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臨摹蘭花

臨摹蘭花

發布時間: 2023-08-30 12:38:52

Ⅰ 博古畫與清供畫有啥區別

孔子家語·觀周》曰:「吾聞老聃博古通今」。老聃指老子,言其知識淵博,了解古代歷史文化,又通曉當代文化。人以「博古圖」寓意學問博大,不同凡俗,圖案多為古器物,如古瓶、古銅器、書畫、琴棋,再配加一些吉祥圖案,居官及文人雅士多以其裝飾庭堂或作送禮之用。屬於花鳥畫科的寫意或工筆畫種,期間還夾雜界畫的一些筆法。

「博古清供」孔子瑜花卉博古畫作品欣賞

孔子瑜
孔子瑜,族名昭宣,又名孔宣,以字行。(1873-1926)山東曲阜人。工花卉,摹古尊彝等物工細逼真。自幼受父影響,愛畫成癖,偶得蘭花畫譜愛不釋手,細心臨摹、配合寫生、畫藝日精,惜父親英年早逝,作為長子應承繼父業,而他把經商字型大小悉數託付其弟管理,顧自潛心繪事,然其弟亦早亡,家業集於一身,由於不善經營,未及中年即家道中落,逐以賣畫為生。

孔子瑜 擅長蘭花寫生,由蘭及盆到各類陶瓷、青銅器、秦磚漢瓦拓片,玉石器皿等配以時花鮮果,畫風嚴正,開創 花卉博古畫為孔氏專門特色,名聲逾越東洋。孔宣好客,家中座上客常滿,砌磋談藝,與城內王一亭過往甚密,時有合作。南匯百十翁蘇局仙當年也多交往,並沿續至孔小瑜,及伯容仲起三代。1986年,已屬一百零五歲的蘇翁曾忘年詩贈浙江美院孔仲起曰『三代相交結契深』……以頌孔門三代之誼。

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後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

全稱《宣和博古圖》,宋代金石學著作。簡稱《博古圖》。著錄當時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銅器839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銅器的精華。宋徽宗敕撰,王黼編纂。大觀初年(1107)開始編纂,成於宣和五年(1123)之後。

全書共三十卷。細分為鼎、尊、罍、舟、卣、瓶、壺、爵、斝、觶、敦、簠、簋、鬲、及盤、匜、鍾磐錞於、雜器、鏡鑒等,凡二十類。每類有總說,每器皆摹繪圖像,勾勒銘文,並記錄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等,或附有考證。所繪圖形較精,圖旁器名下注「依元樣制」或「減小樣制」等以標明圖像比例(明代縮刻本,始刪去比例)。

書中每能根據實物形制以訂正《三禮圖》之失,考訂精審。其所定器名,如鼎、尊、罍、爵等,多沿用至今。對銘文考釋、考證雖多有疏陋之處,但亦有允當者,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評述說:「其書考證雖疏,而形模未失;音釋雖謬,而字畫俱存。讀者尚可因其所繪,以識三代鼎彝之制、款識之文,以重為之核訂。當時裒集之功亦不可沒。」書中所著錄的銅器,靖康之亂時為金人輦載北上,但其中十之一、二,曾流散江南,見於張掄《紹興內府古器評》中。

此書流傳版本很多,以明嘉靖七年(1528)蔣暘翻刻元至大重修本為佳,通行較廣的則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黃晟的亦政堂重修寶古堂本。
請採納謝謝您

Ⅱ 在古代眾多著名畫家之中,究竟誰的蘭花作品最佳

被譽為“花中四君子”的蘭花得到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臨摹蘭花的畫家也很多,在其中我覺得趙孟堅以及鄭板橋所創作出的的蘭花作品堪稱精品。在鄭板橋的畫中蘭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賦予了蘭花特殊的品格,具有一定的胸懷。而鄭板橋正是利用了這樣特殊的手法將蘭花的臨摹與創作不僅僅是停留在畫作本身,更是上升了一個層次使蘭花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Ⅲ 我有一幅愛新覺羅溥佐的蘭花工藝畫,能告訴我市場價格嗎

溥佐 (1918-2001):抄 滿族襲,號庸齋松堪,北京人。1918年生於一個滿族家庭。他從小酷愛畫畫,自幼得父兄真傳,並有欣賞和臨摹皇宮內府藏畫的機會,藝術修養淵深。他擅畫花鳥走獸,尤擅鞍馬,兼作山水,其風格立足於工整精細的宋代繪畫傳統,並吸納元明清以來優秀的花鳥畫家之所長,其畫風典雅富麗,成就卓著。溥佐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天津市民委副主任、天津工業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

溥佐與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王頌余、蕭朗、趙松濤、穆仲芹並稱為天津書畫八大家。其作品2004年的價格大約為15,869 元/平方尺 ,曾經拍賣的最高價格為33,332 元/平方尺。

Ⅳ 歷代蘭花作品,誰的最出彩

梅蘭竹菊是中 國傳統書畫中涉及的比較多的題材,一般初學者也會臨摹這4種類型的花卉。最早出現的蘭花繪畫,大概是南宋畫家馬麟的《蘭花圖》,南宋還有一位蘭花名家趙孟堅,宋末鄭思肖的《墨蘭圖》筆力剛勁,卓然不群。元代趙孟頫《蘭花竹石圖》將書法融入繪畫,自由舒展。趙孟頫的次子趙雍的《著色蘭竹圖》猶如竹蘭風中搖曳,仇英的《雙溝蘭花圖》設色清雅,工整細膩。文徵明《蘭竹圖》布局繁密,清雅秀麗。徐渭《墨蘭圖》酣暢淋漓、恣意縱橫,鄭板橋的《蘭花圖》氣韻流動,氣節高雅。這些作品匠郢藝術網網都有高清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近距離欣賞。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到你,採納下吧

Ⅳ 彩鉛畫:太湖石與蘭花

臨摹小米和石石的作品

底色和蘭花用油性彩鉛上色。太湖石和凳子中間層次用水溶彩鉛上色,最外面用油性彩鉛疊色覆蓋。

因為水溶的容易被擦掉變模糊褪色,油性的顯色度偏低。但這個現象不是對所有彩鉛都有效。

還不太會用印章,可能這個紙不合適它吧,但我想試試看,就蓋了一排。

發現自己特別喜歡朱紅色的彩鉛,所以底色我一般都用鈍的朱紅鋪色。

小米家的凳子特別規整,給人嚴肅的感覺。但我的凳子很活潑,就像個在邁開小短腿走路的小東西。

最近在接觸石鼓文甲骨文,它們結體有很多很活潑可愛,我確定自己受到了熏陶,不僅凳子看的是動的,就是這整幅畫,也感覺是一個動靜結合的字。

石頭和凳子,用的上松下緊,蘭花用的上深下淡,石鼓文的字有的就是上松下緊的。這幅畫自己把自己給融進去了。

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我畫的右邊蘭草太過平行,就那三根。但是我不想再改,留點遺憾攢給後面。

↓小米和石石的作品

↓有上緊下松結體規律的石鼓文篆書,比如最後一行中間那個字:同。它就是上面緊下邊松的結體。

然後我吧,石頭和凳子就倒轉了一下規律,上松下緊。

石鼓文的字的重心,也被挪到這幅畫的重心來嘗試了。

Ⅵ 如何畫國畫蘭花

一、畫鳳眼二、破鳳眼三、葉子、長短、濃淡、粗細的變化。但是根一定要匯集在一塊,成鯽頭形。第二種一、白描。勾花和莖要用淡墨,線條細而柔。重墨勾葉,蘭葉較長,勾線時要流暢,有弧度和轉折的地方也應保持中鋒用筆(見圖一)。二、上底色。用調稀的折色罩染花和莖,須染得薄而勻。用較重墨暈染正葉,淡墨染反葉。三、細部刻畫。芽綠色染花頭,由花瓣尖向根部暈染。花苞和莖都用芽綠色罩染。綠色罩染葉子正面,淡綠染反葉(見圖二)。四、調整。用白色提染花瓣根部,染得薄一些。白色和黃色分別染花蕊撇長葉、折葉難度更大些,主要在於要掌握好行筆的提按與腕力的靈活,要站著畫,以腕運指,力來自臂、肘、腕然後到指,充分運用好腕力,行筆才能靈活。每一葉片無論長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筆斷意連這在撇長葉中是經常遇到的,折筆既要體現蘭葉的輕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剛。在葉的組合上,長短、粗細與疏密要有變化,穿插交錯有致。對畫一叢蘭葉或分布在畫面上下的多株蘭葉,在墨色上要有濃淡層次變化,不可不分遠近地一律黑色。在葉子的分布上切忌雜亂無章,漫無秩序,要寧少勿多。畫法如下:花的畫法:蘭有梅瓣、荷瓣和尖瓣之分。梅瓣,是說它的花片形圓近似於梅,點法上起筆也同於點梅瓣,行筆至末端向里出鋒收筆;荷瓣,其形短肥而頭尖近似荷花瓣,點法是用露鋒筆尖朝上,先朝左點再向右折筆,後拖然後出鋒;尖瓣,其形瘦長而尖,點法是露鋒點入然後下按,再輕輕提筆至末端收筆出鋒。蘭的結構是花五瓣,當中的兩瓣較短朝內側抱芯,另外三大瓣伸向外側。花芯是由鼻和舌所構成,莖是由幾片●葉包裹而成連接花蒂,蘭的花芯實際是一個瓣。蘭花也有蘭開或全開的狀態,舌上有的有紅斑,有的沒有紅斑,沒有紅斑的稱「素心」。點花,一種是純墨色的濃淡點法,另一種是草綠蘸淡花青或草綠蘸淡胭脂的色瓣點法。先點內瓣兩筆,再點外側瓣三筆,行筆起伏較大,要點得飄逸瀟灑。要用行書的筆法,三筆間互有引帶。蘭花的美全在外側這三瓣筆法的變化。莖部的●以濃草綠蘸胭脂左、右兩筆下行,形成包裹的樣子。用勾、寫結合的方法畫亦可,筆法要簡潔。點斑用濃胭脂色,大的斑點一般兩點比較明顯,細碎的斑點有的露得不明顯,可酌情適當地點入。蕙一莖多花,五至十朵之間,花從下而上開。尖瓣居多,在一串花之中藏、露、含、放、俯、仰、●、側頗具姿致。花六瓣,分內、外層,外層三大瓣是主瓣,內層三瓣,兩瓣對稱,當中一瓣向外翻卷。傳統畫法一般把這三瓣概括成兩瓣,共五瓣,內層緊束,外層開張,先點內層瓣,再點外層瓣。花苞左右兩筆相包。行筆要筆筆銜接貫氣,筆斷意連。具體筆法和用色與蘭花相同,而在外側三七瓣的點法上更需注意一串花之間造型上的變化,筆意上更需靈活多變。花芯用濃墨點在花瓣的相合處,花苞點在瓣的合縫間,半干時點入。花的三點呈草書的「●」字型或兩點呈「●」字型,苞的兩點上下連接呈「●」型。葉的畫法:畫葉稱撇葉,意味其用筆同於楷書的「撇」法。撇葉一般用濃墨,與淡色花相互映襯,但有時考慮到層次也用淡墨。每株蘭葉在五筆至七八筆之間,先從簡單入手練習右撇式和左撇式。第一筆長,自下而上隨行筆的提按間粗間細;第二筆仍朝右撇,較短;第三筆朝左撇,與第一筆相交呈「鳳眼」狀。另一種形式是第一筆長,粗細變化自如,要粗若螳螂肚,細若鼠尾;第二筆朝相反方向撇,與第一筆相交,亦成所謂的「交鳳眼」;第三筆短,穿過第一、第二筆形成「破鳳眼」。從一株進而兩株、三株反復練習。撇長葉、折葉難度更大些,主要在於要掌握好行筆的提按與腕力的靈活,要站著畫,以腕運指,力來自臂、肘、腕然後到指,充分運用好腕力,行筆才能靈活。每一葉片無論長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筆斷意連這在撇長葉中是經常遇到的,折筆既要體現蘭葉的輕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剛。在葉的組合上,長短、粗細與疏密要有變化,穿插交錯有致。對畫一叢蘭葉或分布在畫面上下的多株蘭葉,在墨色上要有濃淡層次變化,不可不分遠近地一律黑色。在葉子的分布上切忌雜亂無章,漫無秩序,要寧少勿多。

Ⅶ 高花枝頭晚始開,香在瓊樓最頂層。出自哪裡

我認為是出自下面這篇短文的:最高的蘭花最後開放

最高的蘭花最後開放

姜常紅

1944年,陳佩秋考入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在藝專學畫時,陳佩秋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不停地臨摹、寫生、畫素描。恩師鄭午茄滲派昌先生為她帶來許多明清畫作的印刷品和照片,陳佩秋逐一臨摹。不到三年的時間里,陳佩秋臨摹了近百幅作品。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三年就可以畢業,陳佩秋以為自己的臨摹畫作達到了結業水準,沒想到鄭午昌對她說:「三年太短,學不到什麼東西。」陳佩秋不解,老師便讓她去龍華苗圃寫生,體驗生活,並囑咐她仔細觀察蘭花的習性。

來到苗圃後,陳佩秋和苗圃女工一起吃住,十分辛苦,大部分人待一個月就跑回去。由於蘭花的花期長,為了詳細了解蘭花的生長過程,陳佩秋堅持了三個多月。在長時間的寫生觀察中,她終於發現了蘭花的秘密。蘭花的花苞都是從下往上開放,而頂上最高的蓓蕾是最後開放的,最高的蘭花最惹人注目。她終於明白了恩師的苦喊歷心。

回校後,陳佩秋主動要求延長留校學習時間,前前後後共讀了七年。因為她在校臨摹畫作時間太長,很多同學都嘲笑她:「一輩子沒出息,只曉得臨畫。」陳佩秋卻並不在意。

1955年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後,劉海粟、吳湖帆、傅抱石等都被聘為畫師,陳佩秋也在受聘之列,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專業畫家之一。1956年,陳佩秋憑借工筆畫《天目山杜鵑》獲得上海青年美展一等獎,參加全國青年美展獲得二等獎。

高花枝頭晚始開,香在瓊樓最頂層。一個人學本事、做顫賀學問也是如此,厚積方能薄發,大器往往晚成。

作者:姜常紅

上稿:《特別關注》2020年第10期

Ⅷ 怎樣畫蘭花又簡單又好看

畫蘭花又簡單又好看方法如下:

1、先畫出蘭花小小的花芯,再畫出五片花瓣,注意花瓣的高低以及狀態各不相同,然後畫出蘭花的數型穗莖,莖要畫得稍微有點弧度。

畫畫的技巧:

1、畫畫前的准備工具:畫紙、不同型號的鉛筆。畫紙,要求紙質潔白厚實,紙面具有不規則的紋痕。耐摩擦,以便繪畫時用橡皮揩擦而不租慧易起毛。並有較好的耐水性能,使在畫水彩畫時,不致有擴散現象。

2、學會畫線條:素描是由線條組成的。在學畫畫之前,都是要畫很多很多線條的,而且純畫線條。

畫的時候,不能彎,要講究果斷、瀟灑、力度得當,也就是一條線條要讓人感覺到美、直、大方、尾部收得好、有條理。關鍵在於線條的疏密處理,疏密關系有節奏的配合與巧妙運用,才能使畫面保持秩序感,產生有條不紊,豐富而不繁。

3、臨摹速寫照片:線條學過了,就選幾張自己喜歡的照片進行臨摹。臨摹就是按照原作仿製書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對於初學者來講,臨摹速寫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美女、風景、食物,只要你喜歡都可以。臨摹速寫照片,只要畫出輪廓就可以了。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