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集團黃貴庭
㈠ 晉城都有哪些礦啊
晉城煤礦所在位置
蘭花集團
序號 單位 法人 地址 評價時間 評價等級
1 蘭花集團化工分公司(巴化) 李虎 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巴公工業園區 08.04.08 藍
2 山西蘭花煤化工有限公司 牛斌 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巴公工業園區 08.04.08 藍
3 蘭花集團化肥分公司(一化) 劉國勝 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司徒村 08.04.08 藍
4 山西蘭花陽城化肥有限公司 馬保家 晉城市陽城縣八甲口鎮上孔村 08.04.10 藍
5 蘭花集團東峰煤礦有限公司 甄恩賜 高平市原村鄉下董峰村南 08.04.10 綠
6 蘭花集團莒山煤礦有限公司 黃貴庭 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三家店村 08.04.10 藍
天澤集團
序號 單位 法人 地址 評價時間
1 山西天澤煤化工集團股份公司煤化工廠 賈根柱 晉城市晉迴路491號 08.04.11 藍
2 天澤永豐化肥有限責任公司 賈根柱 晉城市巴公工業園區 08.04.11 藍
3 山西天澤煤化工集團股份公司化工廠 賈根柱 晉城市巴公工業園區 08.04.11 藍
澤州縣
單位 法人 地址 評價時間 評價等級
1 澤州縣潤宏煤業有限公司 盧紅明 澤州縣川底鄉原庄村 08.05 藍
2 澤州縣海天實業有限公司郭庄煤礦 牛斌 澤州縣川底鄉郭庄村 08.05 藍
3 晉城市晉宏實業有限公司西陳庄煤礦 車陸軍 澤州縣下村鎮下寺頭村 08.06 藍
4 晉城豐裕煤業有限公司 景喜寶 澤州縣高都鎮 08.08 藍
5 晉城市大宏實業有限公司化工一廠 王金居 澤州縣高都鎮 08.08. 黃
陽城縣
序號 單位 法人 地址 評價時間 評價等級
1 陽城縣晶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卧庄煤礦) 栗長青 陽城縣卧庄村 08.06.28 藍
2 山西龍鼎鑄造有限公司 陳桂純 陽城縣北留鎮光壁村 08.06.28 藍
3 山西陽城伏岩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張光輝 陽城縣芹池鎮陽陵村 08.06.28 藍
4 陽城縣潤城鎮下伏煤礦 楊家善 陽城縣潤城鎮下伏村 08.06.28 黃
城區
單位 法人 地址 評價時間 評價等級
1 晉城市鼎盛建築材料有限公司 辛完運 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東上村村東 08.06.13 藍
2 晉城市健牛工貿有限公司 馮建平 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大車渠村 08.06.13 藍
3 晉城市東方玻璃製品有限公司 馬國民 晉城市城區西大街906號 08.06.13 藍
高平市
單位 法人 地址 評價時間 評價等級
1 山西高平古寨煤業有限公司 邢樹才 高平市馬村鎮古寨村 08.07 藍
2 高平市平泉煤礦 張春榮 高平市馬村鎮馬村南 08.07 藍
3 山西合聚集團水泥製造有限公司 秦玉鳳 高平市三甲鎮長壽村東南500米處 08.07 藍
4 高平市牛山煤礦 秦學東 高平市南城辦 08.07 藍
5 高平市米山煤業有限公司 張滿山 高平市米山鎮米東村 08.07 藍
6 高平市廣德鑄造廠 楊廣德 高平市南城辦張庄村北 08.07 紅
7 天脊中化高平化工有限公司 王光彪 高平市南城辦上玉井村 08..12 藍
8 山西晉豐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高玉斌 高平市原村鄉 08.12. 藍
沁水縣
序號 單位 法人 地址 評價時間 評價等級
1 沁水中嘉南凹寺煤業有限公司 趙喜軍 沁水縣嘉峰鎮永安村 08.09.11 藍
2 沁水中嘉曲堤煤業有限公司 張琪 沁水縣端氏鎮曲堤村 08.09.11 藍
3 沁水縣沁和能源集團端氏煤礦 曹家明 沁水縣端氏鎮端氏村 08.09.20 綠
4 沁水縣鑫增選煤有限公司 謝廣仁 沁水縣鄭村鎮潘節村 08.09.20 黃
㈡ 中國傑出企業家及詳細的人生歷程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董事長、黨委書記 劉隨生
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 總經理 周宇騉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梁慶德
重慶長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劉群
山西蘭花集團莒山煤礦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黃貴庭
溫州博古齋文化傳播公司 董事長 陳紀平
四川京科興隆實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勾春龍
甘肅鋅宇集團公司 董事長 茅德賢
重慶瀛丹物業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 張瀛丹
湖北中南汽車運輸有限公司 總經理 何慶晚
——訪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隨生
本報記者暗 王家華 金成印 屈金星�
��
初夏時節,論劍塞上。 �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訪。 �
這是站在21世紀初葉、站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中國煤炭工業的長子——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隨生與中國礦業的喉舌——《中國礦業報》記者的一次非同尋常的對話。 �
這是一場足以讓現代和未來中國礦業、中國國企記憶的對話。之所以值得記憶,是因為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高度統一。其普遍性緣於她具有其他中國國有企業同樣的特點;其特殊性緣於她自己的獨特個性。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企業界一個獨特的標本,她擁有70萬職工家屬,試問全世界有幾家企業能有如此多的「子民」?她僅學校就辦了86所,試問全世界有幾家企業能有如此重的負擔? �
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是共和國煤炭工業的「長子」。新中國成立57年來,累計為國家生產優質煤炭15億噸,相當於全國人均1噸多煤;上繳利稅220多億元。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曾長期處於全國煤炭行業「龍頭」地位。上世紀90年代後期,大同煤礦集團公司遭遇到市場經濟的驚濤駭浪,一度陷入困境。�
而今,大同煤礦集團公司重新崛起。2006年,煤炭產銷量1.0418億噸,是2000年3200萬噸的3.26倍,居全國第二、全球第六;銷售收入292億元,是2000年37億元的近8倍,實現利潤2億元,比2000年虧損9925萬元,增盈減虧近3億元;上繳稅費27.2億多元,是2000年2.8億元的9.7倍;人均年收入25511元,是2000年7792元的3.3倍。今年一季度,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經濟運行指標再次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突破。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近年來,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建設的年產量1500萬噸的塔山煤礦,代表著當今世界煤業的最先進水平,這標志著「古老」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正在實現新的「涅盤」。
作為全球煤業的「老六」,作為億噸級的中國煤業的「巨頭」,解剖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無疑是觀照中國國企、觀照中國礦業和能源的一面鏡子,無論是國企或民營企業都可以從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的身上反觀自己。由是,這場特殊的對話具有了某種普遍意義。�
這里有思想的碰撞和交鋒,這次對話因問題的冷峻和談鋒的犀利而折射出碰撞的火花。思想的「劍客」的刀光劍影折射出思考的深邃和探索的艱辛,折射出崛起的崢嶸和改革的悲壯。 �
這場論劍因話題的恢弘而厚重,又因「劍客」的曠達而瀟灑。「劍客」縱論八方的豪邁,「劍客」激情四射的澎湃……全部凝成論劍的鋒芒。而捫虱而談的魏晉式的浪漫無不基於烏金滾滾腳踏實地的現實。 �
這場在北嶽恆山山麓千里煤海展開的對話,因其犀利而稱為「北嶽論劍」。這場論劍因而具有某種象徵意義。 �
論劍的鋒芒能夠引爆思考的雷霆嗎?
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是中國煤礦的縮影,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在中國國有企業中具有代表性和指導性。
記者:在全國能源的棋局中,「大同」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棋子。它是「車」、「馬」、「炮」,還是「過河卒」?它在哪些方面具有示範性?您又准備通過怎樣的努力,培養什麼樣的新的示範作用? �
劉隨生(以下簡稱劉):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是中國煤礦的縮影,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在中國國有企業中具有代表性和指導性。 �
大同礦務局(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前身)曾是共和國煤炭工業的長子,從大同煤礦身上可以看出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剛解放時,煤礦工人的待遇高,特別是在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煤礦工人的待遇和社會地位比較高,聞名全國的勞動模範馬六孩就是大同礦工的優秀代表。周恩來總理對煤礦工人的關懷,現在回憶起來歷歷在目。上個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親自提名大同煤礦的韓英進中央委員會。這反映了黨的階級基礎,反映了黨的指導思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同煤礦的煤炭產量一直位居全國第一,長期處於「龍頭」地位。 �
1985年,大同煤礦的煤炭產量突破3000萬噸。當時,世界上僅有前蘇聯的頓巴斯、德國的魯爾、中國的大同3家突破3000萬噸。可以說,從解放初到上世紀90年代,大同煤礦發展比較平穩,但計劃經濟的弊端也嵌在大同煤礦的「肉」里。 �
對煤炭行業來說,從1998年到現在是驚心動魄的十年。上世紀90年代,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進入市場經濟之後,大同煤礦完全不適應。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煤炭行業「煤難賣、價難保、款難回」,大同煤礦遭遇到了嚴重的困難。當時,大同煤礦喊出了「人人二百三,共同度難關」的口號。單一的經濟結構、脆弱的經濟基礎、陳舊的管理模式,使大同煤礦這一全煤行業的「巨輪」,面臨觸礁擱淺的險境。 �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礦業受前蘇聯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大,在經濟轉軌時期搞得我們「丟盔棄甲」。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冷靜反思,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適應國情。「一五」時期,我們學前蘇聯沒有錯,但客觀情況發生變化後,我們要做相應的改變,還按前蘇聯的辦法肯定不行。 �
我個人認為,煤炭工業不能走單一產品的道路,起碼像我們這樣的企業不行,否則非走進死胡同不可。中國的煤炭工業一定要按照中國經濟發展之路,走多產品、多元化、循環經濟的道路。這是對1997、1998、1999這三年中國煤炭工業遭遇困境的深刻反省。 �
改制重組之後,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及時制定實施了扭虧脫困、調整重組、壯大發展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加快企業發展步伐,提高員工生活水平」的奮斗目標,使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走上了扭虧為盈、由弱到強、快速發展的道路。 �
如果說,神華集團是中國煤炭工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那麼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則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擁有職工及家屬70萬人,這是歷史造成的,如此的重負只有國有企業有。近年來,大同煤礦集團公司職工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從1997年的人均6000元/年,增長到現在的3萬元/年,職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現在,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對於困難家庭上大學的學生給以資助,職工醫療實現了社會統籌,住房方面,正在實施大規模的採煤沉陷區和棚戶區改造。 �
現在我們也要當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煤炭行業絕對不是「傻」、「大」、「黑」、「粗」,同樣是高科技行業。 �
大同煤業公司的塔山煤礦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煤礦。過去,一個新煤礦沒有8年時間建不起來。塔山煤礦打破常規,僅用3年就全部建成。塔山煤礦僅600名職工,年產煤炭1500萬噸,其技術、設備完全是世界一流的。礦工可以坐汽車直接進入工作面。塔山煤礦18米厚的煤層一次采完,回採率80%以上。塔山煤礦是中國最好的煤礦,不僅採煤,還搞深加工。四位院士這樣評價:「塔山煤礦代表了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之路。」
未來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將成為一個現代化、集團化、潔凈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新型綜合能源大集團。
記者:在您的任期內,最想把「大同」打造成一個怎樣的企業?�
劉:2006年初,集團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大集團為目標,審時度勢,集思廣益,充分論證,科學決策,響亮提出了「做強同煤,造福員工」的總體工作思路。�
國務院提出的建設13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煤炭大集團的戰略決策,為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山西省政府決定組建三大煤炭集團,將晉北地區的地方煤礦由大同煤礦集團公司重組。這些地方煤礦質量不高,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對其進行重組之後,足夠大了。但是,怎麼做強?我們提出,建設大集團,首先要搞清「大」與「強」的關系、「量」與「質」的關系。「強」要體現科學發展觀,做強得有標准,像人那樣要有健強的體魄,傻大個兒不行。做強當然要有先進的生產力、先進文化,沒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切無從談起。�
「做強同煤,造福員工」意義十分重大。「強」的內涵就是又好又快地發展,全面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具體而言,集團的規模實力要強,贏利能力要強,創新能力要強,品牌影響力要強,大集團凝聚力要強,體制機制活力要強,員工隊伍素質要強,企業的執行力要強。「福」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為員工群眾謀福利。具體而言,平安是福、增收是福、安居是福、環保是福、成才是福、健康是福、民主是福、和諧是福。「八強八福」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其中,做強是前提,是基礎;造福是目的,是結果。
現在我們正在研究科學發展觀在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的應用。什麼叫科學發展觀?胡錦濤總書記說,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就我們企業來說,我認為,科學發展首先要講科學,傻干蠻乾的發展絕不可取!過去煤礦安全欠賬這么多,就是不科學。我們決心探索出一條新路來。�
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只有成為行業發展的「火車頭」,發揮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作用和示範帶頭作用,才有資格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只有打好打牢物質基礎,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先進文化,滿足員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為了做強同煤,我們提出建設三大基地,即煤炭深加工基地、商品煤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就是走循環經濟的路子。過去,我們每噸原煤只賣100多元,但是深加工之後的綜合效益可以翻幾番,錢都讓別人掙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掙這些錢?現在,我們提出要進行煤炭深加工,原煤經過洗選,精煤出售,洗下的中煤、煤泥可以發電,粉煤灰搞建材,還有一些煤可以搞煤化工。�
目前,我們正在發展煤炭、電力、煤化工、機械製造、冶金五大產業。�
在礦井建設上,我們還要在塔山、同忻、東周窯、麻家梁、豐玉、馬道頭搞6個千萬噸級的礦井,進一步提高集約程度。在電廠建設上,到2010年我們要建成塔山、軒崗、大唐、王坪、馬道頭等5個裝機容量420萬千瓦的電廠,加速原煤的轉化效應,屆時,光發電每年可拿回100億元。在煤化工方面,煤制甲醇這條路要走下去,把煤所有價值發揮出來。我們還要上馬100萬噸氧化鋁項目。在機械製造上,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每年要花20億元買別人的設備,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們自己的機械製造具有一定的實力,只要把機械製造資源整合起來,實力就可以大大提高,為什麼不能自己來製造設備呢?一旦把機械製造搞起來,還可以開拓山西乃至周邊的市場。在冶金上,我們有一個年產80萬噸的鋼廠,這個鋼廠原來屬於大同市,讓我們兼並過來之後,我們結合自己的優勢,就可以把它搞活。一是我們有很大的鋼鐵用量,二是我們通過技術改造,可以提升它的競爭力。�
五大產業形成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發展的新格局。目前,這些項目都在建設當中,預計3年至5年能夠見到成效。五大產業建成之後,我們就不怕煤賣不出去了。即使市場有變,我們不賣煤可以賣電、賣鋁。�
我們提出建設「綠色同煤、科技同煤、誠信同煤、小康同煤、和諧同煤」。建設「綠色同煤」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科技同煤」要走高科技之路;「誠信同煤」是對國際、國內市場講誠信,在國外、國內有信譽。�
在經濟全球化、競爭白熱化的今天,面對眾多同行的紛紛崛起,我們必須頭腦清醒,更要跨越發展。目前,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煤炭產銷量雖然躍居世界第6位,但是要看到,由於歷史的包袱很重,我們的噸煤贏利空間很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還較差。同煤集團要想贏得廣闊的發展空間,必須走大公司、大集團之路,必須具備較強的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和爭先能力。�
未來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將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集團化、潔凈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新型綜合能源大集團。�
中國的國有企業不是一個經濟組織,而是一個社會組織。�
記者:作為「大同」的當家人,您感到最頭疼的事是什麼?�
劉:頭疼的事很多,主要是歷史的包袱怎麼卸。一個擁有70萬職工及家屬的隊伍,企業還承擔著辦社會的職能。光這一塊,每年就要耗資20多億元。一般的企業哪扛得起?但在經濟轉型時期,又不能一推了之,如果這樣做就會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比如現在,我最頭疼的是職工子女就業問題。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的職工家屬子女就業問題極為突出,子女沒工作,職工心不安,整天鬧啊。照理,這個問題應該由社會解決,但大同市消化勞動力的市場有限,我們只好讓集團公司團委專門成立青年就業中心組織勞務輸出。目前,我們已輸出1.4萬人,還有4萬人的就業沒有著落。職工有一個老觀念,沒有工作找企業。其實,這根本不是企業要負責的問題。可見,中國的國有企業不是一個經濟組織,而是一個社會組織。當然,不是我們要當社會組織。我們承擔起這個職責,也是為黨分憂,為政府分憂,為社會分憂,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什麼是「以人為本」啊?老百姓的疾苦你不去關心,於心不忍啊!�
資源如何治理是煤炭工業最大的問題。
記者:你認為當前煤炭工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劉:我看是資源如何治理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中國年產煤炭20多億噸,實際消耗了70億—80億噸煤炭儲量,損失太大啊!我們必須要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
資源合理配置達到和諧發展是個學問。目前,有的煤礦太急功近利,凈吃「菜心」,把葉葉、幫幫都扔了。有的大礦田裡有幾十個小礦在開采,這要損失多少資源?在山西這樣的地質條件下,我們還在采超薄煤層,現在中央提出關小上大,資源價款市場化,安全監督法制化,對所有煤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這樣有利於中國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煤炭行業不是「暴利」!煤炭要算完全成本。�
記者:社會上,包括一些很專業的研討會上,有人說煤炭行業是「暴利」行業,你認為煤炭行業存不存在「暴利」?�
劉:是有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是極其片面的。�
就局部現象看,有的煤炭企業確實有「暴利」。山西極個別煤老闆一夜暴富並不是天方夜譚,他們購買高級轎車,到北京置房產,造成了社會誤解,認為如今開煤礦就能發大財。�
其實,按煤炭經濟的規律來看,採煤不可能形成「暴利」,因為煤炭是初級產品。這幾年,隨著國民經濟對煤炭的需求不斷增大,煤價是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成本也在不斷增長,加上煤炭行業不是壟斷行業,市場競爭免不了導致價格的浮動。市場會起作用嘛!你的煤價高,用戶可以不買你的甚至可以進口,你怎麼能控制價格呢?當前的煤價是市場供需關系的反映。要說以前的煤價倒是「政府的手」在干預著,尤其是電煤,說是放開價格,其實並沒放開。因此我認為,當前的煤價只是回歸到它本來的價值上,一些優質的特色煤價格仍有增長的空間。我們要搞市場經濟就應該承認這個事實。至於說到有沒有「暴利」,必須來分析一下成本。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現在的噸煤成本包括工資、電費、材料費、設備租賃費、稅費、安全費用、管理費等。去年,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每噸煤僅賺2.56元。�
其實,這只是煤炭的直接成本,科學的演算法要算完全成本,比如環境成本、資源成本、安全成本等。德國的魯爾集團把原來采過的地方進行填充復墾,這需要很大投入。我算過一筆賬,如果大同煤礦集團公司同樣效仿魯爾集團的做法,噸煤成本還要增加88元。�
中國礦業報是中國礦業的喉舌,是礦工想發出正確聲音的媒體代表。礦工是中國礦業報的主人。
記者:企業和媒體的合作,「大同」是獨具眼光的。您對和中國礦業報的戰略合作有何見解和展望?
劉: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得益於新聞界朋友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我們是不會忘記的。�
當時,新華社發了一篇3000字的內參《大同礦務局深陷困境》,引起中央領導和中央各部委領導的重視和關注。後來,吳邦國同志帶領10個部長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到大同煤礦現場辦公,解決大同煤礦的困難。�
中國礦業報和許多兄弟媒體報刊,通過內參向中央反映我們的資源稅設定得不合理的情況,結果根據國務院領導批示,調減我們資源稅每年達3000多萬元,使大同煤礦集團在最困難時喘了一口氣。�
中國礦業報為中國礦業的鼓與呼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四礦」問題的調研報道,對中國礦業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現在,「四礦」問題已經到了新的發展時期,中國礦業報也應有一個戰略調整。�
目前,我總感到,社會上媒體對礦業的報道時常有片面性,扭曲了礦業的形象,影響了決策部門的科學決策。我們希望所有新聞媒體,代表最廣大的礦工,把正義的呼聲喊出去,要用大量事實反映真實情況,把礦業的形象恢復過來。�
其他的自己找吧,我都累死了!!!!唉