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花房產
『壹』 綠松石多錢一克
在文玩市場火爆的2014、2015年,綠松石價格水漲船高,價格翻了十倍左右。當綠松石商家沉浸在這種喜悅當中的時候,對於綠松石愛好者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對於這種標價,不是誰都買得起的。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綠松石的價格開始普遍下降,相比前兩年的熱度卻是冷清不少。由於市場經濟的不景氣,房價瘋漲,很多人開始購房,所以有錢買房就沒錢再去搞收藏,導致文玩市場遇冷,綠松石價格價格大幅度下跌。待經濟回升以後,綠松石價格會不會想房地產一樣瘋漲誰也說不清楚。
喜愛綠松石的朋友可能需要隨時關注市場動態了,就目前的情況,低端綠松石幾個下跌5成都幾乎賣不動,高端綠松石價格卻一直居高不下,對於這種情況綠松石後期價格上漲可能性還是很大。
不管市場經濟是什麼狀態,很多人都關心綠松石的價格,綠松石多少錢才合理?怎麼才能買到性價比高的綠松石?
在選擇綠松石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咨詢,多對比,不要盲目購買,再進行綜合比價得出你心中理想的價格。當然前提條件是,綠松石是正品,不然沒有任何意義。
由於綠松石現在價格變化特別大,說不定這個月是這個價格,下個月價格就變了,可能高了也可能低了,而一般情況下高端綠松石降價可能性很小,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漲價了,主要高端綠松石的價格受本身的顏色、品相、做工大小影響,越好的就越貴。
1、精品高瓷藍高藍色綠松石的價格
頂級綠松石按照克拉來買,每克拉百元到千元不等。高瓷藍綠松石克價基本在千元以上,綠松石散珠的價格相對劃分的細致一些,根據顏色來說,對於精品高瓷藍高藍色綠松石的黃金尺寸的珠子很少見,一般價格定位較高,絕不便宜,這種珠子的價格一般在千元一克拉。
2、烏蘭花綠松石價格
烏蘭花是綠松石中的精品,這種綠松石在市面上價位都比較高,一般在一千到兩千一克拉的樣子。
3、精品菜籽黃綠松石的價格
這種松石在市面上的售價大概是幾百元接近高瓷藍綠松石的價格。
4、原礦綠松石的價格
最差的尾貨只要幾塊錢,而高品質的綠松石接近千元一克拉。
5、綠松石雕刻件的價格
綠松石的雕刻件的幾個和綠松石原石品級有關,如果是精品綠松石價格大概是在1000元一克拉左右,如果是做工精細並且是請大師雕刻的價格會更高。
綠松石的價格受顏色、大小形狀、品相等的影響因素很大……
1、綠松石的顏色
綠松石的顏色也有很多種,藍色和綠色比較普遍,高藍、淡藍、白藍、綠色、淡綠、墨綠、深綠,其中高藍色最好,也就是精品高瓷藍高藍色綠松石,大多是雲蓋寺出產,價格最貴。
2、綠松石的大小形狀
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綠松石成品都是串珠和雕件,屬於越大的就越貴,其中圓珠的價格會比桶珠的價格高,綠松石的價格會根據綠松石耗損的料子多少來定價,圓珠損耗大所以價格更高。
3、綠松石的品相
干凈、鐵線少的綠松石價格更高,反之亦然。
4、綠松石的密度和硬度
綠松石的密度和硬度能直接反應出它的瓷度和光澤感,就算是一塊普通的料子,但是密度和硬度夠高,達到高瓷或者玉化的程度價格都會很高,甚至要比高藍綠松石價格高。
對於純天然的綠松石來說,完美無瑕幾乎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極少見,價格高昂不說,多少會存在一些色差,所以看到過於完美的綠松石一定要注意。過於便宜出售的,其價格與本身價值不符的綠松石,很可能就是一個坑。
『貳』 烏蘭察布市哪個縣經濟比較發達
豐鎮,豐鎮臨近大同,煤的運費會比其他的地方少,所以有好幾個火力發電廠。大同人也很喜歡來這里買房,房地產被炒起來了。而且現在的趨勢是繁華地段開始西移。
『叄』 誰有關於神七的說明文
隨著神舟七號直沖雲霄,一道最高\最亮\最美的火焰,把奧運會後尚未消散的中國熱情,再度點燃。雖然這不是金牌,也沒有國歌相互伴奏,但還是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驚奇的目光。因為相比於從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總數第一中國體育走過的艱辛拼搏之路,中國航天的發展,更是一部無比壯麗的史詩。
二、從長徵到神舟:中國航天的第二座里程碑
9月25日發射成功的神七,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
站在激情年代的高起點上,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國航天事業開始追趕並挺進世界先進水平之列。以「863」計劃為新契機,1992年中央決定實施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經過11載刻苦攻關,中國終於突破了載人飛船12項關鍵技術,1999年11月成功發射 「神舟」一號,2003年10月2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擁有了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二座里程碑。從1970到2004,橫亘在這跨世紀兩個年頭之間的35載歷史,寫滿了中國航天界的傳奇: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歷經白手起家、配套發展、加速起飛和爭雄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在世界航天領域,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年內8次升空,箭無虛發,將10顆不同類型的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以「連珠炮」的形式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航天的整體實力。總體而言,在有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等世界航天大國群雄鼎立的格局中,中國航天的綜合實力已無可爭議地牢牢站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中國航天是在基礎薄弱、科技落後和特殊國情、特定歷史條件下,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迅速、大規模發展起來的。事實證明了中國航天體制非常成功,而這種成功的意義,遠不局限於本領域。對世界而言,它說明中國人有志氣有智慧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中國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對國內其他戰略行業而言,航天人獨立自主,創新進取的精神,也有著旗幟一樣的導引作用。比之於航空和造船及汽車製造業,中國航天是外國技術封鎖最嚴密,獲得外援最少的。而恰恰是這樣的限制,促成了中國航天成功挺進世界前列。在改革開放30年的今天,在中國很多戰略產業都陷入技術空心化的形勢下,中國航天的成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為什麼航天能,而別的行業不能?
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資源危機,中國今年以來連續遭受特大雪災河特大地震的艱難形勢下,神七的發射成功,其意義不僅僅是像奧運會的金牌第一一樣使中國人充滿自豪,它還有著定海神針一樣穩定民心士氣的作用。它告訴世界也激勵自己的人民,不管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當年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伯里在寫到長征時由衷地贊道:閱讀長征的故事,使人們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它將激勵一個有著十一億人的民族,向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方向前進。被長征號火箭推舉著進入太空的神七,此刻就負載著中華民族這一不屈的人類精神。
一、艱難歲月里繪就的雄偉藍圖
中國航天事業起始於20世紀五十年代。世界航天都是從導彈的基礎上起步的,中國也不例外。1956年2月,有中國導彈之父之稱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3月,國務院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戰爭還沒有塵埃落定,國內百廢待興的艱難時世,新中國領導人不僅做出航空與導彈(航天)事業齊頭並進的決策,還高瞻遠矚地指明「獨立發展的道路」。正是在這一正確戰略指導下,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速孕育成長展翅高翔。
20世紀五十年代正是美蘇冷戰如火如荼的時刻。1957年10月,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58年美國衛星上天,雙方爭霸的舞台從核武器戰轉向宇宙空間的事實,刺激了決不甘心只做觀眾的中國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負責擬訂發展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五八一」任務。1958年4月,中國開始興建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雖然新中國公開亮出了向宇宙進發的雄心,但當時技術先進實力強大的美、蘇都沒有把中國的豪言壯語當回事。朝鮮戰爭讓美、蘇都領教了中國人的英雄豪氣,但誰也不相信在百年戰爭的廢墟上,在幾乎空白的技術和工業基礎上,中國人能一步登天。1961年4月12日,蘇聯把宇航員加加林送上太空;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國把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這些轟動全球的航天事件,伴隨著雙方領導人好鬥的政治言論,長期、連續地吸引著世界媒體,中國的航天雄心和計劃、進展更無人關注。人們今天用疑惑的目光看待印度航天計劃,而在40多年前,中國遇到的是一種近乎忘卻的輕視。
但中國卧薪嘗膽般地沿著自己的道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蘇聯「P—2」導彈首次發射試驗成功。1963年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1966年6月30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乘著這一振奮人心的巨大「沖擊波」,幾天後「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 人造衛星開始研製。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從此發生質變的一個標志。之後,中國邁開驚天的步伐。
三、神七把中國航天帶到新高度新起點
神七上天,毫無疑問,將把中國航天帶到一個新高度,但放在世界航天的坐標繫上,這個高度還是有限的。從運載能力、技術先進性與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發能力等指標來評價,中國已經是航天大國,但和世界航天領域的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還不是航天強國,沒有驕傲的本錢。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總體形態上,美國、俄羅斯將邁出太空梭時代,正在進行星際探測,而中國才起步,而且是從美、俄40多年前就已經實現的登月開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也是人類太空征程的三個階段。顯然中國正處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早期。從其他一些指標來說,美國、俄羅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統,歐洲也即將開始構建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美、歐、俄都有大型空間站,且美、歐早已開始了第三階段的探測。日本、印度等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勢頭也很猛,並在技術上各有千秋。其次,雖然中國三十年來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工業化程度並沒有顯著提高,工業基礎依舊薄弱,科學創新低,在材料、工藝等基礎技術方面與先進水平差距很大,就像車廂沉重拖累車頭一樣,導致中國的航天產品在技術性能和經濟性等方面,無法趕上發達國家。
最後還有中國航天體制和其他一些復雜的原因,影響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 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且身披國防尖端神秘外衣的中國航天,其運作主要是採取國家投入、聯合攻關、全盤調控,不問市場的軍工發展模式。這曾經是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的中國體制的一大優點。但在經濟全球化,國內市場經濟程度已相當高的今天,這一模式越來越顯現出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低下的弊端。由於不重視市場和效益,使航天高科技向民用技術轉化方面步伐十分緩慢,致使航天工業還沒有像汽車工業、電器和房地產一樣成為國家的主要經濟增長點。由於認識上的差異,中國還沒有像美國的星球大戰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一樣,將航天作為拉動國家科技、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火車頭,影響中國航天整體效益的發揮。此外,由於美國等國千方百計遏制中國戰略產業,封堵中國航天進入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也影響中國航天對外合作和整體發展。縱觀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航天工業,其共有的特點是軍民一體化、市場化、集團化、國際化,重視開拓國外市場等,在將起作為尖端科技行業對待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開發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將其作為支柱性新興戰略產業來發展。未來我國航天產業發展,在繼續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也有必要借鑒世界航天大國的作法,促進航天產業轉型。在進行各項技術攻關和按計劃實施太空探索計劃的同時,還應該開展航天產業戰略發展模式研究,航天產業能力評估、所屬軍工企業的改革和改制,建立以競爭機制為主的市場運行體系、鼓勵航天產業集團開展對外貿易、加強國際合作等。神七把中國航天帶到了新起點,但新起點上的中國航天也將面對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