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無雙梅
❶ 本人對種植業非常嚮往.聽朋友說種植蘭花不錯.請問蘭花價值究竟怎樣哪個品種更有種植價值
縱觀近年蘭市 跌碭起伏 看似很火實不其然 但蘭花確有發展潛力 如果你第一次從事蘭花種植 建議回你還是從普通的入答手 傳統明品雖受歡迎但是你養不好的話 投入的錢都會打水漂 尤其是新手養蘭 看似簡單但學問很深 蘭三分種七分管 光學交水就要3的公夫 不是吹牛 你養了就知道 現在蘭花要數惠蘭和蓮瓣蘭最好 兩著潛力很大 尤其是惠蘭 前景廣闊
❷ 中國的十大國花是什麼
中國十大國花分別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綻妍—菊花、君子之花—蘭花、花中皇後—月季花、繁花似錦—杜鵑花、花中嬌客—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十里飄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花。
梅花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
這十種花分別包含著中國不同層面的精神文化底蘊,有著深厚而濃重的歷史內涵,各自在花卉界獨樹一幟,標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非凡意義。
(2)蘭花無雙梅擴展閱讀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歷覽前代詩詞,「梅花」意象中所表達之意主要有:
(1)引領眾芳,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如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意思是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綻開放了,這使得想要在春天競吐芳香的種種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後面了。)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2)凌寒不屈的頑強
如宋代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意思是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了梅花的淡淡清香。)可見,梅之傲骨,同時它還擔當了春的使者。
(3)高潔脫俗的風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魯迅先生曾精闢地用梅花作比:「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復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他還請人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發自己的高潔情操。可見,梅花在中國文人眼中是不同於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潔更是與眾不同。
(4)隱者高士的象徵
如元代張可久《天凈沙·魯卿庵中》:「青苔古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滿院青苔一株株古樹蕭蕭,蒼雲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滿山紅葉掩映得山齋小小,有誰曾經找到?高尚的人走過的橋。)
詩人將人們帶入渺無人跡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氣爽,何來「探梅」之說,其實這「梅」便是如梅之高潔隱士——魯卿。以梅比隱者,隱者亦是梅。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龍城錄》中記載梅花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於寒冬時節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於是,後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僅因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態,還因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傳遞情感與祝福的媒介
如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意思是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花帶給身在隴頭的你。江南沒有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折梅花寄贈友人,正是藉以表達自己以梅花自許,亦一梅花許人,對於友人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贊賞;同時也含有對友人的慰藉之情,預示不久的將來春天也將到北方。自己對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雖遭嚴寒而不凋謝。頗有一種友情堅貞,與友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書亦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
五瓣梅花形狀代表「梅開五福」,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說:「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❸ 怎麼辨別蘭花的主要品種啊
(1)春蘭來。根肉質、白色。葉狹線形,長自約20厘米一25厘米,邊緣具有細銳鋸齒,葉脈明顯。每莖1~2朵花,黃綠色,香味清幽。早春2~3月開花。品種繁多,通常依花瓣的形狀分為梅花瓣、水仙瓣、荷花瓣、蝴蝶瓣、素心瓣等型。名貴的品種有小打梅、宋梅、綠雲、汪字、鄭同荷等。(2)蕙蘭。根肉質、淡黃色,葉線形,比春蘭直立而粗長,葉緣粗糙。一莖著花5~13朵,淡黃色,唇瓣綠白色,具紅紫斑點。花甚香,花期4—5月。名貴品種有程梅、送春、盪字、隆昌素等。(3)建蘭。葉闊線形,長30厘米~60厘米,多直立,葉緣光滑。一莖著花6~12朵。花黃綠色乃至淡黃褐色,有暗紫色條紋。香味甚濃,花期7~9月。名貴品種有十三太保、龍岩素心、鐵骨素、銀邊大貢等。(4)墨蘭。葉長50厘米一100厘米,寬達3厘米,光滑,先端尖,直立性。花莖高約60厘米,一莖著花5一』10朵,花瓣多具紫褐條紋。花期冬季至早春,有香味。名貴品種有綠墨、白墨、鸚鵡墨、徽州墨等。(5)寒蘭。葉狹而直立。花莖細、直立,著花5—9朵。花小、花瓣狹,有黃、白、青、紅、紫等色,清香。花期秋末至初春。名貴品種有銀鈴、翠玉、紫雲、黎明等。
❹ ★求助...關於一種花的名字!★(有圖片)
圖片看不太清楚啊
http://www.yuanlin.com/B2B/Sell/Detail/2008/9/15/43418.shtml
如果是這種花的話那就是春蘭
❺ 明末清初畫梅的畫家是誰
薛益(明)一作薛明益,字虞卿,明江蘇蘇州人。工書。衡山後一人也。嘉靖十七年(1538)書小楷舞鶴賦。──參見《珊瑚網》、《懷澄堂書畫目錄》、《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第224頁。《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第1460頁
2.鈐印履若氏(白文) 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78頁第7號
鈐印王綦私印(白文) 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78頁第6號
鈐印王綦(朱白文) 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78頁第3號
3.葉志詵(1779-1863)字東卿,晚號遂翁,湖北漢陽人,名灃、名琛之父。乾隆四十四年生,同治二年卒,享年八十五。嘉應九年進冊翰林院,初國子監典簿,充提調,升兵部武遷司郎中。有《平安館詩文集》若干卷。家藏書籍、金石甚富。與吳壽暘有往還。藏書處為平安館。藏印有「志詵之印」「東卿」「漢陽葉氏平安館印」「葉志詵及見記」等─參見《文獻家通考》第675頁。
4.藏印﹕「烏目山房審定」蔣因培(1768-1838)字伯生,清常熟人。字伯生。齋為燕園官齊河知縣。喜讀書。曾任齊河縣令,游豫、楚、閩、越諸地,所交多名士。晚歲歸里,以考訂金石自娛。有《烏目山房詩略》八卷。─參見《中國藏書家印鑒》第152頁、《文獻家通考》第622頁。
詩情畫意 異彩紛呈
──明代王綦、薛益《無雙梅譜》詩畫冊賞析
梅花傲霜鬥雪,在我國農歷的一年中先於萬花而獨自開放,因此有「花魁」之譽。梅花五瓣,被稱為「梅開五福」,所以又是福份和吉祥的象徵。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常用賦詩和作畫的方式來表達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這本非常經典的《無雙梅譜》,就是由明代薛益作詩,王綦繪畫,詩畫合璧的冊頁,一首詠梅七律與一幀梅花圖相配,先詩後畫,寫於灑金箋上,八詩八畫,凡十六開。分別吟詠和設色繪制了蕊(梅蕾)、白梅、紅梅、綠萼梅、玉蝶梅、臘梅、瓶梅和落梅。寫譜立傳、為梅花的藝術形象別開生面。「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無雙梅譜》詩畫冊正體現了我國傳統藝術中詩與畫這兩種不同形式的融匯貫通。
先談談詩,作者薛益,字虞卿,號古狂生,是明嘉靖(1522-1566)年間的詩人和書法家。他寫的這八首七律組詩,總名為《和梅詠》,用美麗的神話和傳奇故事為梅花譜寫了一曲交響樂的篇章:梅花的蓓蕾已經隱現,像南海合浦的珠胎,或許這是由鮫人(美人魚)哭泣時的淚珠所化而成。在廣袤的大地上各種品類的梅花爭相開放,白梅如藍田美玉,如莊子所描述的姑射仙子,又恍若趙師雄在羅浮大梅樹下夢見的美女,淡妝綽約,而情意綿長。紅梅卻是濃妝艷抹的村姑,紅顏似醉,亦令人難忘。綠萼梅宛如西施舉袂在清溪之畔浣紗,瞬息間風起新蘋,和絮吹來,她又好象正依傍著淇園之竹,在月光下分取了一半的翠色。異香襲人的蠟梅,身披黃蠟般的羽衣,麗質檀心,秀外慧中。從上天閬苑飛來的玉蝴蝶,在梅枝上起舞翩翩,留連忘返,恐怕早已蟄化成了仙。鐵干瑤華,清高如斯,蓄養碧瓶,恰似冰心之貯於玉壺,可以與詩人朝夕相處,伴讀寒齋。在《梅花落》的悠揚笛聲中,風雨朝來,冷香飛散,一朵梅花恰恰飄到了含章殿下,落在壽陽公主的額上,拂之不去,生出美妙的五齣之花,從此「梅花點額」就成為華貴的宮妝,久久流傳於後世……詩中一個個神話和傳說,分明都是一幅幅優美的圖畫。
詩是「有聲畫」和「無形畫」,畫則是「無聲詩」和「有形詩」。八首《和梅詠》道出了詩人的心聲,又彌補了明詩之遺佚。而王綦的八幅梅花圖則通過梅花的造型對詩進行了演澤。比之其它的畫梅之作,除了詩畫會通之外,其中另有諸多特色。首先是梅花的種類和色彩方面,
既有綠萼梅、玉蝶梅和磬口蠟梅等風致各異的名貴品種(即所謂「宮梅」)﹔又有紅、白、黃、綠等色澤,可稱豐富多彩。詩篇只概括了梅花從蓓蕾初發到落花而又萌綠的周而將始的簡單過程,而繪畫則結合品種梅的造型,較為詳細地增添了這個過程中的將放、初開和爛漫等程序。而且既繪出雍容華貴的「宮梅」,又通過冊中第三幀疏枝淺蕊的紅梅造型,表達了「村梅」的孤標雅韻。更為重要的是,詩畫相得益彰,共同披露了詩人與畫家的胸襟和情懷,刻劃出梅花獨步早春,凌寒開放,以及在繽紛落英中嫩綠乍新,二度逢春的堅韌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在我國的繪畫史上,畫梅的名家輩出,最早以水墨作梅的,是北宋末的仲仁和尚,惜無墨跡傳世。繼之而起的揚補之,學仲仁法而成為大名家。他愛畫野外村梅的逸興,「自負清瘦」。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他的水墨《四梅花園》,稀花瘦影,荒寒凄絕。與「村梅」大異其趣的是宮苑和富貴家的園林中「人間不多有,為世所貴重」的「宮梅」,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南宋宮廷畫師馬麟的設色《層疊冰綃園》,所畫的「宮梅」,花大瓣重,色澤富麗。元代王冕也工畫墨梅,效學並發展了揚補之的畫法。論者以為,宋人畫梅,大都是疏枝淺蕊,至元代王冕始寫以繁花。明代以來,畫梅者益眾,然而以宗法王冕墨梅者為多。到了明代後期的王綦,畫梅的風格又為之徹底一變。
王綦字履若,吳郡(蘇州)人,諸生。出身於名門望族,是文學家和史學家王登之孫。他精研六法,以畫自娛。所畫山水,結構奇幻﹔人物、樹石和花鳥,筆墨高簡,不拘成法。其傳世作品為各大博物館爭相收藏:《松林清話圖》和《溪橋紅樹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東籬秋色圖》和《秋園習靜圖》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秋景山水圖》藏上海博物館。後兩幅圖錄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王綦尤以善畫梅花著稱。據有關文獻記載,王綦異常愛梅,為了將梅花寫得更為生動,在園中種植了不少梅花的珍稀品種,還移來了一些溪邊村畔的野梅,親自澆水鋤草,並留意其生長情況,與梅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若逢發蕾,開花,乃至落英時節,則更是時時相伴,倍加愛護。因為他不斷觀賞臨摹,才能「探驪得珠,而獲梅之神韻」。又因其家藏古今名畫師之梅園甚富,能兼采眾長,學之不倦,而以寫生為主,自出新意,終於獨辟蹊徑,成為寫梅高手。明末清初的畫梅大家金俊明,推崇王綦為明代中、後期至清代前期的四大畫梅高手之一,金氏曾自題梅花畫冊雲:「近代畫梅有別致者,惟陸叔平(治)、王履若(綦)、文彥可、邵僧彌為勝,蓋寫妍秀於蒼古之中,托高潔於簡勁之表。」(著錄於《中國美術全集?清代繪畫上》,同時參見本文附圖3)確非過譽。
王綦的畫能流傳至今日的不多,寫梅之作則更為罕見,只見一幅作於明天啟四年(1624)的《冬梅圖》,圖錄於《中國繪畫史圖錄》下冊,供後人欣賞,並作為臨摹的模板。因此《無雙梅譜》詩畫冊真跡就顯得分外珍貴,值得收藏家高度重視。此冊頁作於明崇禎元年(1628),比《冬梅圖》尚後四年,距今已有三百八十年,能疊經滄桑,尤其是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而得以保存下來,實屬天幸。
諸位收藏家在細細鑒賞和品味《無雙梅譜》之後,會發現其五美齊臻,故可稱之為「五絕」:梅花無論是疏枝抑或繁花﹔無論是清逸抑或華貴﹔無論是蒼皮蘚斑、虯干鐵,抑或瘦條柔枝,全都生意盎然,是謂「畫絕」。詩篇則神奇美妙,引人入勝,可謂「詩絕」。楷書寫得鐵劃銀鉤,清雋脫俗,寓秀逸於剛勁之中,應稱「字絕」。而且在一冊之內包羅了梅花花開花落的過程,意境深遠,謂之「意絕」。一詩必有一畫相配,珠聯璧合,乃是「詩畫相融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使我國的繪畫藝術能獨步於世界美術之林,而成為「世界之最」。書法與繪畫相互爭奇斗艷,又是中華美學的一絕。《無雙梅譜》真可以使我們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引發無窮的審美想像。
據某雜志2006年第五期刊登的名為《藝術品收藏投資經驗談》的文章介紹:1998年嘉德拍賣會上以159.5萬元拍出齊白石的《山水八開冊》。買主請一現代書法家為那八開小冊頁配了八首詩(七絕),使其更為完整。在2003年中貿聖佳秋季拍賣會上,經各路買家激烈競爭,該《山水八開冊》竟出人意料地以1661萬元拍出,五年增幅約10倍。以上的事實說明,越來越多買家的藝術鑒賞水平和審美理解能力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他們對我國傳統藝術中詩與畫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匯通已經不單停留在認可與理解的地步,而進入了喜愛和追求的階段。
❻ 無雙梅蘭花一般價格多少
中交網有拍賣,6苗壯草一口價:1280元。200多一苗,在下覺得小貴。
❼ 春天開的蘭花有什麼品種
1、大富貴:(又名,團荷)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在下海花窖中選出,版湖州雙林鄭同梅和餘姚權王叔平分養,復花後鄭同梅取名「鄭同和」,王叔平蒔養的命名「大富貴」(後日本蘭界引種,故日本只有「大富貴」這一名稱)。另一說:鄭同梅和杭州吳淳白分別得到。 2、 環球荷鼎: 公元1922年發現於浙江上虞大舌阜山中,當年上海郁孔昭以八百銀元買進培養。
3、蓋 荷:(又名:翠蓋、文荷 ) 清光緒庚子年(公元1900年)浙江紹興賈山頭蘭農胡七十在四明山挖得,後買給當時在上海經商的馮長生。另一說:浙江紹興縣棠棣鄉馮長生在山上採得,後杭州邵芝岩培肓。
4、端秀荷: 據說民國十五年,浙江寧波楊氏選肓。
5、憲 荷: 公元1917年上海王憲臣發現於王家花園。三十年代流入日本。
6、大魁荷: 民國年間選出。公元1930年引去日本。
7、鄭同荷: 1909年在上海花窖中選出,湖州雙林鄭同梅與杭州吳淳白分別得到。
❽ 我國傳統的賞蘭是指什麼
中國傳統的賞花標準是四個字:色、香、姿、韻。賞蘭也不外乎這四方面,也就是說,一是賞蘭色,二是賞蘭香,三是賞蘭姿,四是賞蘭韻。
(一)賞蘭色
花的顏色是人們賞花的最重要內容,因此賞花首先欣賞花的顏色。不同的人群對花色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喜歡濃艷,有人喜歡淡雅。前者大多喜歡色彩艷麗、花開熱烈的牡丹、芍葯、茶花、月季、杜鵑等,而後者則喜歡花色素凈、色彩調和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及「花草四雅」等。中華民族歷來多喜素淡,崇尚素雅,尤其是文人雅士那種高潔、清廉、淡泊的心態形成了對素凈花色的特別鍾愛。蘭花天生玉質,碧綠淡素、風韻高雅,不以「色」迷人,故被中國的文人雅士所尊崇,被譽為「空谷佳人」 、 「花中君子」 。
(二)賞蘭香
賞花的第二個標準是花的香氣。欣賞花香又有「濃、清、遠、久」四個標准。如荷花的香很清,但清而不濃;夜來香的香很濃,但濃而不清;桂花的香很遠,但遠而不久;玫瑰的香很久,但久而不遠。在香花世界中,蘭花的香味是「清、濃、遠、久、幽、健」,歷來最受人們的推崇。
清。蘭花的香味清雅醇正,清心宜人,入人心腑,令人感到身心愉快,被朱德總司令稱贊為「唯有蘭花香正好」;
濃。蘭花的香氣濃郁芬芳,馥郁撲鼻,但濃而不濁,被黃庭堅譽為「在室滿室,在堂滿堂」,唐代詩人李賀則喻為「蘭桂吹濃香」;
遠。蘭花的香氣隨風送爽,游絲飄忽,清香遠播,被唐代詩人李白喻為 「蘭秋香風遠」;
久。蘭花的花期特長,香氣源源不斷,彌月不歇,沁人心脾,被宋代詩人張羽喻為「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幽。蘭花的香氣如游絲飄空,似有若無,飄忽神秘,被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喻為「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健。蘭花的香氣還能驅污避穢,清心健腦,滋潤心靈,怡情養性,被宋代文豪蘇轍譽為「知有清芳能解穢」。
因而蘭花是「香祖」、「天下第一香」、「國香」,「王者香」。
(三)賞蘭姿
賞花的第三個標準是姿。姿是整體姿態,就是花姿和株姿。有的花生就得豐姿美態,如飄逸的文竹、雍容的牡丹、璀璨的君子蘭。有的則需經過加工整理、修剪造型才具有觀賞價值,如五針松、羅漢松等。
百花叢中花葉俱美者當首推蘭花。
蘭花在有花時節,花葶高出葉面,有亭亭玉立、楚楚動人之美;花葉相互顧盼掩映,有婀娜多姿、神采飛揚之美!花葉顏色相互協調有素色優雅、風姿綽約之美。
蘭花縱使在無花時節也是美麗動人的,蘭花的葉常年碧綠、清翠如玉、剛柔相濟、端正秀麗、臨風搖曳,有說不盡的瀟灑飄逸、風姿神韻。
蘭花的姿態美是天然的美,是自然的美,是穩定的美,是持久的美。蘭花不象梅花那樣枝丫雜亂,是一種疏密有致的美;蘭花不似牡丹那樣妖艷,是一種清雅純凈的美;蘭花不象荷花那花謝葉枯,是一種四季常青的美;蘭花不象菊花那樣需要人工綁扎,是一種自然天姿之美。宋代詩人張羽贊曰:「泛露光偏亂,寒風影自斜。俗人哪解此,觀葉勝看花。」
中國蘭花的株形多種多樣,形態各異,有直立而雄健的,有半垂而適度的,有全垂的等等。
(四)賞蘭韻
賞花的第四個標準是神韻。色、香、姿是花的外表美,而「神韻」則是花的內在美,文化美。人們通過欣賞花的「色、香、姿」 激發情感,而借物抒情,借物言志,進而產生聯想和豐富的想像,賦予它某種崇高的象徵意義,這就是神韻。
神韻是花的文化內涵,是賞花的最高境界。如牡丹象徵富貴、梅花象徵清高、翠竹象徵剛正、秋菊象徵隱逸、石榴象徵多子、荷花象徵清白、松樹象徵好客、玫瑰象徵愛情、紅豆象徵相思等。
在眾多花卉中,蘭花的「韻」是最神的,它的象徵意義是高雅而又多方面的,可謂「博大精深」!
小貼士 中國蘭花的「韻涵」有那些?
中國蘭花的「韻涵」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境界高尚,可謂是高雅脫俗,這是其它任何花卉都無法比擬的。
作為人格象徵,喻蘭為無人自芳、無私奉獻。
作為道德借喻,喻蘭為蘭德斯馨、誠信自律。
作為修養要求,喻蘭為修道立德、自我約束。
作為處世之道,喻蘭為和睦相處、有容乃大。
作為為人原則,喻蘭為與人為善、助人為樂。
作為高尚品德,喻蘭為品端行正、潔身自愛。
作為君子風范,喻蘭為寵辱不驚、剛正不阿。
作為鄙視權貴,喻蘭為淡泊明志、耿介高潔。
作為超然脫俗,喻蘭為清正高雅、不求聞達。
作為民族氣節,喻蘭為志行忠貞、永不改節。
作為弘揚正氣,喻蘭為拒污惡穢、潔身自好等等。
由於蘭花的韻涵內容豐富,品位高雅,多姿多彩,傾倒無數的騷人墨客,獲得文人雅士們的廣泛欣賞,正是他們的熱情謳歌和贊頌,才創造了無與倫比、舉世無雙的中國蘭文化。蘭花不僅成為百花之英,也成為文明之花,君子之花。
賞蘭是種蘭的目的和歸宿,我們學會賞蘭才能從養蘭中汲取精神營養,提高品位,增加情趣,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