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棠的車
1. 中國最牛的基金經理有哪些人
六、樹林廣闊每個人都知道炒股賺錢,所以股市上出現了各種行業的人。 不僅有散戶和機構,還有民間募捐等。 與散戶相比,私有才是股票投資的名人,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國私募牛人的十大排名。
2010年600萬元的多棉持倉以3萬元賺220倍到13億元,2011年1億元的空棉以1萬元賺7億元,被稱為棉花奇人。 2012年再次進入市場,損失7億美元後,暫時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
七、張磊張磊,一級市場的“投資狂魔”是高甫資本的創始人,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300億美元。 他投資的項目包括騰訊、京東、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葫蘆”的投資哲學,目前他的基金是亞洲最大、業績最佳股權管理基金。
八、裴國根裴國根,70億身家,學院派出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1996年開始投資,2001年創立重陽投資,成為掌門人。 無論股票、期貨還是債市,我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長投資組合,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5%。
九、曹仁超曹仁超,內地股民稱他為“香港股神”。 1969年開始投資生活,以5000港元購買股票,40年後擁有42億元資產,創造了“40年附加值4萬倍”的神話。 他主張“不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對行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遺憾的是2014年得了淋巴結癌,於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徐翔是曾經的“私人計劃”,被稱為“寧波漲水停板敢死隊”的隊長,17歲時將3萬市炒至40億元,管理數百億元資產的“驕傲群雄”。 遺憾的是,2015年操縱證券市場,涉嫌內幕交易被捕,第一代投資神話落下帷幕。
以上是私募牛人的排名。 大家不是都羨慕他們豐富的打扮嗎? 股東如果想有他們那樣獨特的觀點,就必須對股票市場有明確的認識,對經濟和政策有敏銳的洞察力。
2. 期貨中,怎麼看待付海棠的大道至簡和克羅的務必追求簡單的理論
之前有人問過我,為什麼交易高手們精通的都只是簡單的均線體系,或是簡單的交易系統?
真正的情況是這樣,並非是高手只精通簡單的均線體系,而是「選擇」了簡單的均線體系。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復雜並不代表效果更好。
比如,一套成型的交易系統包括確認趨勢,進場位置,止損止盈和資金管理。很多人在設置交易系統的時候,會想辦法讓它看起來「高大上」,看起來高深莫測。
就像我最早期做交易的時候,研究過什麼《江恩大師圖表》,《河書洛圖》等等。當時我覺得《河書洛圖》比《易經》起源還要早,很多人都沒聽過,要是我用它研究出來一種神奇的指標,可以預測行情,那麼我可能在這個行業就可以封神了。
我當時混跡在很多做交易的群里,各種分享我研究河書洛圖的截圖,很多人就會追過來問,這個是什麼?怎麼用?預測准確嗎?
其實我當時P都還沒有研究出來,但是已經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快樂,就是「被人覺得高深莫測」,「被人覺得很厲害」,而到底是不是真厲害,自己心知肚明。
我曾經沉浸在這種「被仰望」的情緒中無法自拔,也忘了交易真正的本質需求是什麼。
還有第二種人,喜歡無限優化自己的交易系統
有的人,自己的交易系統明明已經可以盈利了,但他還是希望有更小的風險,更高的成功率,更大的盈利,於是就開始過濾優化交易系統。
如果加入大周期的過濾,效果會不會更好?
如果將交易系統中再加入指標的過濾,效果會不會更好?
如果我們將止損的保護規則做得更細,效果會不會更好?
上面這種讓交易系統更復雜的做法,我都嘗試過,不管是復盤軟體上的大量復盤,還是實戰,加入更多的過濾,對盈利的幫助並不大。
而任何的交易策略又有自己天然的衰敗周期,很多人就想著怎麼才能控制衰敗,降低風險,又想大幅提高盈利,結果就是越做越錯,適得其反。
為什麼選擇「簡單」?如果一套交易系統做得再復雜,再高大上,但是它不盈利,或者說執行難度大,那麼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交易系統?
高手們之所以選擇簡單的交易系統,因為執行難度小,犯錯的幾率也小。 在同等條件下,一個復雜+難執行,一個簡單+好執行,兩者盈利能力差不多,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一直一直強調,咱們做交易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盈利。而不是追求復雜,高大上,炫耀,被人仰望,或是極致的利潤。
但是,很多人就算懂得了上面的這個道理,依然會不甘心,這也不難理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親自去對比簡單和復雜的交易系統,沒有切身經歷,所有的道理都還是別人的道理。
那麼高手,為什麼甘願選擇簡單放棄復雜呢?因為他們都嘗試過簡單,也測試過復雜,而且這樣的嘗試和測試都經歷過了千百次,花費了時間、經歷、金錢去驗證了這些道理,所以交易圈才常常流傳著一個詞:大道至簡。
認知到了,選擇簡單也就自然而然了。
傅海棠虧損了九年後遇到大蒜,在壽光平台,五萬元賺到六百萬。之後又遇到棉花,600萬棉花上賺到一億。
在此之前九年都是賺賺虧虧,爆倉是常態。
但2010年那波他抓到了機會,之後遇到七禾網沈良,出了本書就變成了哲學家。
一年時間,虧貨變哲學家,主要還是賺錢了。
2014年的時候,在螺紋鋼2400的附近通過基本面分析,判斷行情會大賺,已經到了邊際成本,無下跌空間。
重倉做多螺紋鋼,之後加倉,一個億虧到1500萬,但給硬抗回來了。
付曉軍在2017年九月,在東南亞三國會議召開之際重倉橡膠多單。東南亞三國會議期間沒有兌現減產預期,周五橡膠開啟一輪大跌之旅,短短一個星期,付曉軍連加三次倉,最後等來期貨公司催繳保證金的電話。
他從高樓跳了下去,以一周虧損掉二十年積累的一個億為期貨劃上了句號。
棉花2010年大漲,在此之前橫盤了五年,傅海棠抓住了;橡膠連續跌了六年,付曉軍沒有等到,進早了。
其結局,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
每年都有一波行情,這兩年成就了九月飛翔,鐵礦石幾十萬賺到一千萬。
豬肉也已經暴漲了一波。從 歷史 來看,漲價像瘟疫,總是從一種生活必需品開始,經過幾個月的傳播,形成整個 社會 的價格動盪。
種種跡象已經在表明,我們正處於一次大爆發的井噴之前夜。
但,這個市場一定會重復著故事的過往。成就幾個為此准備了十年的的人,而同時也會有無數的嘆息和懊惱。
大戰前的預演必不可少,你為大單邊做了哪些准備?
你還在為一點浮贏的得失而惋惜嗎?
每個人一生都有七次機會,你只需要抓住三次足矣。
堅持持周期,不管市場發生什麼,結果一大波行情里不斷砍掉盈利單,又不斷的進場。
歷史 上任何一次大牛市的到來,其先兆總是,長年下跌的品種居然也在底部開始啟動了,這恰恰預示著大行情即將來臨。
不止是他們,幾乎所有高手的交易系統都非常簡單,期貨的真相就是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一招鮮吃遍天就是這個道理。身邊有個做技術的高手,他的交易系統就二十幾個字 :多空一條線,市場說了算,跟著市場走,吃喝全都有
為什麼說期貨交易系統越簡單越好?因為大道至簡,交易系統越簡單,交易者在交易中就更直接,更好交易,也更容易判斷,但是簡單的交易系統並不代表考慮的很少,簡單交易系統是背後的整個交易邏輯,交易系統,交易技術,交易理念,以及交易各個環節的表現。
期貨交易者都知道交易系統的重要性,都在想著建立起來自己的交易系統,有的朋友一直很困惑的是,為什麼有交易系統了,但是還是在虧損。那是因為交易系統符合自己很重要,但是符合事實和規律更重要
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不代表一定賺錢,只是讓自己的交易過程舒服而已,但舒服往往會讓自己虧錢。
交易體系在人類 社會 、在地球,在宇宙中,不能是反人類、反規律的。
交易者在交易中要把事實搞清楚,把規律搞清楚,規律和事實最終是符合真理的。
真理是什麼?比如在商品期貨的領域裡面,價格波動是由供求關系引起的,也就是說價格最終的趨勢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這才是做商品期貨的真理性東西。
如果交易體系符合真理,又能把事實弄清楚,又能把邏輯推演清楚,並且這個邏輯推演又符合規律,那麼交易者才能把交易做好。
在這個基礎之上,交易者執行的時候,再去符合自己的習慣。必須保證前提是對的,再讓自己舒服。
完善的交易系統是交易能夠盈利的一部分,知行合一才是在期貨市場長存的法寶
就像那個朋友他的以技術指標為主的交易系統就很簡單,很好的體現了大道至簡,在交易中嚴格執行指標信號操作,還能大大提升交易勝率
技術指標信號簡單明朗 ,紫色趨勢線和黃色操盤線同時向上就是多頭信號,同時向下就是空頭信號,紅色壓力線之下適合空單入場,白色支撐線之上適合多單入場
我在期貨市場也有11年多了,我的理念就是心若冰清,天塌不驚;化繁為簡,一刀制敵。
通過多年的每天看盤,技術總結和分析,我發現很多行情把握上,只有參與進去以後,心態穩定,不過多思考,才能真正有效盈利。
在投機炒作的很多時候就是不斷的進行自我否定,想得過於復雜,往往就是兩種結果,判斷對的行情自我否定了,盈利沒拿到多少甚至虧損了,判斷錯的行情沒有及時砍掉,虧損越拿越大。
所以說以事實作為真實結果,去簡單的做單,在有了該有的基礎基本面和技術面的知識,形成一套自己總結的簡單有效的交易體系,才是盈利的根本。
為什麼付海棠盈利能幾個億,數學、經濟學學家或者那些所謂的分析師沒見對幾次單子,甚至都到處騙錢借錢度日,說明你懂的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
把期貨說的頭頭是道的人,一般都很難賺錢。
我作為一個擁有8年金融從業的專業人士,來簡單講一下傅海棠和克羅的投資理論。
一.傅海棠簡介: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做過小販,種過棉花、大蒜。海通期貨笑傲江湖大賽明星獲獎選手。2000年開始做期貨,2009年到2010年18個月時間從5萬起步做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二.傅海棠大道至簡理論:順勢而為
7年間從5萬做到10億多。2009年,做多大蒜,5萬做到600萬;2010年,做多棉花,從600萬做到1.2億;2011年到2015年,他有時賺,有時虧,總體來說,就是兩個——「潛伏」;2016年,做多豆粕、鐵礦、棉花、橡膠等品種,從1500萬做到10億左右。
天下大勢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謂天道簡單來說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自然規律或者價值規律。」做為一個散戶需要認清自己並且和大勢站在一起,用最簡單的方法,最深刻的研究,最務實的思想跟隨市場,行情的走勢不是偶然現象,事出必有因。深入研究品種的歷程就是不斷向「因」靠近的過程。
三.克羅簡介:斯坦利·克羅(1934年3月5日-1999)(Stanley Kroll)是美國著名的期貨專家,1960年進入全球金融中心華爾街,1981年之後他重返華爾街。著有《克羅談投資策略》。
他在華爾街的33年之中,一直在期貨市場上從事商品期貨交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商品期貨暴漲行情中,用1.8萬美元獲利100萬美元。歲月流逝,財富積累,斯坦利·克羅帶著他在華爾街聚集的幾百萬
四:克羅的務必追求簡單的理論:克羅最著名的一句話:只有時刻惦記著損失,利潤才可以照顧好他自己!克羅的這種理念在執行中主要依靠技術方法。他的座右銘就是:KISS(Keep It Simple,Stupid)—— 追求簡潔。
以上就是兩者的情況。其實是有差異的,一個注重基本面分析,一個注重技術面分析,但是方法的都比較簡單。我們自己做交易也一樣,用好一個方法,做到極致,就能成功。
付海棠和克羅的思想雖然出發點不同,但最後卻殊途同歸。
付海棠實際上是基本面派,他自己介紹說,每年要訂閱大量投研報告,並且自己也要實地考察。他的核心思想就是價值規律,也就是說一件商品的價格偏離了其價值,回歸便是必然,尤其是農產品,需求相對剛性,價格肯定要回歸價值。他自身偏好做多,如果當下農產品的價格明顯低於其價值,那麼就是做多的最佳時機,而且會重倉、不設止損。對他而言,這個道就是天道,是真理,他自己說,分析是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准確的。但客觀的說,並沒有多少人有他的意志,承受巨大浮虧而不動搖。我認為,他的成功與其說是其理論的成功,似乎更多的是他個人品質的成功,並不是誰都能學到他的精髓。
克羅是技術派交易高手,是趨勢交易的代表。和付海棠不同,克羅嚴格控制倉位,嚴格設定止損,如果他看到付海棠的思想和操作,肯定是難以置信,因為兩個人的思想是很對立的。克羅的交易工具並不復雜,思想也很好理解,但和付海棠的操作一樣,能否看對又做對,都是最難點所在。從這點來說,兩個人又是相同的。
付海棠的大道至簡,是思想上的深刻思考後的簡化,凝練成精華。克羅的務求簡單,是操作上的去偽存真,簡化成價格是唯一要素。二人有許多尖銳對立,最後又殊途同歸於捕捉大波動獲得高利。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所謂大道至簡,就是順應周期規律,發現趨勢,跟隨趨勢,順勢而為。
說起來似乎大而空,其實大部分人處於「用而不知」的狀態,比如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比如春種秋收冬藏;比如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比如……太多了,不勝枚舉,都是簡單的順勢。多數人裹挾其中而茫然不知。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規律可用不可變,並不是能用大棚種菜溫室養花,就能改變四季更迭。能夠做到「知而能用」的人,少之又少,萬中無一。
以此格局做交易,才能克服貪嗔痴疑慢,控制心魔。是謂:大道至簡。
穩定盈利是關鍵,
這一行不可能簡單,真簡單,人人都能賺大錢了,想穩定盈利非常難,所謂的"簡單"就是把復雜的決策邏輯,轉化為相對簡單的決策過程,形成好的交易系統,沒有多年的刻苦鑽研與實戰,是不可能建立起這樣的好系統,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盈利。
交易系統是越簡單越好么?實際上是先復雜,然後簡單,這里的"簡單"不能理解為通常意義的簡單,萬有引力很復雜,經歷人類前仆後繼的不斷研究,最後轉化為"簡單"公式與定理,交易系統的研究類似於這種情況,穩定盈利也是經歷這樣的過程。
沒有8年以上的磨練很難成功,
首先技術必須過關,通常人把"心態"想的太簡單了,好的心態是建立在「強大的技術"之上,沒有強大的技術,談心態那隻是空談。
大道至簡,虧錢至易
3. 傅海棠的成功,你們如何看待
資本市場總是見證各種傳奇。2016年,A股市場進入異常波動後的震盪,而商品期貨市場卻上演了驚心動魄的大行情,山東農民出身的期貨個人投資者傅海棠,在這一年創造了70倍的收益傳奇,以自有資金從1500多萬做到10億元之多。
一位同行評價他:「耿直boy」。
傅海棠卻在自己50歲(虛歲)這一年,創造了70倍收益傳奇。很多人稱他為「農民哲學家」,期貨界稱他為「北丐」。
1
山東農村走出期貨奇才
1967年出生的傅海棠,初中畢業,正宗農民出生,種過地養過豬,做過一些小買賣,33歲(2000年,虛歲34)那年他的人生迎來轉變,他開始做起了期貨,從5萬塊錢起家,虧了再找錢甚至借錢,起起伏伏交了「幾十萬的學費」,直到2009年在「蒜你狠」的行情中,迎來了人生的爆發,隨後到2010年棉花行情中做到1.2億;此後幾年賺賺虧虧到過2個億,取出小部分資金後,又經過大虧在2016年初又回到1500多萬元,然後就是2016年的輝煌。
在傅海棠看來,做期貨50%不叫回撤,虧70%、80%都很正常。不過也因為波動大,傅海棠並不幫人做期貨投資,都是自有資金投資。
1980年代傅海棠初中畢業就進入社會大學堂,種大蒜、棉花、小麥,隨後又開始做點小生意,販賣毛皮、塑料製品,1996年開始養豬搞養殖業等。直至2000年,33歲的傅海棠經朋友的偶然介紹,才正式開立了期貨賬戶,從此縱身期貨市場。
不過同大多數新手一樣,剛進入期貨市場的傅海棠並沒有馬上賺錢,5萬塊的本金虧虧賺賺,不僅虧光務農經商攢的錢,還需要貸款來支撐。自從做了期貨之後,傅海棠就沒再做別的,起初是每天自行車搭個公共汽車,自行車別在汽車後面,到濟寧市裡,再騎車到期貨交易營業部。堅持8、9年下來,沒有賺到什麼錢倒是虧了不少。「前後虧了幾十萬吧」,傅海棠說。
他的堅持在2009年、2010年開始有了實質的回報:他拿5萬的本金做多大蒜和棉花,一年半的時間里資產翻到1.2億,也是這兩波行情讓不惑之年的傅海棠在行業內聲名鵲起。賺到錢後,傅海棠也搬到了濟寧市區,不再需要每天從農村到市區往返。
「那時大蒜暴跌,生產成本1.2元/斤,儲存費0.15元/斤,但最貴的品種只賣到0.17元/斤,蒜農和貿易商虧損嚴重,播種面積減少」,傅海棠回憶說,庫存雖大,但蒜農、貿易商的供給積極性下降,沒有一個看漲,而市場需求卻不減,憑著多年的種植經驗和對大蒜基本面的熟悉,傅海棠堅信大蒜不僅跌不下去,還物極必反,一定會暴漲。
果然,傅海棠的判斷隨後被驗證,當年全球爆發甲流,都說吃大蒜對預防甲流有好處,庫存里老蒜被搶購一空,由於種大蒜不賺錢,新蒜供給不足,供不應求,沒過多久,大蒜價格翻倍往上漲,從1毛漲到3塊多,翻了30多倍。不到3個月的時間,傅海棠賺了600萬。「這看似是偶然事件改變了供需關系,但實際上是必然,如果2009年大蒜再不漲價,大蒜就沒有了。即便沒有甲流的爆發,老天也一定會出條件配合漲價。」掌握了期貨和現貨的規律之後,次年,傅海棠用大蒜賺來的這600萬元去做多棉花,資金迅速從600萬增長到了1.2億元。
2
人生需要「橫財」一年1500萬做到10億
從一個普通農民到億萬期貨大亨,傅海棠的傳奇離不開他與眾不同的人生觀和財富觀。傅海棠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賺大錢必須要「橫財」,一步一個腳印根本來不及。「自古以來就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感覺早著實際上日月如梭,一眨眼就白了頭。哪有時間一步一個腳印?」
傅海棠感嘆道,「過完年我就51歲(虛歲)了,生命的輪回其實很快的,20多歲不懂事,一晃就30了;創業還沒成功,過兩年就40了;老了換班了,該小孩上了你得下去了。一眨眼就老了,哪有時間啊?」
傅海棠的財富觀也與大家迥然不同。當大家都覺得借錢炒股風險太大,不可行,傅海棠卻敢於借錢炒風險更大的期貨;當大家都謹慎控制倉位止盈止損時,傅海棠卻勇於滿倉進入,越跌越買。
「風險是來自於對市場的判斷,最大的風險是對市場的看錯。所謂控制風險、資金管理都是局部的,核心是看對市場。只要對市場有正確地判斷,當然要全倉進!」傅海棠笑稱,「期貨就是要賺對市場未來預測的錢,看對了市場為什麼要輕倉?」
基於以上觀念,傅海棠不僅扛得住剛入市時9年的沉浮,也經得住後來大規模的回撤等得出盈利。2013年、2014年、2015年這幾年,傅海棠此前賺來的1億多本金卻虧剩1500多萬;2016年,傅海棠卻將這1500多萬的本金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賺到10億,資產翻了70倍。方法無別,依舊是判斷基本面。對市場供需關系的研判,再結合市場情緒確定買入點,全年輪番做多黑色系、棉花、豆粕、玻璃等品種。
「2016年是一個特殊的一年,40多個品種全面爆發。就拿黑色系來說,2015年底鋼廠幾乎全面虧損,庫存降無可降,需求依然是好的,落後產能逐步被淘汰,更重要的是2016年1月信貸投放激增創新高,放水2.5萬億元。這些都是支撐黑色上漲的基本面邏輯,當時的基本面已經不是『經濟不好、需求不振、產能過剩』了,基本面是有效的。」不過他表示,雖然賺了近10億,但其實他也沒有完全抓住所有行情,比如說螺紋鋼就只抓住前面兩波行情,而錯過了第三波最大的上漲。
而對於2016年商品期貨的行情,傅海棠認為是百年一遇,在他一生中可能都很難再遇到了。對於2017年的期貨市場,傅海棠表示,難再有大的機會,重點還是要看國家政策對於供需關系的影響。傅海棠表示,投資是一生的事情,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做下去。
4. 成功的投資人有哪些
1、沈南鵬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浙江海寧人,被譽為「中國投資教父」。投資企業包括已上市的40餘家企業,總市值高達2萬6千億元。囊括了阿里巴巴、京東、美團、360、唯品會、新浪網、瓜子二手車、摩拜等多家知名企業。
2、熊曉鴿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湖南湘潭人,被譽為「中國VC(風險投資)第一人」。至今投資了500多家公司,其中30多家公司上市,扶持了騰訊、網路、360、搜狐、攜程、當當、如家、物美等幾十家重量級的IT公司。
3、李開復
創新工場創始人,出生於台灣省新北市,祖籍四川成都。曾在蘋果、SGI、微軟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擔當要職。2009年9月從谷歌離職後創辦創新工場,並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投資項目包括知乎、傳智播客、用錢寶、美圖、曠視等。
4、徐小平
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江蘇泰興人。投資項目包括:世紀佳緣、聚美優品、蘭亭集勢、ofo、小紅書、VIPKID、羅輯思維、一起教育等。
5、包凡
華興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上海人。自2004年華興資本創立以來,在新經濟領域完成了包括證券承銷、並購顧問、私募融資等約900億美元的交易,引領華興資本成為中國領先的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
6、張穎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上海人。2008年經緯中國創立至今,投資公司包括: 滴滴出行、陌陌、鏈家地產、餓了么、上海愷英、瓜子二手車、 ofo小黃車、 暴風影音、樂信、博納影業、獵聘等。
7、張磊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河南駐馬店人。2005年高瓴資本公司創辦以來,高瓴資本規模從最初的3000萬美元到如今的300億以上美元,成為亞洲最大、業績最優秀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投資過的知名中國企業包括:去哪兒、藍月亮、蔚來汽車、愛奇藝、百麗國際等。(張磊曾是1990年河南省文科高考狀元)
8、朱嘯虎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上海人。投資業績:2011年,投資500萬餓了么,獲得幾十倍的回報;2012年,投資滴滴出行A輪700萬美元,占股20%,獲得1000多倍回報;2015年投資映客,獲得幾十倍回報…
9、徐新
今日資本創始人,重慶人,被稱為「中國風投女王」。20多年來,她曾主導及參與投資了對網易、京東、中華英才網、美團、大眾點評網、趕集網、土豆網、三隻松鼠、攜程、唯品會、知乎、瓜子二手車等數十家企業的投資。在成功助推網易、京東、美團等互聯網巨頭上市的同時,徐新還扶持包括丁磊、劉強東等在內的數位參投企業創始人躋身「福布斯百人富豪榜」。
10、趙令歡
弘毅投資總裁、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南京人。投資企業包括石葯集團、中聯重科、城投控股、錦江股份、新奧股份、天境生物、中糧資本、中聯環衛等。這些企業的資產總價值約2.9萬億元,整體銷售額約8600億元,為社會提供了超過45萬多個就業崗位。
5. 不工作只炒期貨的人,以後的生活會怎樣
首先,單從目前的年齡、生活重心和資產情況就去判定其以後的生活狀況會如何,還是略顯草率的。
其次,可能因為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情況給到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虧錢,而且會認為是不務正業,所以也會本能的對題中這類人會有色眼光去看待。
6. 濟寧期貨大佬傅海棠現狀
你好,想問一下2022年傅海棠的近況嗎?2022年,傅海棠的現狀很好。查詢相關數字後得知,傅海棠是做棉花生產起家的。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從最初的600塊做到了一個多億,從而一舉成名。而且他成名後轉入一大筆錢後,並沒有拋棄原來的妻子。截至2022年8月23日,未離婚。和老婆生活幸福,所以2022年傅海棠狀態很好。
傅海棠的職業生涯始於棉花生產者。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從最初的600塊做到了十幾億,一舉成名。而且他成名後轉入一大筆錢後,並沒有拋棄原來的妻子。
出生於1967年的傅海棠,原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田間勞作。他種植小麥、大蒜、棉花、鵪鶉和豬。2013年,由他口述、沈良執筆的自傳體著作《一個農民的十億傳奇》出版。據說這本書被更多做期貨的人奉為「解讀基本面研究」的最佳書籍,他也成了半個作家。這本書大概是中國期貨市場銷量第二的書,僅次於清澤老師的《十年一夢》和丁聖元老師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
7. 傅海棠的徒弟
傅汪旦海棠的徒弟是山東老家過來困弊擾的,做期貨很久了,但是做得不好,虧得很厲害,天天給傅海棠打電話,還去天津拜訪他,發信息發了半年,見到傅海棠後撲通跪倒在地,傅海棠實在忍不住,收了這個滿頭白發,比傅海棠年齡還大的徒弟。
這個徒弟跟傅海棠做了幾次,賺了點錢。傅海棠通過庫存太大等基本面分析,看空螺紋鋼,看空鐵礦,於是讓徒弟做空鐵礦。徒弟從鐵礦卜斗賺了8個點,就跟傅海棠發信息,說自己平倉出局了,賺了8個點洋洋自得。這時候傅海棠很生氣,不想搭理這個徒弟。
傅海棠心想:「剛讓你放空螺紋鋼,賺8個點就跑,你說怎麼賺錢?看重蠅頭小利,沒有格局。」
又過了一天,傅海棠徒弟發簡訊給他,徒弟說:「我盤口觀察,螺紋鋼下跌動能不足!是不是鐵礦石我要做多買回來?」
傅海棠:「我當時就有點郁悶,你還盤口觀察,螺紋鋼下跌動能不足,你怎麼觀察的出來?你說你這個技術分析,跟巫術一樣,預測一次錯一次,你這么能觀察,怎麼期貨做得這么差?」
結果第二天,螺紋鋼跌停板了!
認知與格局的差距,普通人賺幾個點可能就跑了,盈利單子也拿不住,可是高手卻能拿得住單子,最後賺一波主升浪
8. 《女心理師》傅棠為何會出現「雙向情感障礙」這種心理疾病
楊童舒在《女心理師》中扮演傅海棠。 傅棠棠是一位患有雙向情感障礙的精神病患者,有一個深深的潔癖,家境優越,年輕時曾與自己的精神科醫生姬銘聰發生過感情,有了一個兒子。 之後,兒子7歲時因病情嚴重被送進精神病院,姬銘聰認識後被送進療養院,傅棠棠在療養院住了幾十年。《女心理師》傅棠棠最終跳進海里自殺未遂。
傅棠棠以前沒病,葉繼成偷偷研發精神葯物給她試吃。 傅棠棠曾被葉繼成列為實驗品,長期以來葯品產生不良反應,傅棠棠精神疾病轉化為精神病,患上雙向情感障礙。 所以傅棠棠說人生充滿苦難,好在最後她和葉家輝重逢認識了。 葉家輝也知道傅棠棠所經歷的一切。 傅棠患有雙向情緒障礙,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傅棠年輕的時候,有嚴重的潔癖,他身邊所有的人都認為她有心臟病,就給她請了個人精神病醫生。 其實,這個時候,她只是任性,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年輕的時候她沒有生病。 雖然葉繼成暗中開發了精神類葯物給她吃,但我不認為這種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 因此,傅棠棠原本較輕的精神病就成了更大的精神病,越來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患上了雙向情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