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灣鎮政府

海棠灣鎮政府

發布時間: 2023-08-23 10:18:55

⑴ 三亞情況

區位概況
基本情況: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一。
歷史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筆洞三亞古人類遺址等都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三亞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境內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田園、風情等十大風景資源。2007年北京奧組委宣布三亞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國內火炬傳遞的第一站。
區位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行政
全市轄兩個管理區、一個辦事處(河東、河西管理區,南海辦事處),10個鎮(藤橋鎮、林旺鎮、紅沙鎮、田獨鎮、羊欄鎮、荔枝溝鎮、天涯鎮、崖城鎮、保港鎮、梅山鎮),3個鄉(高峰、育才、雅亮)。此外還管轄南田、南新、南島、立才、南濱5個國營農場。
人口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2007年底全市總人口(常住人口)91萬人2006年末。人口出生率為12.4‰,人口死亡率為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多民族聚居,有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1.5%,其中黎族18.8萬人,苗族4304人,回族9076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氣候
年平均降水量1263毫米,6~10月雨季,台風季節往往雨水增多。降水量佔全年的90.2%。三亞港終年無霧。年平均氣溫25.5℃,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28.3℃,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20.7℃。為不規則日潮型,以日潮為主,每月14天為日潮,日潮時最高潮位2.2 米,持續16小時,最低潮位0.6米,平均潮位1.03米,最大潮差2.26米,最小潮差0.06米。平均潮差0.79米。漲潮時水分為兩支流,一支向東南流經碼頭處進入三亞河,流速0.35米/秒;另一支自白排礁缺口向西北流,流速0.35米/秒。落潮流向相反,流速分別為1.08米/秒和0.07米/秒。落潮時間持續8小時,泥沙被落潮帶入大海,港池回淤量較少。
美食小吃
小吃類:港門粉、海南粉、陵水酸粉、抱羅粉、黑豆飯、海南粽子、清補涼、竹筒飯、海南雞飯
美食:藤橋排骨 臨高乳豬 椰子八寶飯 回族鮮魚湯 溫泉鵝 南瓜飯 加積鴨 和樂蟹 文昌雞 東山羊 海南菜、黃流老鴨等
水果:芒果、火龍果、荔枝、龍眼、波羅蜜、榴槤等。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公路
海南島的公路從早期的海榆東、中、西三線發展到,現在的東、西兩條高速公路,將全島的主要縣市緊密的聯系了起來,在鐵路運輸不發達的島上高速公路成了島上的交通首選,在東、西二線通車之後一直擔任著重要作用。是島上的交通大動脈。
航空
位於三亞市以西26公里處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是國內的運輸大機場之一,承擔著三亞通往國內乃至世界的重任。三亞鳳凰國際機場,IATA代碼SYX,位於海南省海南島三亞市中西北部的羊欄鎮鳳凰村,東距三亞市中心約14公里,西距天涯海角旅遊風景區5公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建成於1994年6月,7月1日正式通航。
港口
三亞是海濱城市,當地人自古靠漁業和航運為生,港口自然是三亞的一大窗口,從早期的榆林港到現在的三亞港都見證著三亞的航運發展!
鐵路
三亞地處祖國最南端,鐵路運輸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經發揮作用了,原有鐵路走西線,環線鐵路原為窄軌鐵路,始建於四十年代,後毀於風災。新中國建立後,於1956年開始重建石碌至八所段52公里,以後建成八所至三亞段166公里,共長218公里,另外自六香至安游修支線19公里。以上各段均為標准軌距。三亞站在海南省三亞市內,建於1960年。離六鄉站5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鐵路總公司管轄。現為二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2006年歷史性的跨越,粵海鐵路順利通車,標志著海南從此能坐火車順利離開。瓊州海峽已經不是天塹,海底隧道正在規劃,到時大陸與海南的交通將更為方便!
海南東環鐵路
海南東環鐵路概算總投資181.88億元,計劃於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海南東環鐵路由鐵道部與海南省合資建設,項目資本金按總投資的50%考慮,其中,鐵道部和海南省各出資50%,並積極尋求其他出資者。鐵道部出資人代表為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省出資人代表為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東環輕軌如今已動工,到時三亞至海口只要區區幾十分鍾!
[編輯本段]城市代表
三亞名片:美麗三亞、浪漫天涯
三亞市歌:《請到天涯海角來》
三亞市樹:椰樹、酸豆樹
三亞市花:三角梅
三亞市鳥:白鷺
三亞旅遊形象大使:陳楚生
三亞形象大使:張梓琳
三亞城市門戶網:三亞政府網
三亞晨報:

⑵ 海棠區的行政區劃

海棠區的行政區域為原海棠灣鎮的行政區域,海棠區不設鄉、鎮、街道等鄉級行政區。三亞市海棠區人民政府駐新民路116號。 截至2013年8月31日,海棠區轄區共有3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社區:永寧社區、林旺社區、藤海社區。
行政村:藤橋村、龍樓村、營頭村、龍海村、椰林村、東溪村、海豐村、升昌村、青田村、江林村、龍江村、庄大村、林新村、鳳塘村、洪李村、北山村、三灶村、灣坡村、鐵爐村。

⑶ 三亞分為哪幾個區哪個區是市中心

1,三亞市一共有個區,分別是:崖州區、天涯區、吉陽區、海棠區。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復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分別為吉陽區(撤銷原河東管理區、吉陽鎮、亞龍灣管委會)、天涯區(撤銷原河西管理區、鳳凰鎮、天涯鎮、三亞灣管委會,育才鎮)、海棠區(撤銷原海棠灣鎮、海棠灣管委會)、崖州區(撤銷原崖城鎮)。

2014年9月30日,撤銷育才鎮,在原育才鎮的行政區劃內,成立中共三亞市育才生態區工作委員會和三亞市育才生態區管理委員會。

2015年1月2日,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天涯區、吉陽區、海棠區正式掛牌成立。

2,吉陽區為市中心,位於三亞解放路一帶。

(3)海棠灣鎮政府擴展閱讀:

吉陽區面積372平方公里,占據三亞的心臟位置,是三亞的中心城區,管轄原河東區和原吉陽鎮的行政區域,共計17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天涯區位於三亞市中西部,佔地面積944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天涯區管轄原河西區和原天涯鎮、原鳳凰鎮行政區域,共計22個社區20個行政村。

崖州區位於三亞市西部,北、西臨樂東縣,總面積347平方公里,距三亞市區42公里。截至2015年崖州區管轄原崖城鎮的行政區域,共計7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海棠區位於南中國海之濱,總面積384.2平方公里。海棠區的行政區域為原海棠灣鎮的行政區域,海棠區不設鄉、鎮、街道等鄉級行政區。截至2013年8月31日,海棠區轄區共有3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⑷ 為什麼海棠灣是國家海岸

海棠灣距三亞市區28公里,與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崖州灣並列三亞五大名灣,區位條件優越。又因西北多山地,東南為平坦的河流沖積地和濱海平原,區內旅遊資源豐富。

歷數起來,海棠灣沙灘、瀉湖、濕地、山地、河流、湖泊、海島一應俱全。其中沙灘、瀉湖、藤橋河三角洲的椰林島與周邊旅遊度假區相比,風景更顯獨特。由17個小島組成的椰林島上椰樹密布,洪水和大潮同時發生的時候會被淹沒。大、小龍江塘邊緣及其北側分布有指狀濕地。海灣中部海域蜈支洲島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1100米,面積1.12平方公里,周邊海水清澈度高,屬國家一類海水資源。灣的南部、西部和北部群山環抱,鐵爐港中部薄尾嶺的山形尤其優美。區內有南田和灣坡兩處溫泉,灣坡溫泉出水量大,水溫約70攝氏度,含有多種礦物質。鎮區內共有水庫9座,赤田水庫是三亞市主要飲用水源,水域面積為3.8平方公里。區內北部河流密布。已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伊斯蘭古墓群和蜈支洲島上的媽祖廟,彰顯了人文的氣息。

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亞市政府提出開發海棠灣旅遊度假區設想,受到中國數家大型企業的認同和參與。海棠灣開發的前期工作正式展開。2005年5-8月,三亞市組織了海棠灣概念性總體規劃國際競賽,評審後委託美國EDSA公司編制概念性總體規劃綜合方案,2006年4月,省規委原則通過概念性總體規劃綜合方案。2006年5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棠灣分區規劃項目組正式進入現場,分區規劃工作全面展開。

此時海棠灣人口約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000多人,農業人口近3萬人。研究范圍總用地面積98.78平方公里。

國際熱帶濱海度假天堂之構圖

海南省和三亞市都希望通過海棠灣的規劃、開發,整合瓊南熱帶濱海旅遊資源,提升海南省、三亞市國際旅遊形象,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度假區;滿足中國人對熱帶濱海休閑度假旅遊的巨大需求,為三亞市提供可持續的稅收,促進三亞市經濟社會良性發展。

「國家海岸」為此浮出水面。

海棠灣在概念規劃時就達成了4個共識。一是總體定位「國家海岸」———國際休閑度假區;二是建設國際品牌,引入世界級品牌;三是開發理念為生態保護與開發建設雙贏;四是劃定北、中、南三區。擁有國家稀缺資源的三亞海棠灣將以熱帶濱海旅遊為承載,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天堂。

海棠灣的核心功能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國際頂級品牌濱海酒店帶上,規劃30多家五星級以上的濱海度假酒店以及國際組織會

議中心和俱樂部。由位於沙壩上的6個主題酒店群和主要通海道路與濱海景觀大道結合處集中設置的海灘公共服務區及多處沙壩公園組成。

二是世界級遊艇休閑社區里,規劃有全天候遊艇港、主題遊艇社區、遊艇俱樂部、高爾夫俱樂部。

三是建國家級海洋科研機構、教育、博覽中心,世界第一的熱帶水族館、海洋公園、國家海洋研究院、國家海洋科學中心、國家海岸濕地公園。

海棠灣規劃用地布局結構被概括為:「一點、一帶、三區、六片、五楔」。「一點」指蜈支洲島。「一帶」指沙壩酒店帶,世界頂級酒店及海灘公共設施集中區。「三區」中,南區定位為綜合休閑遊憩區;中區為高端休閑度假區;北區為多元文化度假區。「六片」分別涉及公共服務休閑、現代旅遊服務小鎮、高檔國際社區、主題度假生活、生態游覽、教育和博覽中心功能。「五楔」指順應山勢、通向海濱的五條主要綠化通廊,或結合高爾夫、或結合道路隔離綠化、或結合公園綠地,成為保障區內公共開敞空間有效落實、組團之間有效隔離的重要生態綠楔空間。

擁有國家稀缺資源的三亞海棠灣此時思路清晰:要以熱帶濱海旅遊為依託,建設成為世界級旅遊度假天堂。

政府主導開發一張藍圖繪到底

2008年8月28日,中共三亞市海棠灣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為市委派出機構。此前成立的三亞市海棠灣管理委員會,享有市一級的行政管理權和審批權,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再加上中共三亞市海棠灣鎮委,三亞市海棠灣鎮人民政府,工委、管委、鎮委、鎮政府人員交叉任職,形成了海棠灣開發建設的新體制、新機制。

在新的體制、新的起點上,「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套班子干到底、市級審批不出區、工作順暢不扯皮」四句簡介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海棠灣的工作思路。

與此同時,海棠灣確立了「三年打基礎,五年樹形象,十年成規模」跨越性發展戰略目標。

「要在堅持政府主導開發的模式下,打造海棠灣精神、創新海棠灣模式、創造海棠灣速度。」成了三亞市委常委、海棠灣工委書記、鎮委書記岳進掛在嘴邊的話。

海棠灣精神,就是「拼搏求發

展」。海棠灣以發展為先、發展為大、發展為重,爭當建設國際旅遊島排頭兵。

創新海棠灣模式,即創新體制、創新安置、創新征地、創新服務。「一切權力歸海棠灣」、「三總師」(總會計師、總規劃師、總工程師)負責制、兩室(審計室、監察室)監督。麻雀雖小,但國土規劃建設局、項目招商局、人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市政管理科、綜合行政執法局、計劃財政局等相關職能部門俱全,做到了真正意義上履行市級審批不出區。

又如征地拆遷模式,對長度為3.7公里的海棠大道土福段項目征地工作實行征地補償費和任務總包干,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該路段用地清點、丈量、補償以及拆遷工作。創新安置,打造「旅遊引進來、產業活起來,生活富起來」的特色風情旅遊小鎮安置區。創新服務,實行一站式聯席審批,一條龍式為前來辦理「四證」的企業辦結審批手續。

創造海棠灣速度,包括審批提速、征地加速、建設快速。如5個工作日內為中港萬麗酒店辦結「四證」;2個工作日內為長島旅業公司辦結「施工許可證」;不到5個月的時間完成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及配套項目用地的征地工作,搬遷墳墓5000多座……

企業市政民生項目分布畫紙

激情與想像在謹慎又信心百倍的筆墨下宣洩、展開。2010年結束後,海棠灣畫卷已完成階段性成果。

據初步統計,自2007年至2010年底,海棠灣累計完成投資153.38億元。其中,政府投資項目完成83.45億元(含征地補償款發放),社會投資累計完成投資69.93億元。

2010年12月28日,海棠灣康萊德、逸林希爾頓兩家超五星級酒店已在海棠灣率先開業,代表著以濱海帶五星級酒店為主的社會投資項目建設成效。目前海棠灣已引進社會投資項目19個,計劃總投資235.6億元,從2007年至2010年12月底,已完成投資69.93億元,其中包括濱海帶16家已動工的超五星級酒店。夢幻娛樂不夜城、海南國際免稅城、惠普雲計算動漫產業等一批重點項目簽約海棠灣後,正抓緊前期准備工作。

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為海棠灣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07年至2014年,海棠灣政府投資項目達83個,計劃總投資173.04億元,截至2010年底累計完成年度投資38.74億元(含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10.5億元,不含征地補償款)。2010年,海棠灣工委、管委、鎮委、鎮政府及海棠灣開發公司組織實施兩年大會戰,明確制定了與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競賽及與濱海帶酒店賽跑的市政配套大會戰項目共計19個。其中,與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競賽的8個市政工程項目,海棠灣G路、6號路已提前建成投入使用。海棠灣C10片區及四橫路網、海棠灣環湖路東段、海棠大道二標段、海棠灣6號路南側綠地及海防林改造、海棠灣南區水系、海棠灣4號污水排污泵站項目正加快推進中。與濱海帶酒店賽跑的11個市政配套項目,海棠灣3-5號路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海棠灣東部供水廠、海棠灣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以及配套管線項目已具備營運條件,供電、供水、供氣、通訊等配套項目也先後投入使用。

在軍地雙方的配合下,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自2008年8月份正式動工建設以來,現已累計完成工程投資約10.5億元,療養區、醫療區、服務保障區主體結構工程已全部封頂,醫療區、服務保障區正在加快建設。

截至2010年12月底,海棠灣已累計發放征地補償款44.66億元,完成征地9515畝。

目前,為海棠灣當地農民建設的龍海風情小鎮安置區已完成42棟、362套樓房主體結構封頂。林旺北風情小鎮安置區已有12棟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已建成臨時周轉房414套,共有395戶1492人入住。此外,已為626名海棠灣被征地農民辦理了養老保險,向1萬餘人發放基本生活補貼款4100萬元,免費培訓失地農民1606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2731人。

⑸ 三亞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區劃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復三亞市撤兩管理區六鎮新設四區,分別為吉陽區(撤銷原回河東區、吉陽鎮、亞龍灣管委答會)、天涯區(撤銷原河西區、鳳凰鎮、天涯鎮、三亞灣管委會,保留育才鎮)、海棠區(撤銷原海棠灣鎮、海棠灣管委會)、崖州區(撤銷原崖城鎮)。
吉陽區
吉陽區管轄原河東區和原吉陽鎮的行政區域,共計13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崖州區
崖州區管轄7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天涯區
天涯區管轄育才鎮和原河西區、原鳳凰鎮、原天涯鎮的行政區域。共計22個社區和30個行政村。
天涯區直轄22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育才鎮管轄10個行政村:那受村、那會村、馬亮村、龍密村、馬腳村、明善村、雅林村、雅亮村、青法村、抱安村。
海棠區
海棠區管轄3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熱點內容
百合網取消自動扣費 發布:2025-02-04 00:53:28 瀏覽:632
初級插花員考試 發布:2025-02-04 00:44:54 瀏覽:583
玫瑰花蜜水 發布:2025-02-04 00:44:18 瀏覽:454
多肉小人祭老樁盆景 發布:2025-02-04 00:33:28 瀏覽:18
青春茶花話 發布:2025-02-04 00:32:33 瀏覽:827
園子梔子花 發布:2025-02-04 00:32:26 瀏覽:624
五月丁香星 發布:2025-02-04 00:23:13 瀏覽:20
鬢邊不是海棠紅什麼頻道播放 發布:2025-02-04 00:18:03 瀏覽:280
中國七夕圖片 發布:2025-02-04 00:11:51 瀏覽:123
鬱金香網盤 發布:2025-02-04 00:10:45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