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荷花圖
1. 最偉大的作品mv里的宋體畫
最偉大的作品mv里的宋體畫是宋體荷花圖。
周傑倫帶莫奈(法國印象派畫家,MV中提到了他的作品《日出•印象》和《睡蓮》)看中國宋體畫荷花。周傑倫的新專輯以《最偉大的作品》為題,六年的精心打造,文本層面致敬藝術史燦若星辰的諸位巨匠,MV的構思天馬行空,融合多種元素,在致敬了各位藝術大師的同時,也展現中國風特色。
《最偉大的作品》,單憑在歌名上來看,會第一個想到,是不是在說自己的音樂是「最偉大的作品」?其實不然。
這是一首,需要和MV,在一起。進行著邊聽邊看的作品。
倘若說這是一部,音樂與故事相結合的音樂微實驗片。也不為過!
MV的創作,所表現的藝術風格,就像是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一樣,賦有著一種超現實創作手法的魔幻現實主義藝術風格。
2. 張大千最著名的畫荷花
張大千最著名的畫荷花,該作品構圖飽滿,疏密有致,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這幅畫完成之後,張大千將畫交給了何香凝女士。不久,何香凝離香港秘密北上,專程去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大會。她到達北平後,即代張大千將此畫轉贈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薯模亂收到張大千贈的這幅《荷花圖》後,很是高興,曾數檔托何香凝向張大千代致謝意和問候。據說,毛主席極為欣賞這《荷花圖》,曾將之掛在書房裡面,經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毛主席雖有再經常掛出張大千的《荷花圖》,但將這幅畫一直收藏在自己的住地。
3. 畫荷花的畫名有哪些
《疏荷沙鳥圖》、《荷花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荷花鴛鴦圖》。
1、《疏荷沙鳥圖》
《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緻,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苟。
2、《荷花圖》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3、《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
圖的作者馮大有(約十二世紀),是南宋吳門(今江蘇蘇州)人。他自號怡齋,畫史記載他善於捕捉蓮花風、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說是畫蓮的能手。這件作品賦色典雅,用筆細膩,又能寫盡蓮塘在風中的景象,是馮大有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麗宜人的傑作。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原載《煙雲集繪冊》(《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5、《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
4. 蓮花遇海棠
蓮花君與海棠小姐二三事
京城丞相府後院,有一個大池塘,池塘邊十米有一個棵海棠樹。
每到花開季節,海棠和蓮花都爭風露艷。
池塘邊的蓮花君看著坐在樹上的海棠小姐,氣得咬牙切齒。
「棠小紫,你別得意」
此話還要從一個時辰前說起
丞相府迎來了一群男男女女,衣著光鮮亮麗。趁著花季相約到丞相府賞花,看看那難得一見的六月海棠共蓮花。
一群人來到後院就看到一池蓮花隨風搖曳生姿,但是看不到蓮花君在那裡搔首弄姿,指揮著群蓮搖擺奪人眼目,想壓她海棠艷色。
哼~就憑你還想壓我。
棠小紫很是不屑蓮花君這般不齒行為,這傢伙跟她爭幾年了。她從來沒想過爭,人們的目光願意停留在哪,就去哪兒吧!
可偏偏這蓮小可過來挑釁,賤兮兮地三天兩頭跑過來撩。攪得她不得安寧,只好怒放花色壓他一池,氣死他個小王八。
要說這蓮花君為何那麼執著與海棠一較高下,只因此處只有他們兩朵花。還因,他嫉妒棠小紫。他修煉花魂一千年,才有了魂體。而棠小紫她五百年就煉成魂體,就這一條夠他嫉妒五百年了。
蓮花君魂體生於十年前,當時丞相府的後院只他一人。花開之時展盡風華,收入無數贊美。七年前,丞相府後院多了棵海棠樹。聽說是丞相夫人高價買回來種植,此後丞相府上下精心呵護,生怕它一不小心就殃了。蓮花君那段時間五味雜陳,他何曾被如此呵護過?不過區區一束花,沒有魂體光有嬌貴的身子早晚會化作塵土。蓮花君忍著心頭酸泡泡,安慰自己無視那棵海棠。
然而,他沒有想到兩年後,那棵海棠化形生出魂體。
那天,也是六月。
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萬物一片寂靜。蓮花君有些無聊的閑逛在後院里,正走著見前面一處月光聚攏,比別處更亮瑩瑩生輝。
他好奇地走近查看,便見月光里,絲絲煙霧聚集。一縷一縷地交織在一起,越聚越多,先是織出了一雙玉足。隨著花霧不斷湧入月光,交織出膝蓋、髀股、纖腰、修頸、臉龐、發絲。
蓮花君怔怔的看了一個時辰,他出生的時候已經是完整的樣子,所以不曾見過出生過程。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化魂,集日月之清輝,萬物之精華,花霧交錯編織,繪出一副完美的畫卷。
月光褪散去,他看見花樹上少女睫毛微顫,像蝴蝶一樣煽動翅膀。眼眸緩緩睜開,坐起身來,月光描繪著玲瓏曲線。她像是感應到這邊有人窺視,偏頭轉過身來,月亮在她的頭上,清輝灑她潔白無瑕的美背。那一刻,他彷彿看到了觀音,泛著聖潔的光輝。
「喂,看夠了沒?」棠小紫跳下樹,走至他面前。看到他還沒回神「啪」一巴掌甩他臉上「沒見過裸女呀」
這一下,觀音下凡沾了俗氣,蓮花君回過神來看清眼前的女子。
花瓣臉,櫻桃唇,一身肌膚潔白如玉,三千青絲瀑布。除了那一身玲瓏有致的身軀比我強以外,臉蛋比不上我,性格也不溫柔。
「你這女子好生奇怪,是我要看你嗎?不是你在那讓我看嗎?你臉蛋沒我漂亮,性格也不溫柔,還不知羞恥,誰願意看吶?你還不去穿衣裳」蓮花君望她頭頂,盡量不往下看。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女魂體,好奇是自然地。剛剛已經看過男魂體和女魂體的區別,他自然是不好奇了。
「是嗎~」棠小紫一把抱住了蓮花君的脖頸,兩人身高差了一個頭,她攀緣著他的脖子掛在他的胸懷,在他懷里蹭了蹭。聽說蓮花冰清玉潔,堅貞不渝,真是美好的形容詞。「我沒有衣裳,你也知道花裳需要一些時間編織,我的法力還很虛弱暫時不能編織,你可以借一件給我嗎?」
「你..你先放開我」蓮花君滿面通紅,眼睛不知放到何處,慌張的掩飾羞澀。
棠小紫松開了他,好玩地看著他左閃右避的眼神。初生的魂體法力虛弱,若想編織花裳得費好一番功夫。她看向他時,就知道他肯定是個心軟好騙的花魂,想著哄件衣裳過來暫時穿穿,過段時間自己再編織花裳。
蓮花君雙手挽花,神識探入蓮花台。那是他的乾坤袋,在蓮花台搜索一番。取出一件墨綠色的男衫,這是他去年夏天,采滿塘荷葉之霧絲,編織了半個時辰製成。「這件給你,你快穿上」說著便背過身,看著荷塘月色。
「謝啦」好一會兒,傳來越來越遠的笑聲。
蓮花君再轉過身,就看到一身墨綠的少女背影。向著海棠樹那邊走去,上了樹枝,消失在海棠花朵里。知道她要入花體休養生息,便也不好打擾,安靜地回了蓮花體休息。
第一天,沒看到她,他想著她初生需要休息。
第二天,沒看到她,他想著她還在休息。
第三天,沒看到她,應該沒休息好。
第四天,沒看到她,怎麼還不出來。
第五天,沒看到她,再等等她會出來的。
如此過去十天,蓮花君天天翹首以待海棠的出現。他已經好多年一個人在丞相府飄盪,能遇到一個花魂體是很難得的事情,遇到同類他想去靠近她和她說話。過去了十天,她還沒有出現。蓮花君有點擔心著急,他神識里兩個蓮花君在打架。
小白花蓮花君:去看看她,可能出事了
傲嬌蓮花君:不去,哪有自己送上門
小白花蓮花君:可以借口找她還衣服
傲嬌蓮花君:一件衣服要回來,我豈不是很小氣。
小白花蓮花君:鄰居要和睦相處
傲嬌蓮花君:那等她來找我
兩個小人吵得不可開交,蓮花君左搖右擺無法決定。只好去了一朵荷花聽天由命,第一瓣去看她,第二瓣不去看她.......第十一瓣去看她,一朵花摘光了花瓣,結果已出。
蓮花君上了海棠樹,神識搜索她的海棠體。便看見她睡在艷紅的海棠花瓣上,肌膚赤裸蓋著花瓣被子。蓮花君抓住那隻花枝,使勁搖擺,花瓣上的人兒跟著滾來滾去,花瓣被在風雨中滑落了肌膚,人絲毫不見清醒。
這般動靜都沒有醒來,應是神識休眠了。
蓮花君捏起花瓣上的小人,放進花蕊里。凝眸放出神識探入棠小紫識海里,裡面山青水秀,一片海棠花沿著河邊盛放,方圓十里艷紅花海,美得驚心動魄。不遠處一棟樓閣台榭聳立,雕欄玉砌,無不彰示主人富貴奢華。一路行至樓閣,開了房門走進去,裡面古香古色精雕細琢,曲折游廊碧玉小塘。
二樓的閣宇里棠小紫安安靜靜地躺在床上,她自初生後便一直在休養生息。屏蔽了神識,一覺不醒。反正初生魂體不能離開花體十年,想要出去玩也出不去。不如好好地在夢里度過十年歲月再醒來。
神識屏蔽魂體對周圍無知無覺,意識也會陷入昏迷,就像在宇宙黑暗裡時間靜止。
突然,一道光射入,照亮了黑暗。
神識受到攻擊自動打開警報系統,傳入主人的意識。棠小紫被一道光亮瞎了眼醒了,醒過來就看到蓮花君站在她床邊揪她的臉。
啪~一巴掌拍在蓮花君手上,這個男花精怎麼糾纏不休,還跑到我的識海來晃盪。不給你點顏色瞧瞧,你當這是你家大門啊!
十裏海棠樹狂風呼嘯,花瓣紛紛飄起,隨著指引飛向閣宇。無數的海棠花進攻蓮花君,蓮花君一時無防被擊倒在地。隨即,手挽花指拈花一嘯,一葉碩大的荷葉擋在身前。
「你在干什麼?」蓮花君跳腳怒道。
「誰讓你擅闖此地」棠小紫又一拈指,窗外的海棠花更猛烈的襲來,紛紛化作花鏢,四面八方地射向蓮花君。
蓮花君氣急,手忙腳亂地應付著飛鏢,祭出一座蓮台,蓮台無限放大,充滿房間花瓣挨著屋頂,隔絕外面花海飛鏢。再一閃身,將棠小紫抓進蓮台,摔在蓮蓬上面。
「你這個瘋女人,我只是來看看你,你卻想要我的命」一邊說著一邊拿起花須,捆綁住她的身子。
「我如何,於你何干?」棠小紫翻翻白眼,她睡得好好地等著十年後醒來,卻被人叫醒起床氣能不大嗎?
「你怎麼進了花台就不出去了?也不見你修煉,就在此處睡覺?」蓮花君想這也太懶了吧!得天地之精華煉就花魂,卻不好好修煉只一心睡懶覺,實在是浪費這百年凝聚的魂體。想他日日修煉,戰戰兢兢以期更上一層樓,修煉出實體。哪敢屏蔽神識休眠,休眠中修為和神識都停止生長,待醒來時還是睡覺前擁有的能力。
看她現在打不過我,法力虛弱和那晚一樣。初生體弱還未恢復,她就休眠陷入昏迷。實在不知道她怎麼想的,如此不思進取。
「修煉?待我能離開花體在修煉。我可是等著十年後再醒來,你卻把我叫醒了。你說,你這是作甚?」
原來她想一覺十年,到時候醒來可以離開這丞相府了。可是,大好的光陰不好好修煉,皆時離開無力自保可怎麼辦。外面的世界他聽以前花魂前輩說過,外面有吃花的妖精,一些法力不行的花精都敗落灰飛煙滅。
「你可知道外面有蜜蜂精,專吸食花精,這幾百年間,已經隕落了很多前輩。若你不好好修煉,以後遇到比你強的妖精,就要落人口腹消亡。你真的想這樣?你現在連我都不敵,我若想將你殺了也不是不可能。蓮花君徐徐善誘,希望能把這個走歪路的後輩拐入正道。
棠小紫認真一想也確是如此,外面的世界她也聽說過,人妖共行的時代。丞相府因有一座玲瓏寶鼎鎮壓,外界的妖精不敢進來。她現在在這里很安全,但是以後出去就得面對各路妖精,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腹下亡魂。
可是這日子也太無聊,日復一日非常難過。像她以前是種子的歲月,一代一代掉落泥土,生根發芽成長。在一隅一呆就是幾十年,幾百年,無人交流世界寂寞,只有路過行人偶爾駐足,欣賞海棠盛放的美景。她不想過那樣的日子,總得找個說說話的人。
「我一人無心修煉,若你陪我便修煉」
此後每當海棠花開之季,蓮花相應綻放,兩花一景同競芳華。
每季海棠花開之時,蓮花也追逐盛放。蓮花君會從蓮台出來叫醒海棠小姐修煉,隨之每日鬥嘴鬥法直至花謝。花謝後蓮花君和海棠小姐都會進入花台不得出來,蓮花君在蓮花台修煉,海棠小姐在海棠屋睡覺。
眾人來到池邊,欣賞滿池荷花。
有一少女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果真是秀美無邊!
另一女之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亭亭玉立,花枝飄逸搖擺,當真是風情萬種!又純潔無暇。
蓮花君走在池中烏蓬船頭,得意的笑看棠小紫。
眾人在池邊紛說,有一上來橋拱,見前方一樹嫣紅,連忙呼朋喚友,一群人走至海棠樹前。
有一男子曰: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果然是嬌艷動人,胭脂絕色。
又一男子曰:一夜狂風盡海棠,此花天遣殿群芳。花中貴妃名不虛傳!
一女子曰:蓮花海棠爭艷,你們且看哪朵更入眼?
眾人各自分說,有的說海棠嬌艷奪目,有的說蓮花品潔高貴,一時爭執不休。
蓮花君憤憤的看著一群少男少女,每年這個時候丞相府都會來一群貴人,慕名而來品花。每每進時入目荷花一片誇贊,轉角遇到海棠聲聲驚嘆。總會各執一詞分高低,辯論一番論長短。
過去五年中三勝兩負,海棠三蓮花二,多了一分嬌貴。
蓮花君和海棠小姐第一年就下賭注,敗兵要服從勝者命令。蓮花君第一年輸了,被棠小紫折磨得夠嗆,讓他唱歌跳舞耍把戲。第二年贏了,蓮花君還未開始就被威脅,明年被贏了他會死得更慘,他不信邪盡數奉還了一遍。第三年他輸了,果然慘不忍睹,棠小紫使勁七十二般手段折磨,讓他信邪了。第四年他贏了,他慫了不敢加倍奉還,減輕懲罰溫柔對待。第五年他輸了,棠小紫信守承諾,放他一馬。只留一句,今年若是他贏了算平局無懲罰,若是他輸了任她差遣。
所以,他希望今年這些少爺小姐別搞幺蛾子了比賽,平平靜靜的度過花季不好嗎?
顯然老天沒有聽到他的祈禱
有一少女站到眾人中間
少女曰:各位爭辯不出結果,便按照我的方法來品評如何?
眾人附議到:好,甚好!
少女曰:今日便讓子瑜和居安各繪海棠蓮花兩圖,他二人畫工甚好,繪制時我等不得在場。
繪完後由我們在場投名牌,我們各執兩張名牌投選,同景相加名牌最多便屬它贏。
子瑜居安輯手作恭:可
九位少男少女魚貫而出了後院,小廝們搬來案幾文房四寶,鋪好箋紙磨墨伺候。左邊子瑜在海棠樹下先繪制海棠,右邊居安在池塘邊繪制荷花。繪制完成,二人交換位置換景作畫。待兩景都繪制完成,使小廝去前廳換回眾人。
眾人手持兩個竹牌,依次欣賞四幅畫作。四幅整齊擺在兩張案幾上,畫前各放一瓷盤可放置竹牌。子瑜居安二人站得稍遠一些,等待他們品評放竹牌。一段時間後,眾人已經選票完畢。子瑜和居安上前,清點數量定結果。
從左至右:
第一幅居安荷花圖:五竹牌
第二幅子瑜海棠圖:六竹牌
第三幅居安海棠圖:四竹牌
第四幅子瑜荷花圖:三竹牌
荷花圖:八竹牌 海棠圖:十竹牌
海棠勝
棠小紫坐在案幾前看著兩幅海棠圖,贏了她就開心笑得一臉燦爛。蓮花君也站在案幾旁垂頭喪氣,不就是顏色鮮艷些,不就是嬌媚動人些。我也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隨風飄搖風情萬種哪裡差了。蓮花君對著兩幅海棠畫吹了一口氣,兩幅畫隨風飄走落在池水裡。
一群看畫掉進池塘里,打撈上來已經筆墨已經暈開,紙張也粘成一團破碎,紛紛可惜嘆之。一場品花宴落幕,丞相府里又恢復了寂靜。
「你這嫉妒心也太強了。蓮小可你心裡惡毒,比不過就毀了。然而,事實是無法更改,毀了也不能抹滅我贏了。今年你該聽我命令,你可別想躲掉毀約。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若你敢毀約以後都被想我理你了」棠小紫幸災樂禍地看著他,又對他勾勾手指「來,先叫聲姑奶奶聽聽」
池塘邊的蓮花君看著坐在樹上的海棠小姐,氣得咬牙切齒。
「棠小紫,你別得意」
又屈服淫威
「姑奶奶」
夏日的夕陽落幕,暮光灑在丞相府的後院,蓮花與海棠相望爭相輝映,微風輕拂,隨風搖曳身姿,共繪制六月海棠引蓮圖美景。
5. 國畫·名家 | 不凋的荷花在墨色中綻放
荷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稱,有品格高尚、純凈美好等寓意。蓮花有並蒂同心者,為一蒂兩花,且「蓮」與「憐」諧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愛的象徵;蓮花多子,故可寄託多子多福的願望。
國畫中荷花有很多寓意象徵,周敦頤為我們塑造了一個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的君子形象; 「一品清廉」 ,荷花寓意公正廉潔,是對清官的贊揚; 「本固枝榮」 ,荷花枝繁葉茂,用荷花叢生比喻根基牢固,興旺發達,家道昌盛……
除此之外,畫家筆墨下寫意大氣的墨荷更是給我們更多思想遨遊的空間。
此圖原載《煙雲集繪冊》。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評曰:居寀之畫鶴,多得筌骨。其有佳處,亦不能決其高下。至於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
此圖繪出水荷花一朵,淡紅色暈染,花下襯以綠葉,葉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視特寫的手法,描繪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質。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艷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
大液池內碧葉連天,蓮花掩映,浮萍叢生,幾對野鴨正徜徉於湖面之上;空中彩蝶飛舞,乳燕展翅,一派風和日麗的景色。葉、花皆雙鉤填彩,以色彩之深淺繪出俯仰向背的關系。用筆十分精細,得院體畫之精髓。
張中,字子政,亦作子正,松江人,山水師黃公望,尤長於墨筆繪花鳥竹石,筆墨疏簡,風格俊逸,屬於文人畫寫意體系。《枯荷鴛鴦圖》用淺淡筆墨畫敗荷,水邊坡石,石上鴛鴦雙棲,構圖取勢簡潔疏朗,水墨點染與沒骨法並用,筆墨粗簡,略帶寫意,色調淡雅,表現了張中花鳥畫的典型面貌。
圖中幾株荷葉欹正仰俯,荷花或含苞,或盛開,姿態不同。葦草叢立,水草點點,湖水清澈見底。一對鴛鴦正嬉戲水中,毛羽豐美,情趣盎然。一隻翠鳥停於荷桿上,正欲展翅掠出。該圖寫景寫物,形象生動,畫面清秀,兼工帶寫。以沒骨寫葉,以粉白勾花,工筆與寫意和諧統一,筆墨自然,設色淡雅,意境清俊朗。
周之冕的花鳥圖勾染點簇,兼工帶寫,自成一家,創立「勾花點葉派」技法,他將陸治的設色工緻和陳復的水墨寫意畫法融合於一體。此圖勾線填彩,雅緻高逸,色調明潤清麗。
此畫描繪地是荷塘殘葉,一隻鷙鷹正搏擊白鷺。鷹從畫面的右上方往左逆轉而下,強勁的雙翅微微收攏,頭頸有力地轉了過來,兩爪已經攥緊向下,兇狠的眼睛緊緊盯著獵物,正箭一般地沖向在殘荷與蘆葦間奔逃的白鷺,彷彿剎那間,白鷺就成為鷙鷹的口中之食。畫面的下方,白鷺在蘆葦與殘荷間倉皇奔逃,其它禽鳥也都恐怖驚避,有一隻野鴨張嘴向上看,頭頸緊縮,一幅恐懼之態。在具體表現上,畫家將蘆葦、荷葉、蓮蓬、白鷺、禽雀雜亂地安排在一起,更好地體現了白鷺、禽雀遭受襲擊時的慌亂情景。幾片殘荷,數枝蘆花,點明了正值初秋季節,蕭殺的秋景渲染了氣氛。使畫面的調子統一和諧。
構圖簡潔洗練,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適量的膠,以避免水墨滲散,恰是此圖的特色所在。圖中以淋漓的墨色畫荷葉,畫蟹則寥寥數筆,看似草草為之,實則濃、淡、枯、濕、勾、抹、點多種筆法參用,形狀雖誇張,卻饒有筆情墨趣。畫上自題詩曰:「兀然有物氣豪粗,莫問年來珠有無。養就孤標人不識,時來黃甲獨傳臚。」詩意幽默。
近代著名美術史論家黃賓虹說:老蓮畫法上溯晉唐,下開揚州八怪之先聲,以至山陰諸任氏而止。概括了陳洪綬作品的師承影響。《荷花圖》筆法勁健,怪石嶙峋,尖峭突兀,荷花則敦厚朴茂,畫風寫實。
陳洪綬對人物、山水、花鳥畫無所不精,當時有「南陳北崔」的美譽。花鳥畫勾勒精細,色澤清麗,風格鮮明。此圖畫水中亭亭而生的紅蓮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襯托著綠葉、紅蓮。水中一對鴛鴦在戲嬉。花鳥以勁細的線條勾勒,敷色艷麗,層次細膩,變化微妙。湖石用筆方折粗硬,襯託了描繪精細圓潤的蓮花、蓮葉。這種對比襯托的手法是陳老蓮常用的。圖上自識:「溪山老蓮洪綬寫於清義堂。」
構圖簡潔洗練,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適量的膠,以避免水墨滲散,恰是此圖的特色所在。圖中以淋漓的墨色畫荷葉,畫蟹則寥寥數筆,看似草草為之,實則濃、淡、枯、濕、勾、抹、點多種筆法參用,形狀雖誇張,卻饒有筆情墨趣。畫上自題詩曰:「兀然有物氣豪粗,莫問年來珠有無。養就孤標人不識,時來黃甲獨傳臚。」詩意幽默。
這是一幀工筆設色花卉小品,技法從宋代院體畫中脫變而出。鉤勒暈染,功力深厚。花、葉的線條工細而不呆板,敷色艷麗而不濃膩。光彩奕奕,栩栩如生。構思別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繪使形象格外突出鮮明。尺幅之中,只著一花半葉,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間。暈染工緻,將荷花的葉脈甚至纖維也用細筆毫發無遺地勾出。整個畫面顯得氣閑神靜、恬潤溫雅。
此畫描繪了秋風蕭瑟之中,一莖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嬌艷動人,與凋殘半枯的荷葉以及枯槁無色的蓮蓬形成鮮明對比。荷花以惲壽平特有的沒骨畫法繪出,色調清麗冷艷,用筆灑脫飄逸,營造出一派空瀠的韻味。畫幅左上自題:「此幀數年前在東池上醉後塗抹,殘荷離披蘆草交橫,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亂紙殘帙中,不知何時為書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於破瓮中也。因書老索題戲為拈筆」。
此畫取荷塘一角,紅荷盛開,新荷殘葉映帶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飄動。呈現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圖用沒骨法畫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帶胭脂,由瓣頭漸入而成;荷葉以淺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讓出葉脈。
此畫寫雙鷺在荷塘淺水之處覓食。將墨之濃淡干濕發揮至極致,或以濃墨重筆寫新荷之鬱郁生機,或以淡墨枯筆寫老荷之蕭索凋敗。雙鷺以淡墨簡筆勾畫,枯筆焦墨點提出眼部、喙、爪。傳神生動,縱逸潑辣,揮灑自如。作者宗法徐渭,更在畫中融入其書法特點,畫面多有乾枯、飛白和運筆迅疾之跡,給人以暢快淋漓,一氣呵成之感。
這幅畫描繪的是清風拂過的河塘,水波漣漪,闊大的荷葉與荷花也隨風輕輕搖動。荷塘的水面畫家沒有完全用空白的虛境表現,而是用濕筆淡墨富於動感的筆勢略加點染,表現水波盪漾。此畫上有畫家自題:「浦上生綠煙,波底盪紅雲。勿搖雙桂楫,猶恐濕湘裙。相約采蓮來,艇子打兩槳。驚起白鷺鷥,飛入橫塘港。……」描繪荷葉田田、荷花盛開的荷塘風景。
款題「蒲塘秋艷,撫南田公本,女氏惲冰。」鈐「惲冰」、「清於」印。
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成功刻畫了蒲塘秋日的麗景.。整幅運用沒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點就,荷花則以粉紅色點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暈開,色階層次豐富,色調深淺過度自然,真實地展現出花瓣清淡雅麗之美。
八大山人描繪荷塘,多是淺水露泥,荷柄修長,扶搖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風。在這幅圖中,與蓮荷相呼應的左下面畫水中露石,組合得當,右部留在畫外,用筆放逸,疏秀而具生氣。八大山人曾自雲:「湖中新蓮與西山宅邊古松,皆吾靜觀而得神者。」可見其畫荷是觀察入微,靜觀悟對而以意象為之,信手拈來,妙趣自成。
6. 國畫荷花作品
國畫荷花作品有:
一、《荷花圖》: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
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
7. 詳解水墨荷花-國畫中的荷花作品欣賞
夏荷
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座上有琴尊,燕來燕去皆朋友。
山中無歷日,花開花落也春秋。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 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
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南宋 佚名《荷蟹圖》花鳥畫小品
圖中殘敗的荷葉枯黃斑駁,半浸於水中,一隻雌蟹揮螯伏於葉上。紅蓼、蒲草、浮萍、水藻等,
其葉片邊沿均已泛黃,顯示出時已臨秋,荷葉的頹勢與雌蟹的鮮活形成強烈的對比。
荷葉用雙鉤夾葉法描繪,葉之葉筋、斑紋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筆縝密嚴謹。
北宋 馬興祖《疏荷沙鳥圖》花鳥畫小品
南宋 吳炳《出水芙蓉圖》
明 陳洪綬《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中有作者署款:「溪山老蓮陳洪綬寫於清義堂。」下鈐:「陳洪綬印」(白文)、「章侯」(朱文)。
此圖以荷花為題,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綻,從含露朝陽到爭艷怒放。而荷葉的俯仰截掩則映襯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的擬人化風范。一塊太湖石,立在荷葉叢中。兩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動一靜,互為呼應。
蓮葉的婀娜多姿,荷花的嬌艷欲滴,與古石的瘦硬層疊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對鴛鴦在水面戲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寧靜。
作者用筆工緻而不顯刻板,著色醇厚而不流於俗膩,畫風素潔明快,
清 余稺 小品 清宮廷工筆花鳥畫 荷花 《花鳥圖冊》其四
此冊共十二開,構圖簡潔、高雅,設色明麗妍美,筆法工整細膩,飛蝶、蚱蜢、小鳥的造型准確,栩栩如生,畫家有扎實的寫生功底。此圖冊繪蘭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蘭、梅花、臘梅等。
《石渠寶笈》著錄。
明 魏學濂《荷花鷺鷥圖》
畫家以潑墨寫出荷葉,以重墨勾筋描絡;雙鉤寫荷花。白鷺近似白描。
清 吳應貞《荷花圖》
作者在圖中沒有刻意地描繪水,而是通過愜意於荷花叢中的魚兒,將一池清水巧妙地暗示了出來。又通過魚兒若聚若離、或遠或近的交錯游動,巧妙地擴展了畫面的深遠空間。圖中所繪花、葉敷色艷麗而不濃膩,工緻的暈染。
清 李鱓shan《荷花圖軸》花鳥畫立軸
圖上畫家自題『休擬水蓋染汚泥,墨暈翻飛色盡黧(li)。昨夜黑雲拖浦漵,草堂尺素雨風凄』。
款署『雍正乙卯中冬予將北行,鏜下寫於竹個之淚痕墨汁山房。李鱓』。鈐『墨磨人』白文印。
花叢寥落,臨水弄影,翻紅墜綠,暗合無邊秋水。
清 朱耷 水墨荷花軸
近現代 張大千《出水芙蓉圖》蓮花 花鳥畫立軸
題識:明月曾呼白玉盤,多情更照玉欄干。香吹一夜西風滿,水殿羅衣訝許寒。中華民國五十六年丁未夏爰翁。
此幀《出水芙蓉》是以水墨淋漓,層次豐富,隨意奔放的荷葉和幼筆鉤勒。
8. 我有一副楊家將卷軸畫,表面好像是絲綢的,是原濟的作品不知道是真假。
石濤屬清四大名家,鑒定很簡單,做假除復印就是人工描畫,從畫面人物、動物、植物等的動態、表情,神態,是一般大作家所不能仿的,歷史上只有《張大千》能仿的出來部分石濤50歲以前的畫,50歲以後的畫連張大千也無法仿到以假論真。
石濤(清代畫家)
石濤(1642一約1707),清代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後裔,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半世雲游,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存世作品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石濤,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削發為僧後,更名元濟、超濟、原濟,自稱苦瓜和尚。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濟山僧、石道人、一枝閣。他的別號很多,還有大滌子、清湘遺人、清湘陳人、靖江後人、清湘老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原籍廣西桂林,為廣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禎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年、1641年、1642年)諸說,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約五十七年(1705年、1710年、約1718年)諸說。明亡後,朱亨嘉自稱監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於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帶走,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為師,性喜漫遊,曾屢次游敬亭山、黃山及南京、揚州等地,晚年居揚州。他既有國破家亡之痛,又兩次跪迎康熙皇帝,並與清王朝上層人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 1歲
石濤生。原姓朱,名若極,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廣西全州人。
清順治二年(1645年)乙酉 4歲
明靖江王朱亨嘉稱「監國」於桂林,不久因同室操戈被殺。石濤由宦官(即後來的喝濤)帶至全州湘山寺出家為僧。清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 10歲
粵西戰事頻仍,石濤最遲不晚於此時離開全州,輾轉到武昌。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14歲
《雙鉤蘭竹》題跋:「十四寫蘭五十六,至今與爾爭魚目。始信名高筆未高,悔不從前多食肉。」 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16歲
寫於武昌之《山水花卉圖》冊(廣東省博物館藏)為目前所知最早紀年作品。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20歲
是時左右在湖湘、武昌一帶「居久之」。清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23歲
是年前後,由武昌東下,抵廬山,到開先寺。作《山水人物圖》卷。清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24歲
由廬山東下江浙。漫遊杭嘉湖地區後轉赴松江,原濟。清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25歲
至宣城先後駐錫於敬亭山麓之廣教寺、金露庵和閑雲庵。清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26歲
在宣城,寫《十六羅漢應真圖》卷。作《山水冊》第八開。清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 27歲
曾至歙縣作畫,在《山水人物圖》卷第二段「披裘翁」上題雲:「戊申,新安太平寺。」 清康熙八年(1669年)已酉 28歲
春日,作《山水冊》第九開,題:「酉春得此,圖之記樂。」夏日在歙縣紫陽書院作《金竺朝霞圖》。作《山水冊》第七開。清康熙九年(1670年)庚未 29歲
在宣城,曾攜侶游黃山。清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30歲
在宣城。秋天作《山水圖》。款雲:「時辛亥之秋,敬亭下,石濤濟山僧。」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32歲
深秋,在宣城之閑雲庵跋畫,雲:「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33歲
夏天,在宣城南湖,作《山水人物圖》卷之「湘中老人」。冬至,游昭亭雙塔寺,寫《觀音圖》軸。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34歲
在宣城。曾到松江探視旅庵。作《松閣臨泉圖》,款雲:
「時乙卯秋日,粵西濟山僧石濤。」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35歲
《山水圖》軸題雲:「丙辰客賞療之大安寺。」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36歲
夏日。在廣教寺。《詩畫合璧圖》卷題:「丁巳夏日。」深秋,游蘇州虎丘,作《山水圖》冊之第四開。此年曾游涇縣水西,作《山水人物圖》卷之「鐵腳道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37歲
夏,應鍾山西天道院之請,到南京。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38歲
在南京。於秦淮之懷謝樓作《山居圖》,題跋中有「用情筆墨之中,放懷筆墨之外」之語。冬,在宣城,准備赴南京。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39歲
居南京長干寺一枝閣。作《書畫》卷,題雲:「庚申閏八月初得長干一枝七首。」與戴本孝、程邃、孔尚任、梅清、屈大均有往來。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40歲
作《荷花圖》贈梅清。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41歲
冬日,在一枝閣中畫《山水冊》,跋雲:「今人古人,誰師誰體;但出但入,憑翻筆底。」「畫家不能高古,病在舉筆只求花樣。」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42歲
在南京。作《書畫冊》,題雲:「我且作離亭之贈,集癸亥近稿一卷,復成一律。」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43歲
在南京。康熙帝首次南巡,駐蹕南京,並巡幸長干寺,石濤與寺中僧眾一起接駕。是年寫有《山水冊》,在其中一頁《奇山突兀圖》題雲:「畫有南北宗,書有二王法。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今問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44歲
在南京。二月,雪霽,乘興策杖探梅,抵青龍、天印、東山、鍾陵、靈谷諸地。新夏,過五雲精舍,為蒼公作《萬點惡墨》卷。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45歲
冬月,為智企寫《山水圖》卷志別,跋中有「余亦私計踏草幽薊」之語。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46歲
春天,到揚州,參與孔尚任秘園雅集。冬,准備赴京,作《生平行》長詩留題一枝閣,兼別金陵諸友。冬天到揚州。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47歲
在揚州,「北游不果」,於是客大樹堂。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已巳 48歲
在揚州,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石濤在平山堂接駕,作紀事詩二首。約於是年秋冬前往北京。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49歲
抵京,客且憨齋,發「詩中畫」、「畫中詩」高論。是年寫有「諸方乞食苦瓜僧」詩。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50歲
二月,為博爾都寫墨竹,王原祁為補坡石。客且憨齋為主人慎庵作《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跋中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之語。秋七月,客慈源寺,作山水冊,題跋出現:「我用我法」四字。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51歲
三月,於海潮寺為伯昌先生作畫,跋雲:「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頭地也,冤哉。」秋,買舟南下,從北京回揚州。沿運河南下情形,具見《清湘書畫稿》。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52歲
在揚州。是年,為黃山驚遠先生作山水軸。自跋《餘杭看山圖》卷雲:「癸酉冬日,借亭先生攜此卷游餘杭,歸來雲與大滌不異。」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53歲
八月,為鳴六先生作《山水冊》,並題跋評論畫壇諸大家特點,稱八大山人「淋漓奇古」。上海博物館藏《花卉冊》十二開始以「大滌子」署款。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54歲
五月,有安徽之行。夏天,作《巢湖圖》軸。七月,偕友泛舟白沙翠竹江村。秋九月,為器老作《山水》卷。冬,在「真州學道處」為黃硯旅作畫,仍在儀征。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55歲
夏六月,離揚州,至歙縣,避暑於程浚松風堂。完成《清湘書畫稿》。《淳化閣帖》捲款署:「時丙子秋八月,清湘瞎尊者臨於清蓮閣下。」秋九月,於揚州作《春江垂釣圖》軸(唐雲舊藏)寄贈八大,稱八大為「長兄」。是時前後營建大滌草堂,為此曾致函八大山人,索畫《大滌草堂圖》。出現「大滌堂」、「大滌子極」等印,大量使用大滌子為號署款,直至逝世。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56歲
二月,石濤題八大《水仙圖》卷,稱八大為「金枝玉葉老遺民」。始見署「若極」之名。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57歲
夏日,八大山人寄贈《大滌堂圖》,石濤題詩於其上。是年,始識李鱴,一見如故。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已卯 58歲
《為拱北作山水圖》軸題「己卯有建寧之游」。為咸翁作山水冊十二幀,題跋中有「深愧未入古人堂奧,何有元氣磅礴」語。浴佛日,八大山人為岱老年翁作古樹苔石,石濤為補水灘紅葉,並題詩一首於上。秋日作《太白詩意圖軸》題署:「己卯秋日,青連閣下。」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 59歲
在揚州。上元前二日,為吳與橋作《溪南八景圖》冊,第三開題署:「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蓮閣。」上元後二日,作《山水花卉圖》冊。九月,石濤為其門人洪正治作《寫蘭冊》,內有染庵居士跋《寫蘭冊》涉及八大。約於此年前後,石濤托李松庵致函八大再索畫《大滌草堂圖》。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辛已年石濤60歲,三月在揚州,此時的石濤置身寺內,心感愧疚,那個時代以連環故事畫作品而受世人追捧,石濤開始專心畫《楊家將》為自己開脫,讓以前反清復明的義士得於安撫,自己也得於解脫。加上《清四畫僧》已經名揚四海,此時的作品改名原濟,畫的風格完全按他自己喜歡的畫,畫的題材結合當時需求,深受反清復明的後裔追捧,後因康熙下旨清查反清復明後裔,因此現代市場以原濟提名的畫非常稀少。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61歲,在南京。在烏龍潭觀桃花,作《雲山圖》軸,跋雲:「寫畫凡未落筆,先以神會。」秋八月,作畫,題跋中有「天地渾溶一氣,再分風雨四時;明暗高低不同,不似之似似之」語。因詩中帶有反意,被貶後多病,生活流浪。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62歲,夏日,有論畫之語,雲:「筆墨當隨時代」。秋,為劉石頭作畫,暢論用點,結語雲:「法無定相,氣概成章耳。」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 63歲七月,作《赭墨山水圖》,題詩雲:「半空半壑遠山村,疑是風煙勢欲吞。險到無邊堪絕倒,憑天不盡畫雲門。」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64歲
重九,畫山水以贈道先生,題跋中有體力不支之嘆。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65歲
春,作《梅花吟》,有「何當遍繞梅花樹,頭白依然未有家」之句。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66歲
秋冬,病情惡化,卒後葬在揚州蜀崗之麓。
四畫僧
朱耷
石濤
髡殘
弘仁
9. 看看中國大咖畫的荷花蓮葉這才叫水平
▲【吳昌碩荷花圖軸】
《荷花圖》右上方以篆書自題:「石師潑墨,往往如此。乙巳秋中吳俊卿。」吳昌碩時年62歲。
圖繪荷塘小景。荷葉以潑墨法繪出,墨分五彩,濃淡相宜;荷花以胭脂加水暈染,得嬌艷欲滴之貌。構圖盈滿,層次鮮明,畫風新奇。
▲【李鱓荷花圖軸】
《荷花圖》畫上題七言絕句:「休疑水蓋染淤泥,墨暈翻飛色盡黧。昨夜黑雲梅浦漵,草堂尺素雨風凄。」
《荷花圖》是李鱓58歲時的作品,為其成熟畫風的代表作。圖繪夜雨之後的出水芙蓉,出污泥而不染,枝葉高低錯落,不蔓不枝,清新活潑。用筆奔放雄渾,揮灑自如,用墨濃淡相間,淋漓盡致地烘托出雨後荷塘煙霧蒸騰、水澤彌漫的意境,妙得天趣。李鱓非常注重水份在筆墨中的運用,他曾雲:「畫家以筆墨為主。八大山人筆勝於墨,石濤尚人墨勝於筆,筆墨極其妙,要於用水中時求之,不得此三昧者難以此語相告也。」畫中的題詩安排在畫面上方,與下面的荷葉相呼應,起到補充畫面的作用。而題詩在內容上又發揮了畫外之意,詩、書、畫完美地結成一體。
李鱓的花鳥畫不拘繩墨,酣暢淋漓,為他人所不及。但他也並非不講法度,鄭板橋為其所繪《花卉》冊作跋時評價:「規矩方圓,尺度顏色,淺深離合,絲毫不亂,藏在其中,而外之揮灑脫落。」
▲【馮寧荷花圖扇頁】
《荷花圖》扇頁有自題:「亂碧風初卷,新紅霞半含。
此作以沒骨法繪前後景,前景是以綠色橫塗斜抹的蘆葦,後景是「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的特寫荷花。蘆葦為風所動,其縱橫離亂的姿態沒有干擾荷花端莊大氣的整體形象,反而以其天然荒率的恣致,襯托出荷花作為水中仙子高華絕俗,「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作為宮廷畫家,馮寧這種氣韻高雅的畫風迎合了清皇室的審美意趣。
▲【高鳳翰荷花圖軸】
《荷花圖》圖繪荷塘秋色,荷花於秋風中若俯若仰,似顯似藏。荷葉或以濃墨潑染,以示勃勃生機,或以赭色暈染,以示蕭索凋敗。全圖在墨彩交融中表現了滿池風動、「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意境。作者以灑脫不羈的筆墨抒發了豪放的情懷。高鳳翰時年45歲。
▲【緙絲荷花青蛙圖軸】
此圖是在本色地上緙織荷花青蛙。畫面上兩片大荷葉將荷花襯托得分外嬌柔,水面的浮萍上跳躍著兩只青蛙。畫面構圖簡練而富於情趣,頗具文人畫的韻味。
圖軸緙法簡單,物象全用平緙,個別部位如荷花花瓣用長短戧,花與葉的輪廓線用構緙或環緙等。設色亦不多,但巧用色差來表現物象,荷葉以灰綠、藍綠分別表現正反面;浮萍用深灰、灰、綠、淺綠、藍綠五色配合,更具寫實感;青蛙的脊背半灰半綠,惹人喜愛。
▲【朱多炡荷花野鳧圖扇頁】
《荷花野鳧圖》扇頁有自題:「歲丁卯七夕為嗣宗長侄寫。多炡。」丁卯是明隆慶元年(1567年)。
此圖為野鳧嬉戲小景圖。荷花筆墨虛虛實實,以沒骨法設色,注重水與色之間的交融,表現出荷塘為水汽所籠罩,若隱若現的含蓄之美。野鳧以小寫意刻畫,姿態各異,造型生動,表現出作者細致的觀察力和對景寫生的能力。作者在七夕,這個親人相聚的特殊日子裡,將此畫送給長侄朱統錝(號嗣宗),濃厚的親情溢於畫中。
▲【陳洪綬荷花鴛鴦圖軸】
《荷花鴛鴦圖》此圖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為題,花朵清麗,或含苞,初綻、或怒放,多姿多態;枝葉帶露,娉婷舒展,俯仰欹側;湖石雄奇,銳利堅崚,厚重沉凝。兩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對鴛鴦在水面戲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寧靜。一隻青蛙正隱伏於石後的荷葉上覬覦甲蟲,弓身欲動,給畫面平添了幾許生機與意趣,從中可見畫家善於觀察的細心與狀物精微的匠心。
作品用筆工緻而不顯刻板,著色醇厚而不流於俗膩,畫風素潔明快,既有應物象形的寫生功底,又不乏變幻合宜的適度誇張,畫面呈現出一種在繁與簡,疏與密、剛與柔的對比變化中的合諧與統一。
從署款和繪畫風格上推斷,當是陳洪綬中年的作品。
▲【荷蟹圖頁】
《荷蟹圖》圖中殘敗的荷葉枯黃斑駁,半浸於水中,一隻雌蟹揮螯伏於葉上。潺潺流水中生長、飄浮著紅蓼、蒲草、浮萍、水藻等,其葉片邊沿均已泛黃,顯示出時已臨秋,荷葉的頹勢與雌蟹的鮮活形成強烈的對比。畫面刻意求真,荷葉用雙鉤夾葉法描繪,葉之葉筋、斑紋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筆縝密嚴謹。此圖畫面意境生動,題材別出新意,為宋人寫實畫作的典範。
▲【黃慎荷鷺圖軸】
《荷鷺圖》自題款:「雙鷺應憐水滿池,風飄不動頂綠垂。立當青草人先見,行榜白蓮魚未知。一分獨拳寒雨里,數聲相叫早秋時。林塘得雨須增價,況與詩家物色宜。癭瓢。」鈐「黃慎」朱文印、「癭瓢」白文印。鑒藏印鈐「借樹山房」。
黃慎的花鳥畫更多地繼承了明代徐渭的潑墨大寫意花鳥畫風。此圖描繪雨後雙鷺於荷塘憩戲覓食的情景。畫上荷花數莖,枝葉勁挺,花瓣嬌媚,似有暗香浮動。兩只白鷺翩翩而下,謹慎地著入水面,畫家通過這一細節巧妙地表現出「水滿池」的情景,「用筆極簡,意趣自足」,由此可見一斑。對於荷葉的用筆恣肆狂放,墨色濃重,顯示出荷花枝葉肥厚、「風飄不動」的旺盛生命力。在碩壯濃郁的荷葉的襯托下,以淡而輕的筆法描繪出白鷺的輕盈稚嫩,惹人憐愛。此外,畫家在簡潔的構圖中力求營造空間感:圖中荷花高低錯落,荷葉相互掩映,俯仰向背,姿態各異,有著明顯的縱深前後關系。兩只白鷺停息在荷桿之後,尤其那隻迎面飛來的白鷺起到了擴展畫面空間的作用。在文人畫中,很容易因注重筆墨形式而忽略景物的空間感,職業畫家出身的黃慎在吸收文人筆墨情趣的同時,恰當地將寫實與寫意相結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鶺鴒荷葉圖頁】
《鶺鴒荷葉圖》圖中荷塘里枯枝斷莖,一片殘敗的荷葉向上斜出,翻卷的葉面,滿布蟲蝕的痕跡,一隻鶺鴒停駐其上,雙爪緊握荷莖,扭頸俯視,神情專注,為蕭瑟的深秋平添了幾許生氣。鳥羽刻畫細膩,先用色渲染,然後以極細之筆勾出,筆法生動秀逸。構圖疏密有致,動靜結合。
▲【傅山墨荷圖軸】
《墨荷圖》圖中寫暮秋池塘,以「潑墨法」放筆作荷葉數莖,墨色濃郁,水氣淋漓。以細筆中鋒勾寫荷花、蓮蓬,形簡意賅,婆娑生姿,頗具枯秀韻致。下方畫溪流潺湲,細葦汀草,一派恬靜景象。幅上題句取自周敦頤《愛蓮說》,藉此突出了作者以荷花自況,高蹈磊落的風范。此圖未署年款,據其題字結體行筆風貌,當為晚年率意寫生之筆。傅山以善書者名世,所作山水、花草等皆則不規步於前人,多以行書、草書筆法直抒胸臆,自具面目,其畫雖在明清畫壇影響不大,但體現了晚明文人書家偶作翰墨游戲,實踐「書畫同源」理念的典型特色。
▲【石濤墨荷圖軸】
《墨荷圖》圖繪欣欣向榮的荷塘景色。構圖疏密交錯,通過荷葉、茨菰、蓮蓬、蒲草間的相互掩映構築出變化豐富的空間層次。用墨淋漓盡致,濃淡、枯潤相生,顯現出作者較強的筆墨把控能力。
▲【陳師曾荷柳圖軸】
《荷柳圖》畫幅右上側自題:「荷花世界柳絲鄉。衡恪為衛嫣世妹寫於雙棠館。」
本幅作品畫夏日池塘小景,荷花盛開,柳條低垂。柳葉的畫法頗似隸書中波磔的筆畫,筆調輕盈,活潑跳躍。荷葉則用筆飽滿,大片色塊與靈動的柳葉形成鮮明的對比。陳師曾的花鳥畫構圖多變,不落俗套,少有雷同,此圖表現出一種輕松、恬淡的趣味,令人耳目一新。
▲【陳師曾墨荷圖軸】
《墨荷圖》畫面右側張大千題:「水殿風來暗香滿。師曾畫荷,大千補茨荘水草。」
圖中陳師曾畫荷用筆粗放,富有拙趣,而張大千畫的水草筆觸伶俐瀟灑,英氣勃勃,二人之畫風差異明顯,但相互補充,配合頗為默契。畫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令人觀之似覺暗香浮動。
▲【陳師曾墨荷圖軸】
《墨荷圖》此圖布景用筆都極其簡省,以少勝多。「簡筆」(或稱「減筆」)畫法早已有之,宋時梁楷即以此法著稱。畫家用高度概括精煉的線條或筆劃塑造物態,寥寥數筆卻形神兼備。陳師曾此作筆力似徐渭之狂縱,風格如八大(朱耷)之孤傲,所畫墨荷昂然向上,剛強不屈,抒發出畫家胸中鬱勃之氣。
▲【呂紀殘荷鷹鷺圖軸】
《殘荷鷹鷺圖》畫面描繪了秋日荷塘中驚心動魄的一幕,蒼鷹俯沖搏擊白鷺,白鷺沖進葦叢深處,希圖逃脫。眾鳥或紛紛躲避,或受驚鳴叫。勁風吹動蘆葦殘荷,更添肅殺之氣。作者把握住禽鳥的自然特徵,賦予了戲劇化的情節表現,使畫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畫家用寫意的筆法畫出枯敗的荷葉,效果逼真,體現出高超的水墨控制能力。
▲【朱耷荷石水鳥圖軸】
《荷石水鳥圖》圖繪荷葉下一隻水鳥棲於孤石上,形成全圖之焦點。水鳥形狀獨特,單足獨立,神態凄涼,它似在休憩,更似在冷眼觀望這冰涼的世界。作者孤寂凄涼的處境、強烈的反清復明思想以及面對清廷統治日益穩固而無可奈何的心境或多或少地呈現於作品之中。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琴棋書畫APP,如有爭議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