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愛荷花
① 李商隱最美的情詩《贈荷花》,感動了無數人,你認為好在哪裡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李之儀
愛情總是總是藝術創作的主旋律,不管是現代的電影、電視、音樂,還是古代的詩詞歌賦,都有著太多愛情題材的經典。
李商隱非常巧妙地通過這首詩來向妻子表明心跡,先通過荷花告訴他的妻子,世界上最好的愛情是什麼。
然後用通過荷花與荷葉告訴妻子,他們便如荷花與荷葉一般,是這世界上最完美結合。然後又表明心跡說,我希望他們倆能恩愛一輩子,能白頭偕老。
而最後,李商隱又通過荷花枯萎這一自然現象,告訴妻子,他們都應該珍惜彼此,珍惜著一段緣,珍惜他們的婚姻。
②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幫忙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境
解析: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詩一開頭就用緩慢沉重的語氣喃喃訴說起作者內心的憾恨。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復,類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絕名篇《夜雨寄北》中關於「巴山夜雨」的吟詠,讀來自有回環往復、似直而紆的情韻。這兩句賦中寓比,把無情的曲江荷葉化為有情之物,彷彿荷葉的春生、秋枯都與詩人的哀思有關。
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襯對比,更豐富了詩的內涵。這樣,詩的前半從語氣、字句、修辭、寫法諸方面無不恰到好處地表達出悼亡的沉痛感情。類斯情事在義山的悼亡詩中頗有可印證者,取以參讀有助於對此詩內容旨意的理解。
《房中曲》雲:「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大中三年(849)春,王氏已患病。時義山因府主鄭亞被貶,罷桂管幕職落魄返京。夫妻久別重逢,無語凝噎。
了解義山長年飄泊,依人作游的經歷,自會對其詩中「春恨生」的含意有較具體切實的理解。第二年,詩人為生計所迫,又不得不奔波千里,到徐州盧弘止幕府。《房中曲》又雲:「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大中五年(851)春,義山徐幕罷歸,補太學博士,在京與愛妻一起度過最後幾個月的光陰。不幸王氏於秋天病歿。
「柿葉翻時獨悼亡」、「秋霖腹疾俱難遣,萬里西風夜正長」這些悼亡詩名句,正可說明其「秋恨成」所指為何。「人世死前惟有別」,義山伉儷情深,卻為著仕途生計夫妻常常在分離中,王氏遽爾病逝,這給詩人留下多大的憾恨。只有知人論世,才能比較確切地把握其中敘事抒情的內容。
「深知身在情長在」一句無限凄惋,將前兩句所蘊含的綿綿深情推向無以復加的詩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語,正如其作於東川的《屬疾》詩所雲:「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腸。」他也只不過暫存人世,最為傷心的是常常觸緒成悲,哀思難禁。
不過,這一句顯得更為沉痛哀絕,唯《無題》詩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至情之語可以彷彿。詩情亦由此臻於極至的境界。
前三句是至情語,結句則新境再展,轉用婉曲語作收。又值幕秋之時,衰病垂幕的李商隱獨游曲江,聞聲起哀,觸景傷情。「悵望江頭江水聲」,他似乎在悵望水聲,而不是在聽水聲。表面的視、聽錯亂,深刻地反映了他內心的悵恨茫然。通感所謂聲入心通,這里正說明其聽覺、視覺、感覺的交融溝通。
詩人所視、所聽並不真切,唯是思潮翻騰,哀痛難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塵如夢的回憶,往事難追的悵恨,逝者如斯的嘆息。詩戛然而止,卻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盡之勢
(2)李商隱愛荷花擴展閱讀:
暮秋獨游曲江
唐代: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譯文
荷葉初生時,春恨已生。
荷葉枯時,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長永存。
多少惆悵,只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③ 《李商隱《贈荷花》》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
原文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專
此花此葉長屬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
人世間的花和葉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只有綠色的荷葉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減少紅色凋零時,真讓人愁煞心肝.
世間的花和葉是不同等的,一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
唯有碧綠的荷葉襯著未開的荷花,無論是開放還是合攏的都是天然本性。
荷花與荷葉長時間互相交映,一直到荷葉減少,荷花凋謝時令人愁苦至極。
④ 李商隱《贈荷花》的全詩意思 。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廉潔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錄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⑤ 唐朝寫情詩的代表人物,為何一首《贈荷花》感動數代人呢
古詩中描寫花朵的並不少,畢竟田園詩占據了古代文壇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菊花、桃花、梅花,都曾被寫到詩文中,千百年被吟誦。
但是將愛情寄於荷花中的應該很少,因為在人們眼裡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節操的象徵,可是李商隱就能夠將愛情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七月里盛開的荷花上,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情詩呢?而他又是寫給誰的呢?
圖片:帶來豐厚的嫁妝劇照
如果往後老丈人願意提攜,仕途順遂,光宗耀祖指日可待。可是在李商隱看來,這並不是一件極好的事。
其一,李商隱在23歲去學道的時候,有了一位初戀情人宋華陽,雖然他們的愛情不被世人接受,但李商隱還是在詩作中表達了對宋姑娘的感情,宋姑娘後來過世,突然間讓他迎娶他人,其實李商隱的內心還是很糾結的。
其二,晚唐時期的政治斗爭非常激烈,黨派之間互相傾軋嚴重,李商隱因為和王氏女兒結婚,就自然被捲入了黨派之爭,可憐的他成了炮灰。
前途未卜,新人美好,如此糾結的事情都發生在了李商隱身上,無處排宣,於是寫下了這首《贈荷花》。
⑥ 李商隱關於荷的詩句有哪些
《贈荷花》唐·李商隱,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譯文: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