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蘭花生產
A. 蘭花原產地在那裡
蘭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五大科之一,種類極多,分布地域也很廣,僅在我國,就包括江浙、兩湖、河南、安徽、福建、兩廣、台灣、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貴州、江西等省、市、區。
B. 蘭花分布在中國什麼地方
花的分布雖遍及長江流域和南方各省,但其栽培中心,自清乾隆時起,卻在江浙一帶形成。據清朱克柔於嘉慶元年(1796年)撰《第一香筆記》提到,江、浙、徽,湘等地,每遇春夏蘭花出山之際,市井之徒藉以取利,村南巷北,累百盈千,窮谷深山,成為蘭花交易市場。這些蘭蕙有不少是販至蘇州出售的。可惜,當時村民很少會考慮保護植物資源問題,往往是採掘無常,一山取竭,復以他山。與此同時,蘭花生產基地開始出現。該書提到浙江海虞有以蘭花為業者,舍其耕耨,專事花業,每逢佳種,不惜厚值購求,培植辛勤,性命依之,俟花葉繁多,即以分賣,往往價值十倍,故當地有:「田連阡陌,不如好花多得」之說。
C. 蘭花盛產地址
在我們國家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江西都是產國蘭的大省!
我國地域遼闊、蘭花資源非常豐富。全國的蘭科植物共有一百五十多屬,將近一干種。我國人民長期栽土培通常見的是中國蘭·即春蘭·蕙蘭·建蘭和墨蘭這一類蘭花。與熱帶蘭不同,中國蘭的大多數沒有醒目的艷態,卻具備質補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傳統的鑒賞標准。尤為可貴的是,絕大多數的中國蘭都具備清醇,幽遠的香韻,美譽國香,無人不愛。
蘭屬約有50多種,主要產於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也有少數見於大洋洲。我國約有20種,還有一些變種和新花品種。我國的蘭花主要出產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各地均有栽培。在亞州的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各地區,其栽培也較普遍。中國蘭在蘭科植物中雖然只佔了很少的一部份,然而它的分布廣,產量大,品種多,又有許多傳統的珍貴品種,因而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中國蘭分布甚廣。北起甘肅,陜西,南達海南島,西至西藏,東到台灣,均有出產,其中江浙,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四川等省,為蘭花的盛產區。江浙的蘭蕙,早巳揚名中外。錢塘的蘭溪,姚江的蕙水,皆因盛產蘭蕙而得名。武義的蕙蘭,溫州的甌蘭,台州的鳳蘭以及西子湖畔的杭蘭,均久負盛名。福建所產蘭蕙,種類很多,品質優良,古今中外,遠近知名。
其中建蘭類的銀邊素心、荷花素,龍岩素等。福建和廣東的墨蘭,葉片寬闊,雄健有力,富有光澤,花枝挺拔,著花繁密,在中國蘭中別具一格。
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墨蘭選出了不少優良品種,如國香牡丹,南國小姐,東方巨龍等等。貴州和雲南,蘭花種類繁多,主要有春蘭,線葉春蘭,蕙蘭,四季蘭(沒葉蘭)和虎頭蘭等等。
其它如海南島象牙白,冬鳳蘭,貴州,廣西,雲南等地的台蘭(\蜜蜂蘭)等,各具特色,甚為著名,素稱天府之國四川的蘭蕙,奇特繁多,名種紛出,在中國蘭花中居於重要的地位。
D. 中國的蘭花之鄉在那
1)春蘭
春蘭又稱草蘭、山蘭、朵香,簡稱蘭,古人稱其為弱腳。產蘭山區鄉民稱其小蘭。
春蘭是中國蘭中分布最廣,資源最豐富,栽培歷史較久,選育園藝栽培品種最多的蘭花。它株體小,葉片較細狹,花梗直立,高約6—25厘米,開l朵花,古人稱一莖一花為蘭。少數開雙花的稱並蒂蘭,意為吉祥。春蘭株體雖小,花朵卻較大,花朵展綻直徑一般為4—6厘米,最大直徑可達8厘米。花色通常以綠色和黃綠色為主,花被上有紫紅色條紋或斑點。花期約一個月(2月中旬至3月中旬)。多數春蘭具有芳香,人稱幽香。
春蘭因產地不同而各有特徵,可分為江浙春蘭、河南春蘭、湖北春蘭、雲、貴、川內地春蘭、南方春蘭等大類。
2)春劍
春劍主要資源區在四川和貴州。春劍株形高大,葉寬1—2.2厘米,葉長40-100厘米,葉質似春蘭,葉型雄偉。花期亦與春蘭同期,一梗著花2至5朵,花朵綻展直徑4—8厘米,花色豐富多彩,花瓣質地較薄瓣上隱紋明顯,具有較好的幽香。植株強壯一般有葉片5—10片。根系粗大強壯。傳統名種有「大紅硃砂」、「銀桿素」、「隆昌素」、「西蜀道光」等。近年選出大量的新品種形成川蘭特色。
3)蓮瓣蘭
又稱小雪蘭、卑亞蘭。分布區域很狹,僅在我國雲南西部和台灣高山地區有原生種。
蓮瓣葉片細狹,葉長為50—80厘米,葉寬0.5—1.2厘米。葉片叢生6—9片,假球莖小,直徑一般僅為1厘米左右,但根卻粗壯,直徑粗達0.5厘米左右。花梗直立細圓挺拔,著花2—3朵,花瓣較薄,花被上隱條紋明顯,花朵展綻直徑約為3.5—6厘米。萼片披針形,花瓣呈長卵形,唇瓣下宕反卷。花期在1—3月,花朵綻開,香氣馥濃又飄逸。代表品種有「大雪素」和「小雪素」。蓮瓣蘭花色以白如雪而著稱,與碧綠亮麗的葉片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4)蕙花
又稱九華蘭、九節蘭、九子蘭、產蘭山區鄉民稱高蘭、大蘭、牛蘭、上蘭。古人稱一莖九花為蕙,也稱蕙花而不稱蕙蘭。少數地區稱夏蘭或送春。
蕙花株體一般較高,葉5-13片,葉長約35—80厘米,葉寬0.5—1.5厘米,葉片脈紋粗多而明顯,葉緣鋸齒明顯而較粗,假球莖不明顯。花梗直立,梗徑粗者1厘米,細者如線香,高挺齊葉架或出葉架,一般高約35—80厘米。著花5—30朵。花朵展綻直徑約3.5—8厘米。花色多黃綠或翠綠,舌辦上有綠絲絨苔,上綴許多紫紅色點塊,花期在原產地為4—5月初,偶有在秋季再開一次花。蕙花分布較廣,秦嶺以北也有分布。原生地海拔高於春蘭,比較耐寒、耐干、喜陽。
各地所產蕙花其葉形、花質略有差異,以產地分為江浙蕙花,安徽西部和湖北蕙花,雲、貴、川內地蕙花和南方蕙花等。
5)四季蘭
通常稱建蘭,又稱夏蘭、秋蘭。也有人稱玉花蘭,駿河蘭、雄蘭、雌蘭。四季蘭並非四季均開花,一般初花期為6月起至寒露止,其間能多次開花。
四季蘭產地較廣,我國北緯30°以南的山林間皆有,一般群生於海拔300—400米的混交林中,由於產地廣,加之栽培歷史悠久,各地所產的四季蘭其株形各不相同。有人將其分為眾多系列。如:駿河系、玉真系、雄蘭系、雌蘭系、玉枕系、素心系等。
6)墨蘭
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墨蘭葉闊,一般寬達2—4.2厘米,長約25—80厘米。2—5片葉著生於假球莖上。假球莖較大,直徑為1.5-2.5厘米。葉富光澤,橫斷面呈淺「y」字形或葉面平展,葉緣通常無鋸齒。花梗直立,一般都高出葉架。總狀花序,著花5-20餘朵,花朵展綻直徑約2.5—5厘米。萼片和花辦通常為狹披針形,唇辦下垂反卷。花色多呈淡紫褐色,綴有深紫褐色條紋。花期自晚秋至翌年2月,具甜香味香氣。
墨蘭生長於我國北緯26°以南的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江西、雲南、海南、四川和貴州南部等地,各地所產墨蘭各有特徵,依其特徵可分為台灣報歲蘭,大明系墨蘭,廣東墨蘭,雲南墨蘭,江西墨蘭等
E. 中國最大的蘭花生產基地在哪
連城蘭花有限公司位於福建連城,現擁有蘭花生產基地1000多畝,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集生產、內科研、容營銷、服務於一體的集團化資深蘭花企業,始終致力於走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科學化、標准化、品牌化的經營之路。公司總部位於福建連城,並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大連、青州等城市設立了「連城蘭花」專賣店。在廣州設有連城蘭花物流配送中心,在廈門設有直銷中心。
F. 橋下鎮蘭花產業現狀
橋下鎮擁有蘭花種植戶600多戶,其中上規模、上檔次的162戶,現代蘭房33間,大棚基地21處,建立了4個蘭花專業合作社。蘭花品種300多個,其中春蘭、寒蘭、蕙蘭的栽培較為普遍,獲得各級金獎13個、銀獎32個、銅獎40個。中央電視台《農廣天地》欄目組蹲點橋下拍攝寒蘭專題。
2009年12月,橋下鎮被中國蘭花協會評為中國蘭花名鎮,這是繼廣州市番禹區沙灣鎮之後,第二個被評為中國蘭花名鎮的鄉鎮。立足橋下得天獨厚的寒蘭資源優勢,弘揚優秀的蘭花歷史文化,積極開拓蘭花商品市場,強調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並重,改造與提升並舉,育種與快繁相結合,以科技為支撐,以產業化建設為核心,促進橋下蘭花生產向規模化、科學化、商品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在小京嶴、橋上、東山、西嶴、八里等村建成規模蘭花生產基地,建一個蘭花交易市場。加大力度扶持「蘭花科技研發中心」、「 蘭花示範基地」、「東山村蘭花一條街」、「蘭花交易市場」等重點建設項目。
G. 【溫江蘭花的氣候適宜性分析與生產管理】 溫江蘭花市場
溫江是中國花木之鄉,種植花木有1000多年歷史,花木種植面積佔四川全省花木種植面積的1/3,特別是溫江盆景作為全國八大派系之一的川派盆景,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2005年,溫江成功舉辦了中國第六屆花卉博覽會,更加助推了花木產業發展。目前,溫江花木種植面積已達約12萬畝,品種達1 300餘種。近幾年來,溫江的蘭花產業蓬勃發展,隨第19屆中國蘭花博覽會2009年在溫江區的成功舉行,將加快溫江蘭花種植的規模化、規范化和標准化步伐。
溫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蘭花的生長。但隨氣候變化,極端災害性天氣頻發,加之蘭花具有好看不易養,其生長對環境氣象條件極為挑剔的特性,因此熟悉溫江的氣候特徵,對蘭花進行科學的生產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溫江蘭花產業的發展狀況
蘭花以其濃厚的文化內扮握涵、藝術色彩和民族特色,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徵。在溫江,蘭花不僅被人們所喜愛,更是讓許多農戶走上致富之路。目前,溫江的蘭花栽培專業戶多達2 000餘戶,養蘭戶達萬戶以上,栽培面積已近3 000畝,各類精品草5 000餘盆,在地價值達2億元以上。2008年,溫江蘭花產業產值達9 000萬元以上,蘭花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魚鳧梅、魚鳧天驕、魚鳧荷蝶等「魚鳧」系列高檔精品蘭花,打出了溫江蘭花品牌,提高了溫江蘭花的產業知名度和競爭力。
二、蘭花對氣象條件的要求
1.光照蘭花是半陰植物,切忌暴曬,多雲和陰天是最適宜的,正常情況下要求50%~70%的遮光率。
2.溫度春蘭、蕙蘭、寒蘭開花的適宜溫度為18~24℃,墨蘭、建蘭為25~28℃。溫度適中,蘭苗成長良好;氣溫較高,蘭花成長快,花期提前,花香濃烈;氣溫較低,蘭花成長慢,花期推遲,花香較淡。氣溫過高或過低,如30℃以上或在0℃以下,則蘭花處於休眠狀態,容易產生熱害和凍害。
3.濕度蘭花對濕度的要求較大,蘭花生長的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盆土的絕對濕度在50%左右較為適宜。盆土過干則根癟,盆土過濕則根爛。
4.要通風通風不良易使蘭花患病蟲害,葉子的尖端常會枯焦。
三、溫江氣候特徵與蘭花生長的適宜性分析
1.氣候特徵溫江地處於30°42′N,103°50′E,平均拔海高度為540.0m,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其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濕度大,日照較少,無霜期長,風速小。若分季節來看,表現出如下特徵:①春季。3~4月氣溫回升早,但容易出現氣溫忽升忽降的不穩定天氣,少數年份還會出現持續低溫或「倒春寒」不利天氣;②夏季。初夏(5~6月)空氣濕度小,常有夏旱發生。盛夏(7~8月)多發大雨、暴雨天氣,常有洪澇出現。常出現高溫強光照天氣;③秋季。9~11月日照顯著偏少,氣溫迅速下降,多秋雨;④冬季。12~2月氣溫不低,降水少。冬暖特徵明顯,冬季氣溫比同緯度的其它多數地區偏高,且霜雪少。
2.氣象要素的年變化及對蘭花生長的適宜性分析
(1)氣溫 溫江的年平均氣溫為15.8℃,最低平均氣溫為5.2℃,出現在1月,最熱月是7月,最高平均氣溫為24.9℃(見圖1)。溫江的溫度條件能滿足蘭花對溫度的需求,5~9月是蘭花生長發育的主要時期,這期間溫度適宜蘭花生長,生命活動最旺盛。特別是春蘭開花期在每年的2~3月份,部分春蘭在花芽形成後要經過3~5周5℃左右的低溫鍛煉,才能順利地開花。溫江在春蘭花芽形成後有5℃左右的低溫時段,非常適宜春化,保障了春蘭開花的質量。溫江氣候溫和,無霜期3~10月,長達283天(見圖3),為蘭花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根據資料和文獻,日溫差在7~10℃對蘭花生長特別有利。溫江年平均氣溫日較差為7.2℃,春末夏初的4月和5月的月平均日較差相對較大,分別為9.1℃和8.7℃,對蘭花生長非常有利;10月最慎缺賣小為5.9℃(見圖2),但10月溫江蘭花基本進入休眠期,營養同化減小,較小的氣溫日較差對蘭花生長影響不大。
(2)陰天和日照時數 按照氣象上天空總雲量≥8成為陰天的標准統計,溫江除夏季的8月為16天外,其餘各月寬逗陰天日數均在20天左右(見圖3),由於天空有雲時,減弱了強光直射,太陽的散射增大。溫江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04.5小時,占可照時數的25%,屬於全國日照較少地區,具有「春夏光照足,秋冬雲霧重」的特點,秋冬季日照百分率低於20%,盛夏的7、8月相對較高,可達33%~39%,這樣的光能配置基本上滿足了蘭花對光照的需求。
(3)風速溫江常年年平均風速為1.2m/s, 5月份風速最大,月平均風速為1.5m/s。12月平均風速最小為0.9m/s。年出現靜風的頻率為42%。在濕度大的情況下容易滋生病害。
(4)相對濕度溫江境內河流縱橫,空氣潮濕,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為84%,5月稍低為78%(見圖4),空氣濕度適宜蘭花生長。
四、溫江氣候特點與蘭花生產管理措施
1.溫江氣候特點通過對溫江的氣候特徵進行分析,本文認為溫江的氣候條件較適宜蘭花生長。特別是5~9月溫、濕同季,平均最高氣溫30℃以下,晝夜溫差較大,蘭花生長發育快。
2.溫江蘭花生產管理措施蘭花栽培管理,要適應氣候的變化,以養根、促苗、護葉、保花為核心,以光、溫、水的管理和病蟲防治為主要內容。
(1)水分管理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芯等病態,多是與供水不當有關。旱季盆土要保持濕潤,雨季半干半濕,並做到冬春過干則澆水,夏秋過濕則控水。同時要做到晴天多澆,陰天少澆,雨天不澆,夏天早晚澆,冬天中午澆等澆水原則。酷暑時節,澆水應在清晨日出前、晚上余熱減退後進行。
(2)溫度管理蘭花生長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季節進行適當的控溫和調溫進入冬季,為了避免蘭花受到寒害,最好將蘭株移入室內。但不同品種入室的時間有所不同,可根據其本身的特性來確定適宜入室溫度。如當氣溫在15℃以下時,在室外栽培的卡特蘭、蝴蝶蘭、兜蘭等其植株都要移入室內栽培防寒。又如文心蘭生長溫度不可低於10℃,最好保持蘭棚溫度在13~15℃。又如墨蘭不耐5℃以下的低溫,當冬季蘭棚內的溫度低於5℃時,應及時移入室內。移入室內後,由於溫度環境的變化很大,要特別注意通風管理。夏季氣溫升高,空氣濕度加大,各類蘭蕙進入生長旺盛期當氣溫超過30℃時,一定要注意澆水降溫。
(3)光照管理 溫江盛夏7、8兩月的月照時數達140小時以上,光線強,容易灼傷蘭花,應採取遮陽的方法進行調控。溫江秋冬光照少,要少遮或不遮陽。
(4)防治病蟲害要根據氣候的變化、病蟲害的規律和蘭花成長情況,以預防為主,堅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溫江秋季氣溫下降迅速,並易出現連陰雨,空氣濕度大,植株和土壤表面常有水凝結,容易引發病害,是蘭花病蟲防治的關鍵季節。
(通聯:成都市溫江區氣象局611130)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H. 有「中國野生蘭花之鄉」之稱的是哪個省花總量達多少
在中國被譽為“中國蘭花之鄉”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地區: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福建省漳州南靖縣, 雲南省保山市,雲南省迪慶州維西縣,雲南省大理巍山縣、永平縣、鶴慶縣、劍川縣、賓川縣,廣西省百色市樂業縣、那坡縣, 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湖北省隨州市。
一、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
蘭溪是中國的蘭花之鄉,蘭花是蘭溪市的市花,為了弘揚蘭溪傳統的蘭文化,蘭溪在明正德皇帝曾親筆題詞“蘭蔭深處”的蘭蔭山麓建起了蘭花村。 蘭花村是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主題公園,也是蘭花培育基地,村落的建築風格突出蘭花,建有小橋流水,舞榭歌台,村中居住的村民房前屋後遍植蘭花,徜徉在蘭花村中,即象是在江南水鄉的農家院落做客,又像是步入蘭香幽遠的蘭蔭深處。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I. 中國稀有蘭花主要生長在什麼自然保護區
蘭花喜歡潮濕的環境,並且不耐寒冷,所以基本上都集中在我國南方,而我國的一些稀有蘭花主要生長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稀有的蘭花品種及它們的生長地區:
鶴頂蘭
鶴頂蘭生產自福建、台灣一帶,鶴頂蘭因為它的花朵形狀像一隻亭亭玉立的仙鶴,所以有了鶴頂蘭的稱呼。
鬼蘭
鬼蘭多生長在林地沼澤,喜歡生長在山毛櫸腐葉之上。鬼蘭的生長地本就荒涼,加上花形奇特,花色慘白,像極了一隻飄盪的幽靈,所以它有了「鬼蘭」的稱呼。
植物學史
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
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
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
J. 大紅袍蘭花產地
1. 大紅袍茶葉原產地在哪裡?
大紅袍的產地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其母樹分布於武夷山九龍窠懸崖峭壁之上,母樹有三棵共六株,其次大紅袍亦是武夷岩茶的代表茶品,其茶條索緊結、壯實﹑勻整,湯色橙黃明亮,蘭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醇,且岩骨花香顯著。
根據國家頒布的「武夷岩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定義,「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無性繁殖和栽培,並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作而成,具有岩韻(岩骨花香)品種特徵的烏龍茶
2. 中國大紅袍茶產地在哪裡
大紅袍的產地是福建武夷山名勝風景區,武夷山茶區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而大紅袍主要分布在正岩茶區,主要包括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天心岩、馬頭岩、竹窠、九龍窠、三仰峰、水簾洞等地。
大紅袍的產區劃分
武夷岩茶大紅袍按產地不同劃分為正岩、半岩和洲茶。
1、正岩
正岩茶通常是指武夷山自然風景區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黃柏溪范圍內約70Km²面積的茶園出產的岩茶。
而正岩地區又分為名岩區和正岩區兩個部分。名岩區指武夷山三坑兩澗地區,即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兩澗指流香澗和悟源澗。
而正岩指除了三坑兩澗外其餘的山峰與山岩,產地有天心岩,馬頭岩,慧苑,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龍窠,御茶園,玉花洞,水簾洞,佛國,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正岩茶香氣銳則濃長,清則幽香,馥郁具幽蘭之勝;滋味醇厚,有如岩骨般的厚重感,飲後舌底回甘生津,有如鳴泉,回味悠長,余韻無窮,就是通常所謂的正岩茶。
2、半岩
所謂半岩一般是指產自正岩產區周邊區域且山場環境具有與正岩茶類似的某些特質的產區,如青獅岩、碧石岩、燕子窠、小武夷等等。
這一區域主要是厚層岩紅土,鋁含量較多,鉀含量少,酸度高,質地較粘重,出產的茶葉有相對比較飽滿的口感和豐富的香氣,但茶湯厚度不足,持久性欠佳。半岩茶價格相對比較便宜,口感也還不錯,如果作為口糧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3、洲茶
洲茶主要是除正岩、半岩區域之外的黃壤土茶地及河洲、溪畔沖積土茶地等,范圍較廣泛。洲茶的土質多為河流沖積黃土,這類土壤條件下成長出來的岩茶,茶湯多有苦澀感、不耐泡。
而外山茶則是指武夷山之外產的岩茶,比如建甌建陽產的岩茶,這些就屬於外山茶的范疇。
3. 大紅袍茶葉產自什麼地方
大紅袍是福建省的!
大紅袍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屬於武夷岩茶的一種,屬於半發酵茶,為烏龍茶類。其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具有綠茶的清香,紅茶的甘醇。大紅袍具有保護牙齒、提神益思、生津利尿、解暑殺菌、減肥美容、預防癌症、降脂降壓、抵抗衰老等功效。近年來,武夷岩茶純種大紅袍之所以被熱捧與岩茶獨具的神韻、優異的高貴品質密不可分。武夷岩茶的高品質源自其優越的生長自然環境。武夷山碧水丹山,溪澗爭流,為岩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氣候條件優越,無污染,成就了武夷岩茶"清、香、甘、活"的獨特岩谷花香品質特徵。
4. 大紅袍茶葉產自哪個地方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
5. 大紅袍茶原產地是哪兒
大紅袍的產地是福建武夷山名勝風景區,武夷山茶區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而大紅袍主要分布在正岩茶區,主要包括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天心岩、馬頭岩、竹窠、九龍窠、三仰峰、水簾洞等地。
大紅袍的產區劃分
武夷岩茶大紅袍按產地不同劃分為正岩、半岩和洲茶。
1、正岩
正岩茶通常是指武夷山自然風景區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黃柏溪范圍內約70Km²面積的茶園出產的岩茶。
而正岩地區又分為名岩區和正岩區兩個部分。名岩區指武夷山三坑兩澗地區,即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兩澗指流香澗和悟源澗。
而正岩指除了三坑兩澗外其餘的山峰與山岩,產地有天心岩,馬頭岩,慧苑,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龍窠,御茶園,玉花洞,水簾洞,佛國,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正岩茶香氣銳則濃長,清則幽香,馥郁具幽蘭之勝;滋味醇厚,有如岩骨般的厚重感,飲後舌底回甘生津,有如鳴泉,回味悠長,余韻無窮,就是通常所謂的正岩茶。
2、半岩
所謂半岩一般是指產自正岩產區周邊區域且山場環境具有與正岩茶類似的某些特質的產區,如青獅岩、碧石岩、燕子窠、小武夷等等。
這一區域主要是厚層岩紅土,鋁含量較多,鉀含量少,酸度高,質地較粘重,出產的茶葉有相對比較飽滿的口感和豐富的香氣,但茶湯厚度不足,持久性欠佳。半岩茶價格相對比較便宜,口感也還不錯,如果作為口糧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3、洲茶
洲茶主要是除正岩、半岩區域之外的黃壤土茶地及河洲、溪畔沖積土茶地等,范圍較廣泛。洲茶的土質多為河流沖積黃土,這類土壤條件下成長出來的岩茶,茶湯多有苦澀感、不耐泡。
而外山茶則是指武夷山之外產的岩茶,比如建甌建陽產的岩茶,這些就屬於外山茶的范疇。
6. 請問大紅袍茶葉產自哪個地方
2019年7月6日,王毅部長的一句「大紅袍,天下第一」,再次讓大紅袍享譽國外!其實在歷史上,大紅袍在中國茶葉進程中一直是一個「名人」。 大紅袍被稱之為岩茶之冠,四大名首,有「茶中狀元」之稱。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於烏龍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種,品質優異,最特別的是大紅袍未經熏花卻香氣馥郁,伴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武夷大紅袍屬於品種特優的「名樅」,它的採制至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然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
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母樹現在只有3株,都是灌木叢,而市面上的大紅袍大部分是經過科技人員研究,將大紅袍茶樹經過無性繁殖培育出來,然後進行批量生產。武夷的岩茶不僅大紅袍享譽,還有更多的如牛欄坑肉桂,馬頭岩肉桂,水金龜,鐵羅漢等等。當然要想喝好茶就要去正規的茶葉店購買啦,比如華祥苑,八馬茶業,潤麟星空等。福建的茶葉還是不錯的。
7. 大紅袍茶葉的產地在哪裡
大紅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武夷岩茶產於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顯,故名岩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8. 大紅袍茶葉是哪裡產的
大紅袍不是花生,而是一種茶葉,它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種,由於武夷山地理位置、周圍環境、氣候條件以及土壤富含多種礦物質等因素,非常適合茶葉生長,再者,茶葉採摘和制茶工藝獨特,所以茶葉品質優異,2001年,「武夷山大紅袍」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證明商標。2002年,獲得原產地域(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並且大紅袍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茶類中唯一獲此殊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