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蘇東坡

海棠蘇東坡

發布時間: 2023-09-05 04:54:51

A. 海棠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情感

海棠表達了蘇軾是一個極富浪漫色彩的性情中人,原文如下:

《海棠》

宋代文學回家蘇軾

東風裊裊泛答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1)海棠蘇東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絕句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作者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已經五個年頭。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首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第二句寫夜間的海棠,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

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B. 蘇軾的《海棠》全詩意思是什麼

清風微微的吹拂著雲朵露出了淡淡的月光,花香與朦朧的霧氣融合在一起而月亮已經移過院中的迴廊。只是害怕這深夜花兒已經睡去,因此點燃高高的蠟燭去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樣子。

C. 《海棠》古詩 蘇軾

蘇軾的古詩《海棠》原文及翻笑指譯如下:

原文: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翻譯:裊裊的碰派配東風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濃。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只害怕夜深人靜花兒獨自開放無人欣賞,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的美麗姿容。

作品賞析:

這首詩通過寫對海棠的喜愛之情,表現了詩人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沒有誰可以阻撓,寫的是作者在花開時節與友人賞花時的所見。第一句寫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潔美麗。

第二羨高句寫夜間的海棠,作者創造了一個散發著香味、空空濛蒙的、帶著幾分迷幻的境界。後兩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極富浪漫色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棠》

D. 蘇軾 海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
詩人首先刻畫微風中的海棠,著意表現海棠的色彩. 「東風」就是春風,「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這句詩的意思是:微風輕拂著海棠,海棠泛出華美的光澤.一個「泛」字,寫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風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閃爍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寫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的意思是說,明月轉過了迴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這樣,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發幽香了.顯然,此時的海棠花就如同詩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卻得不到重用,真是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啊!所以,這里的空濛幽寂的夜景描寫,暗示的是詩人幽寂孤獨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兩句.句中「恐」是擔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愛花的心理活動和依依不捨賞玩的情態;「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這兩句詩被後人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像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詩人愛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詩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顯然,海棠其實就是詩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於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詩人自己的遭遇的寫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隱含顧影自憐的意思.但詩人並不因此而頹唐萎靡,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豁觀、灑脫的胸襟.
綜觀全詩,前兩句點出詩人賞花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並描繪了海棠在東風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實寫,後兩句詩寫海棠的神態,是虛寫.虛實結合,既表現了海棠優雅脫俗的美,也抒發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淺近,含而不露,感而不傷,情意深永,耐人尋味.

E. 蘇東坡的海棠詩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釋】: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東風:春風

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

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翻譯】: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賞析】: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

詩人首先刻畫微風中的海棠,著意表現海棠的色彩。 「東風」就是春風,「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這句詩的意思是:微風輕拂著海棠,海棠泛出華美的光澤。一個「泛」字,寫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風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閃爍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寫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的意思是說,明月轉過了迴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這樣,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發幽香了。顯然,此時的海棠花就如同詩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卻得不到重用,真是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啊!所以,這里的空濛幽寂的夜景描寫,暗示的是詩人幽寂孤獨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兩句。句中「恐」是擔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愛花的心理活動和依依不捨賞玩的情態;「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這兩句詩被後人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像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詩人愛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詩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顯然,海棠其實就是詩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於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詩人自己的遭遇的寫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隱含顧影自憐的意思。但詩人並不因此而頹唐萎靡,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豁觀、灑脫的胸襟。

綜觀全詩,前兩句點出詩人賞花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並描繪了海棠在東風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實寫,後兩句詩寫海棠的神態,是虛寫。虛實結合,既表現了海棠優雅脫俗的美,也抒發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淺近,含而不露,感而不傷,情意深永,耐人尋味。

F. 海棠古詩蘇軾帶拼音

《海棠》蘇軾拼音版注音:

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 xiāng wù kōng méng yuè zhuǎn láng 。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zhǐ kǒng yè shēn huā shuì qù , gù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G. 《海棠·蘇軾》原文與賞析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過去有人認為「子瞻(蘇軾)作詩,長於譬喻」(《詩人玉屑》)。這是的確的。他的《海棠》詩可以作為明證。

一般地說,總是以鮮花比美人,而此詩卻以美人喻海棠,顯示了巧比的機趣。新穎的巧比,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使人覺得有卓然獨造的藝術功力。喻體與本體愈為遠悄絕緣,愈使人覺得新鮮,同時兩者間的關系愈為密切,則相比就愈為貼合,臻於新鮮與貼啟和姿切的高度統一。蘇軾的另一首詠海棠的詩說:「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這把海棠花紅葉翠,媚態風韻,賦形傳神地寫了出來,將美人比作海棠,想像不為不奇,但是就機趣來看還不及這里要棚御賞析的一首《海棠》詩。

這首《海棠》詩,是寫蘇軾愛花到了如痴若醉的程度。

「東風裊裊泛崇光」,「裊裊」,煙氣盤旋上升的樣子;泛,透出;崇光,增長著的春光。這句的意思是:東風吹來,春光浮動。東風浩盪,春意洋洋,春色充盈,春光燦爛, 可謂生機盎然!

「香霧空濛月轉廊」,「空濛」,霧氣迷茫;「月轉廊」,月光移過迴廊,言夜已深。這句的意思是: 移過迴廊的月光照在海棠花上, 散發著含香味的霧氣。月光下的海棠,在香霧迷濛之中,更顯得富麗妖艷。這是詩人眼中的海棠,他把此花盛開的姿態描繪得如此的富有感情。

如果說,這一、二句詩是形容海棠花的美的話,那麼第三、四句詩則是表達詩人對此花的愛之入迷了。花不美,詩人就不會去愛,而詩人的愛花如命,又更顯得花的美了。

「只恐夜深花睡去」,擔心夜深了,海棠花會睡覺,這實在是奇思異想,賦予了花以動態。詩人用擬人手法,無非是將自己的感情附麗在花上,來表明他看花看不夠,反襯了花的美。他是在月下賞花,深夜不眠,樂此不疲,痴而忘返。如果把這層意思直接抒寫出來還不見奇,詩人故意撇開了此類現成的表情方式,而從唯恐花要入睡的角度來寫他觀花時勾魂銷魄的神態,足以顯示了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花痴。

「故燒高燭照紅妝」,「高燭」,高大的蠟燭。這一句與上一句構成了因果關系,因為擔心花「睡」去,才燃起高燭照看的。這一筆振動了全詩,煥發出了奇輝異彩。這種舉動已越常態,近乎瘋癲,而唯其如此,才更表現了詩人愛花之情的真摯誠切。這樣去寫愛花,有先例可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二首》中有一首寫有「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的佳句,陸游仿照著在《花時遍游諸家園》中寫道:「應須直到三更看,畫燭如椽為發輝。」但蘇軾所寫多了個比喻,將與高燭相對的海棠花說成象濃妝艷抹的美女(「紅妝」),這就不同凡響,有著新的創造。

全詩由於在收尾處比喻用得好,使之增色不少。如果沒有這樣巧比的結尾,那這首詩也只不過是平平之作。比喻,在詩文創作中是運用得最廣泛的手法,而比喻貴在一個「新」字上,能在尋常事,使人有不同的聯想,能力避雷同。蘇軾的這首《海棠》詩是做到了這一點的。

熱點內容
花店創業分享 發布:2025-02-02 09:45:22 瀏覽:802
西蘭花炒豆芽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474
紅掌怎麼插花 發布:2025-02-02 09:34:03 瀏覽: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裝方法 發布:2025-02-02 09:29:19 瀏覽:174
泥炭盆栽 發布:2025-02-02 09:28:30 瀏覽:624
紫羅蘭媽咪 發布:2025-02-02 09:18:16 瀏覽:392
七夕搞笑鑽石 發布:2025-02-02 08:44:44 瀏覽:798
舒亦花卉 發布:2025-02-02 08:35:02 瀏覽:923
花語為暗戀的花 發布:2025-02-02 08:33:02 瀏覽:24
全網花店 發布:2025-02-02 08:23:54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