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畫的荷花
❶ 瓷器表面的荷花圖案(圖)
圖1
圖2
圖3
荷花在文學和藝術作品中,往往被人們賦予吉純羨祥美好的寓意,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性格一直為人們所崇尚。欣賞荷花,對於我們的心靈和視覺都是一種美的享受。在古代的陶瓷作品中,荷花也是常用的題材。南北朝以後,碗、盞、缽、盤等瓷器表面,很流行用荷花圖案來裝飾。明清以後,荷花的運用達到鼎盛時期,並常與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表達人們不同的心境和願望。
圖1為一對清代鴛鴦貴子冬瓜罐,連蓋高29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12.5厘米,紋飾由鴛鴦和荷花組成。鴛鴦是一種水鳥,經常成對出入,舊時文藝作品中常用來比喻夫妻恩愛。《禽經》載:「鴛鴦,朝倚而暮偶,愛其類。」據說鴛鴦成對游弋,夜晚雌雄翼掩合頸相交,若其偶失,永不再配。蓮實、蓮子,喻連生貴子。「鴛鴦貴子」寓意夫妻恩愛、同偕到老。此對鴛鴦貴子冬瓜罐,姿態圓潤,腹部鼓起,做工精細,胎體潔白厚實。兩張碧綠的荷葉像撐開的兩把大傘,旁邊是盛開的荷花,紫色花瓣,清香四溢,還有一朵才露出尖尖的頭,依偎在一個綠色的蓮蓬身邊。荷葉下面,一對鴛鴦在悠然戲水,自由游弋。整個畫面給人以美麗溫馨的享受。
圖2為清乾隆青花釉里紅一路連科盤,直徑23厘米,由荷花、蘆葦和鷺組成。鷺,水鳥名,翼大尾短,頸、腿長,活動於江湖邊或水田沼澤,常見有白鷺、蒼鷺等。「鷺」與「路」同音,「蓮」與「連」同音,蘆葦之「蘆」與「路」諧音。蘆葦生長,常是棵棵連成一片,故諧音「連科」取意。舊時科舉考試,連續考中謂之「連科」,「一路連科」寓意應試求連捷,仕途順遂,是科舉時代對趕考學生的祝福,數褲沒清代瓷器上多見。此盤胎質細膩,手感光滑。畫面中,似有清風拂過,兩張寬大的荷葉和一叢細細的蘆葦在風中搖曳,一朵荷花也被吹彎了腰,一朵荷花藏在大荷葉後面,還有一朵半開,一朵剛從水中露出頭。一隻白鷺站在荷花下面,望著遠方在沉思。整個畫面在古色古香中給人以生動鮮活的感覺。
圖3所示荷花香爐,是清代乾隆時期的釉里紅產品,高9.5厘米、寬20.5厘米。圖中荷花開得非常燦爛,荷葉長勢茂盛,一隻小小的蝴蝶在花間飛舞,幾根蘆葦彷彿在一旁助興,讓人感受到一派生機勃勃、香遠益清的薯納景象。荷花又名蓮花,被奉為「佛門聖花」,它在佛教中的地位是聖潔而崇高的,在佛教藝術中被廣泛運用。它代表「凈土」,無量清凈塵經雲:「無量清凈佛,七寶地中生蓮花上;夫蓮花者,出塵離染,清凈無暇。」蓮花在佛教中被視為佛的象徵,代表了吉祥、平安、純凈,它是超越塵世的理想境界,也是不同流合污的清靜世界。
❷ 西湖十景中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四幅由乾隆畫的古畫有什麼典故嗎
1、蘇堤春曉俗稱蘇公堤,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乃西湖十景之首。
她是由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之命名為「蘇堤」。
蘇堤卧波延伸,長達二千餘米,兩旁遍植桃柳,另有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的花木,四季景色各異。每逢陽春三月,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掩映湖面、風趣橫生,真真是萬般風情任人領略,故稱之為「蘇堤春曉」。
蘇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望山橋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題寫的「蘇堤春曉」碑刻。
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難怪有詩道:「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朧一半遮」。
2、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屬蘇堤右側、岳廟前側,靠北山路,以夏日裡觀風中之荷而著名,乃西湖十景之二。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婀娜搖曳,千姿百態。岸邊修建了古香古色的水榭亭台,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四逸,步入波香亭深入綠蓋紅妝之中,頓時熏然醉於「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境中。
「麴院」原是指一家釀制官酒作坊使用的酒麴,1999年時杭州舉辦「杭州西湖酒文化節」,並在院內增闢的酒坊,有仿南宋官釀作坊的「酒道探源」陳列,引進曲水流觴一景,使曲苑風荷重再度飄起酒香。
3、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景區面積6000多平方米。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憑臨湖水,登樓眺望秋月,在恬靜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滌煩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韻所在。
4、
斷橋殘雪,西湖十景之一。據明代 《西湖游覽志》 所說,斷橋是由於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才得名的。宋代叫寶佑橋。元代因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故又稱為段家橋。
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已殘而未消,難免有些殘山剩水之感,於是就擬出了「斷橋殘雪」這一西湖難得的景觀。
❸ 和乾隆來一場荷花之旅
本文來源於圓明園微信公眾號徵稿
原標題《乾隆喊你來賞荷》
6月底的圓明園,荷花節如期而至,既可游千畝荷塘,賞「蕉心抽綠畫千軸,荷瓣漂紅霞一湖」的美景(清·乾隆《方壺勝境二首其一》),也可盪舟水上,感受「湖上風來晚正涼,船窗不斷芰荷香」(清·乾隆《湖上》)。
炎炎夏日,相信你也不會錯過拿著荷花冰淇淋到多稼如雲打卡的網紅環節。
來多稼如雲賞品種納桐荷花
多稼如雲最初名「蓮花館」,中心池沼里種植了大量的荷花。「坡有桃,沼有蓮,月地花天,虹梁雲棟,巍若仙居矣。」(清·乾隆《多稼如雲》)
圓明園的荷花品種基地就位於這里,是園內品種最多、最集中的荷花觀賞地。在這個集科研、生產、觀賞於一體的荷花科研基地,可以看到200多種荷花爭奇斗艷。瑤池幻影、素質冰姿、粉娃蓮、玫園秀色、綠如意……在這里都可以尋覓到它們的身影。
去麴院風荷偶遇黑天鵝
麴院風荷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後湖與福海之間,主要由北部庭院與前邊的九孔石橋及大片荷池組成。這是乾隆即位初期仿杭州西湖同名的景觀而建。
乾隆九年御制「麴院風荷」詩序曰:「西湖麴院為宋時酒務地,荷花最多,是有麴院風荷之名。茲處紅衣印波,長虹搖影,風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詩雲:「香遠風清誰解圖,亭亭花底睡雙鳧。停橈堤畔饒真賞,那數餘杭西子湖!」
最近來麴院風荷,還能偶遇黑天鵝一家。它們常常流連於荷花中,伸長脖子,深情地注視著那朵朵嬌艷的荷花。
到濂溪樂處品荷花君子品格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曾把蓮比作君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雍正因為非常欣賞周敦頤所著的這篇《愛蓮說》,將圓明園中面積最大的園中園命名為「濂溪樂處」。周敦頤號濂溪,濂溪先生是人們對他的敬稱。
乾隆也很欣賞荷花的君子品格,曾在《濂溪樂處》中曰:「苑中菡萏甚多,此處特盛。小殿數楹,流水周環於其下。每月涼暑夕,風爽秋初,凈綠粉紅,動香不已。周敦頤把荷花比作君子,想西湖十里。野水蒼茫,無此端嚴麗也。左右前後皆君子,洵可永日。」
乾隆固然欣賞這里的凈綠粉紅,但更多的是把此處看作是一處修身養性之地,提醒自己和子孫要對照荷花「出淤泥游茄陵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自覺規范德行,做到「願為君子儒,不作逍遙游。」(清·乾隆《洞天深處》神戚)
吃荷花冰淇淋感受清宮納涼的愜意
清宮消暑的必備食品是將甜瓜果藕、杏仁豆腐等冰鎮,做成冰果、冰碗,或者在冰上淋上奶油、酥油,做出山巒的造型。乾隆為此特別賦詩:「浮瓜沉李堆冰盤,晶光雜映琉璃丸。」「蟬噪宮槐日未斜,液池風靜白荷花。滿堆冰果難消暑,勤進金盤哈密瓜」。
皇帝在夏天都忍不住吃冰納涼,今天的我們來圓明園怎麼能不吃一兩根荷花或並蒂蓮冰淇淋呢?既應景又解暑。每次吃的時候都在想,這兩個名字盡管雅俗共賞,但也許應該開發出更多的文創產品,如「清宮雪」「菡萏冰」「芙蕖碗」等等,來展現皇家御園的別樣風情。
荷花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