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紅釉
1. 中國五大名窯瓷器特點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徵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於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可見汝窯是繼定窯之後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據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後,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後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南宋官窯。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於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於晚唐、五代,盛燒於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傳世哥窯瓷器不見於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現,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於宋代官辦瓷窯。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根據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對其進行研究。南宋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明確指出南宋官辦瓷窯有兩個:一是郊壇下官窯,其窯址已在杭州烏龜山被發現;另一個是修內司官窯,其窯址至今未發現。有學者根據刊於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對修內司官窯特徵的記載,認為傳世哥窯即宋代修內司官窯。
2. 中國古代幾大窯廠的名字及特點是什麼
中國古代有五大名窯,包括鈞窯 、汝窯 、官窯、 定窯、 哥窯。著名的窯口還有耀州窯、磁州窯和景德鎮窯等等。
中國五大名窯正式開創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事實上,在宋朝以前中國的燒制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是與瓷器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
一、鈞窯
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鈞窯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它憑借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復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
二、汝窯
汝窯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瓷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
三、官窯
北宋官瓷是宋徽宗引入汝窯及開封東窯等窯口製作精華創制的青瓷巔峰之作。作為國儀之用,北宋官瓷造型古樸、典雅,釉質淳厚、勻潤,釉色溫潤如玉,紋片如寶石冰裂,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鐵,其清籟幽韻、趣雅撥俗的藝術風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種所望塵莫及的。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麵,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
四、定窯
定窯瓷器以其豐富多彩的紋樣裝飾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
印花以花卉為主,主要有蓮、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鴛鴦、龍鳳、獅子等動物圖案,畫面嚴謹,講究對稱,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歷來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
五、哥窯
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流傳於世的「哥窯」經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由於這批器物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徵不符,而且沒有考古資料佐證,因而造成了中國陶瓷史上最大的懸疑。
六、磁州窯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七、耀州窯
耀州窯瓷以刀代筆的刻花裝飾最為精湛,運刀揮灑如行雲,刀下線條如流水,講究一氣呵成,刻成後紋飾奔放遒勁,線條活潑流暢,立體感極強,再施以透明的青綠色釉,燒成後更顯器物淡雅秀麗,格調高峻。裝飾技法以刻、印、劃、雕、堆、鏤空為主。
八、景德窯
景德鎮瓷「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獨特風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稱名冠天下,並創造了青花、釉里紅、五彩、鬥彩、粉彩、素三彩、玲瓏、高溫色釉等精巧絕倫的名瓷。
(2)海棠紅釉擴展閱讀
「五大名窯」收藏價值
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其珍貴與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館及頂級私人藏家都以擁有五大名窯瓷器來論英雄。而由於其傳世精品主要保存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尤以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為主。
專家指出,能夠流通於收藏市場上的五大名窯瓷器便是鳳毛麟角。每每出現,必會驚起頂級藏家的一番「廝殺」。
汝、官、哥、鈞、定」,從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的傳世器極為稀少。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馮小琦告訴記者,五大名窯傳世珍品主要藏於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國外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集美博物館等也有所收藏。其中,汝窯瓷器存世量最少。
盡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數以千計,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這幾家博物館的館藏汝窯傳世物總計為67件,也有說法認為不足百件。台北故宮是汝窯瓷器最集中的地方,現有21件,其餘則存於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
早在明清時期,民間即有「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廣為流傳。時至今日,汝窯瓷器價格更是扶搖直上。不過,盡管價格不菲,在拍賣市場上能夠流通的汝窯瓷器,甚至包括其他五大名窯瓷器都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