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荷花池
1. 有人了解阜陽的歷史文化嗎
阜陽歷史悠久,名人輩出。這里是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詩人嵇康的桑梓。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曾鞏、蘇軾曾在這里為官多年。區內古跡遍布,人文蔚盛,交相輝映。潁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潁上縣小張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園先後被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命名為「全球500佳」。
歷 史 沿 革
阜陽市歷史悠久,人文蔚盛。歷史上以潁州(今阜陽市區)為中心的南部開發較早。西周以後,在今阜陽境內即建立了媯姓的鬍子國,臨泉境內的沈子國,潁上境內的慎等。春秋戰國時,又出現了太和原牆的原陽,倪邱的新,臨泉的寢等縣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漸形成。秦代始置汝陰縣,漢屬汝南郡。三國魏置陰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潁州,隋設汝陰郡,唐設潁州,宋設順昌府,元屬汝寧府,明屬鳳陽府。清為潁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潁州更名阜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阜陽地區專員公署,下轄八縣一個行政辦事處。
北部以亳州市為中心的區域,同樣經歷了氏族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商代為都城,「湯始居亳,從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譙縣、領有今亳州境內的譙、城父,屬泗水郡,漢屬沛郡,東漢屬沛國,三國設譙都,東晉屬譙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復置譙郡,唐置譙郡,宋歸淮南東路,元置歸德府,明降州為縣,後復升為州,清屬潁州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亳州為阜陽地區下轄一個縣,稱亳縣。一九八六年始改縣為市,稱亳州市,仍歸屬阜陽地區。
歷史上潁、亳兩州南北相望,隨著封建政權更迭,而隸屬不一,形成了兩個既互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潁、亳二州首次並為統一版圖,「省譙縣入亳州,尋降亳州的亳縣,屬潁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縣復升為州,與潁州為潁州府,又降亳州為亳縣,正式納入潁州管轄之內,形成了東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廣大地域。不僅包括今阜陽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區霍丘縣的大部分地界。
1998年,亳州市劃出為省轄市,2000年,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劃歸亳州市管轄。今天阜陽市的轄區格局為三區、四縣、一市。
地 理 概 況
阜陽市歷史悠久,人文蔚盛。歷史上以潁州(今阜陽市區)為中心的南部開發較早。西周以後,在今阜陽境內即建立了媯姓的鬍子國,臨泉境內的沈子國,潁上境內的慎等。春秋戰國時,又出現了太和原牆的原陽,倪邱的新,臨泉的寢等縣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漸形成。秦代始置汝陰縣,漢屬汝南郡。三國魏置陰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潁州,隋設汝陰郡,唐設潁州,宋設順昌府,元屬汝寧府,明屬鳳陽府。清為潁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潁州更名阜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阜陽地區專員公署,下轄八縣一個行政辦事處。
北部以亳州市為中心的區域,同樣經歷了氏族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商代為都城,「湯始居亳,從先王居」。春秋置焦邑、秦置譙縣、領有今亳州境內的譙、城父,屬泗水郡,漢屬沛郡,東漢屬沛國,三國設譙都,東晉屬譙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復置譙郡,唐置譙郡,宋歸淮南東路,元置歸德府,明降州為縣,後復升為州,清屬潁州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亳州為阜陽地區下轄一個縣,稱亳縣。一九八六年始改縣為市,稱亳州市,仍歸屬阜陽地區。1998年,亳州市劃出為省轄市,2000年,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劃歸亳州市管轄。今天阜陽市的轄區格局為三區、四縣、一市。
歷史上潁、亳兩州南北相望,隨著封建政權更迭,而隸屬不一,形成了兩個既互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潁、亳二州首次並為統一版圖,「省譙縣入亳州,尋降亳州的亳縣,屬潁州」。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縣復升為州,與潁州為潁州府,又降亳州為亳縣,正式納入潁州管轄之內,形成了東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廣大地域。不僅包括今阜陽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區霍丘縣的大部分地界。
歷 史 人 物
管仲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潁上縣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管仲改革的實質,是廢除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後來孔子感嘆說:「假如沒有管仲,我也要穿異族服裝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齊成霸,是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分不開的。管仲晚年曾感動地說:「我與鮑叔牙經商而多取財利,他不認為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把事情辦糟了,他不認為我愚蠢;我三次從陣地上逃跑,他不認為我膽小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他不認為我不肖;我輔佐公子糾敗而被囚忍辱,他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國語·齊語》和《漢書·藝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內容極豐,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和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文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等均有論述,是研究我國先秦農業和經濟的珍貴資料。
管仲的傳記,載於《史記·管晏列傳》。
甘羅
甘羅,甘茂之孫,戰國時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明代,潁上縣建「二賢祠」,紀念甘茂、甘羅祖孫。後二賢祠擴建為「四賢祠」,增祀管仲、鮑叔牙。
《史記》第71卷載有《甘羅傳》。
呂蒙
呂蒙( 公元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國時期汝南郡富坡(今阜南縣城東南呂家崗)人,東吳著名將領。少時依屬孫策部將鄧當,鄧當死後,代領其部屬,跟從孫權攻戰各地。後隨周瑜、程普等東吳將領大破曹操於赤壁。呂蒙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 公元219年,率奇襲荊州,致關羽父子敗走麥城,死於刀下,呂蒙遂聲名大振。曾歷任平北都尉、橫野中良將、廬江太守、漢昌太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呂蒙的傳記載於《三國志》。
常秩
常秩( 1019-1077年),字夷甫,汝陰(原阜陽縣)人,北宋學者。考進士不中,乃屏居里巷,專心研究經學。宋嘉祜、治平年間,皇帝多次詔授官職,常秩皆謝絕。熙寧三年(1070年),宋神宗詔令「以禮敦遣,毋聽秩辭」。翌年,常秩不得不進京參見。先任天章閣侍講,繼任太常侍,後任西京留司御史台,常秩學淵溥,為人忠誠,受到歐陽修、王安石、呂公著等明中大臣的賞識和推崇,因而名重一時。王安石變法,很多人反對,常秩「獨以為是,一召遂起」,堅決擁護變法。死後,贈右諫議大夫。《寧史》載有《常秩傳》。
張綸
張綸(?-1085年),字公信,汝陰(原阜陽縣)人,北宋。少豪俠任氣。考進士不第,補三班奉職,遷右班殿直。四川王均起義,朝廷遣軍鎮壓,張綸主張「曉諭召撫」,請官府與義軍會盟,立碑境上,多年相安。綸出任江淮制置鹽運副使,改革鹽稅舊制,增設鹽場,使鹽課扭虧為盈。後張綸代知泰州,三次上表,請修海堰,率民工修海堤75公里,使當地農業生產得以恢復和發展,受到百姓擁戴,為他建生祠以表敬重,張綸富有同情心,在江淮道上見到流離失所的騅民,他憤嘆曰:「此乃有司之過!」遂取奉銀置衣,發給受凍難民。《宋史》載有《張綸傳》。
劉福通
劉福通(1321-1365年),潁州(今界首市)人,元末紅巾軍領袖。
劉福通出生於今界首市境劉肖鎮的一個巨富之家。劉福通自幼性情豪爽,聰明過人,素懷大志。青年時任朱皋鎮巡檢,正直仗義,進值元末殘暴統治,豫南皖北百姓塗炭,怨聲載道,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在此社會背景下,元王朝欽差賈魯以修河為名,假公濟私(因勒索劉家珍獸白鹿未逞),改河道,毀劉宅。劉福通於國仇家恨,遂決心造反滅元。
劉福通與韓山童為起義做了大量准備工作。在組織上建立白蓮教,在輿論上把斗爭矛頭集中對准異族統治者。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韓山童、劉福通等在河北永年縣聚會。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決定起義。不料消息走漏,遭官軍突襲圍捕,韓山童被捕遇難,劉福通逃回潁州。同年五月,劉福通在潁州率眾起義,迅速攻克潁州城,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烽火。
劉福通率紅巾軍首破潁州,隨即進軍河南,占朱皋,據倉栗,連破羅山、真陽、確山,又克舞陽、葉縣等地,橫斷豫南。同年九月,劉福通揮兵南進,相繼攻佔汝寧府、光州、息州,義軍勝利壯大,隊伍擴充20萬眾。至正十二年(1352年),劉福通率紅巾軍先後大敗元軍主將赫斯虎赤,斬元大將鞏卜班,擊?⒁蠶忍?木兒30萬精銳之師,屢戰屢勝,威震元廷。此時,漢人地主李思齊勾結元軍,從背後偷襲義軍,劉福通從汝寧退守亳州,至正十三年(1352年),二月,劉福通與王八禿會戰,殺八禿,敗元軍,其後引軍各南,攻佔安豐,進圍廬洲(今合肥)。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到亳州,稱「小明王」,建立政權,國號大宋,年號龍鳳,劉福通與羅文素同為平章。同年二月,由於戰略失誤,義軍主力北上,亳州遭元軍圍困,劉福通保小明王血戰突圍,南奔安豐,這是紅巾軍起義以來遭到的第一次大挫折。
劉福通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受挫不餒。退駐安豐不久,劉福通率軍北上反擊,連破元軍,聲威復振。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劉福通親率主力攻陷汴梁,劉福通孤軍無援,擁韓林兒敗走安豐。接著,北伐的三路大軍因各自為戰,互難支援,相繼失利。劉福通在極艱難的形勢下堅守安豐,時間達四年又九個月。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派部將呂珍突襲安豐,劉福通與韓林兒被朱元璋接往滁州,居宗陽宮。兩年後,朱元璋遣左丞廖永忠用船將劉福通、韓林兒溺死於瓜步。
呂霞光
呂霞光,1906年出生,臨泉縣呂寨人,旅居法國的著名畫家,古董鑒賞家。呂霞光幼年在本鎮私塾讀書,後就讀於北京四中,又轉學到南京市立美術專業學校,在上海藝術大學讀完大學的課程。呂霞光從二十年代起便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他先後就學藝術大師田漢和美術大師徐悲鴻。隨後,在徐悲鴻的推薦下,與著名美術家吳作人一同赴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專攻繪畫與雕塑,於三十年代初獲該院畢業文憑。三十年代初,他與吳作人一起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考取獎學金資格,其優異成績震驚了比利時整個美術界。在比學成後,又返回巴黎,深造於巴黎國立美術學院。
抗戰期間,他先後擔任了蘇州美術學院教授和上海美術大學及其重慶分校美術教授。同時,他又積極參加由周恩來和郭沫若領導下的抗日文化宣傳活動,在武漢和重慶參加了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重返法國,並在法國文化部的支持下,在巴黎舉辦了盛大的個人畫展,當時的法國總統溫松·奧里約爾親臨參觀並題詞祝賀。這次畫展在法國引起極大反響。隨後,他旋風般地在法國的里昂、聖艾迪安及其他城市舉辦了20餘次個人巡迴畫展,影響極大。
呂霞光晚年仍十分關心祖國的美術事業和中法美術的交流活動。為了促進中法文化交流事業的發展,鼓勵中國畫家深入研究西方藝術的精華,他於1964年捐款建立了中國畫室,專門供中國來法學習進修和研究西方藝術的中國畫家學習、工作之用。
呂霞光曾先後幾次回國探親訪問,都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待。
王克勤
王克勤( 1920-1947年),阜陽縣人,解放戰爭時期創造了「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技術互助」三大互助運動而聞名全軍,是著名的戰斗英雄。
王克勤19歲被國民黨抓壯丁入伍,1945年在平漢戰斗中被解放,參加中?
名 勝 古 跡
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阜陽城中心幹道潁州路附近。近史志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於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一層獨為一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一、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檐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頂部起脊挑角,三疊珠式寶劍,由鐵制五叉剎桿貫串攢尖,造型樸素庄嚴。
文峰塔與奎星樓,都建在城之東南方,即巽方。《山海經圖贊》說:「地虧巽維,天缺乾角」。阜陽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窪,據《潁州志》記載:堪輿學家認為東南窪而地輕,地氣外溢而難出人才,須建塔以鎮之。《易·巽》說巽象風:「隨風,巽」。疏去:「風既相隨,無物不順」。按儒學家說法,巽為文章之府,塔有卓筆之形。故稱「文峰塔」。
文峰塔既與「文」相關又極富道教色彩,該塔一些磚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長壽鹿、靈芝草、龍、鳳,有文人祈求的鯉魚跳龍門,還有陰陽魚圖案。這對研究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審美心理和阜陽歷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動的寶貴資料。總之,這類塔屬於舊時所謂風水塔。
奎星樓
奎星樓,位於阜陽市老城東南城牆交結處,又稱拐角樓。據傳晴日登樓可望霍山,故舊縣志又稱「望霍樓」,俗稱「三篷塔」。
原為明萬曆二年(1574年)知州趙世相擴建南城所建敵樓。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磚結構,三層六邊形,通高9.93米,疊澀出檐,起脊翹角,結頂飾鐵制舞鳳,六角制銅制響鈴(1981年重修時改鐵制鈴)。鳳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為有瑞應,故頂飾具有傳統文化性質。
奎星樓三層均室,但互不貫通。一層朝南開一半圓形券門,二層一門四圓形券窗,三層南門楣額為「奎壁聯輝」。「奎」、「壁」、「斗」均屬二十八宿星座。「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首宿,因其「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說。《春秋元命苞》更認為漢字起源也與奎星有關,說蒼頡「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歷代名畫記》說:「奎有芒角,下主辭章」。由於古籍中常把奎星與文字、文章聯系在一起,所以歷代文人都崇拜奎星,各地為之建樓奉祀,以祈禱本地文人輩出,文風昌盛。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明、清歷代名勝。
明代《正德潁州志》載:西湖「長十里,廣三里,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一統志》雲:「潁州西湖聞名天下,亭台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潁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時俱佳,招徠不少文人志士出守潁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旅遊勝地。從寧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佔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可見,潁州西湖在古代確為天下西湖之冠。但後來由於黃河泛濫,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現僅存「會老堂」等建築。
新的西湖在阜陽城西15公里處,周長11.5公里,湖面約5.74平方公里,水深 1-2米,是在原三十里河的基礎上興修而成的。湖中有島、島中有潭,綠柳盈岸,芳菲夾道,花木扶疏。主要景佔有:碑林公園,建有碑林長廊、碑林八卦陣,薈萃了當代名書畫家真跡五百餘幅。百龍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隱閑堂,是拜祭歐陽修、蘇軾之處。清漣閣,系仿古建築,五層樓閣。九曲橋,由潁州西湖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非常巧妙。魚宮,為兩個鯉魚伏,內有現代化的電動聲像裝置,如入仙境。另有遊艇、遊船、老虎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
按照總體規劃,潁州西湖將建設成為既有古人文景觀的風景名勝,又有現代化游樂設施的重要景區,也是皖西北最有游覽價值,最有吸引力的旅遊勝地之一。
南湖公園
潁上南湖公園位於潁上縣城南10公里處,距阜陽60公里,整座公園建在一個有一萬多畝水面的自然湖面上。公園分南北兩大部分,北部建有三個面積 40-60畝的人工島,每島一景,各具特色,中西合璧,古今輝映,創意新穎。南部湖中以十二生肖形象為特徵零星散布十二小島。以各式遊艇穿行其間。南北園景以逶迤曲堤和卧波拱橋分界。曲堤兩側綠柳披拂,參差夾道,漫步堤上橋畔,大有杭州西湖韻味,雖無山水相映而成趣,卻有水天相接之奇觀。尤具特色的是北園口之卧波於清澈水面的長廊,長廊兩端各以九曲橋連通大島景點,長廊造型及廊中彩繪與北京頤和園相仿,幾百幅山水人物圖布滿雕梁畫棟,廊中留有 150個碑位,擬請中國著名書法家將唐詩三百首書寫後刻於碑上,造成中華唐詩三百首長廊碑的絕景。
進入南湖公園,在大壩的高坡上突兀起七層塔和望湖亭。登高瞭望,水天一色,在湖中的島上,中西建築交相生輝,將歷史與現實、華夏與世界濃縮起來。希臘的宙斯廟、法國的凱旋門、德國的教堂與市政廳,荷蘭的風車及挪威的鄉村教堂把你帶入異域風情。中式的飛檐斗拱的庭院,彎如長虹的拱橋,遮風避雨的風雨橋,曲曲折折的玉帶橋,橫卧碧水之上。長數百米的凌波橋,各種各樣的雕塑象一組組變幻畫面展現在遊人的面前。岸邊與路旁的垂柳在微風的吹拂中,舞資婆娑,野鴨、鷺鴛時而可見。這里有鳥類12科57種,是皖北重要的鳥類與水禽棲息地,在湖中,開辟了野生禽類和動物養殖場,又從外地引進了孔雀、鴕鳥、山雞等。在園中另一側水中孤島上建有一橢圓形的跑馬場供遊客騎賽,與之相配套,湖邊興建了十來幢休閑別墅,形成了一個集游覽、休閑、會議為一體的好去處。
張庄公園
張庄公園位於潁上縣謝橋鎮小張庄,距縣城20公里,始建於一九七八年,由小張庄村投資興建。一九九五年進行擴建改造,現佔地面積為120畝。
公園仙花草茂盛,樹木蔥綠,四周壁畫人物栩栩如生,漢白玉雕婷婷玉立,彩光噴泉波光閃爍,樓台亭閣古樸典雅,環境清幽,風景宜人。望富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假山,高37米,山坡綠蔭環抱,山頂涼亭可供遊人遠眺小憩,人工河如同一條玉帶環繞公園。公園南部是動物園,內有猴山熊館,幾十種珍奇動物供遊人觀賞。公園西部為游樂場,內有各種大型游藝機、電動火車、飛機等,供人游樂。公園外聳立一座高十三層的環保塔,登上塔頂,聯合國評選的生態環境「全球五百佳」小張庄村盡收眼度,美不勝收。公園高有停車場、小吃部、攝影部,為遊人提供優質服務。
小張庄為聯合國評選出的生態環境「全球五百佳」。
淮上公園
淮上公園坐落在潁上縣城西五里湖畔,建於1923年,原系豪紳尤蔭軒的私人花園,名為「游園」,人們又可以其姓而名其園,俗稱「尤家花園」。解放後,改名為「淮上花園」。1954年,公園曾被洪水淹沒,「十年動亂」中,它又遭到嚴重破壞。但經過多次撥款整修擴建,恢復了園容,豐富了園景,面積由原來的二萬六千餘平方米擴大到四萬余平方米,使公園面貌煥然一新。
公園三面綠水縈繞,北面花牆高峙。大門上方,鑲嵌著「淮上公園」四個金色大字,招引著遊人。園內,三條溪水橫貫東西,把公園自然分為四個景區。第一景區以盆景、花木為佳,景色秀麗宜人。有「太極石」、「地龍松」、「三環套月」、「風宜亭」、「月季池」、「十三太保」、「江心亭」等景點。第二景區以山石亭閣稱勝,別具一番風光。「迎賓軒」、「荷花亭」、「荷花池」、「鴛映池」、「靜生堂」、「九嶺十八峰」、「樓上樓」、「白石塔」等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第三景區是一片茂密的松林,風景獨具特色。景區內,松亭、松塔、松棚、松傘、松扇,松型生動、布置得體。第四景區是新建的花圃和植物園,終年繁花似錦,四季飄香。園中有「展望亭」和「看花樓」,建造新潁,園內培植著各種名貴花木。
淮上公園面積雖小,但園內長廊水榭、亭台假山、松柏竹林、繁花綠草,布置井然有序,風景雅緻潔新,很富有山林自然之美和簡朴大方之態,成為潁上著名的游覽勝地。
呵呵,還可以吧。
2. 阜陽有什麼好玩的
第一次回答可獲分,答案八里河風景區 阜陽 八里河風景區主園區位於潁上縣八里河的南湖公園內,包括「世界風光」、「錦綉中華」、「碧波游覽區」三個部分,佔地面積3600畝。步入「錦綉中華」門,來到蘇式園林,這里綠柳婆娑,繁花竟放;人工堆砌的假山,巧奪天工;依臨荷花池建... 2銀杏樹 在縣城西古城子處。銀杏樹、古城子、老丘堆並稱為臨泉三大古跡,樹高30餘米,胸圍8米。九棱十八丫、七十二枝杈,又有兩千多年的樹齡。至今仍枝葉繁茂,挺拔蒼勁,銀果累累,突出地面的根部,自然形成的各種造型,如雄獅巨龍,如躍虎奔... 3阜陽西湖 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西湖又稱汝陰西湖、穎州西湖。長5公里,寬1.5公里。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地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宋、明、清歷代名勝。 有會老堂、清漣閣、畫... 4萬佛塔 阜陽 又名寶塔、插花塔、興化寺塔、慈氏寺塔,俗稱蒙城磚塔。因塔內鑲嵌近萬尊佛像,故名。始建於北宋,位於蒙城縣南隅。此塔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收入《中國名人名勝詞典》和《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萬佛塔底周24.8米,塔為八角13... 5長官清真寺 長官清真寺在長官集南首。建於明代萬曆(1573)年間,已有420餘年歷史,當時作為長官店回民禮拜場所。大門樓懸掛一橫匾,上書「古清真寺」;二門樓橫匾「率由理門」;北講堂匾額「主敬存誠」;大殿明柱上有對聯:「認真主無影形憑... 6天靜宮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聃。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前在安徽省渦陽縣鄭店村流星院址,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道教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自漢朝起,人們把老子的思想發展為道教,老子本人也被尊為道教的始祖。 ... 7張庄公園 張庄公園位於潁上縣謝橋鎮小張庄,距縣城20公里,始建於一九七八年,由小張庄村投資興建。一九九五年進行擴建改造,現佔地面積為120畝。公園內花草茂盛,樹木蔥綠,四周壁畫人物栩栩如生,漢白玉雕婷婷玉立,彩光噴泉波光閃爍,樓台... 8垓下遺址 垓下之戰遺址位於北緯33°21′,東經117°38′處,在今靈壁縣城東南,韋集鎮單圩老莊胡村附近。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決戰於此,劉邦大敗項羽,迫使項羽演出「霸王別姬」和自刎烏江的歷史悲劇。 如今,這... 9劉鄧大軍會合紀念碑劉鄧大軍會合紀念碑在韋寨中學校園內。1947年8月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的序幕。在大別山實施戰略再展開期間,劉伯承司令員率領的後方指揮所於12月轉出大別山,來到臨泉的韓老家... 10育才閣 育才閣在長官集中心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張蘊華於1929年任長官小學校長時所建。當時,他組織有學生會、窮人會、夜校等,提出「扒廟宇,打神像,興學堂」的口號,帶領學生、教師和窮人先後扒掉7座廟宇,又扒掉自家的3間瓦房,並勒...
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
3. 景色四年級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景色四年級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1
我的家鄉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就是個可愛的地方。
我的家鄉的物產有:山西老陳醋、煤炭、平遙牛肉、土豆、紅棗、汾酒……真就是應有盡有。
當你來到太原,走進迎澤公園,你就會發現,這里可以稱得上就是天堂了。公園里,有的老爺爺在鍛煉身體,有的老奶奶們在散步,說個笑話老奶奶們就合不攏嘴。個個老人都就是一幅眉開眼笑的樣子。
走進離石,來到蓮花池,你就會看見一朵亭亭玉立的蓮花,青里泛白的花瓣,嬌嫩的葉子。晚上,人們都會買紙做蓮花燈,做好後,人們紛紛許個願把蓮花燈投入水中。水中的蓮花有的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嬌滴滴的;有的像個剛被老師批評過的學生,垂頭喪氣的;有的像個打了勝仗的將軍,挺胸抬頭;還有的悄悄綻開淡雅的花蕾,向人們展示美麗的笑臉。這時的蓮花池最楚楚動人了!
我的家鄉不但風景優美,而且物產豐富,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山山水水!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2
「日常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五月剛到,還沒等春姑娘展示完芳容,調皮的初夏就來強鏡頭了。
看它初來乍到,不認識路,東一沖西一撞,帶動周圍的樹木花草「沙沙」作響。跑了幾圈,大汗淋漓,洗了個熱水澡,轟轟春雷,卻給我這個要上學的出了個難題。沒辦法,打傘吧!打著傘走在街道上,你碰我擠,遠遠看去,撐開的傘像五顏六色的喇叭花盛開著簇擁著招搖著,春雨淅淅瀝瀝,打在樹葉上,花瓣上,大花傘上,像一場大合奏,發出「叮叮咚咚」的歌聲,正當我觀看雨景時,初夏又故意打了個哈欠,一陣風把我的傘吹斜了,我成了落湯雞。我想要指責這個調皮鬼時,一陣風溫柔拂面,無比舒暢,讓你沒有理由拒絕。初夏也很識相,一會兒天氣又轉晴了。我收了傘,急忙奔向學校。中午放學,空氣十分清新,我看到樹葉上依稀還有幾滴豆大的雨珠,晶瑩剔亮,閃閃發光,我不禁一碰,它就滾到了地上,真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初夏也給我帶來了一個不受歡迎的禮物—大蚊子。幾只胖胖的蚊子整天圍著我轉,叮得滿身紅包,不過初夏也給我帶來了驚喜,那就是荷花。我一到周末就去公園觀賞,一個個花骨朵,含苞欲放,潔白的花瓣,淡綠的花梗,不僅讓人聯想到去年六月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美景,真讓人無限的嚮往和期待啊!
啊!初夏,真是個有趣的,美麗的百花齊放的日子,也是個讓人驚喜和期待的季節,更是個生機勃發,充滿激情的季節!我愛這初夏的風雨和陽光,我要在這個初夏拚命的成長!燦爛的綻放!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3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所以學校就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園,今天就讓我來介紹我的第二個家園——城關一小的景色吧!
剛到城關一小的入口,你就能看見一座大橋,橋兩旁豎立著很高的圍欄,保障同學們的安全。走到門口,你會看到大門上方有「渦陽縣第八中學」這幾個大字。但是。也會看見「城關第一小學」這五個大字。
剛進校門,向西是一條道路,道路兩旁都有一個花壇,花壇里有一排槐樹。每到春天,槐樹就會長出嫩綠的葉子,葉子像一塊塊碧玉似的鑲嵌在枝條上,非常好看,我們都稱之為「傘樹」,因為它的樹冠就像傘一樣。在下雨天,可以在樹下躲雨,而且不會被雨淋住,可有趣啦!在夏天,還可以在樹下乘涼。
花壇里還有許多小草,大概有幾厘米高,風一吹,小草就跳起來舞來。
再往前走走,你會看見一個大大的花壇,花壇里有一棵巨大的松樹,有四層樓高呢!松樹上的松針,特別扎手,離近一看,就好像有成千上萬根碧綠的鋼針扎在了松樹的枝幹上。
大花壇里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野花,花朵是圓形的,花瓣像一顆顆愛心,裡面的花蕊是黃色的。用手一摸,感覺花瓣好脆弱,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把它給弄碎似的。我一聞它的香味,就像香水一樣沁人心脾。
大花壇左邊有一個寬闊的操場,操場上空有一面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著。操場上還有四個乒乓球台和三個籃球架,操場最西頭還種植許多竹子,竹葉翠綠,隨風搖曳,比畫面裡面的竹子還要美麗。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都在操場上玩耍,給校園增添了許多生機。
走到後院,你能看見幾棟高大的教學樓。幾棵大樹上有許多小鳥在玩耍,做巢、產卵。風一吹,大樹就「沙沙」地唱起歌來。樹下也有許多的花朵,也招引來了許多的蜜蜂和蝴蝶,它們好像在花朵上面開舞會呢!
我們的教學樓共五層,黃色的外牆壁,非常漂亮氣派!教室裡面干凈整潔,燈一亮,教室里顯得特別的寬敞明亮。每間教室裡面都有黑板和電子白板,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因此,同學們上課都聚精會神的。
四樓還有會議廳,裡面可以容納幾百人呢!這也是我們看電影的地方。
這就是我們校園裡面美麗的景色,有時間的話,你可以來這里參觀。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東北,是一個最有人情味的城市,他的名字叫"長春」。這里有許多美麗的景色,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南湖公園。
走進南湖公園,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金黃色的沙灘,湖水把沙子洗的十分干凈,在陽光的照射下,沙灘像一顆顆金子閃閃發光。我們走在沙灘上,留下了一串快樂的童年腳印。在沙灘的前面是一片綠色的松樹林,它環繞著整個南湖公園,走進松樹林墨綠色的松樹像是給整個公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一顆顆高大挺拔的松樹像是一位身著墨綠色軍裝的將士們保衛著這片森林。走在林間的小路上,小路像一條巨大的長龍穿梭在林間。路邊的草叢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爭奇斗艷的花朵,美麗的蝴蝶拍打著翅膀快樂的飛來飛去。
走出白樺林的不遠處,就是荷花池了。荷花的花瓣是粉色的,花蕊是黃色的,一顆顆亭亭玉立在水中,好像一位小仙女站在綠色的荷葉上翩翩起舞。平靜的湖面上像一面大鏡子,把藍天和白雲映在水面上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荷花池旁邊就是游樂園了,在這里到處都可以聽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十分熱鬧。孩子們有的在快樂的奔跑,有的在樹下乘涼,還有的在和爸爸媽媽一起排隊等著遊玩。
這就是美麗的南湖公園,它不僅帶給人們美不勝收的景色,更帶給了人們無限的歡樂。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水,我愛這里的一草一木。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5
秋天來了!公園、田野、果園也變了!
走進公園,枯黃的枝葉紛紛往下落,就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飛舞,漸漸地,漸漸地落到地面,像給大地媽媽蓋上一條金色的毯子。美麗極了!人們看了,不由得發出一陣陣贊嘆:「太美麗了!」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里,美麗的桂花仙子露出了甜蜜的笑容。不停地把香味散出來,要是你走進公園,你一定會被撲面而來的芳香吸引。那些在春天潔白如玉的小花,現在已經變成一顆顆小小鮮紅的果子啦!像一個個紅彤彤的小燈籠掛在枝頭,好看極了!
然而,菊花仙子也不甘示弱,瞧!她們有金黃的、紫紅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屬於她們的季節里競相怒放。
田野里,高粱舉起了火紅的旗幟,稻穀笑彎了腰。
果園里,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蘋果露出了紅紅的小臉蛋。一陣雨後,紫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架子上,閃閃發光,好像一顆顆美麗的紫水晶。
農民伯伯有的打開收割機,開始收割稻穀,收割機轟轟地唱起了豐收的歌吟;有的在收割玉米,把一個個玉米棒子掰下來;還有的三五成群摘果子。好一派豐收的盛景。
我愛五彩繽紛的秋天!秋天真美啊!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6
我的校園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在那裡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景色。
春天,地上的小草探出頭來,在草坪上紛紛吐出了美麗的花骨朵,同學們都在細細欣賞這美麗的景色,一群群的蝴蝶在校園翩翩飛舞著,讓你感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夏天,雖然赤日炎炎,但是我們的校園卻是綠樹成蔭,許多孩子都跑到樹下來乘涼、做游戲,十分開心,學校兩旁的四棵香樟樹就像四把巨大的綠傘,還有花壇里的花爭奮斗艷,美麗極了,同學們也開心極了。
秋天,微風吹過臉邊,感覺十分愜意,學校里的果樹果實累累,瓜果飄香,讓我們的校園到處都飄著果香,把許多的同學都吸引了過來。
冬天,寒冷交加,可是我們的學校依然很美,許多雪花落在樹葉上,下完雪後,每個同學都在操場上玩雪,所然手是冰冰的,但心裡卻是暖暖的。
春夏秋冬,我們的校園都這么美,我愛我的校園。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7
走進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闊而美麗的操場,操場里有一條朱紅色的美麗的塑膠跑道,還有很多高大的籃球架,接下來就介紹我們的生物園了,生物園在我們校園的西面,來到生物園就看見樂幾棵根已經粗壯的大榕樹,隨著風的吹動,那幾棵大榕樹像是好客的人像在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
進入生物園就看見了很多不知名的花草樹木,我們走出生物園,往前走,就到了我們的'教學樓了,教學樓就像披上了綠色的大衣,在旁邊已經聽見了讀書聲,教學樓旁邊就是我們上體育課的體育器材了,那有單雙杠,塑膠跑道,還有幾棵榕樹,那幾棵榕樹就像幾個衛兵一樣,守衛著我們的體育器材,離開我們上體育課的體育器材就到了綜合樓。綜合樓是高年級的哥哥姐姐讀的教室,還有參加合唱隊的大鼓、小鼓手的同學都在那訓練,我的學校就是這樣的。
我愛我的學校,更愛他的美我愛它。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8
我來到了我的美麗學校。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雙虹卧波,只見兩條像龍的橋橫跨過了水塘之上,這兩座橋就像金水橋,帶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
走過雙虹卧波,向右走就是江南竹韻。
在這樣的小道上穿梭,讓人心喜不已。因為有的像舞蹈演員那樣的竹子,你看,有些竹子怎麼彎都不斷,而且,這竹子跟松樹一樣,不怕寒冬,在雪花飄逸的冬天,她仍然挺直腰板站著。同時,她們又像人一樣夾道歡迎我們的到來。
穿過竹林就來到鍾樓下方,哇!鍾樓可真高啊!他每天早晨七點三十分會敲響,意思是要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正是這個意思。
登上鍾樓,向下俯視,校園的大半景色收在眼底。有兩個同學問老師的博學荷塘,快看銅像廣場,有冰心,有魯迅,有雷峰和賴寧,有竺可楨。這些名人正如臧克家所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
向北走,我們又來到了揚帆起航。它是一張帆,我們是一葉小舟,只是就是風,如果不學習這小舟就會退回原點。
校園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數也數不清,希望你去細細游賞這美麗的校園。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就是養生福地——縉雲,那裡風景秀麗,空氣格外清新,最為搶眼的時奇石,如鼎湖峰、花岩、岩門……我最喜歡的要數岩門。
岩門里,不就是懸崖峭壁就就是石筍。顧名思義,岩門最搶眼的就就是那個石牆,中間散開像一扇門,此處地勢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門中有一古殿建於唐朝,供奉治水的大禹。巨大石筍的頂端仗著一些植物,有高有矮,真像一盆別致的盆景。石筍四周有大小小的洞,像房間一樣,可能就是給那些飛禽走獸休息的地方,岩石一層層的,像老人家密密麻麻的皺紋,也像一片片的糕點。
石筍和路之間有一個深不可測的水潭,站在水潭邊上,絲絲涼意直沁心脾,水潭的水藍藍的,石筍頂端不時有些調皮的水寶寶在表演高空跳水,並發出此起彼伏的叮叮咚咚的美妙的聲音,好像一位美麗的姑娘再奏樂。
唐代大詩人李白也來到過岩門,並留下「縉雲川穀難,石門最可觀」的名句。
小朋友們,我們快一起去美麗的縉雲吧!
景色四年級作文 篇10
你眼中的落日是什麼樣的?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什麼古詩中的落日總是給人一種哀傷的美感?殘缺只是夕陽美的一部分。夕陽比烈陽和煦,比初日溫暖,比星光溫存。
廈門的鼓浪嶼是欣賞落日的浪漫之地。暮色暗淡,殘陽如血,玫瑰金的落日,閃閃發光,周圍鑲嵌著一圈午後細碎的陽光。此時正圓,光芒四射,刺人眼膜如夢似幻。毫無瑕疵的雲朵染上了朦朧的鵝黃色,像嬰兒淺笑時的酒窩。一絲光芒射入碧藍的海中,魚兒在陽光中舞蹈。夕陽好不吝嗇地將陽光灑在古韻古香的房屋上,恬靜的廈門小島變得富麗堂皇,彷彿是公主的城堡。落日的余暉仍舊散發著驚人的熱力,那麼溫暖的一抹光暈,籠罩著鼓浪嶼,用鼻子輕輕嗅著落日的味道,像媽媽手中剛剝開的蜜橘的清新的香氣,輕輕的彌漫在這落日之時。夕陽的最後一抹光芒打在地上與暗淡黃的沙漠融為一體,金光璀璨。
夜悄悄降臨,點點星光爬上琉璃色的夜空。那輝煌的落日之景永遠印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