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澱面積

荷花澱面積

發布時間: 2023-07-17 05:38:36

Ⅰ 白洋淀的歷史資料

白洋淀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洋淀,又稱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淀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淀、燒車淀、羊角淀、池魚淀、後塘淀等較大,總稱白洋淀。面積336平方千米。從北、西、南三面接納瀑河、唐河、漕河、瀦龍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復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是古白洋淀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形成九河入淀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淀。對白洋淀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個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葯,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淀泊。
白洋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梁庄)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淀區分屬於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淀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嘆。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淀區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里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淀區游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淀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3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淀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淀區蘆盪遍布,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著名作家孫犁的《荷花淀》,孫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均以淀區為題材。白洋淀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Ⅱ 安微淮南,有什麼旅遊名勝

有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焦崗湖等,下面是簡單介紹,具體可見 http://ke..com/view/6737.htm

【八公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淮南市八公山區內。206國道可達。
距淮南市區約15公里。是集游覽、觀光、休閑、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01年9月15日對外開放。景區整體規劃面積120餘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8.85平方公里。大小40餘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迭翠,雄奇靈秀,淮河流經群山之北,曲折環繞而東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八公山神秀,自古諸多騷人墨客爭趨而至,劉安、李白、蘇軾、歐陽修、劉禹錫、吳均、韋應物的足跡均踏遍過八公山,並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篇章。自2001年以來,淮南市旅遊局與八公山區政府已先後舉辦了六屆八公山旅遊節,吸引了大量遊客。

【上窯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上窯為中國古代四大古窯之一。公園位於著名能源城安徽淮南市東北部,他依託鍾靈毓秀的上窯山水,橫卧於美麗富饒的高塘湖之濱。上窯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0.4平方公里。主要景觀有「神山古殺」、「洞山寺」(始建於明·弘治年間,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王廟」、森林公園的「古存八景」為「奇罩攜斗峰障日」、「陡壁沒摩天」、「岩開斗石」、「仙人橋」、「仙人洞」、「王母灘」等。被稱為「山林存八景畢竟是天然神妙,風月絕千秋到處皆畫意詩情」。公園留有戰國時宋玉寫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賦》。而當時楚隱攔襄王與宋玉游於雨夢之台的遺址叫作「上天台」。園區有北魏所建的「道觀廟」,傳說是張果老成仙之廟、有朱元璋年幼行乞時的避難和玩樂之所,「靈光一現」、「牽牛巷」等。院內有許多民間故事傳說,譬如「王母灘傳奇」和「仙人洞」故事。據稱,在王母灘灘頭有形似麥仁的印記,並留有王母的足跡和張果老騎驢的蹄跡。而神仙洞則有「仙洞神奇不虛傳,曲徑通幽達遠山;佳境蹊徑何人見,世人誰曉地中天」的贊譽。

【舜耕山】
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淮南東部城區與山南新城之間,原為長豐縣與淮南市的界山。2004年長豐縣曹庵等7鄉鎮劃歸淮南設山南新區。1992年9月經林業部批建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公園規劃面積為3.8萬畝。境內林木繁茂,林相整齊,林間林蔭夾道,曲徑通幽,一年四季遊人不斷,是城區人們野營、避暑勝地。主要有以洞山和羅山為主的秀峰、怪石、湧泉、洞穴、湖潭(泉山湖和老龍潭)、古樹等自然景觀以及古寺廟遺址、古寨及跑馬場遺址、革命活動遺址、物磨日本碉堡群、古墓群、古戰場遺址、古建築等人文景觀。

【焦崗湖】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安徽省淮南市西南部綜合毛集實驗區內,北距毛集鎮1公里,東接八公山,南臨千里淮河,被譽為「華東白洋淀」。碧波盪漾的焦崗湖由來自潁上、六安等地的18條河流匯集而成,宛如天賜碧玉,鑲嵌在江淮平原,濕地植物豐茂,有萬畝蘆葦盪,千畝荷花澱,是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完好的區域之一。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野生動植物共同構成了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維護和優化生態環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焦崗湖以「水」聞名,該景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既有蘆葦盪(鳥的天堂)、荷花澱、仙侶湖、漁業觀光園、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觀,又有湖畔垂釣、蘆盪探幽、盪舟采菱、湖中戲鳥、漁家尋樂、浪遏飛舟等休閑項目,兼有焦湖紅心鴨蛋、醇香酒糟魚、活魚干吃、水晶貢圓、五香狗肉等特色產品,還有「仙侶下凡」、「黑龍遭難」、「神猴探寶」、「趙匡胤困南唐」等美麗傳說,堪稱「養在深閨八未識」的生態旅遊處女地。

【龍湖公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淮南市田家庵區。206國道可達。水面開闊,設施齊全,景點較多,園中有園。該園始建於1957年,於1980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龍湖公園水面分南、北兩湖,面積305000平方米。南、北各建一遊船碼頭。南湖為劃船區,現有各類小遊艇、龍舟、龍舫活動區。湖中有四島,中島南有九曲橋連結南島,北有虹橋連結湖堤,島中建有湖心亭,亭之四周綠樹蔥郁,鳥語花香,有湖心春曉的意境。南島徑曲而樹蔭,加之臨湖築有風荷水榭,形成夏景。景區依湖自然形成三大部分。

【古壽州窯遺址】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國六朝至唐朝著名瓷窯之一。位於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內,包括管嘴汶、高窯、醫院住院部、松樹林、車小灣五個保護區。中心窯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壽州窯,創燒於南朝陳,停燒於唐末,前後燒造約400餘年。器型主要有壺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築材料等。壽州窯是唐代七大瓷窯之一,陸羽《茶經》記載「(壽州)瓷黃色紫」,將壽州窯列為第五位。壽州窯以中原文化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具有地方特色。

【茅仙洞】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安徽三大重點宮觀之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徽省淮南市西部,102省道可直達。距市中心約30 公里。屬寒武紀山嶽型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綜合類風景旅遊區。始建於西漢景帝年間(公元前156-公元前143),因陝西咸陽賢士茅氏三兄弟在此修煉得道成仙,故稱茅仙洞。1986年重修,設茅仙洞景區。 茅仙洞景區面積16平方公里,是 「淮河風情游」鳳台集散地,三面環水,淮河繞境而過。紫金山自古城壽春北廓,逶迤而西,宛如巨臂,西攬硤石,造就一派群峰競秀壯麗景觀,素以「淮上勝境」著稱。山中林壑優美,佳樹蔥蘢,花灼草豐;山下淮水如練,山石倒長;斜指南天,登高遠眺,淮河唯此一段西流。壽西湖、東風湖、焦崗湖三湖盡收眼底。東、西淝河由此貫通,又稱「淝水三灣」自古為佛道兩教傳承聖地,是淮上名勝風景旅遊區。 其景點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壽唐關、淮河第一峽、黑龍潭、淝水之戰古戰場及春秋時期扁擔城遺址等諸多文物古跡。是淮河文化精華部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瑞氣常臻,有虎踞龍蟠之氣勢。

熱點內容
梔子花怎麼土培變水培 發布:2025-02-07 01:44:58 瀏覽:495
歐洲人荷花 發布:2025-02-07 01:42:03 瀏覽:755
玫瑰汽車旅館西瓜影音 發布:2025-02-07 01:41:28 瀏覽:975
七夕帶對象 發布:2025-02-07 01:16:14 瀏覽:402
梔子花連枝 發布:2025-02-07 01:14:01 瀏覽:709
花店上課 發布:2025-02-07 01:06:50 瀏覽:91
荷葉荷花宴 發布:2025-02-07 01:02:16 瀏覽:98
霍山鮮花嶺 發布:2025-02-07 01:02:09 瀏覽:415
陳子荘荷花 發布:2025-02-07 00:59:23 瀏覽:573
鮮花燈禮盒 發布:2025-02-07 00:57:32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