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與釋家
① 佛蘭與佛教有關系嗎
所謂佛蘭,是指某些品種的國蘭,其蕊柱頂端的葯帽從正面看去,猶似一尊端坐的彌勒佛像,從而引起人們的興趣,將其命名為「佛蘭」。通過對佛蘭大肆宣揚,使一株本來很普通的蘭花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誘使許多不明真相的人信以為真,紛紛解囊相購,並由此導致大量的野生佛蘭被濫加採挖,以致種質資源大量流失,並使佛蘭這類品種瀕於滅絕,帶來了不可彌補的負面效果。可以說,佛蘭與佛教並無關系,只不過是花朵蕊柱的葯帽形態與彌勒佛像相似而已(圖23)。
圖23 佛蘭尊容
② 什麼佛菩薩手中拿蘭花
拿蘭花的佛菩薩沒見過。
見過的都是手持蓮花的,蓮花代表佛法,表示佛菩薩本身出離世間法的污泥而不染著,清香宜人,泰然自若。
③ 求蘭花與佛教的聯系,典故
古人常以花為友,謂之:梅為清友,菊為靜友,蘭為禪友。佛門將寺廟稱為蘭若,而佛家又將蘭花稱為禪花。蘭花為佛教的六供奉之一,代表著佛教中因果的因,在大乘佛教中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修行者見花當思修今世好的因,來世才有好的果。蘭文化與佛文化的結合始於唐朝,從唐朝起,蘭花開始盆栽。唐朝畫僧貫休和尚在蘭溪種蘭寫蘭,由此寺廟多辟有蘭園,直到如今各大叢林中大都種有蘭花。歷來藝蘭家中也不乏僧侶。至今仍傳世的蕙蘭名種『金贍梅』,就是清乾隆時由文思院翠峰和尚選育出的品種。創於唐元貞年間的廣東汕頭靈山寺,其鎮寺之寶就是靈山寺壁蘭,一直傳世至今。現代佛教活動中有蘭花參與或蘭花活動中也有佛教參與,其中第十五屆中國(樂山)蘭花博覽會上舉辦方就辦了一場以佛教音樂為主題的音樂晚會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而舟山的蘭花的蘭博會曾取名為「怫蘭·慧馨」 普陀山蘭文化博覽會。將蘭花和佛教較好地結合起來,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蘭花文化與中國的傳統宗教儒釋道都有很大的淵源,是由於蘭花的品質中的幾大特點與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與佛教則是其清靜、禪定和出世。蘭花生於空谷幽林,環境清靜,無街市的喧鬧,所以賞蘭要靜心明性,不為外物所染,保持禪定。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是一種淡泊,其特點在於「定」與佛教中的「戒、定、慧」中的「定」是同一含義。蘭花的傳統銘品的欣賞要點在於瓣型的正,花色的素,戒花瓣的無型和花色的雜亂,與佛教之中的戒也有很大相似之處。僧人修得身心空靈之時品蘭花的清遠幽香,飄逸的蘭影對於修禪必有很大益處,就是我們世俗之人從養蘭賞之中也能養成蘭花的遺世獨立,安於淡泊,樂於恬靜的品格,脫離世俗煩惱,獲得清靜無為的快樂。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蘭一君子」、「見蘭悟禪」之說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說蘭花和佛教的關系:「蘭是禪花,非有禪緣,不結蘭緣。蘭是靈物,能卜凶吉。室濁則蘭萎,屋凶則蘭枯。蘭有佛性,不論貴賤,平和同仁」。九華山亦是佛教名山和蘭花產地,保護蘭花或開發蘭花應從佛教文化的角度出發,不能只是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大量採挖,那麼不久將來蘭花這一物種將從九華山區消失。
④ 慧宗禪師與蘭花的故事出自何處
《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⑤ 佛教蘭花的寓意
佛教蘭花的寓意
佛教蘭花的寓意,說到花這種植物,不僅鮮艷漂亮而且能夠裝扮室內空間,蘭花有一種讓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開的花姿,給人帶來一種幽靜,下面了解佛教蘭花的寓意。
佛教蘭花的寓意1
第一種:寓意著春天腳步的臨近;
第二種:寓意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即將有好運來臨;
第三種:寓意著來年走好運,是一個非常好的兆頭。
蘭花的簡介
1、蘭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
2、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蘭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人見人愛,它有宜人的香氣,「路旁草簇有蘭花,不露英姿不顯華;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隱奇葩 」。這種散發幽香的蘭花歷來為人們所青睞。蘭花那撩人而帶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種花卉的香氣不能比擬的。
蘭花的花語是什麼?
蘭花在中國代表著女子氣質如蘭,蕙質蘭心,男子溫文爾雅,淡泊名利。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外國的蘭花花語:熱烈、友誼、自信。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
佛教蘭花的寓意2
蘭花的寓意是什麼
蘭花是高潔、典雅的象徵,放在男性身上多是指君子,人品好;放在女性身上則寓意女人空谷幽蘭(意指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
常見的蘭花種類如文心蘭寓意隱藏的愛劍蘭。劍蘭寓意高雅、長壽、康寧。不管是哪種蘭花,其象徵意義都是愛的吉祥物,因為在喜歡蘭花的花友心中,蘭花是精神的,又是物質的,種蘭花是一種精神享受。
蘭花都是怎麼定價的
對於玩花的一些花友來講蘭花無疑是一種高價值的花卉,其定價也非常的講究,從蘭花品種、香味、花瓣、顏色、外形、開花數等都是決定價格高低的參考標准。具體常見的定價標准咱們一起往下看:
1、花瓣,蘭花售價的高低其中最為中啊喲的一個標准就是花瓣的型,常見的蘭花花瓣無非就是長長的尖尖的,沒有新意,而好的蘭花花瓣則像梅花、荷花和水仙花等,這種的售價是普通蘭花的幾十倍上萬倍,厲害吧。
2、香味,蘭花香氣對於自身價值非常重要,蘭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香、香祖等美稱,好的蘭花香味非常好聞,令人心曠神怡,這種香味特意聞還聞不出來,反而是在你讀書、休憩、飲茶時有一種幽香陣陣撲鼻,也自有古人留下的經典詞句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大家覺得神奇嗎?
3、顏色,花的顏色也是決定是否值錢的重要參考,比如大家都知道玫瑰、月季等那種粉紅、鮮艷紅的顏色看起來非常招人喜歡,蘭花也不例外,價值高的蘭花顏色鮮艷亮麗,對比強烈,色彩統一,顏色越稀有越珍貴。
4、形態,無論是說到人還是其他東西,都會先以形也就是外表入人眼,放到現代社會就是美女帥哥身材好,外形好看等,在蘭花上也不例外,蘭花整體給人的神韻、葉姿、花姿、色彩等都是決定它自身價格的因素。
雖然蘭花是大眾都非常喜歡和任何的一種花卉,但價格不菲,據現有的市場價格報道,最貴的蘭花一盆售價上千萬,這對於普通人來講是根部承受不起的。
佛教蘭花的寓意3
蘭花的寓意是什麼?
蘭花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
蘭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蘭。
文心蘭:隱藏的愛
劍蘭:高雅、長壽、康寧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
(5)蘭花與釋家擴展閱讀 :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古人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於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⑥ 蘭花開花與佛教的寓意
蘭花開花的寓意比較多,主要常見的有三種。第一種:寓意著春天腳步的臨近;第二種:寓意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即將有好運來臨;第三種:寓意著來年走好運,是一個非常好的兆頭。
⑦ 儒釋道與蘭花的淵源是怎樣的
公元1805年,浙江天元餘姚等地掀起了一股種植蘭花品賞蘭花之風。先是天元道壇的道長道士,後繼天元的文人雅士,再逐漸發展到名人及商家,進而成為了一種民風。
公元1819年,為了進一步宣揚崇道敬德,一位張姓道長廣邀名人雅士,發起了「天元蘭花盆景展現會」,簡稱叫「蘭盆會」。這個「蘭盆會」每年舉行兩次,每次展期歷時7天。
第一屆「蘭盆會」在公元1819年深秋的農歷十月底舉行,展出了各類蘭花200餘盆,觀賞者近500多人。到了公元1831年,「蘭盆會」的規模近一步擴大,展會內容也從原觀蘭賞花,擴展到品蘭、詠蘭、畫蘭、贈蘭。一時間,天元名人雅士雲集,熱鬧非凡,「蘭盆會」名譽姚北。
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都是講的人生道理。做人要以正為師,以守貞為本,言不激行,有蘭心蘭德的人必然心性不亂,言行不偏激,就是君子,就是正人。
道家堅守的是一種真元之氣,和合之氣,即不被惡俗所感染的正直之氣。我國蒙學著作《三字經》里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古人認為,人在脫離母胎之初心性是善良的、真朴的,然而人心隨著年歲的增長,習性就開始變化,漸漸地被世俗中丑惡的東西所侵蝕,變得復雜和混沌起來,如一泓清泉被污染了。
道家的修道就是儒家講的修身,那人為什麼要修道呢?因為世界是一個大染缸,太混濁太骯臟太齷齪了,染上壞的習性就必須把它去掉,修道就是返璞歸真,還原人性的初態。
蘭花的特性使其任憑外界物性萬變,也不離性淡守貞和香清高潔的品格,成為了人們學習與修行的榜樣。因此道家認為,蘭花乃草中尤物,花中至寶,人若修到如蘭的境界,則非聖即賢矣!
我國歷史悠久,思想文化源遠流長,蘭花就是沉浸在優美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它完美地將我國各派傳統文化的精髓和主旨串聯在了一起。除了儒教和道教以外,蘭花對佛教也有完美的詮釋。
佛教信奉的是清靜、禪定和出世,而蘭花生於空谷幽林,環境清靜,無街市的喧鬧,「不以無人而不芳」,是一種淡泊,其特點在於「定」,也就是不為外物所染,保持禪定,與佛教中的「戒、定、慧」的「定」是同一含義。
一代高僧圓瑛法師有偈雲,「世間諸相皆常住,萬象森羅見本真」,人和萬物相同,都有各自的真實本性,要見本真就需修行,修到什麼程度呢?佛家追求的是修到「真如」境界,也就是明心見性的高度。
佛家之雲,禪者,靜也,定也,悟也;靜了,定了就得妙悟,就能生出人生的大智慧來。「貪嗔痴」是每個人身心上的蒙塵垢物,「戒定慧」乃是醫治「貪嗔痴」最好的妙方。
因此,佛徒修行的第一要務就是戒,戒什麼?戒貪念,戒嗔心,戒痴愚之性也。戒然後定之,戒了就清靜了,就定了,心態就平和了,人生的智慧就長出來了。因此,幾乎所有的佛家寺院都種植有禪蘭,其目的就是用作僧尼入定悟禪與勸教世俗眾生修行。
佛教認為,從養蘭品賞之中也能養成蘭花的遺世獨立,安於淡泊,樂於恬靜的品格,脫離世俗煩惱,獲得清靜無為的快樂。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蘭一君子」「見蘭悟禪」之說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說蘭花和佛教的關系:
蘭是禪花,非有禪緣,不結蘭緣。蘭是靈物,能卜凶吉。室濁則蘭萎,屋凶則蘭枯。蘭有佛性,不論貴賤,平和同仁。
蘭花文化與我國傳統的儒釋道都有很深淵源,正是由於蘭花品質中的幾大特點與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