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蘭花張羽
『壹』 詠蘭花的古詩張羽
張羽的《詠蘭花》的詩意是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沒有人欣賞卻自己散發著芳香,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可貢獻的卻不少。白話文意思是蘭花可以是白的,還有黃色的,沒有人去理會她的芳香,它的心原來不大,但是卻容納下了許多芬芳。
《詠蘭花》
1、作者:元末明初文人張羽
2、全詩原文如下: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3、賞析如下:
「能白更兼黃」,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無人亦自芳」,從人格化的角度稱贊蘭花之「香」,從形之美推進到內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筆兩寫,既寫花,又狀人。楊萬里《凝露堂木犀》雲:「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張羽化用楊萬里詩意,卻更加准確、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容得許多香」,暗喻才華不盡,可貢獻於人的不少。
此詩詠蘭,著重抓住蘭花兩大特色:色與香。全詩用蘭花的清幽、純和、持久之香,寫出蘭花獨具的品格與文人雅士的志趣,乃詠物詩中之佳構。
(1)詠蘭花張羽擴展閱讀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
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煉,朴實含華。
書法纖婉有異趣,彷彿謝庄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於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
張羽的《詠蘭花》實際上是對自己一生的寫照,「能白更兼黃」,雖狀蘭花之外貌,也暗說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貧賤,也能過富貴。「無人也自芳」,這既是贊蘭花的精神,又是書詩人的胸臆。張羽的性格似蘭,甘願寂寞,不求聞達。
『貳』 詠蘭詩句
明張羽《詠蘭花》míng zhāng yǔ /《 yǒng lán huā 》
能白更兼黃nãng bái gēng jiān huáng,無人亦自芳wú rãn yì zì fāng 。
寸心原不大cùn xīn yuán bù dà, 容得許多香rïng dã xǔ ō xiāng。
譯文:蘭花可以是白的,還有黃色的,沒有人去理會她的芳香。
它的心原來不大,但是卻容納下了許多芬芳。
(2)詠蘭花張羽擴展閱讀
詩句賞析
「能白更兼黃」,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無人亦自芳」,從人格化的角度稱贊蘭花之「香」,從形之美推進到內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筆兩寫,既寫花,又狀人。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容得許多香」,暗喻才華不盡,可貢獻於人的不少。
張羽的《詠蘭花》實際上是對自己一生的寫照,「能白更兼黃」,雖狀蘭花之外貌,也暗說他一生之坎坷,能屈能伸,能渡貧賤,也能過富貴。「無人也自芳」,這既是贊蘭花的精神,又是書詩人的胸臆。張羽的性格似蘭,甘願寂寞,不求聞達。
『叄』 元末明初詩人、北郭十才子之一張羽簡介,有《詠蘭花》等作
個人簡介
張羽,早年隨父宦江浙,因兵亂不得歸。後與徐賁約定僑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於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洪武初年入京,不得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1371)又至京師,因應對不稱旨,放還。再征,授太常司丞。朱元璋曾親述滁陽王事實,命張羽撰寫廟碑。洪武十八年(1385)坐事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投龍江而死,一說是被人綁起扔進長江淹死。
張羽好著述,文辭精潔典雅,詩詠深思冶煉,朴實含華。書攔羨豎法纖婉有異趣,彷彿謝庄月賦。隸書效法韓擇木、楷書臨摹王羲之曹娥碑,雖未精極,卻能離俗而入於雅。畫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筆派團力蒼秀,品在方從義上。著有《靜居集》四卷。
名詩文選
《詠蘭葉》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張羽與《吳興八景》
吳興八景,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市區(吳興區)及其周邊近郊的八處游覽勝地。「吳興八景」之「吳興」是湖州的古稱。八景依次名為:道場霽曉、蒼弁清秋、西塞晚漁、下菰長煙、龍洞雲歸、橫山暮嵐、南湖雨意、金蓋出雲。「吳興八景」之名形成於明萬曆年間,明《萬曆湖州府志卷二. 山川》以近郊景點列為八景,從此便有了官方的叫法。但這並非首創,早在明初,張羽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體詩,合成《吳興八景》。
張羽的八首近體詩,是描寫中世紀湖州及附近郊區田園簡大景色的「絕妙好辭」,如雨後道場山的「滿眼清暉」,秋天弁山的「迢迢爽氣」,黃昏西塞山的「猶見白鷺飛」,城南下菰的「蔓草蒼煙」,黃龍洞的「雲端見笙鶴」,郊外橫山的「落日半隱」,碧浪湖邊的「相對白鷗眠」,金蓋山的狀似「青瑤簪」,無不向世人展示了湖州的美麗景色,同時也從風景上體現了湖州在眾多「江南清麗地」中的特殊地位,是元代詩人詠出的「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絕好詮釋。
『肆』 古詩《張羽·詠蘭花》詩詞注釋與賞析
張羽·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彎纖。
賞析
張羽洞擾(公元1323年—公元1385年),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元末明初潯陽(今江西九江)人,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工詩善畫,山水宗法米氏父子。早年隨父宦江浙,後與徐賁約定寓居吳興,為安定書院山長,再徙於吳中(今江蘇蘇州)。洪武初年入京,未得賞識,洪武四年又至京師,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流放嶺南,未半道召還,知必死,遂投龍江而亡。張羽好著述,文辭典雅,詩深思冶煉,朴實含華,隸書取法唐人韓擇木。有《埋顫仿靜居集》四卷。
張羽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戰亂年代。長期惡劣的生活環境和詩人自身堅貞不屈的個性,造就了張羽的悲劇人生。而這首詠蘭詩,也恰恰是張羽人生的寫照。詩人先是描寫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暗喻了自己能夠安貧樂道,也能夠出仕安邦的才能。即使無人欣賞,蘭花依然會散發出淡雅的芳香。而詩人自己就像這「自芳」的蘭花,甘願寂寞,與世無爭。後面兩句詩人化用楊萬里「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的詩意,借物抒懷,寫出自己不求索取,只求奉獻的高尚品格。
『伍』 張羽詠蘭花
明·張羽 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陸』 張羽的《詠蘭花》的詩意
我是深谷中的一朵幽蘭,我小小的花瓣,有矜持的像少女的裙擺一樣的潔白,可是這純潔的白,卻壓抑不了我渴望的心。我那小小的花瓣中也有明媚的、柔和的、亮麗的黃,那是陽光的顏色,那是晚霞的親吻!我是深谷中的一朵幽蘭,我的身邊沒有少女的痴望,沒有男子的流連,甚至沒有行人匆匆的腳步。但我仍舊綻放我的光彩的生命,我仍然在我的方寸之心容下這許多香。我就是我,無人知曉的我知曉我自己的生命的燦爛。
『柒』 張羽《詠蘭花》的古詩內容是什麼
《詠蘭花》古詩內容如下: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釋義:蘭花可以是白的,還有黃色的,沒有人去理會她的芳香,它的心原來不大,但是卻容納下了許多芬芳。
古詩賞析:
「能白更兼黃」,蘭花瓣白蕊黃,素淡清麗;「無人亦自芳」,從人格化的角度稱贊蘭花之「香」,從形之美推進到內在美。
「寸心原不大」,一筆兩寫,既寫花,又狀人。楊萬里《凝露堂木犀》雲:「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張羽化用楊萬里詩意,卻更加准確、老到、形象。寸心不大,暗喻謙謙君子,所求於社會的不多。「容得許多香」,暗喻才華不盡,可貢獻於人的不少。
此詩詠蘭,著重抓住蘭花兩大特色:色與香。全詩用蘭花的清幽、純和、持久之香,寫出蘭花獨具的品格與文人雅士的志趣,乃詠物詩中之佳構。
『捌』 張羽詠蘭花的譯文. 詠蘭花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這首詩的譯文,
題目:歌頌蘭花
詞:可以是白的,還有黃色的
沒有人去理會她的芳香
心裡原來不大,但是容納下了許多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