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蝶蘭花
A. 蝴蝶蘭怎麼養
蝴蝶蘭的養殖方法:
1、溫度
家庭養蝴蝶蘭首先要保證溫度。蝴蝶蘭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生長時期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5℃以上,蝴蝶蘭適宜生長溫度為16~30℃。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氣溫低時應注意增溫,一般冬季有供暖設備的房間,這個溫度不難達到,但要注意,不要將花直接放在暖氣片上或離之過近。
夏季溫度偏高時需要降溫,並注意通風,若溫度高於32℃,蝴蝶蘭通常會進入半休眠狀態,要避免持續高溫。春節前後為盛花期,適當降溫可延長觀賞時間,開花時夜間溫度最好控制在13~16℃之間,但不能低於13℃。
2.濕度
蝴蝶蘭原產於原始森林中,霧氣較多,溫度較高。蝴蝶蘭沒有粗大的假球莖儲存養分,如果空氣中濕度不足,則葉面發皺且軟弱無力。因此,蝴蝶蘭宜在通風、濕度高的環境中栽培養護。
蝴蝶蘭適宜生長空氣濕度為60%~80%。蝴蝶蘭新根伸長旺盛期要多澆水,花後休眠期少澆水。春秋兩季每天下午五時前後澆水一次,夏季植株生長旺盛,每天上午九時和下午五時各澆一次水,冬季光照弱,溫度低,隔周澆水一次已足夠,宜在上午十時前進行。如遇寒潮來襲,不宜澆水,保持乾燥,待寒潮過後再恢復澆水。
澆水的原則是見干見濕,當栽培基質表面變干時再澆一次透水,水溫應與室溫接近。當室內空氣乾燥時,可用噴霧器直接向葉面噴霧,見葉面潮濕即可,但注意,花期噴水不可將水霧噴到花朵上。自來水應貯存72小時以上方可澆灌。
3.光照
盡管蝴蝶蘭較喜陰,但仍需要使蘭株能接受部分光照,尤其花期前後,適當的光可促使蝴蝶蘭開花,使開出的花艷麗持久,一般應放在室內有散射光處,勿讓陽光直射。
B. 蝴蝶蘭的生長習性是什麼
蝴蝶蘭原產於熱帶雨林地區,喜高氣溫、高濕度、通風、半陰環境,忌水澇、氣悶和陽光直射。適宜的生長溫度是白天25~28℃,夜間18~20℃。
小苗期的夜間溫度需略高,為23℃左右。當溫度低於15℃時,蝴蝶蘭根部停止吸收水分,生長停止,甚至會凍傷葉片,引起落蕾和花瓣上出現銹樣斑點。
蝴蝶蘭花芽分化需較大的晝夜溫差,最佳溫度為白天25℃,夜溫18~20℃,持續3~6周。花芽分化期若溫度高於28℃,會導致花芽轉為營養芽。蝴蝶蘭的植株生長較緩慢,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中,每40天才會長出一片完整的葉,而長到4片葉時才會有花芽出現。
大部分蝴蝶蘭栽培品種的花期為每年的3~5月,整株蝴蝶蘭開花期一般持續2~3個月。
C. 蝴蝶蘭花的資料
蝴蝶蘭(學名:Phalaenopsisamabilis)於1750年發現,已發現七十多個原生種,大多數產於潮濕的亞洲地區。
在中國台灣和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都有分布。
其中以台灣出產最多。
蝴蝶蘭屬是著名的切花種類,蝴蝶蘭是單莖性附生蘭,莖短,葉大,花莖一至數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
其花姿優美,顏色華麗,為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後」之美譽。
蝴蝶蘭約100種,原產歐亞、北非、北美和中美。
兩個很有名的種:二葉舌唇蘭(P.bifolia)開白花,植株較小;綠花舌唇蘭(P.chlorantha)花大,綠白色,株形也較大。
兩者均有5~15朵花,芳香,簇生成穗狀花序。
五顏六色的蝴蝶蘭(20張)蝴蝶蘭莖很短,常被葉鞘所包。
葉片稍肉質,常3—4枚或更多,正面綠色,背面紫色,橢圓形,長圓形或鐮刀狀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3—6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或有時歪斜,具短而寬的鞘。
花序側生於莖的基部,長達50厘米,不分枝或有時分枝;花序柄綠色,粗4—5毫米,被數枚鱗片狀鞘;花序軸紫綠色,多少回折狀,常具數朵由基部向頂端逐朵開放的花;花苞片卵狀三角形,長3—5毫米;花梗連同子房綠色,纖細,長2.5—4.5厘米;花白色,美麗,花期長;中萼片近橢圓形,長2.5—3厘米,寬1.4--1.7厘米,先端鈍,基部稍收狹,具網狀脈;側萼片歪卵形,長2.6—3.5厘米,寬1.4—2.2厘米,先端鈍,基部收狹並貼生在蕊柱足上,具網狀脈;花瓣菱狀圓形,長2.7—3.4厘米,寬2.4—3.8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收狹呈短爪,具網狀脈;唇瓣3裂,基部具長約7—9
毫米的爪;側裂片直立,倒卵形,長2厘米,先端圓形或銳尖,基部收狹,具紅色斑點或細條紋,在兩側裂片之間和中裂片基部相交處具1枚黃色肉突;中裂片似菱形,長1.5—2.8厘米,寬1.4—1.7厘米,先端漸狹並且具2條長8—18毫米的卷須,基部楔形;蕊柱粗壯,長約1厘米,具寬的蕊柱足;花粉團2個,近球形,每個劈裂為不等大的2片。
花期4—6月。
蝴蝶蘭的學名按希臘文的原意為「好像蝴蝶般的蘭花」。
它能吸收空氣中的養分而生存,歸入氣生蘭范疇,可說是熱帶蘭花中的一個大族。
它的植株非常奇特,既無匍匐莖,也無假球莖。
每棵只長出數張活象湯匙般肥厚的闊葉,交互疊列在基部之上。
白色粗大的氣根則露在葉片周圍,有的攀附在花盆的外壁,極富天然野趣。
到了新春時節,一枝長達盈尺的花梗就從葉腋抽出,然後一朵接一朵地開放。
每花均有5暮,中間嵌鑲唇瓣。
花色鮮艷奪日,既有純白、鵝黃、絆紅,也有淡紫、橙赤和蔚藍。
有不少品種兼備雙色或三色,有的好像綉上圖案的條紋,有的又有如噴了均勻的彩點,每枝開花七八朵,多的十二三朵,可連續觀賞六七十天。
當全部盛開時,彷彿一群列隊而出的蝴蝶正在輕輕飛翔,它那種飄逸的閑情,真令人產生一種如詩如畫,似夢似幻的感覺。
蝴蝶蘭屬是著名的切花種類,全屬50多種,蝴蝶蘭是單莖性附生蘭,莖短,葉大,花莖一至數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
其花姿優美,顏色華麗,為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後」之美譽。
蝴蝶蘭花姿婀娜,花色高雅繁多,花形似蝴蝶而得名,在世界各國廣為栽培。
它雖屬氣生蘭,但卻沒有假珠莖,僅基部有極短的莖。
葉寬而厚,長橢圓形,可達50厘米以上。
有的品種在葉上有美麗的淡銀色斑駁,下面為紫色。
花梗由葉腋中抽出,稍彎曲,長短不一,開花數朵至數百朵,形如蝴蝶,萼片長橢圓形,唇瓣先端三裂,花色繁多,可開花一個月以上,國外多作切花,是洋蘭中的高檔品。
絕大部分的蝴蝶蘭都沒味,還有有味道,我們叫它帶香味的蝴蝶蘭,這種蝴蝶蘭很稀有,可很多人聞了後說那是臭味,還有人在那花附近工作被熏的頭痛。
生長習性喜歡高氣溫、高濕度、通風透氣的環境;不耐澇,耐半陰環境,忌烈日直射,越冬溫度不低於15度。
編輯本段產地分布
蝴蝶蘭是在1750年發現的,迄今已發現七十多個原生種,大多數產於潮濕的亞洲地區,自然分布於阿隆姆、緬甸、印度洋各島、馬來半島、南洋群島、菲律賓以至台灣等低緯度熱帶海島。
台東的武森永一帶森林及綠島所產的蝴蝶蘭最著名。
品種類型蝴蝶蘭(圖3)
全世界原生種約有70多種,但原生種大多花小不艷,作為商品栽培的蝴蝶蘭多是人工雜交選育品種。
經雜交選育的品種有530多左右。
以開黃花的較為名貴。
有個稱為「天皇」的黃花品種,堪稱為「超級巨星」,討價甚昂。
至於藍花品種亦較為珍稀。
1952年與1953年的國際洋蘭博覽會上,台灣送展的蝴蝶蘭連續兩年獲得金牌獎杯。
1989年香港舉辦的第14次蘭花展覽,胡炳熾先生送展的一棵白瓣紅唇的蝴蝶蘭獲得全場的總冠軍獎。
這些傑出的殊榮為蝴蝶蘭的開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歐美各國人士對蝴蝶蘭的消費量不斷增加,舉梵谷級宴會都少不了蝴蝶蘭作擺設。
許多新娘和濱相更喜愛用它作為捧花和襟花。
單是義大利在1990年曾銷售蝴蝶蘭260多萬株,創歷史最高紀錄。
在香港每盆約賣70~100港元,母枝切花售15~30港元。
1.小花蝴蝶蘭為蝴蝶蘭的變種。
花朵稍小。
2.台灣蝴蝶蘭為蝴蝶蘭的變種。
葉大,扁平,肥厚,綠色,並有斑紋。
花徑分枝。
3.斑葉蝴蝶蘭別名席勒蝴蝶蘭。
為通屬常見種。
葉大,長圓形,長70厘米,寬14厘米,葉面有灰色和綠色斑紋,葉背紫色。
花多選170多朵,花徑8-9厘米,淡紫色,邊緣白色。
花期春、夏季。
4.曼氏蝴蝶蘭別名版納蝴蝶蘭。
為同屬常見種。
葉長30厘米,綠色,葉基部黃色,萼片和花瓣橘紅色,帶褐紫色橫紋。
唇瓣白色,3裂,側裂片直立,先端截形,中裂片近半月形,中央先端處隆起,兩側密生乳突狀毛。
花期3-4月。
5.阿福德蝴蝶蘭為同屬常見種。
葉長40厘米,葉面主脈明顯,綠色,葉背面帶有紫色,花白色,中央常帶綠色或乳黃色。
6.菲律賓蝴蝶蘭為同屬常見種。
花莖長約60厘米,下垂.花棕褐色,有紫褐色橫斑紋,花期5-6月。
7.滇西蝴蝶蘭為同屬常見種。
萼片和花瓣黃綠色,唇瓣紫色,基部背面隆起呈 *** 狀。
D. 蝴蝶蘭這種植物大家都聽過,那蝴蝶蘭花有什麼作用呢
蝴蝶蘭花的作用就是可以裝飾傢具,凈化空氣,美容養顏,而且這種男歡的作用其實還是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