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水墨畫蘭花圖片

水墨畫蘭花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9-09 00:57:31

㈠ 誰能詳細解釋一下中國畫焦、濃、重、淡、清的畫法。

1、焦墨

將研磨後的墨汁放在硯池內,經過半日的揮發,用焦墨來畫顏色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焦墨是在全幅畫中特別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亮。

2、濃墨

濃墨的黑度僅次於焦墨。在墨里摻入水分,所以焦墨會更有光澤,雖黑而無亮光。

3、重墨

重墨是相對於淡墨的概念。在墨里摻入更多的水分,它比濃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則又顯出黑一些。

4、淡墨

在墨里摻入更多水分,成了灰色的叫淡墨。最好把握住不走向過淡這個極端,因淡墨水太多,字就無力。

5、清墨

這在墨彩上則是僅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這影子去表現朝霧夕煙似的模糊形象。

(1)水墨畫蘭花圖片擴展閱讀

墨的分類

墨是寒色,由五墨構成的畫應該有寒感,它的調子應該是灰暗的。但好的「水墨畫」會使人有溫感而不感覺它的調子灰暗。這是因為好畫善於利用白地(空白)來與黑的寒色相對比、相調和,因而使人有介於寒熱之間的溫感。

而且,好的煙墨並不是暗墨。古代徽州所 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強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澤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會讓人有灰暗感的。

1、根據墨的深淺層次,可分為作墨、淡墨、濃墨、極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層次;

2、根據墨的材料,可分為油煙、松煙和漆煙三種。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

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漆煙是用國漆作燃料,燃燒後的煙垢加膠加工而製作成的。

㈡ 蘭花怎麼畫

蘭花的畫法種類多種多樣,下面我介紹兩種比較好看的蘭花畫法:

1、畝帶水墨蘭花的畫法:

先用毛筆蘸取三綠色,筆尖再蘸赭石色,色勿厚勿臟,一筆連貫畫完整朵花頭。花托部分亦同樣處理。花心用胭脂加墨點出。葉可用純墨或者花青加墨來處理。用顏色畫蘭花時,色彩差哪的多少搭配亦要分清楚。整幅畫面要明確何種顏色為主、何種顏色為輔。

㈢ 如何畫國畫蘭花

一、畫鳳眼二、破鳳眼三、葉子、長短、濃淡、粗細的變化。但是根一定要匯集在一塊,成鯽頭形。第二種一、白描。勾花和莖要用淡墨,線條細而柔。重墨勾葉,蘭葉較長,勾線時要流暢,有弧度和轉折的地方也應保持中鋒用筆(見圖一)。二、上底色。用調稀的折色罩染花和莖,須染得薄而勻。用較重墨暈染正葉,淡墨染反葉。三、細部刻畫。芽綠色染花頭,由花瓣尖向根部暈染。花苞和莖都用芽綠色罩染。綠色罩染葉子正面,淡綠染反葉(見圖二)。四、調整。用白色提染花瓣根部,染得薄一些。白色和黃色分別染花蕊撇長葉、折葉難度更大些,主要在於要掌握好行筆的提按與腕力的靈活,要站著畫,以腕運指,力來自臂、肘、腕然後到指,充分運用好腕力,行筆才能靈活。每一葉片無論長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筆斷意連這在撇長葉中是經常遇到的,折筆既要體現蘭葉的輕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剛。在葉的組合上,長短、粗細與疏密要有變化,穿插交錯有致。對畫一叢蘭葉或分布在畫面上下的多株蘭葉,在墨色上要有濃淡層次變化,不可不分遠近地一律黑色。在葉子的分布上切忌雜亂無章,漫無秩序,要寧少勿多。畫法如下:花的畫法:蘭有梅瓣、荷瓣和尖瓣之分。梅瓣,是說它的花片形圓近似於梅,點法上起筆也同於點梅瓣,行筆至末端向里出鋒收筆;荷瓣,其形短肥而頭尖近似荷花瓣,點法是用露鋒筆尖朝上,先朝左點再向右折筆,後拖然後出鋒;尖瓣,其形瘦長而尖,點法是露鋒點入然後下按,再輕輕提筆至末端收筆出鋒。蘭的結構是花五瓣,當中的兩瓣較短朝內側抱芯,另外三大瓣伸向外側。花芯是由鼻和舌所構成,莖是由幾片●葉包裹而成連接花蒂,蘭的花芯實際是一個瓣。蘭花也有蘭開或全開的狀態,舌上有的有紅斑,有的沒有紅斑,沒有紅斑的稱「素心」。點花,一種是純墨色的濃淡點法,另一種是草綠蘸淡花青或草綠蘸淡胭脂的色瓣點法。先點內瓣兩筆,再點外側瓣三筆,行筆起伏較大,要點得飄逸瀟灑。要用行書的筆法,三筆間互有引帶。蘭花的美全在外側這三瓣筆法的變化。莖部的●以濃草綠蘸胭脂左、右兩筆下行,形成包裹的樣子。用勾、寫結合的方法畫亦可,筆法要簡潔。點斑用濃胭脂色,大的斑點一般兩點比較明顯,細碎的斑點有的露得不明顯,可酌情適當地點入。蕙一莖多花,五至十朵之間,花從下而上開。尖瓣居多,在一串花之中藏、露、含、放、俯、仰、●、側頗具姿致。花六瓣,分內、外層,外層三大瓣是主瓣,內層三瓣,兩瓣對稱,當中一瓣向外翻卷。傳統畫法一般把這三瓣概括成兩瓣,共五瓣,內層緊束,外層開張,先點內層瓣,再點外層瓣。花苞左右兩筆相包。行筆要筆筆銜接貫氣,筆斷意連。具體筆法和用色與蘭花相同,而在外側三七瓣的點法上更需注意一串花之間造型上的變化,筆意上更需靈活多變。花芯用濃墨點在花瓣的相合處,花苞點在瓣的合縫間,半干時點入。花的三點呈草書的「●」字型或兩點呈「●」字型,苞的兩點上下連接呈「●」型。葉的畫法:畫葉稱撇葉,意味其用筆同於楷書的「撇」法。撇葉一般用濃墨,與淡色花相互映襯,但有時考慮到層次也用淡墨。每株蘭葉在五筆至七八筆之間,先從簡單入手練習右撇式和左撇式。第一筆長,自下而上隨行筆的提按間粗間細;第二筆仍朝右撇,較短;第三筆朝左撇,與第一筆相交呈「鳳眼」狀。另一種形式是第一筆長,粗細變化自如,要粗若螳螂肚,細若鼠尾;第二筆朝相反方向撇,與第一筆相交,亦成所謂的「交鳳眼」;第三筆短,穿過第一、第二筆形成「破鳳眼」。從一株進而兩株、三株反復練習。撇長葉、折葉難度更大些,主要在於要掌握好行筆的提按與腕力的靈活,要站著畫,以腕運指,力來自臂、肘、腕然後到指,充分運用好腕力,行筆才能靈活。每一葉片無論長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筆斷意連這在撇長葉中是經常遇到的,折筆既要體現蘭葉的輕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剛。在葉的組合上,長短、粗細與疏密要有變化,穿插交錯有致。對畫一叢蘭葉或分布在畫面上下的多株蘭葉,在墨色上要有濃淡層次變化,不可不分遠近地一律黑色。在葉子的分布上切忌雜亂無章,漫無秩序,要寧少勿多。

㈣ 蘭花素描圖片越簡單越好,要有花盆

蘭花素描帶盆,如下圖所示:

(4)水墨畫蘭花圖片擴展閱讀:

素描分類:

一、素描從目的和功能上說;一般可分為創作素描和習作素描兩大類。

二、寫生素描在表現內容上分為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

三、素描從繪畫傳統的角度說,素描又可分為中國寫意傳統的素描和西方寫實傳統的素描兩種。

四、素描從作畫時間概念上說,素描可分為長期素描、速寫、默寫等。

五、 素描從使用工具上分為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紙筆或兩種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

㈤ 元鄭思肖墨蘭圖的作品賞析

蘭生深谷,不畏風雨,清雅幽香,質朴無華,被中國文人喻為孤傲、超凡脫俗的高尚品格,與梅、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蘭花體態較小,單獨作為畫幅主體在繪畫史上出現較晚。鄭思肖的《墨蘭圖》卷,是畫蘭史上影響最大、最早的作品。詩人屈原對蘭花極為贊美,詩曰:「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故畫蘭亦稱寫「離騷」。
《墨蘭圖》卷是鄭思肖留下的唯一傳世作品,也是反映他創作思想和藝術造詣的代表作。《墨蘭圖》卷畫面幾片蘭葉,兩朵蘭花,構圖簡潔、舒展,蘭花飽滿,蘭葉互不交叉,用筆沉穩流暢,挺拔剛勁,婉轉富有變化,表現了蘭葉挺拔、富有韌性、剛柔相兼之質。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寫意水墨畫,描繪出蘭的野逸、不畏風霜,孤高自傲,無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筆墨抒發胸中逸氣,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寫照。
《墨蘭圖》卷有題詩一首:「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作者借蘭花的自敘,表達自己超凡脫俗、清高自傲的襟懷。這種以詩配畫的表現手法,緣物抒情,深化了題意,也是鄭思肖常用的手法。畫的左下角有一隸書印「求則不得,不求或與,老眼空闊,清風萬古」。表示他的畫不輕易送人,尤其是對前來索畫的元朝官員,更是「頭可斷,蘭不可得也」。至於平民百姓,也許自願奉送。左上角的題詞則是:「芳香渺無尋處,夢隔湘江風雨,翁是閑作楚花,我亦為翁楚舞」。楚花指的是蘭花,楚舞是指為蘭花而舞筆弄墨。也就是說看了這幅蘭花畫卷,不禁要題上幾個字。他曾在一幅菊花圖上題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北風指元朝統治),以表示自己不屈的愛國情懷。
鄭恩肖將滿腔悲憤化作了一股力量轉入他的繪畫里,在創作時款款寫出,筆端不露絲毫霸悍之氣,從而盡得清逸儒雅的君子風范。《墨蘭圖》卷是無聲的詩,平淡中蘊含著無限的情思,飄逸中流露出力量的內蘊。鄭思肖在元代畫壇上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元代大畫家倪雲林在《清閟閣集》卷八《題鄭所南蘭》中評說:「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鄭思肖的墨蘭在中國繪畫史上散發出千古不滅的馨香。

㈥ 水墨畫中誰畫的蘭草最好

朱耷的蘭花畫得好。抄 朱耷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

㈦ 被中國古代文人畫家譽為四君子的是

「四君子」,是我國古代繪畫中的一個傳統題材,也是古代畫家對梅、蘭、竹、菊四種花木的總稱。

據有關資料載,自唐宋起,特別是元代,一些畫家常以這些題材來描繪。起初,將這四種花木描繪在一起,稱「四友圖」。明萬曆年間,黃鳳池把這四種題材輯成為一本畫譜《梅蘭竹菊四譜》,後來被人譽之為「四君」。從此,這個稱謂便傳開了。何謂「四君子」?梅花的高潔、蘭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等自然屬性,象徵著人格高尚,學識淵博,舉止文雅的品德。

石濤《竹菊圖》

菊花在國畫題材中出現較晚,也涌現出許多畫菊名家。如清代畫家石濤、吳昌碩、近代畫家齊白石等。當代也有不少畫家以菊花為題材,贊美菊花傲雪迎霜的品格。欣賞著精彩的菊花圖,便會使我們想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著名詩句。

總之,在國畫中以梅、蘭、竹、菊來象徵人們的高貴品質,並將這些花木譽為「四君子」,是中國畫獨特的一種審美觀和表現方法。

熱點內容
花店開業用 發布:2025-02-02 06:47:29 瀏覽:247
陳道復牡丹 發布:2025-02-02 06:43:51 瀏覽:400
喜事送鮮花 發布:2025-02-02 06:43:44 瀏覽:543
二次元百合福利圖 發布:2025-02-02 06:33:58 瀏覽:679
青實櫻花君 發布:2025-02-02 06:25:43 瀏覽:744
清明鮮花寓意 發布:2025-02-02 06:22:05 瀏覽:148
聽花鮮花網 發布:2025-02-02 06:22:02 瀏覽:712
紅楓苗盆栽 發布:2025-02-02 06:22:01 瀏覽:295
荷花譯英文 發布:2025-02-02 06:08:31 瀏覽:842
問荷花的童詩 發布:2025-02-02 06:08:31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