。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xiē),楔子在正文之前,起「序幕」作用。元雜劇劇本由唱料白組成。唱是唱詞和曲調,科是動作,白是說白。白又說「真白」,賓是對話,白是獨白。白又分對白和獨白,旁白。元雜劇的人物有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凈(花臉)旦(女角)正旦(女主角)卜兒(老婦人)丑(小花臉)等。
6、詩詞曲
詩歌是以形象、凝煉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詞和曲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表現形式,詩的意境是由詩人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景物環境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它能啟發讀者的想像和聯想,啟發讀者具備超越具體形象交廣闊的藝術空間。
詩的種類:
按內容分:有敘事詩,抒情詩,說理詩。按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按來源分有民歌、文人詩。這里著重講講按中國詩歌史發展的形式分類。
一、舊體詩。
①古詩。a四言古詩,如曹操的《龜雖壽》b五言古詩,如陶淵明的《飲酒》。c七言古詩又稱歌行體。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都是。
②近體詩。a七言律詩必須是8句56字。七言律詩起於六朝,盛於唐。b五言律詩必須是8句40字。律詩有四胖子。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的規則是:平仄(zè)是對立的,詞性是相同的,意義是不同的。如:大莫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c七言絕句必須是4句28字。d五方絕句必須是4句20字。律詩和絕句都是格律詩。
二、新詩(又叫新體詩)。a自由體:不受格律,字平仄,韻腳的約束。b民歌(又稱歌謠體),如信天游即是。用舊體詩形式(如七律,七絕)寫現代生活內容的詩,仍然叫舊體詩。
三、詞。詞起於唐,盛於宋。詞是長短句,又稱詩余,字數一不定期,平仄一定。詞分為三類:a小令,58字以內。b中調,59字-90字。c長調,91字以以上。詞的上段叫上闋(què)下段叫下闋。詞牌多數是樂曲的名稱。如兩江月,蝶戀花,菩薩蠻等。寫詞叫填詞。填詞要嚴格按照字數和平仄。
四、曲。曲,起於宋,金,盛於元。曲分戲曲(即雜劇)和散曲。散曲分套數和小令兩種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天凈沙》。套數少則兩曲,多則不限。套數以第一首曲牌作為全套數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宮調即音調。結尾多用「煞」。
五、對聯。對聯作為一種文體,一首對聯要求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對聯在形式上即為對偶句。安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詞性相同。 如:有關家國書常讀無蓋身心事莫為。對聯和修辭上的對偶一樣,也有正對,反對,串對(流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