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黃梅荷花茶

黃梅荷花茶

發布時間: 2023-07-21 20:30:22

A. 黃梅戲的發源地究竟是哪裡

黃梅戲的起源卻是眾說紛紜。2006年5月20日,安徽安慶黃梅戲與湖北黃梅縣黃梅戲同時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戲已有兩百餘年的 歷史 ,它的起源有五種傳說:

傳說之一:黃梅戲是由黃梅調發展而成的,黃梅調又稱黃梅歌採茶調,是從湖北黃梅縣傳到安徽安慶地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史載,早於唐代,黃梅縣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技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並有清代《逃水荒》一劇佐證。該劇開頭一段唱詞是:「二八女坐茅棚悲聲長嘆,嘆只嘆黃梅縣大不周全。甲辰年遭旱災一連三載,樹無林草無芽龍井也干。戒無葷吃長齋把經來念,驚動了玉帝爺龍心下凡。上半年好大雨下過幾遍,插了田種了地人人喜歡。實指望到下年五穀滿倉,又誰知發洪水五月十三。我家中有小舟倒也方便,救起了七八個投奔外邊。老公公在外邊測字看相,老婆婆挑牙蟲混度日光。我哥哥每日里道情來唱,我嫂嫂打花鼓帶打連湘。」由於《逃水荒》一劇的影響,截至2006年以前,人們一直認為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並早已載入史冊。現在許多專家通過論證,認為《逃水荒》一劇不是出自黃梅縣人之手,而是安慶人編的,說黃梅戲起源於黃梅縣純屬「水話」,可能是由「黃梅」二字引來的誤傳。即使是從黃梅縣傳來的黃梅採茶調,那也只是一種音樂形式,不能算劇種,真正的黃梅戲是由安徽打造的。

傳說之二,黃梅戲起源於安徽懷寧縣,懷寧石鏡鄉有個黃梅山,黃梅山離安慶城區只有20多公里,明清時期黃梅山有黃梅庵、觀音庵幾座廟宇,香火旺盛,文人薈萃。那時的文人將一些民歌、民謠編成一些小調相互傳唱,逐步形成「懷調山歌」,因小調來自黃梅山,所以後人便叫「黃梅調」。著名劇作家陸洪非在《黃梅戲源流》一書中亦曰:「黃梅戲是在『懷寧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每當春種秋收之時,農民們慣唱『懷調山歌』來歌頌自己的勞動豐收,這種民間優美抒情的山歌小調,統稱為『懷寧調』。」這種傳說得到戲劇界許多人士的首肯,省內外許多報刊發表署名文章表示贊同。2009年3月12日,查家玲發表《黃梅戲起源初探》一文說,黃梅戲起源的問題至今有爭議,有起源於湖北黃梅之說,有起源安徽懷寧之說,「通過對上述材料的搜集、整理,我認為黃梅戲應該是起源於安徽懷寧。」

傳說之三:黃梅戲起源當屬安徽宿松縣,宿松人早在清代中葉就在與湖北黃梅縣交界處的黃梅嶺上第一個專演黃梅調採茶戲。民國十年(1921)出版的《宿松縣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黃梅戲這個名稱。縣志上還記載著在黃梅戲發展史上幾十項「第一」,令人嘆服。

傳說之四: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安慶官話是黃梅戲的靈魂,它對黃梅戲的形成與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安慶地區從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此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黃梅調。安慶人對諸多戲曲藝術尤對黃梅調情有獨鍾,以極大的熱情在學習繼承上改造發展提高,使黃梅調演變而成黃梅戲。

傳說之五:黃梅戲起源於戲曲之鄉安慶及皖、鄂、贛三省交界地區的民間小調和地域風俗、典祭文化,並與青陽腔、徽調有著親密的血緣關系。專家們認為,任何一門藝術的形成與發展都不是孤立的,與周邊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此傳說得到戲劇界多數人的贊同。

討論可以,注意團結。早期的黃梅戲一般認為發源於湖北黃梅縣,但是現在的黃梅戲和早期的黃梅戲已經有很大的不同,她由安慶人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又吸收了徽調、青陽腔等發展延伸而來,所以我認為把黃梅戲的發源地定為湖北黃梅縣和安徽安慶市兩地才是標准答案。

黃梅戲從一個地方小戲,逐漸發展壯大成全國性大戲,依仗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希望所有的人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

世上萬事成敗,人是第一因素。多多培養後備人才,互相之間取長補短,讓黃梅戲之花常開不敗,才是我輩當仁不讓的責任。

我黃梅人更清楚此由,黃梅戲出自黃梅縣(孔壠)民間小調。黃梅縣有三大劇種,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

黃梅縣為皖贛三省交界處,一雞鳴三省。黃梅為平原區,在解放前十年九淹,以黃梅小調討飯為腔,傳遞皖贛兩省。而黃梅人過去看不起戲子,舊 社會 為這下等人。解放後百花齊放,安徽唱得好出名。是真正黃梅兒女,老少隨口就唱黃梅戲調。

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縣。

從黃梅戲早期藝人分布地區來看

據統計,黃梅採茶戲名藝人大多居住在黃梅縣沿江依湖的平原地區。其中,又以孔壠、濯港人為最。並且早期名藝人像邢綉娘、龔三齊、羅運保等都是現龍感湖邊上人。邢綉娘是孔壠鎮邢大墩人,龔三齊是濯港鎮龔上頭人,羅運保是小池萬家村人。《黃梅採茶戲志·傳記》中立傳的黃梅採茶戲名藝人53人,未立傳的藝人名錄28人,共81人,居住在瀕臨太白湖、感湖及長江沿岸的孔壠鎮、濯港鎮、下新鎮、蔡山鎮、新開鎮、黃花鎮、分路區的藝人占絕大部分。

孔壠鎮人:邢綉娘 粱松貴 梅重喜鄧花子 方七奀 吳家齊 郭正木江六奀 翟丙林 梅少堂 郭求風張冬枝 楊德炎 湯淮保 沈縈福濯港鎮人:龔三齊 胡焱生 許連喜余海先 桂三元 葉能九 徐丙炎張樹老 徐金發 曾早香 蔡樹生黃金海

下新人:潘花子

小源湖邊人:汪玉奀

小池人:羅運保 徐長林

新開鎮人:帥師信 帥登明(帥毛叢)徐志貴 李水炎

蔡山區人:羅花子 劉金清 周番林黃金春

周家浪人:齊志才黃花鎮人:柯火英

獨山區人:黎六得 黎化民 黎三顛黎萬龍 胡海舟

分路區人:桂友林 馮龍伢 馮太火王藝修 蘆毛奀

這還不算師承關系,像熊利華雖然是五祖區人,但卻是師從許連喜,在孔壠鋪堂拜師學藝的。五祖區的陳秋香是黎六得的徒弟。

真正居住在黃梅北部山區演唱採茶戲的只有為數不多的2—3人。

(二)從黃梅採茶戲傳統劇目提供的史料來看:

黃梅採茶戲傳統劇目,習稱「36大本,72小折」。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移植兄弟劇種的劇目或大膽摘取一些大本戲的「戲膽」,另一類是在民間敘事長歌基礎上或以黃梅及附近宿松、廣濟等地區的真人真事為骨架,經過當地文人和採茶戲老藝人改編而成的。

據老藝人說:黃梅採茶戲是先有小戲,後有大本戲的產生。我想,這也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可信的。而黃梅採茶戲「72小折」戲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太白湖、感湖周邊地區的地名和人物以及生活習性。

如:《毛子才滾燭》是毛子才串戲中的一出小戲。毛子才是清康熙年間黃梅縣孔壠鎮人,原在西街燕子街居住,後遷到東街筷子街。他的出場獨白「父老兄弟們:你們認識我嗎?我叫毛子才。家就住在谷壩頭,三間茅屋,大門向外,老祖宗間壁就是我的屋。諸位上孔壠來,請到我家吃煙、喝茶,沒得凳坐,你就坐在門坎上,也可以呀!……」

《打紙牌》中毛子才其人,黃梅採茶戲是這樣介紹的:「家住孔壠筷子街,我名叫做毛子才,田地生活我能幹,夜晚抽空抹紙牌」。這種紙牌不是撲克,不是「撮牌」(黃梅人稱作「刮兒胡」),不是牌九,也不是「三集子」(流行於湘鄂渝一帶),而是近似於「麻將」黃梅人俗稱「糕孬」(從形狀上看,與雲片糕相似)的一種賭博工具。這種賭博,黃梅盛行,現在很多老年人仍熱衷。在網上搜索,僅河南鄭州有老年人玩。想必是河南新蔡遷到黃梅後流傳下來的。從現在幾個經安徽黃梅戲劇團編排的《打紙牌》(改名《怕老婆》)版本看,安徽人是不會打這種紙牌的,裡面道具、唱詞漏洞百出。

《賣棉紗》中寡婦蔡金花,家住在黃梅縣五里閘(孔壠附近,現在龍感湖連接黃小公路處)金家涼亭,到孔壠鎮賣棉紗,巧遇鰥漢織布匠陳百順。

《逃水荒》中的「二八」女是嚴家閘的媳婦。《打豬草》的故事是發生在龍感湖東北宿松陳漢區崔家坪的一件真人真事。其中「郎對花,姐對花」深深打上龍感湖的烙印。在龍感湖裡,雖然黃梅面積比宿松小,卻荷花滿湖,而黃梅與宿松分界線往安徽以下,就沒有荷花,現在仍然是這樣。

《告經承》是清咸、同時期黃梅縣名藝人羅運保與廣濟縣鄭公塔(與黃梅蔡山毗鄰)的一位私塾先生根據彈詞抄本《七鄉員》改編的。主人公張朝宗是現武穴市(原廣濟縣)大金鎮張二村人,屬太白湖水系地區人氏。

還有像《鬧官棚》串戲中的許多正反面人物,像瞿學富、石代價、黎明五等人都是黃梅鄉紳,而且都是因為災後復堤發生矛盾斗爭真人真事。

(三)從黃梅戲傳統劇目中的唱詞方言來看:

黃梅方言屬於江淮官話洪巢片向黃孝片過渡的地帶。以東港為界,港南為「下鄉話」,港北為「上鄉話」,這也是德化縣與黃梅縣的縣界。所謂上鄉話,就是黃梅的本土話,所謂下鄉話,則是「陪嫁」而來的「德化」(九江)話。雖然一港之隔,卻涇渭分明。舉幾個最明顯的例子:中秋月餅,上鄉叫「麻鼓」,下鄉叫「感酥」。站起來,上鄉叫「集倒(音)」,下鄉叫「站倒」。

在黃梅戲傳統劇目中,一些唱詞保留了災區的方言,尤其是龍感湖邊的方言。1959年11月,《安徽戲劇》發表了著名老藝人丁永泉口述、車明(王冠亞)整理的《丁老縱談黃梅戲》說:「黃梅戲是從湖北傳到我們安慶地區來的。老黃梅調還是按湖北音咬字,曲調跟語言走,也是湖北鄉音。」《逃水荒》中有一段蔡屠戶與邱金蓮的對話,保留了嚴家閘的方言:

「……

蓮:如此唱起來!

(唱)叫我唱歌我就唱(呀嗬呀),唱一個小調你聽著(呀嗬呀,依吆呀,依喲嗬嗨),唱不周全莫怪女嬌娥。(嗬啥,依呀嗬啥),休怪女嬌娥,(嗬啥,依嗬啥)……

蔡:好,好,伢子搬西瓜,你連滾帶爬!我是叫你唱曲,那叫你罵人,你以為我不懂你的話,我這個老店新開張。你罵我『火燒火燒又火燒』,我這個店燒掉了,你就開了心?!

蓮:老闆你聽錯了,我是這么個調:『嗬啥嗬啥依嗬啥』,那裡罵你火燒呀?」

從上面這段對話看,當時塘穴鎮嚴家閘的方言,蔡屠戶是聽不懂的。

而《打豬草》、《夫妻觀燈》、《點大麥》等傳統小戲中,都有類似的襯字,是不是可以由此推論,這些小戲都是由黃梅人創作的呢?

當然在黃梅戲傳統小戲中,保留這些方言的遠不止這些。王冠亞在《嚴鳳英》一書中,陸洪非在其《黃梅戲淵源》一書都指出了其中很多的鄂東方言。但僅此也足以看到黃梅戲與環湖地區千絲萬縷關系的明證。

現在,一些黃梅戲傳統劇目經過安徽編導多次改編,明顯出現去黃梅化、去嚴家閘化的傾向,不管怎樣改,只能是欲蓋彌彰。

(八)

黃梅平原湖區肥沃的土地上養育了一代代勤勞的黃梅人民,同時,長江、內湖不斷發生的水災又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深重的災難。當水災發生時,他們不得不外出逃荒。這些逃水荒的災民,除一小部分出賣勞動力,做一些手藝活以糊口外,大部分都是靠乞討為生。為維護平民的低微尊嚴(遮醜),為能多討得一點飯、米,他們只好通過演唱家鄉的「採茶調」及其他演唱形式(像打花鼓、連廂、跑旱船、唱道情、驅儺神)等來討錢化米。所以說,水災不僅催生了黃梅戲的形成,而且也促進了黃梅採茶戲外傳。正是這些大量逃水荒的災民年復一年的演唱,才使「黃梅調」,迅速傳播,終於長成一棵參天的藝術之樹。可以說,如果不是黃梅經常發水災,「黃梅戲」藝術之花就難以散發出今天的芬芳。

(1)災民是傳播黃梅戲的主體。不能將汗水澆在故鄉的土地上,只有將淚水澆在異鄉的土地上。在當時,一遇水災,災民只好紛紛外逃謀生。這些離鄉背井、外出乞討的災民,向江西方面,多逃往九江、湖口、瑞昌、武寧等地;向安徽方面,多逃往宿松、望江、懷寧一帶。還說具體一點,靠近龍感湖西南周邊地區的災民,一般都是逃往安徽以至更遠的地方,只有一小部分逃往江西。

隨著黃梅災民流浪的足跡,黃梅調應在江西、安徽兩地形成較大的影響,但為什麼最終卻只在安徽安慶地區演變成「黃梅戲」,成為廣為群眾喜愛的地方劇種呢?

黃梅調對江西是有影響的。清朝江西樂平縣人何元炳,曾任石棣(今石台)、東流、繁昌等三縣的知縣,在他的《焦桐別墅詩稿》中,有一首《下河調(黃梅腔)》的「七絕」。寫了黃梅採茶戲傳到鄱陽湖兩岸的 歷史 盛況:揀得新茶綺綠窗,下河調子賽無雙,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黃梅縣里腔。黃梅採茶戲對江西採茶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由於上文所述的種種原因,黃梅災民更多的是逃往安徽安慶六縣。隨著年復一年、周期性的災民大遷徙,黃梅採茶戲在環龍感湖周邊地區形成之後,最容易流傳到安慶地區。

(2)邢綉娘功不可沒。邢綉娘,本名秀蓮,生於乾隆九年(1744年),卒於嘉慶二十三年(1811年),孔壠鎮邢大墩人(邢圩),乾隆年間鄂贛皖三省黃梅戲代表人物,也是黃梅戲從民間小戲發展成高台大戲的奠基人,被譽為黃梅戲一代宗師,如果說嚴鳳英是黃梅戲的皇後,那麼邢綉娘便是黃梅戲的皇太後。乾隆二十九年,黃梅發大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間,由安徽徽州、客居江蘇揚州的大鹽商,號稱「兩淮八大總商」之首的江春斡旋,在蘇州第一次為乾隆獻藝,後同樣在大鹽商江春的運作下,分別於乾隆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乾隆第五次、第六次下江南期間,邢綉娘兩次到揚州為皇帝演出。乾隆皇帝對於邢綉娘的藝術,給予的評價是「空谷足音,隔林人語,不知其所來,也不知其所往」,不是「隔水問樵夫」的人籟,而是「疏雨滴梧桐」的天籟。御賜「黃梅(採茶)名伶」。為了發展黃梅戲,邢綉娘睿智地結識了在徽商中號稱「兩淮總商之冠」的大鹽商江春(徽班進京的運作人),找到了適合黃梅戲發展的經濟營養,推動了黃梅的戲曲文化與徽商文化的對接,推動了黃梅戲的入世和與時俱進。邢綉娘到了安徽後,充分藉助徽商的經濟實力,吸取徽商與朝廷、官府打交道的入世智慧,使黃梅戲有了長足的發展。

(3)黃梅戲改革逐漸安慶化。一是黃梅方言的變革。丁永泉先生說,「解放前黃梅戲在安慶府六縣叫黃梅調,因它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最初安徽藝人唱黃梅戲,其唱腔、道白,都用湖北的原腔、土語,有的地方因黃梅的語言太俗,又難聽懂,就用漢話演出。我在《蕎麥記》、《告經承》、《私情記》戲中就是用漢話和黃梅話演唱的。大約光緒年間(可能還要早些)黃梅戲傳到石牌之後,懷寧、望江、桐城唱黃梅戲的人多了,在道白就改用懷寧話,因此在安慶地區黃梅戲又叫懷腔。」二是管弦伴唱。清乾隆、道光年間,黃梅戲主要經龍感湖水路流向安徽後,一直沿襲著「三打七唱」形式。到1925年,在懷寧縣黃梅戲老藝人丁永泉和徽劇名老藝人王雲甫的共同努力下開始嘗試管弦伴唱,他們大量地吸收安慶語言、民歌小調來發展黃梅戲的唱腔,借鑒徽劇表演藝術來豐富黃梅戲表演程式,使黃梅戲具有安慶地方特色。三是劇本的改編。解放前,安徽和江西的黃梅戲藝人,都可以與黃梅的採茶戲藝人同台演出,劇本都是一樣的。新中國成立前後,尤其是解放後,安徽黃梅戲藝人和戲劇工作者,在劇目、唱腔、表演、舞美、編劇、導演等方面實行全方位改革創新,將黃梅戲傳統劇目《天仙配》(原名《董永賣身》)、《女駙馬》(原名《雙救主》)改編後,搬上舞台銀幕,造就了嚴鳳英、王少舫等一批為黃梅戲作出卓越貢獻的表演藝術家,推動了黃梅戲的大發展、大提高、大普及。

(4)關鍵人物助推黃梅戲聞名全國。黃梅戲在安慶唱出名,桂林棲是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桂林棲是黃梅杉木鄉人,1938年,任中共地下黃梅縣委書記,建國後,歷任安慶地委書記、安徽省副省長、省委宣傳部長、省委書記處書記,分管文衛工作。他在安慶當地委書記時,因為對黃梅戲太熟悉,太愛好,所以大力培養人才,積極組建劇團,給黃梅戲極大的支持。在任安徽省委宣傳部長、省委副書記時,力主拍攝了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大江南北引起轟動,黃梅戲一下子聞名於全中國、全世界。有一位老藝術家深情地說:沒有桂林棲的重視和關懷,就不會有今天的黃梅戲。此是後話,與黃梅戲起源已經沒有多大關系,但與黃梅戲在安徽、在安慶唱響全國,卻舉足輕重。

一種 歷史 文化現象的形成,看似偶然,但自有其內在的必然性。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發展並形成於安慶,在安徽安慶形成一大地方劇種,同樣逃不出這樣的窠臼。

黃梅戲的起源和發展,當代文藝界有多種說法,其中就有「黃梅戲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形成和壯大於安徽省懷寧縣(安慶地區)」一說。但是,這一流傳甚廣的說法最近被一本專著所證偽。

眾多專家學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考證,近期專門出版了《黃梅戲起源》研究專著,以大量史實,詳細揭示了黃梅戲的起源和發展歷程:黃梅戲是以安慶為中心源起並形成的戲曲劇種。

盡管黃梅戲的個別唱腔起源於黃梅縣的採茶調,但是必須要強調,最早形成於黃梅縣的是黃梅(採茶)調,並非是後來傳唱四海的黃梅戲。

戲是戲,調是調,戲與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調的構成元素主要是曲調、旋律,戲的構成元素卻需要人物故事、矛盾沖突以及曲折的情節等。當然,戲曲除了要有屬於自己特色的曲調,獨具特色的方言(念白、唱腔)亦是不可或缺的。黃梅(採茶)調屬鄂東語系,黃梅戲則帶有明顯的懷寧、潛山等地方音調。

當時的懷寧(安慶府駐地)是安徽省的省會,經濟相對發達,懷寧方言是安徽的官話,因此黃梅戲曾被稱為「懷腔」、「府調」。

黃梅戲研究專家王長安說:「一個劇種的誕生,並不以聲腔的出現為依據,而應以戲劇要素的整合完成為標志。就像一座大廈的問世,不以水泥的出廠日期為准一樣……作為一個講安慶方言的劇種,我們有理由說:黃梅(採茶)調在湖北,黃梅戲在安徽」。

安慶地區是荊楚文化、中原文化、吳越文化的交匯處,民間藝術寶藏豐富,南北藝術長期在這里交融,有著深厚的文化藝術傳統。正是這塊文化風水寶地,為黃梅戲的孕育、成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良土壤。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擴展於明朝黃梅縣的民歌小調。曲子以《前月調》、《後背宮》曲牌開頭,《月調尾》收場,在劇終唱詞中報劇名,一唱到底,唱詞的長短句式及宮調,具有元曲、宋詞遺風。保留了曲藝向戲曲蛻變的痕跡。劇目全為短小折戲,情節簡單,演出時間上只在正月初五至二十三,平時婚喪及廟會時演出,至今仍保持自演自樂性。

2、黃梅文曲戲的傳統演唱形式是坐唱,又叫「板唱」,無論街頭巷尾、茶館酒樓、庭院居宅,有一條板凳就可以演唱,有一人清唱(自拉自唱),二人對唱(男兼奏胡琴,女兼操牙板),三四人或五七人分角色演唱,演員兼奏胡琴、四胡、月琴等。

3、於民國初年搬上舞台,逐漸形成戲曲。這樣台上的戲曲形式唱些大本頭戲,台下的曲藝形式唱些小段,形成簡便隨時可唱,從此文曲即以曲藝與戲曲兩種不同形式並行不悖地向前發展。均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黃梅戲在採茶戲中慢慢的得到發展,積極的向外擴展,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黃梅採茶戲隨著黃梅縣的逃荒難民和說書藝人大量入贛而流傳到安徽鄱陽湖一帶,在安徽發揚光大,漸漸的成了成熟的黃梅戲。

黃梅戲發展的早期是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後,在此期間經過了四個階段,其中包括獨角戲、三小戲、三打七唱、管弦樂伴奏。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將黃梅戲的演出活動逐漸變的職業化,逐漸的從農村走向了舞台,流入城市。

黃梅戲的唱腔有花腔、彩腔、主調等,黃梅戲的唱腔是十分淳樸清新的,也十分細膩,表現力豐富,感染性強。黃梅戲以高胡為主要伴奏樂器,加以其它民族樂器和鑼鼓配合,可以表現的題材是比較多的。

黃梅戲的發源地百分百的是湖北省黃梅縣。這一點是肯定的,也不容改變,在過去黃梅縣十年就有九淹,黃梅非常窮,有很多人漂泊外鄉沿鄉乞討,把黃梅採茶小調傳到安慶地區,黃梅戲發揚光大的是安慶。:

黃梅戲的發源地是安慶太瑚新倉胡壙畈,由於那裡與黃梅宿松石牌太湖潛山交界,在太湖新倉胡壙畈出了個胡晉伢女黃梅戲第一人,她是嚴鳳英的師爹,黃梅戲是由胡普伢在安慶城唱苦媳婦自嘆一炮唱紅的。胡普伢家的祖墳是戲子地,從前陰兩天都能聽到打鬧台聲呢,不過現在只能聽到廣場舞

《黃梅戲》的發源地,是湖北――黃梅縣。流傳到安徽安慶一帶,只因為黃梅縣位於長江北岸邊。地勢低窪,年年水患、十年九不收。民眾只好東離故土,另謀生路、能唱小調的人去賣唱乞討為生。從此:由黃梅小調就在安慶一帶生根落地,直至今天成為世界獨特的民間戲戲曲藝術。

黃梅戲發源地無法准確地考證,但「黃梅戲」三個字最早出現在宿松應該是真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宿松人在一種事物前加「黃梅」二字帶有先天鄙視的意味,當然現在各方面宿松都被黃梅甩一大截。叫「黃梅戲」也應證舊 社會 所謂「戲子」的 社會 地位,要知道黃梅戲今天大家都搶發源地,宿松人真後悔當初給這個戲取名「黃梅戲」。所以說,黃梅戲名稱中的「黃梅」指的的確是黃梅縣,但並不一定就說黃梅戲源於黃梅縣。很樂見都搶發源地,證明如今黃梅戲得到了廣泛的重視,這是好事。個人認為發源地都不用爭,真的是源自皖鄂贛三省結合部,因為這些地方人民真的很酷愛黃梅戲。安慶、銅陵、池州是黃梅戲的大本營不必說,在湖北江西真正對黃梅戲最有感情的當屬黃梅縣、湖口縣、彭澤縣。

B. 喝什麼花草茶美容養顏

烏龍茶 節食減肥,吃得少,腸道容易乾燥而便秘。 原料 烏龍茶 做法 用開水沖泡。 功效 助消化、解油膩毒素、消脂。 薏仁茶 想要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少浮腫,可以試試薏仁茶。 原料 炒薏仁10克、鮮荷葉5克、山楂5克。 做法 以熱水煮開,就可以飲用。 功效 清熱、利濕、治水腫。 荷葉茶 覺得情緒低落、精神壓力太大而產生便秘時,可試試荷葉茶。 原料 荷葉3克、炒決明子6克、玫瑰花3朵。 做法 用開水沖泡即可。 功效 清暑利濕、治水氣浮腫。 決明子茶 腸蠕動功能不好或是節食的姊妹們容易會有便秘的情形,可以試喝決明子茶。 原料 決明子 做法 熱水沖泡。 功效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麥芽茶 體內排氣不暢容易造成腹脹和胃脹,這一類的姊妹們可以試試麥芽茶。 原料 炒麥芽5錢、山楂5分。 做法 加一小包冰糖,用熱水沖泡。 功效 開胃健脾、消食除脹。 檸檬 原料 檸檬一顆。 做法 將檸檬榨出汁後用溫水沖調,加入適量蜂蜜,然後放入一兩片檸檬切片在茶中浸泡。 功效 消脂、助消化、美白肌膚。 普洱茶 普洱茶可幫助消化胃部的積食,使脂肪、糖份正常消耗。 原料 普洱茶葉、干菊花5朵。 做法 熱水沖泡。 功效 幫助消化、消除油脂。 排名第一的美容茶,當然是玫瑰。玫瑰花具有養顏的功效,長期飲用,能除雀斑和皺紋。時下講究以愛人贈送的玫瑰花為原料,放在暖氣片上或其它地方烘乾,收集起來,放入罐中,喝時拿出少許,用透明的水杯泡上,看著花苞莖葉在沸水中舞動,喝下去甜在心頭。 玳玳花也是一種美容花。玳玳花是香料常綠灌木,頭一年的果實留在樹上過冬,次年開花結新果,陳果皮色由黃回青,兩代果實結在同一棵樹上,所以叫玳玳花。玳玳花略微有點苦,但香氣濃郁,聞之令人忘倦。 妃子紅,又叫巧梅花,為歷代宮廷貢品,產於中國西南,產量稀少,十分珍貴。秋冬氣候乾燥,皮膚皸裂,以妃子紅外敷,能癒合傷口。內服妃子紅可以治療內分泌紊亂引起的雀斑、黃褐斑、暗瘡。與妃子紅功效類似的還有芍葯花、玫瑰花等。 另外,決明子、金銀花、杭白菊等花草都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至於飲用時間並沒什麼限定,只是要注意量不宜太大,並依個人體質而定。如玫瑰花,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但經期飲用,會造成經血不止。金銀花,具有消腫止痛功效,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常用。菊花,對於陽虛體質就不太適合。 茶一直是生活的必須品,平常常喝的綠茶不僅可以提神,還可以幫助身體排毒.而今天精挑的幾款花茶,是集排毒、養顏、治療和調節心情為一身的花中精品 1.玫瑰花茶:含有多種豐富的維生素、核酸及特殊的生物性物質,特別是有改善皮膚乾枯的作用.經常飲用可以調整皮膚的營養狀態,淡化面部斑點,使膚色自然紅潤,而且它濃郁的花香還可以治療口臭.不僅如此,他還可以消除疲勞、改善體質,令人緩和情緒、紓解抑鬱,並且月經前以及月經期情緒上的煩躁,它也同樣可以調節. 2.菊花茶:含有氨基酸和微量維生素等成分,具有清風散熱、明目解毒的功效,同時也提神、降火、滋補肝腎及降血壓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的鈣質,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舒緩頭痛.可在裡面添加金銀花,有平肝明膽、清熱解毒的功效.也可在裡面加入白菊花,最好的是杭白菊,含苞待放的那種,裡面的花蜜含量最高,營養成分也沒有流失. 3.桂花茶:可以暖胃,胃寒胃脹使飲用最佳,還能止咳化痰、養身潤肺、解除口乾舌燥.經常飲用可以緩解脹氣、潤腸通便、美白皮膚、排除體內毒素.此外,它還可以化痰散瘀,對食慾不振、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桂花開放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聞香不見花,所以俗稱"佛花";第二階段的花的花瓣全部飄落,所收集的花瓣經過加工變可製成. 4.百合茶:富含蛋白質、糖、磷、鐵幾多種微量元素.備排毒養顏的供效,還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對於治療虛火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有很好的療效,還具備減輕胃痛和鎮靜的效用.(沖泡10分鍾再加蜂蜜即可) 5.菩提子茶:富含維生素C,具有鬆弛神經、寧神安眠的作用,對於頭痛失眠有改善效果,還可減輕感冒症狀、降血壓及防止動脈硬化.特別是運動後飲用,可讓身體感覺舒適,還有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煮3分鍾後飲用即可.用泡花的水敷臉,可防止皮膚老化、消除黑斑) 6.薰衣草茶:有緩解疲勞和壓力、改善睡眠的功效,特別有助於減輕頭疼、失眠、咳嗽、偏頭痛、神經緊張等症狀.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及滋潤肌膚的美容功效.(取一匙燜泡5--10分鍾,味道有些微苦微澀,加蜂蜜調勻後可去) 7.馬鞭草茶:具有提神、平緩情緒、消除嘔心、促進消化的功效,另外還能有效解決下半身的水腫的困擾,特別適合因上班長坐而腿腫的人.(懷孕的避免飲用,沖泡飲用均可) 鮮花製作而成的花草茶,具有不同的美容養顏和保健養身功效,專家認為,女性可根據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並要注意飲用方式。 專家指出,像玫瑰花茶具有活血化淤、柔肝醒脾、行氣解郁的作用,當心情郁悶、胃脘脹滿疼痛或月經不調時可用開水沖泡飲用。玫瑰花茶還能有效抑制面部黃褐斑,適合中青年女性飲用。 菊花茶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長期飲用可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舒緩頭痛等,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薰衣草茶能治療頭疼、失眠、咳嗽等,還能緩和神經緊張,安定消化系統。用熱開水沖泡後,可加入一些蜂蜜或冰糖調勻,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及滋潤肌膚的功效。百合花茶具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的作用,還能減輕胃疼,具有一定的排毒功效。飲用時用沸水沖泡,再加入蜂蜜,效果會更好。 薄荷茶是夏日宜飲的花草茶,它的主要功效是散風止痛,能消除夏日的火氣與腸胃郁悶,還可治療夏季的熱感冒,尤其治療風熱牙痛效果明顯。 荷花茶具有清熱祛濕、活血止血的功效。女性若因血淤而致月經量多、腹痛等,可飲用此茶進行調節。 專家還建議,選擇花茶時要仔細閱讀說明,觀察其是否為天然成分。像黃杜鵑花、杏花、夾竹桃花等含有毒物質,飲用後輕則出現中毒過敏症狀,重則危及生命,因此沖泡花草茶時要用80攝氏度至100攝氏度的熱開水,隔夜花草茶不應飲用,若要連續飲用同一種花草茶,則要根據身體狀況而定。 1.玫瑰夢幻 材料:玫瑰花、茉莉花等 功效:養顏美容,對肝臟和胃部有滋補功能,更可緩和緊張的情緒. 做法:用沸水泡15分鍾即可飲用 2.白玫瑰茶 材料:白蘞、玫瑰花、紅棗 功效:解毒散瘀,滋陰清熱,適用於面部有黑斑,雀,痤瘡,疙瘩的,長期飲用.效果顯著. 做法:混合後用沸水沖泡15分鍾即可. 3.金銀玫瑰茶 材料:金銀花、玫瑰花、麥冬、山楂 功效:理氣解郁,滋陰清熱,適用於肝鬱虛火上升,臉色枯黃,皮膚乾燥者。 做法:用沸水沖泡15分鍾即可,代茶飲用。 4.丹參杞玫瑰茶 材料:丹參、枸杞子、蜜棗、玫瑰花 功效:益氣活血,養陰安神,適用於心肌缺血,失眠健忘,臉色無光華者,長期飲用,效果顯著. 做法:用沸水沖泡15分鍾即可. 5.桂圓玫瑰茶 材料:桂圓、枸杞子、玫瑰花 功效:養血滋陰,養顏潤膚,調節內分泌失調,長期服用,效果顯著。 做法:取桂圓與枸杞子混合用沸水沖泡10分鍾,放入玫瑰花即可,代茶飲用。 6.玫瑰烏梅去脂茶 材料:玫瑰花、烏梅 功效:促進食慾,潤腸通便,降低血脂,是理想的減肥飲品 此茶喝多恐有腹瀉,腸胃不好者請酌量飲用 做法:將玫瑰花和烏梅混合後用沸水沖泡8分鍾即可 7.玫瑰花茶 材料:玫瑰花、冰糖 功效:促進食慾,活血行氣,調經止痛. 做法:將玫瑰花和冰糖一起用沸水沖泡5分鍾即可 8.明目玫瑰茶 材料:玫瑰、貢菊、冰糖 功效:明目,美膚,消除眼壓,讓你的眼睛不癢不幹澀 做法:沸水浸泡3-5分鍾即可 9.美目清心茶 材料:杭白菊、陳皮、枸杞子 功效:此茶具有清熱解暑,平肝明目,調理血脈,理氣建脾,防治肥胖等作用。可滋陰養血,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功能。 做法:將材料一起用滾水浸泡3-5分鍾即可 10.玫瑰紅棗茶 材料:玫瑰花、綠茶一小撮、紅棗(要去核) 功效:可以去心火,保持精神充沛,增加你的活力 做法:每日開水沖茶喝,長期飲用,還能讓你容顏白里透紅,保持青春美麗 11.枸杞玉竹茶 材料:枸杞子、玉竹、冰糖 功效:此茶具有滋陰潤燥、嫩膚悅顏的作用,氣候乾燥的秋季尤其可多飲 做法:共置玻璃杯中,沖入沸水約300毫克,攪勻,加蓋燜泡約20分鍾後代茶頻飲。飲完後再加沸水約200毫克,燜泡 20分鍾後飲,可泡2-3次。 12.靈芝茶 材料:靈芝草10克,綠茶少許。 功效:既補精益氣,又增強筋骨,能保持青春,白嫩肌膚 做法:將靈芝草切成薄片,用沸水沖泡,加綠茶飲用。 13.八寶茶(每包售1.5元) 材料:參片6片杞子5粒菊花5朵紅棗2粒元肉3粒麥冬4粒甘草3片羅漢果花 功效:清肝明目,補脾益氣,去熱清心,清火,除燥,養顏。 做法:用沸水沖泡,10分鍾即可飲用。

C. 荷葉茶的功效

多喝荷葉茶對腸道的清理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可以改善油膩飲食習慣,其具有較強的油脂排斥功效從而讓你對葷腥油膩的食物漸漸產生反感。而且減肥功效及卓越的降脂保健作用。

熱點內容
櫻花盛飲料 發布:2025-02-06 18:45:52 瀏覽:697
臨清海棠花 發布:2025-02-06 18:45:50 瀏覽:303
078期正版四字梅花詩 發布:2025-02-06 18:08:38 瀏覽:671
鮮花網頁模板 發布:2025-02-06 17:53:16 瀏覽:651
七夕送披薩 發布:2025-02-06 17:48:54 瀏覽:689
梅花生物股票最新消息 發布:2025-02-06 17:31:36 瀏覽:848
東郊市場花卉 發布:2025-02-06 17:23:14 瀏覽:53
伯爵玫瑰手鐲 發布:2025-02-06 17:18:58 瀏覽:766
陸游插花賞析 發布:2025-02-06 17:06:35 瀏覽:650
秦王素蘭花 發布:2025-02-06 17:04:07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