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詩荷花
Ⅰ 10首最美夏詩:陰濃夏日長,心靜即身涼,夏詩什麼
有很多,太多了點春夏秋冬》——清朝女詩人吳絳雪《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上面各行字句,分別包含了一首七言絕句。即:寫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寫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寫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寫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有一次蘇軾專程上門拜訪秦觀。家人告訴蘇軾,他出外遊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於是蘇軾寫信去詢問他的情況。秦少游見蘇軾來信後,便寫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帶回給蘇軾。信上的14個字排成一圈:暮已賞時花醒歸微去力馬酒如飛蘇軾看後,連聲叫好。原來,秦觀寫的是一首迴文詩,詩中描述了他在外出遊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內容為:「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14個字組成了一首七言絕句,每個字出現兩次,文字處理技巧高超。「迴文」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正讀倒讀皆可成句,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回腸,意興盎然的美感。人們用這種手法造句、寫詩、填詞、度曲,便分別稱為迴文,文詩,迴文詞和迴文曲。雖然不乏游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稹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附註:元稹的此首寶塔詩非常著名,乃茶詩中寶塔詩之典範。此種寶塔詩形式正式名為「一七體」。若將寶塔詩每行文字靠邊排列時成階梯狀,故又名「階梯詩」。回答者:曹文李國勝-試用期一級9-2221:33小池,采蓮曲回答者:螞蟻UWAN-試用期一級9-2221:39《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參考資料:QQ上回答者:旋風的我-兵卒一級9-2222:25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休亭送華瞬王少府還縣》)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二)不含「夏」字的寫夏景的詩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3.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翁卷《鄉村四月》)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6.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8.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絕句漫興》)9.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戴叔倫《題稚川山秀》)10.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11.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12.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回答者:381621-魔法學徒一級9-2312:34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回答者:詠┭┮恆-試用期一級9-2312:48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回答者:紫薇你好-魔法學徒一級9-2312:49《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回答者:abcd243975560-初學弟子一級9-2312:52想回答者:fgbvrfg-門吏二級9-2317:17\\\\\\\\\\\\\\\\\\\\\\\\\\\\\\\\\\\\\\\\\\\\\\\\\\\\\\\\\\\\\\\\\\\\\春夏秋冬》——清朝女詩人吳絳雪《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上面各行字句,分別包含了一首七言絕句。即:寫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寫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寫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寫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有一次蘇軾專程上門拜訪秦觀。家人告訴蘇軾,他出外遊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於是蘇軾寫信去詢問他的情況。秦少游見蘇軾來信後,便寫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帶回給蘇軾。信上的14個字排成一圈:暮已賞時花醒歸微去力馬酒如飛蘇軾看後,連聲叫好。原來,秦觀寫的是一首迴文詩,詩中描述了他在外出遊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內容為:「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14個字組成了一首七言絕句,每個字出現兩次,文字處理技巧高超。「迴文」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正讀倒讀皆可成句,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回腸,意興盎然的美感。人們用這種手法造句、寫詩、填詞、度曲,便分別稱為迴文,文詩,迴文詞和迴文曲。雖然不乏游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稹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附註:元稹的此首寶塔詩非常著名,乃茶詩中寶塔詩之典範。此種寶塔詩形式正式名為「一七體」。若將寶塔詩每行文字靠邊排列時成階梯狀,故又名「階梯詩」。回答者:nima20008-助理二級9-2318:23g回答者:112123456-試用期一級9-2318:31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休亭送華瞬王少府還縣》)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二)不含「夏」字的寫夏景的詩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3.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翁卷《鄉村四月》)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6.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8.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絕句漫興》)9.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戴叔倫《題稚川山秀》)10.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11.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12.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回答者:kf0058-初學弟子一級9-2318:50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回答者:拽什麼啊你-魔法學徒一級9-2318:57古人對四季節氣非常敏感,從描寫夏天的古詩中可以看出孟夏、仲夏、季夏的明顯區分。對孟夏的描寫。晉代傅玄《述夏賦》中講:「四月維夏,運臻正陽。和氣穆而扇物,麥含露而飛芒。」古以農歷四月為正陽。這時節初夏天氣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田野里猶如有人在搖扇生風,麥芒飛舞。「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晉·陶潛《讀山海經》)「夏首雲物變,雨余草木繁。池荷初貼水,林花已掃園。」(唐·韋應物《始夏南園思舊里》)「清風首夏夜猶寒,嫩筍侵階竹數桿。」(唐·劉商《早夏月夜問王開》)此時節,草木繁長,嫩筍遍地;春花落地,夏荷浮翠;綠槐高柳,鶯囀燕語。白天尚有幾絲清風,晚上睡覺時還覺得涼快,這是夏季最美妙的天氣嘍。對仲夏的描寫。陶潛和庾信各有詩句作了講述:「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颸」,「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蕤(ruí)賓」系農歷五月別稱,「三時刻漏長」指夏至後白天時間開始長了。「五月困暑濕,眾謂如蒸炊。」(宋·鄭剛中《書齋夏日》)「吳中五月暑猶微,竟日南堂坐掩扉。綠樹露香鶯獨語,畫廊風惡燕雙歸。」(宋·陸游《夏日》)「紅葵有雨長穗,青棗無風壓枝。濕礎人沾汗際,蒸林蟬烈號時。」(宋·晁補之《仲夏即事》)農歷五月,天氣開始炎熱起來。人們猶如坐在蒸籠之上,屋柱下的石墩都濕透了,樹林里的蟬也熱得受不了,瘋狂一般地號叫著。對季夏的描寫。三國時魏國的繁欽《暑賦》講:「暑景方徂,時惟六月。大火飄光,炎氣酷烈。」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陽歷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患衽席之焚灼,譬烘燎之在床。起屏營而東西,欲避之而無方。仰庭槐而嘯風,風既至而如湯。」(三國魏·王粲《大暑賦》)「六龍鶩不息,三伏起炎陽。寢興煩幾案,俯仰倦幃床。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南朝梁·蕭綱《苦熱行》)「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宋·陸游《苦熱》)「赫赫炎官張傘,啾啾赤帝騎龍。安得雷轟九地,會令雨起千峰。」(宋·范成大《劇暑》)你看,日神以六龍駕車周行天上,賓士著從不停息;身上的汗水如同滂沱大雨,人就像坐在蒸籠里一樣。卧席睡床像被大火炬點燃一般灼熱,在庭院里仰頭盼望風快點吹來,卻不料風即使來了也猶如火燒一樣滾燙。參考資料:回答者:清揚中國鮮花網-見習魔法師二級9-2319:00mmmmmmmmmmmm回答者:luludanny-見習魔法師二級9-2319:回答者:zhaohaolun-試用期一級9-2319:18小池回答者:雞的經濟-試用期一級9-2319:39《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Ⅱ 詩詞歌賦夏詩
春夏秋冬》
——清朝女詩人吳絳雪
《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上面各行字句,分別包含了一首七言絕句。即:
寫春詩: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寫夏詩: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寫秋詩: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寫冬詩: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有一次蘇軾專程上門拜訪秦觀。家人告訴蘇軾,他出外遊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於是蘇軾寫信去詢問他的情況。秦少游見蘇軾 來信後,便寫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帶回給蘇軾。信上的14個字排成一圈:
暮
已 賞
時 花
醒 歸
微 去
力 馬
酒 如
飛
蘇軾看後,連聲叫好。原來,秦觀寫的是一首迴文詩,詩中描述了他在外出遊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內容為:「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14個字組成了一 首七言絕句,每個字出現兩次,文字處理技巧高超。
「迴文」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正讀倒讀皆可成句,充分展示並利用了 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回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回腸,意興盎然的美感。人們用這種手法 造句、寫詩、填詞、度曲,便分別稱為迴文,文詩,迴文詞和迴文曲。雖然不乏游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
寶塔詩
一字至七字詩 茶
(唐) 元稹
茶
香葉 嫩芽
慕詩客 愛僧家
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 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後豈堪誇
附註:
元稹的此首寶塔詩非常著名,乃茶詩中寶塔詩之典範。此種寶塔詩形式正式名為「一七體」。若將寶塔詩每行文字靠邊排列時成階梯狀,故又名「階梯詩」。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休亭送華瞬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二)不含「夏」字的寫夏景的詩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
3.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翁卷《鄉村四月》)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6.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8.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絕句漫興》)
9.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戴叔倫《題稚川山秀》)
10.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
11.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12.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
Ⅲ 有荷花,柳樹寶塔的古詩
寫柳樹荷花的古詩(五言絕句)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其二 橫湖
(宋·蘇轍)回
湖裡種答荷花,湖邊種楊柳。何處渡橋人,問是人間否。
湖上釣者
(宋·姚勉)
荷風湖面曉,垂釣柳陰中。何日能蓑笠,扁舟此興同。
淳熙八年端午帖子詞 太上皇帝閤六首 其二
(宋·崔敦詩)
濯濯風涵柳,英英露瀉荷。微涼無限意,分付舜弦歌。
古意六首 其六
(明·劉崧)
送客荷花浦,放船楊柳津。唱歌不歸去,愁殺渡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